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生機?——抗菌藥物使用現狀及新型抗菌藥物展望

2020-11-20 健康報

據世界衛生組織近期披露的兩份報告顯示,目前,新抗菌藥物製劑研發薄弱,開發中的60個品種並不能大幅改善現有的治療困境,且很少有新藥針對臨床上最困難的耐藥菌(碳青黴烯耐藥革蘭陰性菌)。同時,目前眾多國家提供的數據中,均顯示出令人擔憂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問題,尤其是近幾年,一些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在持續升高,已逐漸成為新的全球性公共危機。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耐藥性威脅從未像現在這樣緊迫,對解決辦法的需求也從未像現在這樣迫切。我們正採取多項行動減少抗菌藥物耐藥性,但還需要加大投入,持續開發新的抗菌藥物。」

我國是抗菌藥物使用大國,在臨床感染治療中,同樣面臨著原有抗菌藥物有效性下降的現狀,急需開發新型抗菌藥物來對抗耐藥菌。今天我們請到中華醫學會細菌感染與耐藥防治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長王明貴教授、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感染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副院長、感染病學科負責人俞雲松教授介紹抗菌藥物的使用現狀和新藥展望。

問:目前臨床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以及抗菌藥物現在面臨著哪些問題?為什麼迫切需要新型抗菌藥物?

王明貴教授:目前常用的抗菌藥物有β-內醯胺類、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氨基糖苷類、糖肽類、噁唑烷酮類、四環素類、磺胺類等,還有林可黴素類、醯胺醇類等。整體來說,抗菌藥物種類繁多,在應用抗菌藥積極解決感染問題的同時,也對抗菌藥對於人體及生態帶來的一些問題有新的的認識,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耐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俞雲松教授:細菌耐藥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中國是耐藥問題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對於革蘭陽性菌感染,目前的抗菌藥物基本上能夠滿足臨床需求。但由於耐藥發展很快,革蘭陰性菌,尤其是碳青黴烯耐藥的陰性菌,目前臨床上十分需要安全性好又高效的抗菌藥物。而且由於細菌耐藥的加速,新型抗生素的有效周期越來越短,這也就導致了藥企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嚴重影響藥企研發新抗菌藥物的積極性。如果不及時採取一些行動,很快我們會面臨對一些耐藥細菌感染「幾乎無藥可用」的困境。

問:近幾年國內外批准的新型抗菌藥物有哪些?目前,在國內外臨床研究的藥物中,您比較看好哪些藥物?

王明貴教授:近年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進行了深化改革,加快了國內新藥審批和國外新藥的引進工作,使抗菌藥物能夠更快地應用到臨床,以應對耐藥問題。其中有一些國內已上市的新藥,比如替加環素和頭孢他啶/阿維巴坦,部分滿足了對碳青黴烯耐藥陰性菌感染治療的臨床需求。未來還有一些可能會上市的藥品,比如美羅培南/法硼巴坦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我們能看到新藥開發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上述抗菌藥都有其局限性,還需要繼續開發新的抗菌藥物和制定新的策略來應對耐藥問題。

2017年~2019年FDA獲批上市的新藥

表1: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間,獲得市場授權的抗生素

*2019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theantibacterial clinical development pipeline

俞雲松教授:對於已通過了FDA審批但國內還沒上市的藥品,我比較期待的抗菌藥物比較多,包括新的四環素類衍生物。因為有些患者很難在最初就診斷出致病菌,新的四環素類衍生物抗菌譜廣,可作為混合菌感染經驗性治療的抗菌藥物選擇。如果新的四環素類抗菌藥物能保留其廣譜的優點,又加強了殺菌活性、降低副作用,就會比較理想。比如奧馬環素和依拉環素等。

根據報導,已進入臨床研究的抗菌藥物大概有30多種,數量最多也是我比較看好的一類,就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和β-內醯胺酶抑制劑的複方製劑,因為殺菌活性強,療效確切,安全性也高。現在有很多公司都在積極開發結構改造的此類藥物,如果能使它抗菌譜或抑酶譜更廣,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比如能覆蓋NDM金屬酶的Taniborbactam+cefepime和zidebactam+cefepime。

已進入臨床研究的抗菌藥物類型分布

圖2:針對世衛組織重點病原體的臨床抗生素研發管線總結

表2:預期對常見β內醯胺酶有活性的β內醯胺類藥物和β內醯胺/酶抑制劑複合製劑

* 2019 ANTIBACTERIALAGENTS IN CLINICAL DEVELOPMENT an analysis of the antibacterial clinicaldevelopment pipeline

問:展望未來,您覺得新型抗生素需要符合哪些特質?您覺得未來新型抗生素的研發會有哪些方向和趨勢?

俞雲松教授:新一代的抗菌藥物首先要對現有的耐藥菌有很強的殺菌活性,很好的臨床療效,很低的不良反應,最好不容易產生耐藥,價格上也比較親民。

王明貴教授:未來大趨勢上,可能還是會基於現有一些已經經過廣泛驗證的抗菌藥物進行修飾和改良。除此之外,非傳統方法也會有一些發展,出現一些新的類型、新的靶標或者新的作用機制的藥物。比如有噬菌體、納米抗生素這樣的新類型抗菌藥物,還有新的DNA旋轉酶標靶,可能會有效抵抗耐藥菌和生物膜。

中國目前耐藥形勢嚴峻,要遏制耐藥,不能僅僅是醫護人員「孤軍奮戰「,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外部環境的支持,市場的回饋與激勵,乃至畜牧業對於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這也是2020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的主題——「齊心協力,遏制耐藥」。在遏制耐藥的路上,缺了哪一方的有力支持,都難以打贏這場人與耐藥菌的「世紀大戰」。

文:孫美麗

編輯:楊真宇

相關焦點

  •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格版)
    抗菌藥物類別配伍藥物相互作用結果不耐酶青黴素或不耐酶頭孢菌素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或青黴烷碸(三唑巴坦)防止抗菌藥物被β-內醯胺酶破壞,增強抗菌作用主要經腎小管排洩的β-內醯胺類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磺胺藥、硫氧唑酮通過減少β-內醯胺類藥物在腎小管排洩,使血藥濃度和腦脊液藥物濃度提高蛋白結合率高的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蛋白結合率高的非甾體抗炎劑通過蛋白結合競爭可使游離抗菌藥物的濃度增高頭孢噻啶
  • 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
    新生兒應儘量避免使用本類藥物。確有應用指徵時,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調整給藥方案。嬰幼兒、老年患者應慎用該類藥物,如確有應用指徵,有條件亦應進行血藥濃度監測。6. 妊娠期患者應避免使用。哺乳期患者應避免使用或用藥期間停止哺乳。7. 本類藥物不宜與其他腎毒性藥物、耳毒性藥物、神經肌肉阻滯劑或強利尿劑同用。與注射用第一代頭孢菌素類合用時可能增加腎毒性。
  •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
    「重症患者」,則需要認真鑑別是否存在感染後,再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藥物,特別是碳青黴烯類藥物。2)多重耐藥菌(如產ESBL細菌)感染患者抗菌藥物的選擇(1)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有使用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的指徵。(2)輕中度的多重耐藥菌感染可根據藥敏結果選用其他類別抗菌藥物。
  • 膽道外科抗菌藥物規範化應用推薦|指南共識
    《膽道外科抗菌藥物規範化應用專家共識(2019版)》針對我國膽道感染特點,採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對膽道外科感染分級、標本檢驗規範、抗菌藥物使用、停藥指徵、耐藥菌感染及特殊情況下的藥物使用策略等問題提出了推薦意見,指導臨床準確判斷膽道感染的嚴重程度,制定規範的抗菌藥物使用方案。
  • 濫用抗菌藥物當心「無藥可用」
    以「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為主題,通過廣泛宣傳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和醫務人員對耐藥危機的認識;牢固樹立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觀念,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抗微生物藥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圍。 日前,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開展了「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科普宣傳活動。
  • 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在抗菌藥物耐受性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
    ,提高抗菌藥物療效(Nature Microbiology,2020);發現新型抗生素先導化合物bacaucin(杆農素)併合成系列衍生物,豐富藥源分子(Angewandte Chemie,2017;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19);提出宿主細胞介導抗菌藥物耐受假說,設計「按需」給藥的精準抗菌方案(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8; Journal
  •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果斷收藏!
    常用抗菌藥物相互作用表,排版整理後方便大家在微信中收藏瀏覽!歡迎補充!   來源:藥圈(微信號:wwwyaoqnet)   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類別 配伍藥物 相互作用結果 不耐酶青黴素或不耐酶頭孢菌素 酶抑制劑、克拉維酸或青黴烷碸(三唑巴坦
  • 抗菌藥物不能濫用!「四不」原則你要知道
    長安醫院臨床藥師趙麗麗總結了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相關知識,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是抗微生物藥物?實際上,抗微生物藥物指的就是我們此前所熟知的「抗菌藥物」,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重新給其定名。
  • 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可有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香港大學Nature子刊:一類臨床常用含金屬抗菌藥物可有效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註: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港大新聞 [1]香港大學(港大)理學院化學系葉志成範港喜基金教授(生物無機化學)孫紅哲,以及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已作廣泛臨床應用的含金屬抗菌藥物,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 動物醫學院組織學生觀看「獸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食品安全」線上...
    動物醫學院組織學生觀看「獸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食品安全」線上直播學術報告 為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學術交流,給在校學生提供豐富的在線學術報告資源,拓寬學術視野,啟發創新思維,培養科研能力, 11月19日,青島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組織學生觀看以「獸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與食品安全
  •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和扣分細則
    5.每張錶針對1個病例進行評價,如病例中使用1個以上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時,進行總體評價。根據不合理情況,予以扣分。6.評價表共100分,實行扣分制,扣完為止,最低0分。近年來,我國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一些不合理現象,部分細菌對其耐藥性呈明顯上升趨勢。經相關領域專家多次研究論證,對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的臨床應用達成以下共識。
  • 衛健委發布關於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的通知
    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數據顯示,自2011年我國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以來,我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 DDDs/100人·天。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天然抗菌材料具有抗菌範圍廣、安全性高、無副作用等特點。因此深受大眾的喜愛。但近年來的研究證明,此類抗菌劑的抗菌能力差、壽命短,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合成抗菌劑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離子型抗菌劑,主要有Ag+、Cu2+、Zn2+等金屬離子,其中銀離子抗菌劑的使用最為廣泛。在實驗中,將這類納米微粒放到水裡,能夠顯著降低水中細菌的活性,並去除水中的氨。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共同發表了有關新型抗生素
  • 【推薦】革蘭陽性需氧和兼性厭氧桿菌抗菌藥物選擇
    3.馬氏棒桿菌參照白喉棒桿菌抗菌藥物選擇。 4. 硬質小麥棒桿菌參照白喉棒桿菌抗菌藥物選擇。 5.紋帶棒桿菌參照白喉棒桿菌抗菌藥物選擇。 6.傑氏棒桿菌參照白喉棒桿菌抗菌藥物選擇。抗菌藥物的選擇原則見表14-9-。表14-9-  抗菌藥物的選擇
  •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
    海洋藥物研究發展現狀及展望曾隴梅等學者對我國南海的珊瑚類動物進行了較系統的化學成分研究,1985年發現具有雙十四元環的新型四萜。上世紀90年代以後,海洋天然產物的研究獲得了迅猛發展,對我國海洋中的海綿、珊瑚、棘皮類動物、草苔蟲、海藻及海洋微生物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迄今已研究的海洋生物估計約有500多種,申請獲得的發明專利約50餘件,並有多種海洋藥物獲得新藥證書或進入臨床研究。
  •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型廣譜抗菌增效劑
    抗生素耐藥是國際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新型抗生素替代是當前生物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畜禽重大疫病防控與高效安全養殖綜合技術研發」重點專項支持下,中國農業大學朱奎教授和沈建忠院士研究團隊發現一種新型線性短肽SLAP-S25,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均具有抗菌效果。
  • 一文理清:各類抗菌藥物特點及選用|抗生素認識周
    抗菌治療是臨床上最常使用的療法之一。然而,面對種類繁多、適應證、作用機理及副作用各異的抗菌藥物,要熟習其特點並做到合理選用,並非易事。 抗感染藥物:用於治療各種病原體(細菌、真菌、衣原體、支原體、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原蟲、蠕蟲等)所致感染的藥物,其概念較抗微生物藥稍寬泛。後者一般不包括抗蠕蟲藥。 抗菌藥物(抗細菌藥):是指對細菌有殺滅和抑制作用的藥物。
  • 抗菌藥物不良反應匯總(收藏)!
    作者:Gcplive來源:藥評中心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包括各種抗生素、磺胺類、咪唑類、硝基咪唑類、喹諾酮類等化學合成藥物。
  • 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和扣分細則|碳青黴烯類|內生...
    [3]部分地區厄他培南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中屬於限制使用級,遇此情況無需進行第五部分評價。1.本評價細則是為評價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合理性提供參考,供專檔管理和督導檢查時使用。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數據顯示,自2011年我國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以來,我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59.4%降至2017年的36.8%,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同期由85.1 DDDs/100人·天降至49.7DDDs/100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