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老人臥床不起,自己哭訴:活不起了,有錢有兒女也沒有用

2021-01-08 騰訊網

文|顧子魚

01.

老話講: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家裡有老人,那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每到節假日,兒孫滿堂其樂融融,這才是天倫之樂。

可現實社會裡,不一定都是這樣的,有的老人年齡大了,如果身體出現問題,自己不能自理了,兒女再不孝順,那真的是晚景悽涼了。

這個國慶節回老家,鄰居的王大爺都80多歲了,老伴前幾年就過世了,自己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鄰居是自己的大兒子。

大兒子是個包工頭兒,前幾年房地產行業生意好的光景,沒少掙錢,在老房子旁邊蓋了五間大瓦房,富麗堂皇的架勢,那個老房子看起來就跟個窩棚差不多了。

其他三個兒子也住在村子裡,也都有自己的掙錢渠道,給老人花錢也挺大方,沒有誰攀比。

老人也很要強,不想給兒子添麻煩,身體也還行,自己也能做點簡單的飯菜吃,誰家也不去。

02.

半個月以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年齡大了骨質疏鬆,就爬不起炕了,這下可把幾個兒子愁壞了。

四個兒子每天輪班伺候,吃飯餵藥,接屎接尿,翻身按摩,沒堅持幾天就扛不住了。

他們也都拖家帶口,自己還有一攤子事兒,遇上老父親病了,於情於理都要盡孝道,可時間一長,問題都出來了。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病人時間長了,自己熬不住,對兒女來說,也是一種煎熬,一種考驗。

大兒子每天耷拉著臉,不是摔盆子就是摔勺子,那幾個兒子都差不多的情況,也是叫苦連天,老人心裡明鏡似的,自己暗地裡流眼淚。

身體沒毛病時,兒子們對自己挺好的,可誰能保證自己不生病呢?

老人時不時在心裡對老伴說:老婆子,還是你有福啊,走在我前頭了,我現在還不如去找你了。

03.

人生到了後半場,真的不容易,孤獨寂寞,身體有病,兒女不在身邊,這些都是很要命的問題。

如果健康方面沒有保證,就算有錢又能怎樣,還不是要遭罪,有兒女又能怎樣,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要打理,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好多孤寡老人訂閱一份報紙雜誌,不是為了閱讀時事政治,而是和投遞員約好,如果敲門沒人回應,那就是自己已經沒有了開門的能力了。

一個人無論多大年齡,健康都是第一要素,愛護好自己,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

可有的時候,隨著年齡增長,身體自然走下坡路了,有些疾病就會找上門來,防不勝防,比如有些老人不知不覺中,自說自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是阿爾茲海默症的前兆。

家裡有這樣一個病人,絕對是個挑戰,要學會安撫情緒,還要時時刻刻防止病人離家出走,對他們來說,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是太簡單不過了,可後果怎樣就不管了,那些不歸他們管了。

04.

子女們最害怕的也是這樣的事情,簡直就一場心理摧殘,可不管怎樣,那是自己的父母啊。

可總有一天,這種關係,隨著父母離去,也只剩下一紙證明,感情也隨著時間流逝,漸行漸遠漸無書了。

而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彼此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看不見為止。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有歸途。

對父母好一些,這一世是親人,就算有多少恩怨,下一世都不會再見面了,好好珍惜吧。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別給自己留下這個無法彌補的這個遺憾。

THE END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顧子魚,自由撰稿人,溫暖的人寫溫暖的字。

相關焦點

  • 老人活到多大年齡合適?壽命太長會怎麼樣?
    一、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90歲的老人比比皆是有人說,老人不需要活那麼大歲數,70-80歲就可以了,持這種觀點的人,無疑都是年輕人。他們認為到了70-80歲,人生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子女也都成年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很重,既要照顧小的,又要照顧老人確實是應付不暇。
  • 鄭州古稀老人照料「舞蹈病」兒女不離不棄
    馬義恆 攝    圖為鄭州七旬老人宋培華與身患「舞蹈病」的兒子趙傑聊天,鼓勵他要樂觀地生活。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6月30日電(馬義恆)河南鄭州古稀老人宋培華在15年間獨自一人照料身患「舞蹈病」的3個兒女,不離不棄。
  • 92歲老人哭訴,「活得太久,末必是福,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清楚」
    人們常說一句話,「家有一老,勝似一寶」。如果家中有長壽老人,老老少少聚在一起,三世同堂或是四世同堂,確實給人幸福溫馨的感覺。但是人老了,身體各項機能差了。耳聾了,眼花了,腰彎了,背駝了……生活的幸福值還會高嗎?如果子女因為種種原因離開了自己,長壽老人又將如何呢?前段時間回老家,偶遇本村92歲的李大爺。李大爺身消影瘦,步態蹣跚。
  • 一家五口全患「舞蹈病」 七旬老太獨自照顧仨兒女
    如今,75歲的她一個人照顧著三個患病的兒女,她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多活幾年,她的孩子們離不開她……  母親   七旬老人獨自照顧罕見病女兒   「這都是命啊!」說這話時,家住鄭州的75歲老人宋培華正在給躺在床上的女兒趙玲餵著午飯。
  • 求醫不如求己:有120歲的願景,才有活到120歲的可能!
    一般人覺得活到八九十歲就算長壽了,有些老人一想我現在80歲了,好像活得差不多了,就覺得很悲觀。其實,老人要是能把眼前這塊陰雲掃開,他就能多活很多年,比吃什麼補藥還管用。為什麼人要講壽命?壽是什麼?壽就是天年,就是活到120歲。只要在心裡樹立起信心,從現在開始用一個正確的方法,那麼活到天年對每一個人來說,都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 退休老人坦言:這3種養老方式我不接受,我情願自己一個人過
    導語:人年輕時,只要願意努力賺錢,只要能夠賺到錢,日子都不會太難,人老了,不管有錢沒錢都挺難的,人老了之後,什麼樣的養老方式才是最合適的呢?聽聽林阿姨的事例。林阿姨:我今年70歲了,老了之後什麼都難,最難的就是如何養老。
  • 子女強行辭退 99 歲獨立老人的保姆:這意圖就差寫臉上了
    99歲的曹爺爺是教師出身,經濟獨立,有四兒兩女,原本他和老伴都由保姆胡女士照顧,對其非常滿意,其間還給她漲了工資。今年3月老伴逝世後,其子女卻因鄰裡傳言把保姆辭了,老人想請回卻遭到反對,哭訴道:「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99歲的老人能思路清楚、正常說話。
  • 七旬老人換上25歲的心臟 個性是否會改變引關注
    南京市第一醫院心胸外科有個特殊的病房,病房門口掛著「心臟移植病房」的牌子,房門的窗口上貼著白紙黑字的「謝絕探視」。這個特殊的病房裡現在住著的是來自溧水的雷開雲老人。老爺子剛剛創了個紀錄——今年70周歲的他一個月前換心成功,成了江蘇省年紀最大的「換心人」,並且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北京的74歲與上海的73歲。
  • 79歲老人將廢舊木材變廢為寶,雕刻技藝直追專家!老人:就圖一樂
    八年間共創造作品100多件,件件精品卜德富老人今年79歲,是河南省封丘縣人。自從退休後他就迷上了木雕藝術,平時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收集廢舊木材,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廢舊木材變廢為寶——用自己的巧手雕刻出一件件精緻的藝術品!
  •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話糙理不糙
    老人活的太久未必是福,的確是這樣的。我們村有一位老人活到99,臨終前讓人心酸。我還上小學的時候,她就一直報自己99歲了,具體多大我也不清楚,應該是一百零幾歲。那時候我以為只有小孩子長年齡,人老了就不長年齡了呢!
  • 94歲母親兩年前偏癱,66歲兒子每天背媽媽下樓曬太陽賞花
    4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獲悉,老婆婆名叫譚永珍,已是94歲高齡,兩年前因腦梗出現偏癱。後來,66歲的二兒子吳國元承擔起背她上下樓的任務。據了解,譚婆婆共有8個兒女,現在已五世同堂,兒女們說「媽媽老了,我們就是媽媽的腿」!↑吳國元背母親出門。
  • 97歲老人說:這三種人,越老越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鄰居家住著一位老人,老人97歲,是一位在家居士,我喜歡跟老人聊天,因為老人的話,總是充滿了智慧和正能量,每次聽了老人的話,都會受益匪淺。最近鄰居家有人剛過六十歲,就成了孤寡老人,也有些人,有兒有女,剛過六十就搬進了養老院,兒女都不願意贍養老人,這真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世上很多人,都是越老越沒福氣,那是因為年輕時,經常消耗福報,所以老了就要承受因果報應。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50多歲就是老頭了嗎?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應當還處於壯年,直到60歲甚至65歲,才逐漸步入老年,僅從年齡來算,祝翁還遠遠稱不上翁,但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等原因,人均壽命都較短,蒲松齡所處的清朝,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50歲稱翁是完全夠格了。
  • 87歲老人從事「大尺度模特」,交24歲女友,兒女嫌他丟人斷絕關係
    文字/梅媽編輯/梅媽在新舊文化的碰撞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變得多樣化,但現實中很多人依然逃不開刻板印象的影響,會對一些事有著本能的反感。有一位老人姓李,年輕的時候生了很多孩子,有5個兒子3個女兒。那時候李老漢很年輕,16歲就上戰場衝鋒陷陣,後來老人晚年該享受子女照顧了,可是孩子們都避而不談給父親養老的事,無奈之下李老漢以撿垃圾為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李老漢在美術學院做了一回"裸模",給的錢多生活有保障,而且還不耽誤李老漢撿垃圾。李老漢以此為生,運氣好的是,因為他白須冉冉、瘦骨嶙峋的特殊形象而出了名受到採訪。
  • 老人一生無兒兒女,住敬老院後身體潰爛長蛆,養兒防老有錯嗎?
    他們覺得老了只要有錢就行,可以請保姆、請護工,不用看兒女的臉色,錢不多去敬老院也是不錯,至少有專人照顧。事實果真如此嗎? 4個月不見,趙女士看到大伯的一瞬間就淚如泉湧,不單純是因為太久沒見,而是老人的狀況讓她揪心不已。 而大伯怕趙女士難過,在翻身的時候一直咬緊牙關不讓自己叫出聲,看著滿頭大汗的大伯,趙女士即 心痛又生氣。
  • 全部子女祝老母親80大壽,第二天老人卻去世了,遺書看哭了所有人
    個兒女,都很能耐,都在大城市裡面工作,很多人都羨慕她,可是王大媽卻一直不去跟兒女享福,還是喜歡在村裡生活。所以兒女沒辦法,只好回來給她辦壽辰,因為今年是她的80歲生日,所以都回來了很隆重。張大媽命很苦,老頭死的早,她一個人從40幾歲開始就一個人拉扯這6個孩子,每個孩子都出息的當了城裡的幹部,村裡的人都很敬重她,來參加壽辰的人也很多,不過,有點特別,來的人不是老人就是孩子,原來這個時候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了,所以家家來的都是留守人員。
  • 七旬老人趁天黑抱充氣娃娃回家 妻子去世兒女在外
    「老年人同樣有性需求,但喪偶或是因為老伴身體原因沒有夫妻生 活,使得一些老年人去找暗娼,儘管這樣既不道德也不安全。也有一些人,則把性和情感寄托在了成人用品上。」一名廈門醫生說。  當坊間熱衷於此類「奇聞」,不少評論嘲笑「老不正經」時,一個嚴肅的問題擺在了我們面前:老年人——尤其是鰥寡孤獨者的性問題如何解決?
  • 婆婆40歲喪夫守寡20年,做保姆送2個兒子上大學,活成自己的貴人
    孤身一人來到上海的婆婆,身後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看著繁華昌盛天大地大,卻沒有一處容身之地的上海,婆婆知道眼淚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只要有一雙手,不愁沒有一碗飯吃。她找到專門供進城務工人員居住的小旅店,為了省房租,晚上棲身在陽臺上只有兩平方的小隔間,白天四處出去打零工。
  • 一家三口組團「啃老」,六旬老人心酸哭訴:不稀罕你們來看我!
    對於老人而言,也許只是換了一個戰場,從單位到家裡,聽起來是在享受,其實日子過得更辛苦。李阿姨和老伴退休之後,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早早的做出了規劃,趁著身體還硬朗,他們想多出去走走看看,彌補年輕時為了工作,為了孩子,從未出過遠門的遺憾。當然平時也不能忘記充實自己,李阿姨早早的就報名了老年大學的書法班,希望能夠在閒暇之餘陶冶情操。
  • 「我70多,最放心不下快100歲的老媽」,老人話語戳中現實之痛
    如今國人多長壽,只要不得重病,老人活到80多歲的比比皆是,甚至早年間的百歲壽星也不稀奇了。於是就出現了一番奇異場景:家裡九十多歲的高齡奶奶,全由70多歲的老爸老媽照顧。孫輩子女則忙著掙錢養家,無暇顧及長輩。我會有這番感想,是因為看到了表舅的遭遇。大表舅如今已經70多歲,前陣子不小心摔倒骨折,只能躺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