聖嚴法師開示——您是佛教徒嗎?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大同上華嚴寺大雄寶殿東壁壁畫佛傳圖(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

一、民間信仰

中國人填寫履歷等各種表格時,對「宗教」一欄,多半會填「佛教」二 字;換句話說,多數的中國人,自認是佛教徒,除了曾經受過洗,或已參加過入教儀式的天主、基督及依斯蘭等各大小新舊教派的信徒,確知他們自己不是佛教徒外,其餘多多少少,不論由於自己或親屬等的關係,都和佛教的信仰有點淵源。

這即是說,只要不否定佛教,不反對佛教的人,就算是佛教徒。所以在中國民間而言,佛教徒的涵義很廣,這就說明中國人的信仰宗教,一向是開放、涵容、多元性的。例如對水、火、風、雨等的自然神崇拜,對儒家所謂慎終追遠式的祖神崇拜,對歷史偉人、名將、烈士、貞女的崇拜,對特定的石頭、樹木等的靈物崇拜,對歷史演義及神話小說中的人物及神仙崇拜,以及對各種神秘現象的鬼神崇拜等,都能互融共存。雖然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民間大眾對於這些神道的崇拜和信仰,則由來已久。這既為民間所需,縱然受到唯物論者及一神信仰者的反對,還是普遍地流行,這些並不是正統的佛教。

二、多神崇拜

佛教傳入中國,是在秦漢時代,當時,已經有著民間信仰的事實存在,《楚辭》之中即有各種自然神的名稱。因此,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之初,也只是在群神的名目中,又添增了一位西方新到的神而已。雖然由於佛經的翻譯、流通,日積月累形成了漢文的三藏教典,闡述了佛教不是一般民間信仰的流類,但那也只是屬於研讀佛經,及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士,才會了知的事。一般人接觸佛教的諸佛菩薩,也和接觸中國原有的祖神、民族神、自然神等的態度和觀念相同。所以,在民間的小說、故事等的傳說之中,神與佛並沒有差別。例如,一般民間所知的如來佛、觀世音,都是從通俗小說如《封神榜》、《西遊記》及民間故事如《觀音得道》等書之中得知,不是直接從佛經的研讀而了解的。

三、靈媒與乩童

佛教的《華嚴經》、《地藏經》等,雖也載有各種天神地祇之名,而中國民間信仰的多神崇拜,卻不是出於佛經的傳播,乃是來自所謂仙佛借竅等靈媒的降神,以及一般人所得靈異的感應,最普遍的是出於鸞壇,用扶鸞的方式,由乩童或筆生的口宣及鸞書等所示的諸神。最初多半是流傳於民間小說中的歷史人物及神話故事中的諸種神明,但佛教在中國普及之後,也有假託諸佛、菩薩、羅漢、祖師等的名字,出現於靈媒之口及鸞書之筆的。因為儒、釋、道三教的神、仙、聖、賢、佛、祖、菩薩,也都可能輪番出現於任何一個靈媒之口及鸞壇的記錄,此即把佛教也視為民間信仰的原因之一。因在民間信仰之中,已摻雜有佛祖及菩薩的崇拜了。

民間信仰對諸佛菩薩崇拜的目的,不外乎求願、祈福、消災、免難、延壽、除病,乃至求財、求子、求婚姻的美滿等,這是宗教信仰的基礎動機。將佛菩薩當作諸神崇拜,也會達成所求的目的,因為一切善神都會護持三寶,並保佑信仰三寶之人;向佛菩薩求願,即會受到諸天善神的感應,也會受到諸佛菩薩垂愍。由於佛教界普遍信仰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使得中國的民間大眾,對於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最感親切和熟悉,故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之說。既然大眾以佛菩薩作為求願的對象,當然不能說他們不信佛教。

四、佛法僧三寶

其實,佛教徒是以佛、法、僧的三寶為歸信或歸敬的對象,而不是崇拜流行於民間的諸神,故在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最初度化在家信徒,即授三歸。所謂三歸,便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具體稱為歸依三寶。

佛是大覺者,他是自覺、覺他而智能與福德究竟圓滿的人;法是由佛所說成佛的方法,以及為什麼要成佛的道理;僧是學佛求法,並且助佛弘化、廣度眾生的出家人。初成佛道的釋迦世尊,在尚未度出家弟子之前,便對兩位在家弟子(商人提謂及婆梨迦)說:「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比丘僧。」因此唯有三歸具足,才能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如果僅止於信佛而不信法、不信僧,那是盲目的崇拜,便和民間的神鬼信仰類似。如果僅僅探究法義而不信佛,也不信僧,那就相當於一般的學者,看書做學問,與自己的信仰無關。如果僅歸依僧,即與民間流行的認義父義母、拜龍頭大哥等相近。唯有三寶具足,才能學佛、修法和敬僧。

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為他們修學佛法,所以是具體地象徵著佛法。在釋迦佛住世時代,僧已代佛弘法,當佛涅槃之後,更需要僧來傳授佛法。僧是由出家人組成的團體,又叫做僧團,每一個出家人是僧中之人,稱為僧人,在教化的場合,僧人即代表僧團,分頭教化有緣的大眾。因此,佛是佛法的源頭,法是佛教的根本,僧是佛教的重心,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和合,才成為全體的佛教。

五、宗教的層次

佛有現在、過去、未來,以及此界、他方的不同,合稱即是十方三世的一切諸佛。法的基點包含著殺、盜、邪、淫、妄語、飲酒的「五戒」,以及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等「十善」,這些便是人倫道德的人天善法。更進一步,則為解脫生死的出世善法;更有已得解脫而仍入世住世的菩薩善法。其中第一階層的人天善法,通用於世間的一切宗教,也就是世人所指「一切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層次。至於第二階層的出世善法,是超越於人天,並且超越了欲、色、無色之三界的生死輪迴,進入了解脫境界,那就是小乘的聖人,稱為阿羅漢的層次。第三階層的出世法,既能不受生死所縛,又能不必離開生死的範圍;能夠自由自主地來往出入於生死之間,從事廣度眾生的工作,而又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那就是大乘的菩薩境界。

一切佛寶,開示一切法寶;一切僧寶,修學並弘揚一切法寶。僧寶包含凡夫的出家僧尼、小乘的聖者羅漢、大乘的一切菩薩。倘若能歸依三寶,即能受到一切諸佛、一切聖者、一切菩薩、一切有道高僧的教導、提攜、保護、庇佑,不論是誰,不論什麼程度,都能由於各人的發心程度,和他們的善根深淺,而從三寶獲得各人所能得到的利益。

六、生天與享福

由此可見,若系善良的民間信仰,以及其它各派的神教信仰,不論信的多神或一神,只要不違背人間的倫理,併合乎生天的條件,便可歸屬於佛法的第一個層次,即人天善法。此即是教人應有人的品格,當盡人的職責,並修天福,憑藉所修人天的眾善福德,死後即能還生為人,或生天界。所以修了人天善法,總比由於專門作惡而招地獄、惡鬼、畜生的三類惡報,要好得多。

不過,人間壽命很短,最多百年左右,天界壽命雖較人間為長,仍難避免報盡而死。以佛教所見,天分三類,最上無色界,其次色界,均系修得禪定者所生;最下欲界,乃係修福行善者所生。欲界天人的壽命,從四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到他化自在天,一共六個層次,一天比一天更長。最低的四王天壽命,即以人間五十年,為其一晝夜,壽長五百歲。

向上依次遞增,最高的他化自在天,以人間的一千六百年,為其一晝夜,壽長一萬六千歲。不過當他們天福享盡,即從天上壽終,還回人間,乃至下墮惡道。

享受人天福報,猶如仰天射箭,當其勢盡力竭,即下墮地面,此乃因其未出生死輪迴。羅漢則已出三界生死。菩薩則雖出世間,而還入世間,廣度眾生。唯菩薩入三界,不同於凡夫的輪迴生死,好象犯人入監獄是為服刑,司法人員及教化師雖然也進監獄,他們卻是自由之身。羅漢永遠脫離生死,菩薩雖處於生死及煩惱的眾生群中,卻不受生死的束縛及煩惱的煎熬,而佛是菩薩所成,羅漢也有轉為菩薩的可能。凡夫倘若以菩薩為榜樣,那就是見賢思齊,發心修學菩薩的法門,即成為菩薩道的實踐者。

七、正信的佛教

民間信仰的宗教層次,僅使信仰者求取神的救助,並未能使信仰者由自身起而自救救人。佛教的信仰,既能使信仰者有求必應,更能使信仰者淨化自己、強化自己,也能效法救人助人的菩薩與佛,更能成為菩薩與佛。中國是大乘佛教的化區,信仰佛教稱為學佛、修法、敬僧的「三寶弟子」,「佛」是菩薩道的究竟圓滿者,菩薩行是「佛法」化世的軌範,「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

民間信仰的宗教行為,確有其存在的功能和流行的價值,唯其既無教義的依準,也無教團的約束,更無教師的誘導,僅靠靈媒、乩童等的操作,好則可以配合善良風俗,否則也能破壞善良風俗,腐蝕人心。佛教則不然,既有悠久的歷史,也有層次分明的教義和教儀;既有二千六百年前出生於印度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有代代相承的教團及教師。釋迦牟尼世尊,是歷史明載的佛寶;佛教教義和教儀是法寶;佛教的教團和教師是僧寶。唯有信仰三寶及歸依三寶,才是正信的佛教徒。

那麼請問:您是正信的佛教徒嗎?歡迎參閱拙著《正信的佛教》。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自稱佛菩薩化身 不是騙子就是天魔
    【法師簡介】聖嚴法師,1931年1月22日出生,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的創辦人。以中、日、英三種語言在亞、美、歐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種。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時,聖嚴法師圓寂,享壽78歲。
  • 本如法師:戒律是佛教徒行為準則 是佛教構建基礎
    人們常說「清規戒律」,您能從宗教的社會構成、宗教組織、宗教行為、宗教個性等角度談談佛教「清規戒律」嗎? 本如法師:清規戒律,我們常常一併言之,其實二者是有差別的。簡單地說,在佛陀時代,佛陀弘法的前5年並沒有制定戒律,後因弟子們有過失,才開始制定戒律。目的就是為了觀照僧侶們的生活和修行,維護僧眾的和合團結。
  • 學誠法師:佛教理念可為核心價值觀提供宗教倫理支撐
    在專訪中,學誠會長表示,佛教中的諸多理念可以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廣泛的宗教倫理支撐,有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符合不同社會群體的價值訴求。當前宗教界一些亂象頻頻被媒體曝光,學誠法師認為,一方面固然與一些非宗教主體的非法獲利行為有關,另外一方面也與在社會商業化浪潮的衝擊下,佛教界自身宗教修持弱化不無關聯。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知客師看了朗照法師的信函,態度大變,客氣地說:「原來你就是高旻寺的仁德法師,不久前我去高旻寺,還聽禪慧和尚講起過你呢。」仁德法師聽到離開好久的高旻寺,便興奮地問說:「呵,您不久剛去過高旻寺?禪慧和尚他好嗎?」知客師回答說:「虛老和尚此刻正在禪堂講開示,你的法緣不錯,我這就引你去禪堂,你也正好可以聽聽老人家的開示。」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怎樣做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朝聖者(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古道西豐)一、民間信仰中國人填寫履歷等各種表格時,對「宗教」一欄,多半會填「佛教」二字;換句話說,多數的中國人,自認是佛教徒,除了曾經受過洗,或已參加過入教儀式的天主、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但是有法師開示,以散亂心念佛,具足信願,也會往生到西方淨土。這就是蕅益大師說得,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就是信願持名念佛,也就是淨土法門的信願行三資糧。深信切願,尤被強調為念佛往生的前提和關鍵。藕益大師云:念佛法門別無奇特,只是深信、切願、力行為要耳。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
    一句佛號成佛有餘,念佛方法很多哪種方法最適合,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餘」:什麼叫成佛有餘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為什麼?因為你念佛能到西方淨土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眾生,能度很多的眾生,不是一個兩個。一句佛號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眾生。
  • 東北「大仙」出沒是真的嗎?當地高僧揭秘真相
    佛教徒能否供養「禮拜大仙」?「燒紙、看風水等行為到底是否與佛教有關」?為什麼個別「佛教徒」也會供「大仙」?為什麼有個別佛教徒也供「大仙」呢?靜波大和尚認為,除了由於這些佛教徒自身的家族淵源外,就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努力不夠,應該認清所謂「仙家」從佛教看是鬼道眾生,它們自身都是比較苦惱的。而信它們的人,往往心胸、視野、思想都比較狹隘,所以也都比較苦惱。
  • 妙祥法師:因說話有個大漏洞
    有人也問過我,說:「師父,我做生意,撒點兒謊不行嗎?」我說絕對不行。他說:「那我的生意不就不能掙錢了?」 我說:「掙錢不掙錢是你的因果關係,你前面種了因,必然能掙錢,沒種那個因,是得不到的。」 他說:「我撒謊以後把東西賣出去了,本來不值這個價錢,我一說他就買了。」 我說:「你跟那麼多人說,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買?
  • 覺真長老在獲悉張國榮自殺後的開示
    覺真法師獲悉二人自殺,感喟不已,寫下這篇短文。2015年3月16日,覺真法師安詳示寂,世壽83歲。再過幾天又是張國榮去世紀念日,我們回頭重溫覺真法師這篇開示,或許另有一番感悟。 既然逆境無法改變,何不改變我們自心?
  • 仁清法師:關於「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嗎?」等
    二、弟子問:關於戒律,五戒十善的制定,越是思考越感覺佛制定這個是為了眾生,但是,例如拿了(偷)寺院的東西,就下那麼深的地獄,這也是世間真理嗎?是佛定的嗎?還是後來僧人加的?這種疑問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比如,很多佛經講的,其實真的很難想像,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後來人虛構想像的呢?好像不光是我,臺灣的印順法師說阿彌陀佛可能是古人對太陽的崇拜繼而想像出來的神?
  • 佛教徒心中的聖地印度鹿野苑真正是什麼樣子的?
    公元前531年,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覺悟成佛後,來到鹿野苑,找到了原來的五位侍者,為其講演四聖諦,他們因此有所證悟,隨即出家為五比丘僧,佛教的佛、法、僧三寶至此初創完成。因為在此地初轉法輪和成立僧伽團體,是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 爐石傳說聖騎卡組 聖騎士魚人奧秘騎好玩嗎
    爐石傳說聖騎卡組 聖騎士魚人奧秘騎好玩嗎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似水流年時間:2015-08-28 爐石傳說聖騎卡組 聖騎士魚人奧秘騎好玩嗎?本文小編為您帶來爐石傳說聖騎卡組 聖騎士魚人奧秘騎好玩嗎。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一定要看,這把往生的條件說透了!
    印光法師:1、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證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則不必論。
  • 為什麼說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最快的成佛方法,看法師開示
    為什麼說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最快的成佛方法,看法師開示。人命無常,修行人只有光陰最寶貴,一定要老實念佛,才不會虛度光陰。學佛真正能夠成就的,善根深厚,心地清淨,沒有妄念,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往生。這是為一切念佛人作真實的證明。
  • 達摩祖師開示,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我們該怎麼面對
    所以說,達摩大師開示的這四行非常重要,為我們定出了修行的範圍和標準。報冤行。冤就是怨家債主的冤,不是怨恨的怨。我們在生活中、修行中會遇到種種的障緣和障礙,種種阻撓,時時刻刻都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遇到這些事情以後怎麼辦呢?是跟對方弄個水落石出、魚死網破呢?還是包容忍讓、以德報怨呢?
  • 延參法師微博迎平安夜 網友: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知道嗎
    微博認證為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滄州市佛教協會會長的@延參法師24日一早呼籲大家一起迎接平安夜,引來網友「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祖知道嗎」吐槽。之後,在10:05分時,@延參法師微博補充稱「平安大禮包和2014年新年大禮包是一起派發的,相信幸福才幸福,幸運一直就在你身邊哦,大家把收件地址發私信來,迎接新春的祝福哦。」不少網友對延參法師的慶祝平安夜微博表示不妥,調侃「法師,你過聖誕節佛祖知道嗎」;也有不少網友覺得沒什麼大驚小怪,「萬法歸一,何亂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