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總醫院Kevin E. Chan 等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對於伴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 血源感染的透析患者,與萬古黴素相比,β內醯胺類抗生素頭孢唑啉能顯著降低併發症和死亡風險(J Am Soc Nephrol.2012 年8 月16 日在線版)。於上月在線發表的來自澳大利亞的VICNISS 研究也表明,在清潔手術(包括心臟和骨科手術等)中,β 內醯胺類抗生素預防MSSA 效果明顯,預防性應用萬古黴素反而增加手術部位MSSA 感染風險。(Ann Surg.2012 年7 月20日在線版)
美國研究
Chan 指出, 在美國,19%~26% 的終末期腎病患者感染MSSA,其死亡率超過20%。然而,50% 以上感染MSSA 的透析患者接受萬古黴素治療,而應用頭孢唑啉者不足20%。
Chan 等收集了193 094 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培養標本,評估MSSA 感染率及各種治療方案對預後的影響。結果顯示, 透析患者中總血源感染率為15.4/ 百人年,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為4.0/ 百人年,MSSA 和耐甲氧西林敏感型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率分別為2.1/ 百人年和1.9/ 百人年。取血培養1 周時,74.7% 的MRSA 感染患者應用萬古黴素,MSSA 感染患者中萬古黴素的應用率也達到56.1%,而應用頭孢唑啉者僅佔16.7%。即便在取血後兩周時,應用萬古黴素的MSSA感染患者仍為應用頭孢唑啉者的2 倍以上。研究者發現,在應用頭孢唑啉的MSSA 感染患者中,感染相關死亡或住院風險較應用萬古黴素者降低38%(HR=0.62),敗血症風險降低48%(HR=0.52)。敏感性分析也證實,頭孢唑啉可降低住院和死亡風險。
澳大利亞研究
VICNISS 研究前瞻性收集了2.25 萬餘例行清潔手術的患者數據, 其中1610 例患者預防性應用萬古黴素,20 939 例應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3.3%的受試者出現手術部位感染,萬古黴素組的感染率明顯高於β內醯胺組(5.3% 與 3.2%,P<0.001); 最常見的感染細菌為MSSA,其次為MRSA 和假單胞菌。
多因素分析表明,手術時長(OR=1.003,P<0.001)、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評分>3 分(OR=1.713,P<0.001)和預防性應用萬古黴素(OR=1.404,P=0.04)均是感染的危險因素。此外,萬古黴素還顯著增加MSSA 感染風險(OR=2.793,P<0.001)。
主要研究者Michael J.Richards 表示,如果臨床上有預防性應用萬古黴素的合理指徵,那麼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應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美國華盛頓大學E. PatchenDellinger 完全同意這一觀點,「在實施抗菌藥物管理及擔憂艱難梭菌感染幹擾抗生素應用的情況下,若有萬古黴素應用指徵, 我們建議用兩種抗生素」。他透露,美國今年即將公布的指南也建議,手術期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可考慮同時用萬古黴素和β內醯胺類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