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磁性氦可將超流體變為時間晶體

2020-12-03 太平洋電腦網

雖然聽起來魔幻,但時間晶體和魔法毫無關聯。

北京時間6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時間晶體」的概念最初提出於2012年。2017年,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現實中的離散時間晶體。我們熟悉的晶體均為「準晶體」形式,因此不久便發現了時間「準晶體」。而科學家如今找到了一種同時也是時間「超固體」的時間「準晶體」。聽不懂沒關係,畢竟作者自己也不是很明白。

先來梳理一下這句話的成分,看看你能理解多少。

晶體和準晶體

晶體是指物質單位按一定周期在空間中不斷重複排列成的結構,因此可以無空隙地填滿空間。這些單位只能重複、不能旋轉。由原子構成的方格可以填滿整個空間。準晶體同樣用重複的單位無間隙地填滿空間,但這些單位可以旋轉。準晶體的結構同樣呈有序排列,但與我們熟悉的「有序」不同,在準晶體中,兩塊部分重疊的圖案按照不同的間隔重複排列。最重要的是,其間隔之比並非整數。

將空間換成時間

在離散時間晶體中,重複排列的不是原子位置,而是某種行為。但可別把它想成來回搖晃的擺錘,這兩者其實有所區別。假設我要將擺錘做成一個時間晶體。擺錘有天然的振蕩頻率。我可以按這一頻率推動擺錘,讓它開始擺動。也可以固有頻率的一半推動它,擺錘照樣能正常擺動。

但我不能按固有頻率的兩倍推動擺錘,否則擺錘就無法正常運動。因為第一次推動讓擺錘開始運動,第二次則剛好讓擺錘停止運動。要想讓擺錘有力振蕩起來,擺錘的固有頻率就必須為推動擺錘的頻率的整數倍。

在離散時間晶體中,我們推動「擺錘」振動的頻率與其固有頻率並不吻合。但其振動並不會因此停止,反而會按照既非固有頻率、也不符合驅動頻率的新頻率來回振動。如果能造出這種物質,也許就得到了時間晶體。

與普通準晶體類似,時間準晶體可同時出現兩種不同的振動頻率,就像一條繩子上同時出現兩種振動波。但這些頻率都不是驅動頻率的整數倍。並且和普通準晶體一樣,這兩種頻率之比也並非整數。

稀奇古怪的性質

研究人員使用冷卻至絕對零度的氦-3(少一個中子的氦同位素)來觀察時間晶體和時間準晶體。由於原子核中粒子數量為奇數,氦-3的磁矩很強。且氦原子磁矩均指向同一方向,構成了所謂「磁振子」。

研究人員觀察到了一種時間準晶體,由在空間中緩慢自旋的磁振子構成。這些磁振子由裝有氦的容器產生的磁場、以及另外施加的射頻場驅動。結果磁振子產生了兩種振動頻率,既非驅動場頻率的整數倍,也不是彼此的整數倍。

這一部分是因為驅動磁振子的射頻場只能輸入隨機能量。而這樣一來就更難理解了。就像一個嬰兒在亂敲鋼琴鍵,但你聽到的不是亂七八糟的噪音,而是整整齊齊、不斷重複的音階。

研究人員將射頻場關閉之後,時間準晶體很快便分崩離析,系統進而形成了離散時間晶體。氦磁場可改變容器的形狀,使氦原子在其中發生碰撞,系統的驅動頻率正是來源於此。

但這一過程無法一直持續下去。隨著氦原子四處碰撞,有些氦原子會發生翻轉、改變朝向。它們的磁場方向也會隨之翻轉,導致它們被拋離系統。久而久之,離散時間晶體便會逐漸銷蝕不見。

超固體時間晶體

讀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這東西古怪極了?別急,它還能更古怪呢。氦-3在低溫下會形成一種特殊的超流體,名叫拓補超流體。而氦形成的磁振子的自旋非零,這一性質必須保持不變。因此自旋在氦-3中的傳輸也呈現出超流體特性,就像「超流體中的超流體」。

這種磁振子也屬於時間晶體。如果我們將晶體視為一種時間固體,那麼這種時間晶體必為超固體。

什麼是超固體?其實就是沒有摩擦力的固體。兩塊超固體從彼此表面擦過時,不會損失任何能量。現實中是否存在超固體仍是個爭議話題,相關證據也模稜兩可。將超固體等同於時間晶體似乎還為時過早。

不過話說回來,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酷炫的,是不是?

相關焦點

  • 很神奇,它既是晶體又是超流體!
    偶極量子氣體位於固態氦等結構的另一個極端,因為它們是由氣相中的超冷磁性原子冷卻到微毫開爾文溫度構成。因此,在這些氣體中,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微弱,但它們也是遠距離的,並且可以通過外部控制的磁場進行調節。由於量子氣體具有高度的可調諧性,幾年前,量子氣體開始更頻繁地出現在超固態理論中。
  • 超流體氦告訴你
    該裝置以超流體氦-4為核心,通過與弱相互作用重粒子(WIMPs)的碰撞,利用場電離發現從超流體表面噴射出的單個氦離子。自20世紀初以來,物理學家們通過恆星和星系的速度比理論值高得多推斷出暗物質的存在,而對引力波的觀測則排除了一些其他導致恆星和星系轉速過快的假說,從而進一步證明了暗物質的存在。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什麼是超流體,超流體有沒有速度限制?
    還有一種物質叫做「超流體」(Superfluid)。為何稱其為超流體,因為其流動異常,完全沒有粘性。超流體若被置於環形容器中,則不受摩擦而能無休止地流動。例如氦的同位素氦-3,是一種稀有的氦原子,它缺少一個中子,在非常低的溫度下變成超流態,因此具有超凡的性能,比如沒有摩擦。因為沒有摩擦力的存在,科學家們推斷,超流體世界的速度是沒有極限的。
  • 科學家觀察到能彼此相互作用的「時間晶體」,可以比原子鐘更精確
    「控制兩個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成就。」甚至在十年前,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物質狀態,其中原子以重複的模式排列自己,類似於您在晶體金屬或巖石中發現的狀態。但是這些原子不僅隨空間排列,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斷運動。這就是他們如何獲得夢幻般的名字的原因:「時間晶體」。自從第一次合成時間晶體以來,這種罕見現象只出現了幾次。
  • 超流體的發現
    儘管液態氦早就出現奇特的現象,但是科學家還是在將氦液化過後的30 年才發現它的超流體性。圖1  超流體液氦噴泉1908 年, Heike Kamerlingh Onnes 首度在荷蘭的Leiden 大學將氦液化,之後很快地就發現了液態氦奇特行為的跡象。
  • 首次觀察「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 Mikko Raskinen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階段的相互作用。該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上,可能會導致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變化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性是阻礙強大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推動衛星導航技術的發展
    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物質階段,即「時間晶體」相互作用。由於時間晶體會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自動保持其結構(一種相干狀態),因此這可能會導致量子信息處理方面的新進展。而保持相干性是製造強大量子計算機的主要障礙。
  • 時間晶體是什麼?科學家發現了愛因斯坦曾預言的時間晶體
    後來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驗一一證實了不少愛因期坦的預言。其中有關「時間晶體」的概念就是愛因期坦眾多預言中的一個,而且也是最讓科學家難以理解的存在之一。何謂「時間晶體」?可能很多說想說這難道一種我們沒有見過的晶體物質?當然不是,所謂的時間晶體它和我們現實中的晶體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是一種僅存在於幻想中的東西。按照現代物理學理論,物質內部的分子或原子運動都是需要外界能量來維持的。
  • 為什麼異物穿過超流體的速度可以超過臨界極限
    最近,在氦3超流體這一寒冷稠密的介質中,科學家做出了意外發現。穿過介質的異物可能會超過臨界速度極限,而不會打破超流體的狀態。
  •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最新理論稱時空本身或為「液態超流體」 空空如也,還是塞滿了可供光子、電磁波及其他所有一切移動的介質?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定答案。但一個最新理論認為,時空本身可能是一個「液態超流體」(liquid superfluid),如果證明其屬實,那人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整個物理學標準模型。  「時空是一個流體」的提法並非第一次出現。這一理論被稱為「超流體真空論」(SVT),在半個世紀前就已問世。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論文作者、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Samuli Autti博士說:「能控制兩種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突破。
  •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原標題:   ■第二看臺  據國外媒體報導,時間晶體究竟只是一種數學上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呢?自打諾貝爾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於2012年首次提出時間晶體這一概念以來,物理學家就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
  • 為什麼異物穿過超流體的速度可以超過臨界極限
    最近,在氦3超流體這一寒冷稠密的介質中,科學家做出了意外發現。穿過介質的異物可能會超過臨界速度極限,而不會打破超流體的狀態。這與長久以來的經驗相矛盾,因此是個亟需解釋的問題——但是現在,物理學家已經弄清了真相。
  • 科技:氦被發現150年後
    氦是科技工業的主力。它執行的任務多種多樣,比如冷卻核磁共振掃描儀中的超導磁體,協助半導體晶片的製造,以及查找船舶的洩漏。最近全球氦氣短缺,導致價格飛漲,科學家們憂心忡忡。儘管氦在地球上有許多用途,但它實際上是以希臘太陽神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這是因為它存在的第一個證據是在陽光下發現的。
  • 科學家在爆炸恆星中發現超流體的存在證據
    研究人員稱,目前觀測到溫度驟然下降是證實仙后座A中子星內核存在奇特狀態物質的有力證據。俄羅斯聖彼德堡市約飛(Ioffe)物理實驗室的彼特-施特尼(Peter Shternin)是該研究小組負責人之一,他在一份聲明中稱,通過錢德拉望遠鏡可觀測到仙后座A中子星的溫度驟降,這是首次證實中子星內核存在奇特狀態物質的有力證據。事實上,其內核是由超流體和超導體物質構成的。
  •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
    為什麼氦-3超流體中沒有速度限制?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已經確定了為什麼在超流體氦-3中運動的物體沒有速度限制的原因。氦-3是氦的一種稀有同位素,其中缺少一個中子。它在極低的溫度下成為超流體,使運動物體缺乏摩擦力等不尋常的特性成為可能。
  • 時間晶體?是科學還是科幻?
    可是1938年,卡皮查發現了液氦在超低溫下會變成無摩擦力的超流體。這種神奇的流體有很多奇妙的效應,比如下圖,只要有一滴處於超流體狀態的液氦位於杯底,杯內的液氦就會在向上緩慢攀爬,攀越過杯口,然後在杯身外面向下緩慢滑落,集結在一起,形成一整滴液氦珠,最後滴落在下面的液氦裡。最終,液氦會一滴一滴的滴落,直到杯子完全流空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