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怎樣產生的?其實世界各地都有關於創世的神奇而又有趣的傳說。「盤古手持神斧開天闢地」的傳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耳熟能詳。而在西方,聖經中關於「上帝六天創世」的記載,也是人盡皆知的。
《創世之光》 9cm×12.5cm 2014
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
——周東申
該作品題材選自聖經故事,出自《舊約·創世紀1:1—5》。周東申先生運用了圖像敘事的手法,實景還原了神正在創造天地、分開光和暗的瞬間場景。神用力撥開光和暗,分開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太陽光照向四周,整個天空、地球、月球、星星都被照亮。畫面中既有神創造天地的過程,又有創世的結果。太陽象徵了光和晝,月球象徵了暗和夜。周東申先生採取了平視略帶仰視的視角,好似位於畫面右側、站在地球上的我們,親見了神創造天地的神奇瞬間,並被這一壯舉深深震撼。
《創世之光》(局部)
畫面採用S形構圖,物象有效地突破了畫面空間的局限,給人一種含蓄的以至無窮無盡的感覺。神的形象位於畫面中央,太陽和月球在神的右側和左側。周東申先生運用透視法拉開了神與太陽和月球的前後距離,太陽和月球位於神的身後,神背著光而行。為了保持畫面的穩定和平衡,周東申先生在畫面右下角蓋上了自己的印章。神的形象立體而寫實,造型結構準確。周東申刻畫的神是一個睿智的老者形象,目光堅毅、頭髮和鬍鬚飄逸,穿著的是古希臘式的服裝。周老精細地刻畫了神的頭髮、鬍鬚和服飾,著重刻畫了神的面部、手臂和手部,被光照到的地方是亮的,未被光找到的地方是暗的。周老借鑑中國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造型刻畫了神衣衫飄揚、騰空而起的形象,展現出神是運行在水面之上,飛至宇宙之中創造天地的。
《創世之光》(局部)
為了充分表現神創造天地的舉世壯舉,周東申先生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技法展現出多種力之美。一是通過畫面中充滿韻律、流動性、節奏和力度之美的線條,表現了光芒照射的力量之巨大。這些線條精美而有力,使物象更為具象和真實,可見細膩的線條也可以強化形體的力量之美。二是通過畫面中強烈的黑白對比,加強了神撥開光和暗的形體動作的爆發力。而且在黑與白之間,依靠灰色的調節,達到了諧調的美。三是刻刀揮灑之力,運刀走向,刻木深淺,行進快慢。周東申先生刀法表現洗鍊,塑造形體結構準確,將虛與實保持在合理的視覺範圍之中。
《創世之光》(局部)
周東申先生如此精細而具象地表現神創造天地的瞬間過程和結果,其目的是為了展現神開天闢地的偉大壯舉。或許開天闢地在歷史上真的發生過,並不是傳說。
——雲沙西河
「上帝創世」「盤古開天闢地」表現出來的那種神的力量和無所不能,是我們所嚮往崇拜的,但他們真的存在嗎?是不是只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的主觀願望?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