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綦江南部地區古生物化石你了解多少?

2020-08-28 重慶勇視廣告傳媒

綦江南部地區的喀斯特地貌

據介紹,在距今 4 億年以前,包括打通、石壕、安穩等鎮在內的渝南黔北地區是一片海洋。

時光流逝,滄海桑田。

在1.3 億年的漫長地質時光中,大自然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巨變後,在綦江南部地區形成了絢麗多姿的喀斯特地貌。地上是多姿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是儲藏量豐富的煤炭。從地上到地下,都留下了遠古時代的古生物化石。

據介紹,目前打通地區發現了較多的是腕足類化石、蕨類植物化石、中生代化石和頭足類化石。

腕足類化石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貝殼化石。這個時代的腕足類化石有長身貝、脅開貝、焦頁貝等。蕨類植物是最早的陸地植物。其化石大量存在於志留紀以後,泥盆紀和石炭紀的古生代地層中。打通一礦井下煤層中時有發現蕨類化石。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的時代,生物界不斷進化和飛躍。打通地區中生代有三疊系、侏羅系地層,自然有中生代化石發現。

在海洋生活的無脊椎動物到中生代也有了新的發展,其中屬於軟體動物頭足類的菊石類空前繁盛。菊石具有旋卷的外殼,種屬甚多,是中生界地層的標準化石。目前打通中學存放有兩枚非常完整的菊石化石,宛如盤成一團的小蛇。

前幾年,地質工作者在打通鎮下溝村一座老屋的院壩上,發現鋪路的一塊青石板上,竟然有大大小小的十幾個低等動物化石群。幾年前打通鎮建設巴渝新區時,在巖壁上發現大量腕足類化石和多種貝類化石,是打通現存最多的化石群。

打通、石壕地區的喀斯特地貌中,常見一些古生動物的骨骼、植物的枝條,甚至是樹葉,與這些石塊依附在一起,成為古生物化石標本。

化石的全稱是古生物化石。

以前,人們常常把古生物化石當成歷史文物來看待,由文物部門實施管理,這種管理模式也確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1995 年,國土資源部和文化部聯合發出通知,就兩個部門之間在古生物化石和文物的管理範圍和職責分工進行規定。

根據國務院2010 年 9 月 5 日發布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規定,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動物和植物的實體化石及其遺蹟化石,這是古生物化石的法定定義。《條例》還規定,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所有。國有的博物館、科學研究單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單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單位和個人捐贈給國家的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單位的終止或者變更而改變其所有權。

《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頒布後,從法律層面固化了 1995 年國土資源和文化部之間關於古生物和文物之間管理範圍和權限劃分,明確規定「古猿、古人類化石以及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第四紀古脊椎動物化石的保護依照國家文物保護的有關規定執行」,除此之外,就屬於古生物化石的管理範疇。

但是社會公眾知道的並不多,不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領導幹部,仍然有許多人把古生物化石看作是文物。比如綦江北渡恐龍化石、翠屏山木化石發現時,群眾都是向文物管理部門報告,由文物部門實施管理。

2018 年 6 月 11 日,文龍街道通惠社區堰崗村發現蛇頸龜化石,首先向國土資源部門報告,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歷史文物和古生物化石的認識有了明顯提高。

來源:人文綦江

相關焦點

  • 綦江地質探秘之三:綦江古生物 化石密碼
    大自然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巨變之後,留下了大量化石。綦江境內就有豐富的恐龍足跡化石,數量眾多、類型獨特,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國內罕見、世界少有,成為世界恐龍化石中耀眼的明星。目前,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收藏有680件地質標本。如果地球的歷史是一本史書,那麼,古生物化石就是史書中精彩的文字,保護古生物化石就是保留地球珍貴的史籍。
  • 廣西出版古生物化石書籍揭秘「隱藏的風景」
    10月26日,在2019廣西書展上,廣西美術出版社舉辦了《隱藏的風景:廣西古生物化石記》專題講座暨讀者見面會。該書作者、古生物化石愛好者曾廣春帶領讀者走近了廣西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揭秘了數億年化石背後的生物演化歷史,以及關於這些化石不為人知的故事。
  • 綦江首次發現1.5億年前蛇頸龜化石
    我區古生物化石又有重大發現。近日,文龍街道通惠社區一農民在勞作時發現一枚化石。6月12日,經古生物化石專家現場查勘鑑定確認,這枚化石是距今1.5億年前的蛇頸龜化石。這一發現,填補了綦江龜化石的空白。
  • 拯救遼西古生物化石刻不容緩
    2002年7月,瀋陽海關破獲一起特大古生物化石走私案,包括韓國人在內的6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追繳古生物化石2300多件,許多是國家二級保護化石,堪稱無價之寶。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任東:中國化石在國外商店、拍賣行裡、博物館裡都可以見到,很多化石都是遼西的化石。像昆蟲、還有一些鳥類、魚類重要的化石都產於中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數百件孔子鳥化石,流失到了日本,德國、美國等很多國家和地區。
  • 霍林郭勒:古生物化石富集區
    你知道嗎?古生物化石,代表著一個時期的年輪。侏羅紀前期,經歷了大滅絕後,各種動物、植物都非常稀少,但其中恐龍總是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 新華縱橫:揭開古生物化石非法交易黑幕
    這些化石銷售店只是一個門面而已,事實上已成為化石販子走私「國寶」的一個交易平臺。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已經形成固定的行規和利益鏈條,「外人」很難插足進入,而且各家之間,有各自的客戶群體,互不幹擾也不搶生意。  古生物化石銷售店老闆(隱蔽拍攝):  記者:那大姐,要是真的龍、鳥的化石,大概價格能多少錢?  那東西沒標準。  記者:沒標準?
  • 雲探秘|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
    今日,走近我們「雲探秘」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教育基地的第五站——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朝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隸屬於遼寧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由朝陽市政府投資建設,是一個集化石展覽、化石收藏、化石和地質知識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具有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和趣味性,是自然科學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 重慶綦江發現一枚1.5億年前蛇頸龜化石
    新華社重慶6月23日電(黎華玲、陳正策)近日,重慶市綦江區發現一枚古生物化石,經重慶古生物化石專家查勘研究,確認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在綦江區文龍街道通惠社區,村民劉昌餘勞作時發現一個類似烏龜殼的石頭,照片幾經輾轉被傳至綦江區國土房管局,初步認定為一枚古生物化石。為此,綦江區國土房管局組織古生物化石專家專程前往現場進行查勘研究。經反覆研究,專家確認了這枚化石為距今約1.5億年的蛇頸龜化石。
  • 山東棗莊發現長500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文物普查隊近日在當地水峪村海拔三百米的山坡上,發現一處長五百米、高五米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分布帶。圖為新發現的古生物三葉蟲化石。山東省浙蒙山區的三葉蟲化石分布很廣,費縣、平邑縣等地均有發現,此次發現的三葉蟲化石蟲體長約0.5釐米至4釐米之間,體型多為橢圓形,體態勻稱,各器官清晰可見,栩栩如生,對於研究棗莊市古代地質構造以及古生物科學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意義。
  • 張元動:古生物化石的「朗讀者」
    雖然山清水秀的安吉不是尋找頁巖氣的理想區域,但令這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沒想到的是,安吉為他準備了另一份驚喜。  無心插柳,發現世界最豐富的海綿化石群  「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們找到安吉動物群,正印證了這句話。」張元動說。  2012年冬天,寒雨籠罩著安吉地區。
  • 怎樣給古生物化石「整容」
    新華社記者李健攝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藏化石第二批修復與鑑定工程即將結束。古生物化石修復這個不為世人所熟悉的工作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是如何開展工作,得以引領我們去觸摸那些可愛的遠古精靈?帶著興奮與好奇,記者日前來到修復工作現場。一時間,竟感到有些恍惚。
  • 珍貴古生物化石為何頻頻遭劫
    此化石屬於白堊紀時代,已有6500萬年歷史,其中19枚恐龍蛋中還含有初具雛形的小恐龍胚胎。最令我國科學家深感痛惜的是,這樣的標本就連我國科學家自己都沒有。  據了解,目前我國不少珍貴的古生物化石頻遭劫掠,盜掘瘋狂,倒賣猖獗,損毀嚴重,流失海外,並有不斷加劇之勢。「這與我國古生物化石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相關的法規不完善以及法規宣傳力度不夠等因素不無關係。」
  • 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正式對外開放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庫倫旗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於十月一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吸引許多居民遊客紛紛前來參觀。走進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展廳,這裡異常熱鬧。很多居民和遊客細細地觀看著展廳內展出的第四紀猛獁象骨骼化石、披毛犀骨骼化石等展品,感受古生物化石的魅力。
  • 重慶萬州鹽井溝再現第四紀大型古生物化石群
    新華社重慶6月13日專電(記者張琴)曾以發現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的重慶萬州區鹽井溝,近日發掘出第四紀大型古生物化石群。    據了解,重慶市萬州區鹽井溝以盛產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而聞名於世,是中國南方第四紀中更新世「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最為典型的代表。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恐龍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神秘古生物,它們生活在2.2億年前-6500萬年前(三疊紀-侏羅紀),統治地球長達1.5億年之久,在6500萬年前突然在地球上消失了,其消失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推斷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有人認為是火山噴發造成的......不一而足,但如果它們一直生活下去,可能地球上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
  • 珠峰古生物化石遭劫難(圖)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譚慶駒攝  本報珠峰大本營訊  (特派記者陸詠鴻、譚慶駒)珠穆朗瑪峰地區的海洋軟體動物化石正在大量流失。這是記者近日在珠峰發現的。
  • 守好古生物化石這份財富
    「這得益於《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的實施和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賈躍明說,「條例的實施,使得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真正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使古生物化石的發掘、收藏、市場、出入境行為等都有了法律規範。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的成立,規範和加強了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一批像『恐龍蛋窩』化石一樣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貴化石順利追回,大批中國獨有的化石資源得到保護。」
  • ...規劃計劃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印發《江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
    ,同時採取多種形式開展化石的科普宣傳工作,使廣大公眾了解化石保護的重要性和意義,提高科學素質和保護化石的自覺性。二、化石科考旅遊線路開發化石科考旅遊作為一項新興的熱門旅遊項目,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化石科考旅遊線路開發宜重點對科學價值較高的古生物化石產地,通過開發建設具有古生物化石特色的地學科考、科普旅遊線路的方式,深度打造景觀旅遊與化石文化融合的特色旅遊產品,實現地區化石文化產業與旅遊業聯動發展。
  •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 (1/3)
    巴西南部出土三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3) "← →"翻頁 在古老的三疊紀時期,巴西南部的潘帕斯草原還是一片森林
  • 科普|古生物化石保護基礎知識
    1.什麼是古生物化石?化石指保存於巖層中的,生活在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或生命活動痕跡。化石與一般巖石的區別在於:它必須與古代生物相聯繫,必須具有諸如形狀、結構、紋飾和有機化學成分等生物學特徵,或者由生物活動所產生並保留下來的痕跡。2.何為古生物化石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