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句話,「家有一老,勝似一寶」。如果家中有長壽老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三世同堂或是四世同堂,確實給人幸福溫馨的感覺。
但是人老了,身體各項機能差了。耳聾了,眼花了,腰彎了,背駝了……生活的幸福值還會高嗎?如果子女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自己,長壽老人又將如何呢?
前段時間回老家,偶遇本村92歲的李大爺。李大爺身消影瘦,步態蹣跚。約他坐下聊天,他良久吐出一句話:「活得太久,未必是福,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01 「現在安靜了,沒人玩鬧了」
李大爺和老伴一共有4個子女,兩個兒子兩個女兒。年輕時含辛茹苦非常不容易,但值得慶幸的是幾個孩子都生活得不錯。
李大爺的小女兒和大兒子都在省城工作,小兒子在縣城。只有大女兒最差,嫁給了本村的一名工人。
因為小女兒和兩個兒子離得遠,平時回家的時間相對較少。嫁在本村的大女兒,三天兩頭回去探望他們。
李大爺說,雖然小女兒和兩個兒子回家次數少,但只要他們一回去,又是給錢,又是買回各種各樣的東西。再加上常回家的大女兒,李大爺覺得很滿足。
「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呢?只要他們的日子順風順水,就是不回家也沒關係。」
李大爺說,每次逢年過節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一家老老少少擠在一起,幾個孫子輩玩玩鬧鬧。家裡雖然亂,但是李大爺覺得很幸福。
「現在安靜了,沒人玩鬧了。不過這樣也好,這些孫子孫女都長大了,都有自己的生活了。好好把自己的日子過好,我心裡也就踏實了。」
李大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雙眼睛明顯紅了。雖然眼睛渾濁了,但是仍舊能夠看得出他對兒女的思念。
02 「活得太久是福嗎?我看未必」
十年前,李大爺開始慢慢嘗到了孤獨的滋味。因為那一年,李大爺的老伴突發疾病走了。心梗,根本沒留給人們搶救的機會。
老伴去世後,兒女們回家的次數明顯多了。李大爺知道,孩子們是在擔心他。為了讓孩子們安心工作,李大爺在他們面前極力掩飾,並且拿出自己最好的樣子。
兩年後,小女兒身體不舒服。到醫院一檢查,發現竟然患上了胰腺癌。雖然經過積極治療,最後還是離開了人世。
最小的孩子離開了自己,李大爺傷心不已。可是還沒等他從悲傷中緩過勁來,大兒子又突發腦梗,最後左半邊身子行動不便了。
剩下的大女兒和二兒子,只要有時間了就回來,儘量彌補父親心中的傷痛,並且盡最大努力孝敬他。
李大爺雖然年邁,但是身體狀態還可以,就是身邊沒人覺得孤獨。所以每次大女兒和二兒子回家,就是他最開心的時候。
前兩年大女兒到北京帶孫子去了,二兒子就把李大爺接到身邊照顧。可是李大爺住不慣樓房,而且爬樓梯對他來說是個不可逾越的硬傷,所以半個月之後就回去了。
二兒子擔心李大爺一個人在家,經常開著車往回跑,還特意請鄰居幫助照顧他。
李大爺說,「活得太久是福嗎?我看未必。一個人孤獨不說,還要連累兒子來回跑。如果有可能,我倒希望當時和老伴一起走了,也省得留下我一個人遭罪。」
0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李大爺心中,他最大的困惑是孤獨。一個耄耋老人,一個人守著一座院子。出門一個人,進門一個人,那種孤獨和寂寞是別人無法體會的。
如今他的身體每況愈下,腿腳越來越慢,說話也越來越不利索。而且因為各種慢性病,每天都在忍受著身體上的病痛。
但是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們都要努力地活著。」就是有苦有痛,也要一步步走下去。
除了孤獨,李大爺還在為兒子來回跑而自責。他說,「兒子也60歲了,不想讓他太累。」
一句「不想讓他太累」,讓人聽了不禁淚目。在每一位父母心中,兒女是自己最大的牽掛。只要自己還活著,就會一直為兒女操心。「可憐天下父母心」,真的一點不假。
「活得太久,未必是福」,說出了李大爺的心裡話。「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懂」,說出了李大爺的心酸和無助。
人人都希望健康長壽,但是像李大爺這樣的長壽老人,他會幸福嗎?
馮夢龍說:「劍光無芒,人老無剛」。人到老年,人體精氣神已明顯下滑,不但體力跟不上,就是思維也變得遲純。
對於長壽老人,人們應該付出更多的愛和溫暖。就像孟子說的那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