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郭國平: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是科學不是玄學

2020-12-05 驅動之家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計算公司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郭國平做客36氪主辦的「超級觀點」欄目,就量子計算的定義,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的關係,量子計算的實現路徑與行業應用,國際視野下的量子計算競爭格局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分享。

量子計算是科學不是玄學

郭國平認為,量子是一門學科,一門科學,而不是玄學,它是對某種物理狀態的描述,所以量子這個詞不只特定出現在量子力學中。

量子計算是在信息學裡的一種應用,比如信息分為採集、傳輸、處理,量子計算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或者量子態的特性,使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計算方法。利用量子態的狀態進行信息的編碼、信息的處理、信息的讀取,這就是量子計算。

量子計算機就是可以完成量子計算任務的機器。當然,我們不要認為量子計算機就只是硬體。我們現在的計算機要能夠運行得起來,依然需要各種層面上的軟體,最直觀的就是作業系統、應用軟體,以及底層的軟體,所以量子計算機應該是指能夠實現量子計算的軟硬體的統稱。

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突破了摩爾定律?對此,郭國平認為摩爾定律是一個經濟學定律,而且描述的是集成電路的一個發展規律。量子不是靠硬體上的疊加或者是並行來實現的,所以它們不是同一個東西。當然量子裡面也會有它自身的一些定律。

在他看來,量子計算之所以神奇,或者說我之所以認為它是一門學科,是源於它的物理學基礎,即量子態的特性。以一個比特為例,在量子裡面,這一個比特可以處於0和1任意比例疊加的狀態,相位也是可以調控的狀態。在經典計算的一個比特中,它只能夠處於0或者是1。而在量子裡面,一個比特可以有一半的機率是0,另外一半的機率是1。這也是可以把量子的原理和薛丁格的貓聯繫在一起的原因。量子力學、量子計算的優越性,在於量子疊加的狀態。量子糾纏其實也是多比特的量子態疊加的結果,量子疊加才是根本性質。

郭國平認為,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在經典計算機裡面,我們大多數討論的是物理比特,但是真正的量子計算機實際上是邏輯比特。邏輯比特跟物理比特的差距就是,物理比特是會有錯誤率的,比如說萬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用一個或多個物理比特編碼才能夠形成真正的比特,也就是邏輯比特。所以從這個概念來看,目前無論是國內、國外,他們做的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物理比特的階段,當然現在已經在嘗試邏輯比特。所以,我們說,現在還沒有真正的量子計算機。

物理體系路徑選擇:解決實際問題就有意義

目前來說,哪一種物理體系更加適合於做量子計算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各種路徑都有很多的人在探索,不只是在學校或者研究所,谷歌、IBM都在探索。英特爾、臺積電、法國萊特也都在探索半導體。微軟也花了很多精力在做這件事情。

現在這些物理體系,沒有哪個能從原理上證明它就一定不行。所以大家還沒有收斂到某一條路徑,如果能夠收斂到一條路徑上,人類集中攻關它,說不定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任何科技的發展其實都應該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各個物理體系跟現有的信息技術產業,比如說半導體、晶片,以及現有的集成電路的兼容度問題。或者說對它的工藝、技術、設備、人才的兼容或者繼承性的問題。

目前來說各個物理體系,有不同背景的企業來關注。但是從學科的發展來說,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它是需要根基的。所以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也不太可能跟經典的計算機完全脫離,或者不用到現有集成電路的任何東西。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要考慮它的兼容性和繼承性。

到底哪個物理體系更優或者是更好,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偽命題。關於量子計算機我個人始終堅持一個觀點,至少在可預見的時間之內,它不會替代經典計算機,或者說,它跟經典計算機應該是一個相互補充的過程。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有點類似於AI。AI晶片有基於ASIC的,也有基於GPU或者是繼其他的架構的,這些AI晶片並不一定要統一到某一個特定的架構或者物理體系上去。各個物理體系都值得去探索,只是探索的時候我們都以解決某一個有實際意義的任務和需求為目標,那麼就應該是有意義的。

正視量子計算競爭格局:我們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其實不光是量子計算,從量子秘鑰分發,到量子計算,再到量子傳感,我們必須要承認,這些並不是由我們國內研究者先提出來的。

總體來說,國內相對於國外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第一個原因,我們起步較晚。概念的起步和原理的探索,我們是晚一點的。

第二個原因,我們的關注度和投入還不夠。從量子計算整個研究角度來講,國內的投入或者說關注度相對於國外來說還是少一點,甚至是不是有效的關注。

第三個原因,缺乏實際應用研究。我反覆強調,量子計算的研究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真正有用的量子計算機,它的研製、開發,是需要投入的。我們國內更多還是處於科學研究,或者原理性探索,以及物理問題的探索上面,這些方面我們已經追的差不多了。但是在以實際有用為目標的探索上面,我們必須承認,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

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和眼界,去衡量未來的事情

郭國平指出,現在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就像人類剛研製成功的蒸汽機一樣。那時候的蒸汽機可能只有0.001馬匹的動力。現在對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好比我們現在要拿只有0.001馬匹的蒸汽機,試著放到馬車上去,所以不要指望它跑得比馬車快,有用和無用的評價標準其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不要馬,這個車能夠動起來,這就是極端有用了。但是如果從另外一個意義來講,既然都跑不過馬車,費這麼大勁去搞,它又沒用了。

對有用和無用的判定,其實很難。但是從科學角度或者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角度來講,我們應該多探索量子計算在不同行業的運用。特別是針對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去找一些算法,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不要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和視覺去限定我們的後代。就像當年經典計算機剛發展起來時一樣,很多人問愛因斯坦未來的計算機會是什麼樣子。愛因斯坦當時的回答是:可能全球只需要兩臺計算機就行了。所以我們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和眼界,去衡量未來的事情。

- THE END -

#中科院#量子計算機

原文連結:C114中國通信網 責任編輯:朝暉

相關焦點

  • 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是科學不是玄學郭國平認為,量子是一門學科,一門科學,而不是玄學,它是對某種物理狀態的描述,所以量子這個詞不只特定出現在量子力學中我們現在的計算機要能夠運行得起來,依然需要各種層面上的軟體,最直觀的就是作業系統、應用軟體,以及底層的軟體,所以量子計算機應該是指能夠實現量子計算的軟硬體的統稱。現在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突破了摩爾定律?對此,郭國平認為摩爾定律是一個經濟學定律,而且描述的是集成電路的一個發展規律。
  • 中科院郭國平:量子計算與經典計算的關係
    量子計算是科學不是玄學   郭國平認為,量子是一門學科,一門科學,而不是玄學,它是對某種物理狀態的描述,所以量子這個詞不只特定出現在量子力學中。   量子計算是在信息學裡的一種應用,比如信息分為採集、傳輸、處理,量子計算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或者量子態的特性,使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計算方法。
  • 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
    說實話,本源量子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我們捐贈了量子學習機,是因為我們希望推進量子計算教育、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發展。我告知:「我們只是做了一個算法的開發,目前還沒有一個計算器能在速度上實現這個設計,因為這樣的計算器還在研製過程中。」
  • 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新聞—科學網
    郭國平:2015年以後,國外一些大公司,如IBM、谷歌等開始介入量子計算領域,他們有非常強大的攻關協作團隊,使得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速度呈指數上升,特別是近兩年,可謂是雙指數上升,而我們團隊還停留在學校裡面的單打獨鬥。 我們早期畢業的博士生可以說畢業即失業,因為國內完全沒有對口在做量子計算的公司。
  • 【中國科學報】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
    郭國平:說實話,本源量子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我們捐贈了量子學習機,是因為我們希望推進量子計算教育、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發展。本源量子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是,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不能只有一兩家公司來做,還需要方方面面聯動起來。
  • 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 一切為了量子計算機研製提速
    「量子計算機從理論上來說或許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礙,但具體實現上有很多技術和工程難題。」郭國平舉例說,比如量子相干性的保持與量子比特的操控和集成之間的平衡問題,量子測控系統和量子晶片的互聯及自適應問題,以及量子比特的糾錯與容錯、更多量子算法和量子軟體的開發問題等。
  • 量子計算如何突破摩爾定律?
    量子計算是科學不是玄學 郭國平認為,量子是一門學科,一門科學,而不是玄學,它是對某種物理狀態的描述,所以量子這個詞不只特定出現在量子力學中。 量子計算是在信息學裡的一種應用,比如信息分為採集、傳輸、處理,量子計算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原理或者量子態的特性,使信息處理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種計算方法。
  • [科學新聞]「土鱉」的創新搖籃——走進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作者:見習記者 姜天海     十一年前,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還只是名普通教授。當他帶著幾個研究生跑去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設立的「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時,差點被「斃掉」。
  • 本源量子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將研發實用化量子計算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國平、郭光燦等人創立的本源量子公司宣布完成A輪融資,輪融資規模達數億元人民幣。據悉,本輪融資將直接用於研發國產自主可控的實用化量子計算機,攻關量子晶片、量子測控等核心技術,以及培養建設人才隊伍。
  • 中國首款量子計算機上線,落後國際4年,但我們一直在努力
    2016年,IBM推出第一款量子計算雲平臺;2019年,亞馬遜、微軟也相繼推出了量子計算雲平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量子計算機是IBM的65個量子比特。此前,世界上真正能跟IBM掰掰手腕的量子計算雲平臺,只有5家,但中國一家都沒有。正是面對這種「量子霸權」,中國開始發力了,或者說本源量子公司開始發力了。
  • 量子不神秘,也非玄學
    自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的消息播出之後,量子科技激起了一波話題熱潮;並且,量子科技相關股票,也迎來了一波上漲。不論是投機的還是投資的,都在這一波熱潮中有所獲益。不過,對量子世界的淺薄認知,也使得很多人將量子與哲學、玄學聯繫在一起,似乎懂了量子科學,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裡程碑意義
    這一項研究成果刊發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點評】《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這臺以「九章」命名的量子計算機同樣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證明量子優越性,被認為是量子計算從理論到實踐「裡程碑的轉折點」。何為量子優越性?
  • 中科院院士郭光燦:我們要的不是印在論文上的量子計算機
    「國內搞超導量子計算機的單位非常多,研發歷史比本源量子悠久、資源多很多倍的團隊大有人在,但沒有一家做出一個在線的、可供大家使用體驗的量子計算平臺——並不是說這些團隊水平不夠,他們技術水平不會比本源量子低,但目標可能不同。」郭光燦說,本源量子年輕研發團隊的目標不是發論文,而是未來的市場化應用。
  • 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
    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瑞典量子計算機計劃將在十年內建成,歐盟已將量子技術指定為其旗艦項目之一。
  • 成功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特性,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原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前沿科技#系列徵文科學家已經展示了量子計算機的真正工作原理,並成功地在經典計算機中模擬了量子計算機的特性,結果應該在決定如何建造量子計算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造超高速和強大量子計算機的夢想再次成為焦點,世界各地的研究都投入了大量資源。瑞典量子計算機計劃將在十年內建成,歐盟已將量子技術指定為其旗艦項目之一。目前,量子計算機幾乎沒有可用的有用算法,但預計這項技術將在生物、化學和物理系統的模擬中具有巨大的意義。
  • 中國自主研發超導量子計算機上線
    中國的量子計算還有很長的路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依託於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團隊的核心成員即是實驗室的博士生團隊。創始人是實驗室副主任郭國平教授,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院士任科學顧問。早在2013年的時候,郭光燦、郭國平兩位創始人就有了辦企業的想法。
  • 「九章」量子計算機的裡程碑意義 | 新知
    這一項研究成果刊發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點評】《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專著,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這臺以「九章」命名的量子計算機同樣具有裡程碑意義: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 包含6個量子晶片,中國首個量子計算機即將問世
    10月23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郭國平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採訪團透露了上述信息。在各方支持下,爭取在2020年底推出中國首個量子計算機,它將包含6個量子晶片,隨時隨地可以網絡訪問。公司主營業務分為4大板塊,分別是:量子晶片、量子測控、量子軟體和量子云。目前,公司已申請量子計算領域專利、軟著、商標共計200餘項。
  • 2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即將上線,「本源量子」獲數億元A輪投資
    1月14日,本源量子對外宣布:正式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領投,國新基金、中金祺智、成都產投、建銀國際、中科育成、中天匯富等知名機構,以及天使輪老股東磐古圖靈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國產自主可控的實用化量子計算機,量子晶片、量子測控等核心技術攻關,以及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此前,本源量子曾獲中科創星、合肥高投等天使輪投資。本源量子成立於2017年9月,由中國量子計算行業領軍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燦、中科大教授郭國平領銜創立。團隊技術起源於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第一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 量子計算,我們一直在前進
    簡單來說,量子計算機就是使用量子器件製造,利用量子的疊加與糾纏特性,運行量子算法與量子軟體的新型計算設備。在處理某些特定問題上相對於經典計算機具有指數級別的加速優勢,為密碼分析、氣象預報、石油勘探、藥物設計等所需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並可揭示高溫超導、量子霍爾效應等複雜物理機制,為先進材料製造和新能源開發等奠定科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