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抗體 比普通單克隆抗體更強勁持續時間更長

2020-11-22 前瞻網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抗體 比普通單克隆抗體更強勁持續時間更長

 Emma Chou • 2020-09-30 16:48:22 來源:前瞻網 E130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英國巴斯大學和生物製藥公司UCB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生產微型抗體的方法,為一種潛在的新型疾病治療方法開闢了道路。

到目前為止,最小的人造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或mAbs)來自美洲駝、羊駝和鯊魚,但是從牛的免疫細胞中分離出來的突破性分子要小五倍。這是由於牛抗體的一個不尋常的特點,稱為球形結構域(knob domain)。  

這種新型抗體的微小尺寸具有巨大的潛在醫學意義。例如,它們可能與病原體上常規抗體分子無法抓住的位置結合,從而引發入侵微生物的破壞。它們還可以進入體內較大的抗體無法進入的部位。

抗體由胺基酸鏈(蛋白質的組成部分)組成,這些胺基酸鏈以環狀結構連接在一起。鏈中的環狀結構被稱為互補確定區域,與抗原目標結合,從而激活免疫系統。牛的抗體比大多數抗體更偏向環狀,約10%的抗體含有球形區域——這是顎脊椎動物獨有的特徵。這些緊密包裹的小環被呈現在遠離其他環的蛋白質柄上,被認為在結合中起著關鍵作用。

球形結構域引起轟動的原因很簡單:從抗體的其餘部分分離出來的這些環擴展可以自主地發揮作用,有效地製造微小的抗體,可以緊緊地結合在目標上。

巴斯生物和生物化學系的Jean van den Elsen教授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說這一發現令人驚訝。「這些球形結構域能夠結合它們的目標作為完全抗體,所以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夠第一次把抗體小型化。」 

這些新分子是巴斯大學和全球生物製藥公司UCB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它們是由注射了抗原(異物顆粒)而產生免疫反應的牛產生的。通過對產生抗體的B細胞進行分類和「深度測序」,從牛身上提取天然抗體。產生的抗體隨後在實驗室的人體細胞培養中製造出來。

常規抗體是人體對感染的自然反應的一部分,而單克隆抗體則是在感染已經形成,患者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難以戰勝感染時使用的。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單克隆抗體已經成為各種疾病的有效治療手段,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嚴重的病毒感染。人們希望小型化單克隆抗體最終將參與一系列藥物治療。

巴斯研究人員採用的激發奶牛免疫反應的抗原被稱為C5, C5在許多人類疾病(包括COVID-19)中起作用,在這些疾病中存在炎症反應。

這些新的單克隆抗體不僅在體積上比常規單克隆抗體有優勢,而且它們更健壯,這意味著能保持更長的穩定時間。

van den Elsen教授說:「它們的結構非常堅固、緊密。」「因此,它們不僅比其它抗體更容易到達目的地,而且可能有更長的保質期。」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巴斯大學的博士生,UCB的生物化學家Alex Macpherson補充說:「抗體藥物發現是一個已經確立的領域,但這項研究打開了全新的機會。這些微型抗體有巨大的潛在用途。」

UCB的免疫學研究員和該項目的負責人Alastair Lawson說:「這項研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小的臨床相關抗體片段,我們對它們的潛力感到非常興奮。」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20-09-field-smaller-world-tiniest-antibodie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緊急醫學科普: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技術和單克隆抗體技術應用
    緊急醫學科普: 單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技術以及單克隆抗體技術的應用單克隆抗體是僅由一種類型的細胞製造出來的抗體,對應於多克隆抗體/多株抗體——由多種類型的細胞製造出來的一種抗體。單克隆抗體由可以製造這種抗體的免疫細胞與癌細胞融合後的細胞產生的,這種融合細胞即具有瘤細胞不斷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細胞能產生抗體的能力。融合後的雜交細胞(雜種瘤)可以產生大量相同的抗體。當其應用於醫療中時,在識別抗原中的顯示的微小變化(如果有的話)有助於減小副作用。
  • 駝源單克隆抗體製備服務
    來源:ChemicalBook背景[1-6]駝源單克隆抗體製備服務利用噬菌體抗體展示技術能夠為客戶在較短的時間內生產擁有高特異性、高活性和高親和力單克隆抗體。採用噬菌體抗體展示技術製備單克隆抗體具有極大的優勢,該技術不受物種來源的限制,同時利用該技術製備的雜交瘤以抗體基因的形式保存在噬粒載體上,結合實驗不同蛋白表達,如原核蛋白表達,真核蛋白表達,可以實現任何規模的單克隆抗體生產並獲得高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的重組單抗。
  • 單克隆抗體治療重症患者效果不佳
    繼2020年10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稱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幹擾素等四種曾被寄予希望的新冠療法對住院病人均收效甚微,甚至沒有效果之後,10月26日,另一種曾被寄予希望的新冠療法單克隆抗體療法的前景也開始令人擔憂。
  • 近期單克隆抗體在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近期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治療多種疾病上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2】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中國新一代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取得重大進展。7月11日,同濟大學與邁威(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了人民幣3000萬元的技術轉讓協議,共同在同濟大學醫學院研發成果的基礎上合作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真菌感染單克隆抗體藥物。
  • 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發展趨勢以及未來的挑戰
    直到Kohler和Milstein在1975年創建了淋巴細胞的雜交瘤技術並獲得了專一識別抗原位並與之特異結合的單克隆抗體,才受到了相關領域學者們的高度重視。兩位科學家因此被授予198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然而,由於通過雜交瘤技術製備的單克隆抗體是鼠源性的,應用於人體不可避免地引起人抗鼠抗體(HAMA)反應,限制了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他們如何利用這種快速抗體發現的平臺來分離能夠抵禦促進SARS-CoV-2感染肺部細胞的表面刺突蛋白(S)的成百上千種人類單克隆抗體。
  • 治療多種疾病的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單克隆抗體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為了更深入地了解交叉中和抗體反應,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分析了一名康復的SRAS供者的記憶B細胞庫,發現了200種靶向S蛋白表面上多個保守性位點的SARS-CoV-2結合抗體,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1.抗體藥物靶標篩選傳統抗體藥物研發的方法是在單個基因、單個蛋白及單個抗體水平上研發,首先需要經過許多年的時間研究這個基因和及其編碼蛋白的功能,確認是否能夠將這個基因及其編碼蛋白作為抗體藥物靶標來研發抗體藥物。這種方法的缺點主要在於:所獲得的抗體藥物靶標的數量極其有限,並且這些靶標都是十多年前就已發現的;歷時長,一般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
  • 單克隆抗體技術與藥物的專利淺析
    單克隆抗體是目前發展最快的治療性生物大分子藥物,得益於其在癌症、風溼性關節炎、傳染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顯著療效,單抗藥的市場快速增長。本文就已經上市的抗體藥物相關專利情況及這些上市藥物的技術專利情況做以下總結。
  • 比血漿治療更有優勢!聞玉梅院士詳解「單克隆抗體」新思路
    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聞玉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利用最新技術,將恢復期病人產生的特異性抗體的記憶B細胞製備成單克隆抗體,不僅不愁「數量」,安全性也相對更高。 聞玉梅還表示,做單克隆抗體也很快,「我們一個半月左右就能做出來」。 安全、快速、量產,單克隆抗體會比血漿治療更高效嗎?
  • 比血漿治療更有優勢!聞玉梅院士詳解「單克隆抗體」新思路—新聞...
    有人稱其為抗疫「新希望」,也有人質疑血漿治療存諸多風險,且來源是一大問題,只能算作一根「稻草」。 「不要只盯著血漿,血細胞也是個『寶』!」2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治療型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聞玉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利用最新技術,將恢復期病人產生的特異性抗體的記憶B細胞製備成單克隆抗體,不僅不愁「數量」,安全性也相對更高。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 人源單克隆抗體是什麼?
    據新華社,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製造小型化抗體的新方法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和生物製藥公司UCB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生產微型抗體的方法,為一種潛在的新型疾病治療方法開闢了道路。到目前為止,最小的人造抗體(稱為單克隆抗體,或單克隆抗體)來自大羊駝、羊駝和鯊魚,但是從牛的免疫細胞中分離出來的突破性分子要小五倍。這是由於牛抗體的一個不尋常的特點,稱為球形疇。這種新型抗體的微小尺寸具有巨大的潛在醫學意義。
  • 醫學史上的3月1日:抗體的妙用丨紀念單克隆抗體之父克勒離世
    人們通過研究發現,將經過處理的病菌或腫瘤細胞注射給小鼠後會經由小鼠免疫系統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並由此來研製開發相關疾病的特效藥品或特殊檢測試劑。1995年的3月1日,是單克隆抗體研製法的發明者G·J·F克勒(G·J·F Kohler)離世的日子,他的發明開啟了生物製劑的新篇章,是一位分量足以載入史冊的科學家。
  •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B淋巴細胞只能產生一種專有的、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所以具有理化性質高度專一、生物活性單一、與抗原結合特異性強等特點,單克隆抗體是由單個B淋巴細胞克隆所分泌的抗體。經過3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單克隆抗體藥物在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同時也成為了醫藥領域增長速度最快、最有前景的發展方向。
  • 單克隆抗體製備的基本過程
    細胞培養至覆蓋0%~20%孔底時,吸取培養上清用ELISA檢測抗體含量。首先依抗體的分泌情況篩選出高抗體分泌孔,將孔中細胞再行克隆化,爾後進行抗原特異的ELISA測定,選高分泌特異性細胞株擴大培養或凍存。
  • 單克隆抗體研製最詳細步驟(2)
    單克隆抗體研製最詳細步驟(2)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6-12-22 20:26 二、雜交瘤技術(一)  雜交瘤技術的誕生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的誕生是幾十年來免疫學在理論和技術兩方面發展的必然結果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平常語境中,靶向藥物、靶向療法等概念,可能在癌症治療中更常被提及,但實際上,抗體療法現在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感染性疾病治療中。比如,新冠肺炎。用腫瘤生產單克隆抗體血漿療法的本質就是抗體療法。新冠肺炎恢復者的血漿中含有多種天然抗體,可用來救治尚未產生足夠抗體的患者。
  • 技巧篇 | 單克隆抗體的詳細製備方法
    自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後,他們將只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產生抗體B淋巴細胞和能無限增殖的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產生既能分泌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雜交融合細胞,它所產生的抗體是針對同一抗原決定簇的高度同質的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簡稱單抗
  • 單克隆抗體再顯身手,首個伊波拉藥物獲批
    單克隆抗體藥物在治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已成為生物製藥領域發展最快的藥物。截止到目前,全球已有100種以上的單克隆抗體藥物被批准上市,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產值也超過1000億美元。單克隆抗體分子由兩條抗體輕鏈和兩條抗體重鏈組成,輕鏈和重鏈都包括可變區和恆定區,可變區負責與抗原結合,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