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廣東省教育廳下發了「2020開學時間」。經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錯峰返校。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返校安排:4月27日--全省高三、初三年級學生返校;5月11日後,各地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分期、分批、錯峰安排中小學其他年級學生返校。
面對這樣的消息,最為一線老師我們應當為孩子們返校做一些怎樣的準備呢?為此,昨天「江南一燭「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返校,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短短一天,不僅收到了近3000網友的閱讀,而且不少老師朋友還通過留言方式給與了回復。
除了眾多網友老師朋友們的留言參與,昨天還非常高興地收到來自江蘇常州江麗華老師發送過來的《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的銜接方案》。在「現代與經典」的活動中認識到江老師,彼此雖然加了微信,平常卻少有聯繫。而當江老師昨天看到我公眾號推送此文後,竟無私地將自己剛剛完成的方案分享與我,心底裡滿是歡喜與感恩。
江麗華老師的銜接方案以《做好「起承轉接」,實現「無縫銜接」》為題,詳細介紹了學校六年級英語科組的具體做法,給人以啟發,催人以思考。教海無涯,共享是岸。真誠地感謝江麗華老師的分享。教學路漫漫,攜手永向前。江南一燭,願燭光照亮我,也照亮更多志同道合的您。
做好「起承轉接」,實現「無縫銜接」
——2020年春學期六年級
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銜接方案
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實驗學校 江麗華
停課不停學期間,六年級英語組根據教師發展中心的要求,綜合組裡每一位老師的智慧,認真制定每一周的線上教學計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老師們根據每個班的情況進行教學微調:有的老師根據學生練習的反饋,錄製練習評講視頻,將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逐一突破;有的老師先將視頻分享到群裡讓學生自學,然後自己設計教學PPT和練習,利用騰訊會議、騰訊直播、釘釘等直播平臺開設直播課堂,突破了線上學習沒有互動環節的瓶頸。在六年級英語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六年級下冊1-4單元的教學。
4月14日我們將開始回歸課堂,我們六年級英語教研組通過研討,從多方面入手,制定該教學銜接方案,以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無縫銜接。
一、起——釐清銜接起點
為了能夠全面的了解學生線上教學的效果,我們利用一起作業網平臺,使用金壇區教師發展中心提供的統一試卷,對六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期中質量檢測。對這次檢測的結果,我們進行了科學的數據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匯總了目前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平均每個班有五人左右沒有能夠跟上線上教學節奏,學習成效極低;
2.凡涉及到單詞拼寫、詞彙運用方面的題目失分率都很高,說明線上微視頻教學深度不夠,學生詞彙拼寫掌握不紮實,不能在具體的語境中靈活運用;
3.語音題失分率也不低,主要是線上教學時無法及時糾正學生單詞發音,沒有總結語音規律。
4.短文閱讀理解得分率偏低,基於教材的課外閱讀量不夠,課外拓展比較局限。
二、承——明晰銜接內容
1.關注知識內容的承接
針對線上教學調研暴露的問題,我們開展備課組教研。在活動中,我們梳理了已經完成線上教學的四個單元的知識體系,歸納了每個單元的易錯易混淆知識點,找出線上教學疏漏的地方,將線上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作為線下複習鞏固的重點。
2.關注語言實踐運用的順承
線上教學因時空限制,學生「聽」較多,「說」「讀」「寫」較線下學習相對較少,因此,在教學銜接中要注重「說」「讀」「寫」的實踐運用。
3.關注教學方式的延承
線下教學開始後,依然可以沿用微課講解重點、網絡資源運用等有明顯優勢的方式、手段、策略,提高線下教學的效率。
三、轉——融合集體智慧,分工協作,備好銜接課
為實現線上教學到線下教學的無縫銜接,我們擬定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在兩周左右時間裡查漏補缺,提優補差。
將每個單元的內容進行融合教學,每單元安排兩課時,四個單元共八課時。每個單元的第一課時為基於詞彙的講練課。第二課時為基於文本的閱讀寫作課。當然,在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單元的知識梳理,進行內容的刪減選擇,突出重難點,課型可靈活選擇,不只限於兩種模式。
備課時注意:
1.關注較難掌握的詞彙句型,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詞的音形義,掌握正確發音,能夠正確書寫,並運用遊戲、情景對話等方式幫助學生靈活運用。
2.關注語言的靈活運用,多創設貼近生活的語言情景。
3.關注文化板塊的練習,通過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會中西方飲食文化、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異同。
4.關注相關話題的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詞彙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5.關注每個單元的寫作教學,選擇綜合性的主題,訓練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四、接——小組合作,分層銜接
1、挖掘學生資源,發揮學習小組幫帶作用
針對學生目前兩極分化嚴重的情況,在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學生分成相應的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生督促學生,讓學生分享收穫,提出困惑,互相幫助,彼此輔導。
對低層次的學生採取「低起步、補臺階、拉著走、多鼓勵」的原則;對中層次的學生採用「重知識、多練習、注激勵」的教學原則;而對高層次學生採用「小綜合、大容量、促能力」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給他們,如讓他們當小老師出題目、講練習、讀繪本,培養他們的能力。總之,在銜接教學中,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使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並得到回應,在深度交流中滿足彼此的個性化需求。
2、私人定製方案,精準輔導,逐個突破學習困局
針對每班五個左右沒有能夠全程參與網上教學的學生,我們會引導他們自我反思並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每班的英語老師會根據學生的計劃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案,與家長溝通交流,取得家長的支持,個別進行指導,盡力幫助他們突破學習困局,跟上班級整體的學習進度。
3、優選練習,分層練習,提高銜接教學效率
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安排,選擇適合不同學生的分層練習,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和基礎練習,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簡單綜合題,以學生能達到的水平為限;第三層次為綜合性練習。第二、三兩層次的題目為選做題(可選用時代英語報和教師發展中心編制的關注學生思維訓練的閱讀練習等)。當然各班也可以根據自己班的情況,設計一些適合本班的練習。但是不管是做什麼練習,我們都要遵循精練精講的原則,杜絕題海戰術,提高銜接教學的效率。
點擊右下角「在看」
助力推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