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年齡小的時候並不會表達自己的身體不適,但是寶寶的身體卻將這些告訴了細心的寶媽寶爸。寶寶不似成年人,身上無小事,其中放屁就是值得注意卻時常被忽略的事情,寶寶放屁其實暗含著疾病的信號。
寶寶出現這5種情況要注意:
一、 頻繁放屁
0-4個月的寶寶頻繁放屁是正常現象。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這時候也正是寶寶腸絞痛的高發期,家長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寶寶晚上吃奶過後哭鬧不休,即使哄睡了半夜也會突然驚醒繼續哭鬧,那麼很有可能就是腸絞痛了,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寶寶緩解腸絞痛產生的疼痛感。
而年齡稍大的寶寶頻繁放屁可能意味著腸胃功能紊亂。寶寶的身體不比成人,稍不注意就會出現狀況。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寶寶吃得過於油膩,儘量做清淡食物搭配粗糧,有著調節腸胃功能的作用,從而改善頻繁放屁的現象。
二、 臭屁
寶寶放臭屁通常意味著消化不良。屁是消化系統運作時的副產物,臭屁則意味著寶寶的腸胃出現了問題,其中消化不良是最為常見的情況。家長需要在寶寶的飲食方面多加注意,比如正餐前先吃輔食,攝入水分要充足。除此之外,還有可能是感染了腸胃疾病。這個時候家長就會難以確認寶寶的身體狀況,需要做的是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確診後遵醫囑進行治療。
三、 放屁帶便
家長有時候會發現寶寶的尿不溼上有便便的痕跡,其實很可能就是放屁的時候帶出的便便。寶寶年紀太小,控制排便的能力較弱,出現這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也要引起家長朋友們的注意,這可能是消化不良的信號。
四、 不放屁
如果寶寶的身體健康,且沒有身體不適的情況,那麼一段時間不放屁是不用太過擔心的。但如果寶寶出現了嘔吐、腹痛等狀況,則要警惕是腸套疊的可能性。腸套疊的寶寶在病情初期階段是會少量放屁的,然而隨著病情加重,那麼寶寶就會逐漸不放屁。如果家長懷疑寶寶是腸套疊,則需要及時就醫,謹遵醫囑進行治療,切不可拖延到病情晚期以至於出現腸壞死。
五、 放屁卻久久不便
寶寶如果經常放屁卻一直沒有大便,那麼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這是飲食出現了問題。如果寶寶的食譜中缺乏了身體需要的粗纖維,那麼很可能導致寶寶兩三天不便,屁也會因為不排便而很臭。這個時候,家長需要改善寶寶的食譜,有意識攝入更多的粗纖維來促進寶寶腸道蠕動,從而起到幫助寶寶排便的作用。
總結
畢竟寶寶年紀還小,身體不舒服也不會表達,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付出更多的耐心了。有關寶寶放屁的問題,家長朋友們不必過度擔憂,但也要時刻注意,警惕可能出現的疾病,不要因一時大意而耽誤了寶寶的最佳治療時間。
對此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嗎?歡迎在下方評論!青青與你一起探討!
關注青青不迷路,育兒知識小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