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斐爾自畫像美化自己的鼻子 3D技術還原真實樣貌
8月14日消息,日前,義大利研究人員對「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義大利著名畫家拉斐爾的面部進行了3D重建,發現這位藝術家在畫自畫像時,對自己的鼻子大小進行了調整,從而「完善」自己在作品中的形象。科學家們根據挖掘出的頭骨所制的石膏模型,製作了3D渲染圖,然後將其與拉斐爾的自畫像和其他人的畫作進行對比。經過比對,科學家們表示,他們能夠證明骸骨確實屬於拉斐爾。但科學家們同時發現,拉斐爾在自畫像中改變了自己鼻子的大小。
-
教授通過頭骨照片復原香妃容貌(組圖)
香妃五官模擬圖 還原後的香妃肖像 第一步:確定人物年齡為30歲左右。作為清朝歷史上惟一一位維吾爾族后妃,她在歷史上的正式封號為「容妃」。1788年,香妃去世,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在民間傳說中,她體有異香,被稱為「香妃」。 1956年,武俠小說家金庸寫出《書劍恩仇錄》,以香妃為原型塑造了一個傳奇角色「香香公主」;之後瓊瑤又在《還珠格格》中塑造出美麗的「香妃」。然而,歷史上的香妃究竟長相如何,沒有確鑿的圖像記載。
-
有個高人,把你燒掉的頭骨復原了
但1975年的1月,考古學界找到了吳承恩為其父吳菊翁所作的《先府賓墓志銘》,並由此推測,吳承恩很有可能也葬在吳家的祖塋。彼時,文革尚未結束,社會混亂,當調查人員來到吳家祖塋時,沮喪地發現這裡已被盜墓賊光顧過。
-
五千年前頭骨復原圖像被指神似馮小剛(圖)
由山東衛視重磅打造的大型季播文化綜藝節目《中國面孔》首期節目將於5月15日21:20開播,該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李詠擔任主持人,通過明星對抗答題,專家學者、意見領袖點評的方式,以面孔為媒介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首期播出節目中,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骨被成功復原,幾千年前的山東人老祖栩栩如生。
-
考古學家是如何用技術把頭骨復原成三維容貌的
(原標題:怎麼確定漢代王后的胖瘦與新疆阿斯塔那墓主就是漢人)朱泓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微信公眾號在去年底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上,知名體質人類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吉林大學邊疆歷史考古中心主任朱泓教授就「內蒙古吐爾基山遼墓契丹貴族的三維容貌復原」做了發言,介紹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頭骨復原出其主人的生前樣貌
-
七旬大爺是位「玩腦」高手 曾復原98例無名頭骨
王秉文曾在學術雜誌發表顱骨復原的論文美劇中,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詞——顱骨復原,而昨天,熱心讀者王秉文打進熱線,稱自己是一名顱骨復原專家,希望通過本報找到更多古代頭顱復原主人的本來面貌據悉,王秉文不僅精通雕塑,而且是重慶公安局刑偵總隊的特聘專家,除了幫助偵破重慶本地的案件,還幫助外地警方復原顱骨。今年春節後不久,江西省公安廳送來一具頭骨,讓王秉文做顱骨復原。記者在4月拍攝的視頻資料上看到,測量頭骨五官數據後,王秉文立刻在圖紙上畫出了死者生前大致肖像,兩天後便用沾土基本復原了死者面貌。江西省公安廳根據王秉文提供的死者復原肖像,3天後確認了死者身份。
-
小夥根據即墨北阡出土頭骨 復原青島古人面孔(圖)
昨日,網友王冰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通過技術手段復原的一張新石器時代青島古人的非正式模擬復原圖。據王冰介紹,復原圖是根據即墨北阡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時期頭骨顱面骨骼數據,結合11名相同骨骼特徵的現代青島人面部照片進行經驗性地修正後獲得的。
-
看看頭骨復原就知道
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已經可以復原出古人的長相了。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一張圖,是Adelasius Ebalchus,他生活在1300年前的瑞士北部。根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頭骨復原的辛追夫人的形象下圖是墨西哥星童的頭骨照片
-
8千年前亮島"小鮮肉"模樣曝光 學者重建頭骨復原顏面
中國臺灣網2月27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學者最近援引「法醫人類學」的復原技術,完成距今約8000年的馬祖「亮島人」顏面復原大工程。綽號「海亮哥」的亮島人1號與「亮島妹」的亮島人2號,生前模樣首度曝光。
-
第九期:媽媽咪呀,歡迎來到義大利羅馬
而因為整個圓形劇場的高度很高,因此如果是在後排就坐的觀眾往往看不到內場的激烈角鬥,畢竟當時還沒有望遠鏡這種物件的存在,而觀眾基本通過現場給出的音樂或者配樂(喇叭聲、風琴聲)來獲知現場的情況。而鬥獸場之所以能不斷的帶給觀眾新鮮感,因為競技場的平臺布局是可以進行切換的,通過樓層的升高和降低,呈現出新的場景。而且在競技場下有錯綜複雜的洞穴,排水渠。
-
英報:通過古人頭骨研究顯示人腦在縮小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英國《泰晤士報》3月13日報導稱,克羅馬農人頭骨支持人類大腦開始縮小的理論。 人類喜歡將自己描述為受大腦而非受肌肉驅動的高級生命形式。因此,人們可能會對一個古代頭骨復原計劃感到吃驚。這項計劃旨在復原在法國發現的一個2.8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
-
義大利證交所CEO:將正常營業 恐慌毫無道理
(原標題:義大利證交所CEO:將正常營業,恐慌毫無道理)
-
相貌復原 告訴你曹操長什麼樣
維爾黑姆·希斯通過頭骨復原了巴赫的相貌,並以此寫了篇論文發表。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轟動性的新聞,以至於幾乎所有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拿它「刷屏」。 格拉西莫夫讓顱骨復原形成理論 3年後的1898年,德國學者卡爾曼和布基在人的頭骨上選取18個觀測點,通過解剖45具男屍和8具女屍測得了面部軟組織的厚度。
-
南京智人頭骨復原圖(深色為化石部分)
1993年,南京湯山葫蘆洞出土了兩個猿人頭骨化石,「南京猿人」從此震驚世界。由於南京猿人的重要性,二十年來,專家們持續對其做著研究。其中,一號頭骨在1996年被確認為女猿人。近期,中科院和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通過復原等技術研究發現,二號頭蓋骨其實不是此前初步認定的猿人,而是另一人種——智人!
-
唐代古墓出土「外星人頭骨」,復原後專家更是驚訝:這麼高科技?
當然這並不是說古代時期的製作技藝有多麼高超,而是因為蠶經過這數千年的培育,吐出的蠶絲已經要比古時候堅韌許多,所以現在才無法復原出素紗襌衣。接下來要說的就是杭州半山鎮戰國墓出土的水晶杯。這個水晶杯在考古圈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為這個物件已經達到了傳世神器的程度,它是我國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在2002年的時候就入選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戰國時期能夠出現做工如此精妙的水晶杯,以至於許多人都認為要麼這個墓主人是「穿越」過去的,要麼就是有盜墓的在裡邊喝水忘記拿出來了。
-
顱面復原如何實現?用計算機輔助目前最普遍
希斯決定利用這具遺骸復原死者的面貌。他選取了24具男性自殺屍體,並對面部15個定位點的軟組織厚度進行了測量,然後將測量得到的數據和疑似顱骨交給雕刻家塞弗內。雕刻家根據這些數據雕刻了一具半身像。這具半身像和巴赫生前的畫像非常相似,這為該屍骨就屬於巴赫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運用科學方法根據頭骨復原死者的生前面貌。
-
人世間最美的城市諸神的居所,於神殿之谷領略義大利西西里島美景
既然要膜拜,那麼就需要建造供奉用的神殿,因此帶著各個天神名字的神殿就出現了,這就很像咱們的財神廟啦、送子觀音廟啦等等。這七座神廟都建造於公元前5世紀,在歲月的長河中都經歷過改造或者損壞。要知道做為一個地中海上的交通要塞,西西里諸城一直是各種政權爭奪的焦點,發生的戰事真不算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塞拉迪法爾科公爵,他在19世紀上半葉致力於神廟群的修葺工作,令神殿之谷得到了遲到的保護。
-
3D數位化解剖為你解密
也通過這部電影,我們認識了外星人et。▲ 圖片源於百度,電影《外星人et》劇照大家是否想探究一下外星人的內部構造?我們通過3d掃描—內部數據重建—3d列印這樣的技術,讓外星人的內部構造也可以肉眼可見。 這次「解剖」的外星人來自very museum,是核心藝術家 steve wang的作品。他的名字是alien grey,有著我們熟識的外星人形象。
-
刑偵專家復原30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相貌
新華社瀋陽7月13日電 13日,中國刑警學院刑事相貌學專家趙成文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他正在復原的30多萬年前「南京直立人相」工作已進入最後的「復活」頭骨化石階段。預計此次復原圖將在8月南京青奧會之際展出。 南京直立人化石距今約30多萬年,長16.15釐米,於1993年發現於南京湯山葫蘆洞,是近年來中國古人類學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
-
考古科技揭秘:頭骨這樣還原三維頭像
他說,老山漢墓發掘的女性墓主人頭骨在研究上出了些問題。當時在發掘現場是請考古所的潘其風先生,也就是我的老師去做的現場鑑定,潘先生說,這個頭骨是一個蒙古人種(黃種人)的頭骨。但是等到北京市文研所他們後期做顱骨的復原像,跟我今天講的這個容貌復原這個題目是一樣的。他們先找的是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去做,因為公安部的物證中心在頭骨復原容貌這方面是非常權威的一個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