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在鳥類裡算是比較聰明的一種鳥了,它會學著人說話,而且它的羽毛十分的好看。關於鸚鵡,它的紅嘴,綠毛還有一個傳說呢。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鎮,它坐落在伏牛山下,那個小鎮十分的熱鬧,有一家姓李的人家住在鎮子的東邊,他們生了三個兒子:英傑、英文和英武。
一天夜裡,老爹對老媽說:"孩子慢慢大了,我們也不能跟他們一輩子,該讓他們學點本事啦。請個先生吧,不知他們各人愛學啥;再說,我經常出門做生意,先生出出進進也不方便。我看不如每人給點錢,讓他們愛學啥就學啥吧。"
老媽同意老爹的想法,但是有一點,英傑和英文出門學藝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就是這個小兒子英武,他從小就沒有吃過什麼苦,現在也才十三四歲年紀,恐怕是學不出什麼名堂的。老媽把自己的但心和老爹說了一下,老爹想了想,就說讓他跟著自己的大哥二哥一起學,這樣有個伴,也可以互相監督,再說,慢慢長大也就好了。
第二天清早,老爹就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給他們全全部部交代了一番,最後說:"誰學不好本事,就別回來見我。"老媽也對兒子們囑咐很多遍。吃完發,弟兄三個各帶一筆錢,出門拜師去了。
老大英傑喜歡學武藝,就到處打聽,終於在一個村子找到一個武藝很好的師傅,拜他,和他學了起來。老二英文喜歡讀書,也在一個鎮子上找了一個知識深厚的師傅,和他學了起來。老三英武先是跟大哥一起練武,可是,他才學了沒多久就不耐煩了。因為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練武功。一個時辰下來,不是腿疼就是腰酸,不論颳風下雨,天天如此。他對大哥說自己不想學武了,要去跟二哥學其他的本事。他的大哥想了想,同意了他,還特地囑咐他不論學習什麼都要好好地學才行。
英武找到了二哥,就跟他一起讀書。過了幾天,他覺得讀書也不是啥容易的事兒,天一亮就得起床讀書,夜晚還要讀到大半夜,多悶人哪!再說,那密密麻麻的字,那一堆一堆的書,讀到啥時候才能到頭呢?有時背錯了書,還得挨老師的竹板子。這天,他就對二哥說:"哥呀,這書我再也不想讀了,還是找大哥練武去。"
英文說:"兄弟呀,我聽老師說過:有心走來山成路,無心走來路成山。你三心二意的,學啥也難學成啊。"不管二哥怎麼勸,他一句也聽不進去。英文實在沒有辦法,只好讓他走了。英武離開二哥以後,並沒有去找大哥,而是來到一個集鎮上閒逛蕩,慢慢地跟幾個浪蕩子交上了朋友。
英武練功嫌受罪,讀書怕吃苦,可是學起浪蕩鬼兒來就不知不覺地學成了。年輕輕的就學會了吃吃喝喝,夜裡一賭就是大半夜,見了年輕漂亮的女子總好乜斜著眼睛瞧人家,有時還跟人家幾道街。一個小夥子家,卻好穿那花狸狐俏的衣裳,他買了一頂翠綠色的帽子,又做了一件翠綠大衫,腿上穿著紅褲子,腳上穿著紅靴子,臉上搽油抹粉,嘴上還塗著口紅,沒錢花,就扒門撬鎖偷人家,街上的人見了他,像躲瘋狗一樣避著他,背地裡喊他潑皮。
三年過去,老大英傑學藝學成後投了軍,在沙場上多次立功,朝廷封他為將軍,賞黃金千兩,賜假一月省親。老二英文精通了詩詞歌賦後進京趕考,一舉中了狀元,朝廷賞假一月祭祖。
兄弟倆一前一後回到家裡,街坊鄰居前來賀喜,老兩口喜得直掉淚。老爹問他兩英武哪裡去了?兄弟倆一聽,大吃一驚。老大問老二:"不是找你學文了嗎?」老二說:"不是學了幾天又找你去了?」老爹老媽知道事情不好,急了,連忙讓英傑和英文去找英武,然後把他帶回家。
這邊英武也知道大哥被封為將軍,二哥中了狀元的事情。他想:當初一同外出學藝,因為自己怕苦怕累,如今成了浪蕩子,有啥臉面去見爹媽和兩位兄長呢?這樣想想,倒也傷心起來。往後怎麼辦?鎮子上是待不住了,到哪兒去呢?想著,走著,正好被英傑看見。英傑高聲喊住他,讓他和他們一起回家去。英武又慌又羞,扭頭拼命往山裡跑,一邊跑,一邊回頭看,誰知一腳踏空,直接掉下了懸崖,摔死了。
英傑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了英武的屍體,一直抱著他哭。一家人大哭了一場,第二天把他埋在樹林子裡。第二年春天,人們發現樹林子裡出現了一隻從來沒有見過的鳥。這隻鳥身子不大,腿和嘴都是紅的,渾身羽毛都是翠綠的。
它常用嘴去啄自己身上的綠毛,你如果離它近一點,它還會一句一句跟你學說話呢!人們就想到它一定是英武變的:用嘴啄毛,是想脫掉綠布衫,磨掉紅嘴唇哩;它後悔自已活著時什麼也沒有學會,所以現在想跟別人學點本事。於是,人們就給這隻鳥取了個名字叫英武。後來日子長了,叫成了"鸚鵡"。
這就是鸚鵡紅嘴,綠毛的故事。同時也告訴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時候就應該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別像英武一樣,總是嫌苦,嫌累,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學會,連家都不敢回。特別是現在我們的條件都好了,所以想學什麼就好好學吧,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不能像英傑和英武一樣為國家盡多大的力,至少我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