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工作調整,在離開光谷五年後,我終於還是回來了。
記得當初搬走的時候,光谷給我的印象就是人潮洶湧的地鐵C出口,以及堵的水洩不通的大轉盤,以至於在漢口居住的那5年裡,朋友每次約我回光谷看看,我都直接拒絕,順便還要抱怨一句:又偏又遠,人又多,到哪裡都堵,我才不去呢!
然而今年回來後,卻發現,光谷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首先修了5年的光谷大轉盤終於不堵了,地下通道大大緩解了環島的交通,而地鐵2號線南延線也已於去年2月份通車,去金融港終於不用擠758了,當然最讓我驚訝的是,學校附近一塊塊的荒地也豎起來一座座大樓,周邊越來越摩登和現代化。
住光谷的朋友聽著我對光谷的種種讚許,洋洋得意地說了句:你相信嗎?光谷才是武漢未來的中心!
光谷未來會不會成為武漢的中心,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光谷正在發生著巨變!現在的光谷,已經不再是我原來印象中的光谷了!
在武漢,光谷其實有兩種定義。狹義的是指光谷廣場,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轉盤那一塊,包括光谷世界城、光谷廣場、光谷國際廣場、魯巷廣場等商業體;廣義的光谷說的是整個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一般簡稱「東湖高新區」。
其實不論是哪個光谷,都在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革中,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一顆閃耀的星光,不停地綻放自己獨有的光芒!
風帆改星河,耀眼的光芒散發著無限的希望
早在2003年的時候,光谷還叫魯巷,大轉盤還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光谷廣場,沒有紅綠燈,從來不堵車,這裡極少有車輛通行。
環島中心白色雕塑「風帆」,是整個轉盤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它親歷了魯巷棚戶區到光谷新區的崛起,也見證了魯巷廣場、大洋百貨、光谷步行街等高樓新街扎推的蛻變。
隨著盤轉周邊各種商業體的形成,這裡的人流越來越大,轉盤的高峰時期,一天約有15萬輛車、40萬人在此通行。
為緩解交通壓力,武漢決定在光谷大轉盤200米直徑的圓形路口,建設一個擁有三條地鐵、兩條公路的超級地下綜合體,而見證周邊崛起的「風帆」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2014年,「風帆」被拆除;2015年,開始進行環島地下挖掘;2016年,進行爆破作業;2017年,環島地面封頂;2018年,環島公路開始通車;2019年,「星河」竣工。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要把「風帆」改成「星河」,甚至讓光谷堵上好幾年!但如果把視線轉移到地下,你會發現,改變是為了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由於單一的地面交通無法承擔,光谷地區龐大的公共運輸需求。2014年年底,光谷廣場綜合體改造工程正式開始動工。
工程主體為直徑200米的圓形,最大開挖深度34米,好比在地下挖了11層高樓。整個工程土方開挖量達180萬立方米,相當於20個標準地鐵站的量,是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體。
在這個地下空間裡,地鐵站、地鐵隧道、公路隧道分為三層並存,互不幹擾,行人可以在此無縫換乘,愜意行走,大大的緩解了地面壓力。
2019年7月,修了5年的光谷綜合體地標終於亮相,標誌性建築「星河」問世之時,曾一度刷爆網絡,而後地下結構曝光,更是得到了央視的多次聚焦,CCTV-10央視科教頻道《創新進行時》播出《超級地下城》,連續三天報導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工程的創新之處。
現在地下工程還在建設,環形通道已經開放,周邊綠化也已經完工,隨著11號線和9號線的逐步推進,這個龐大的地宮終將問世。
當耀眼的星河點亮夜空時,我們不會再吐槽光谷的擁堵,而更多的是靜靜欣賞星河散發的絢麗光彩,它如同希望之光,讓我們對未來的光谷,更加充滿信心!
「兩釐米」到518平方公裡的擴容,讓創新不斷延伸
以前別人讓我去光谷我就頭疼,因為光谷實在太大了,光谷廣場是光谷,關山大道也是光谷,金融港還是光谷,甚至流芳、左嶺都是光谷的地盤,現在的光谷下轄八個街道、八大產業園區,總面積有518.06 km 。
看到這你是不會驚訝,光谷怎麼這大?可是你知道嗎?在光谷創立之初,地圖上它僅僅只有「兩釐米」。
1988年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199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2001年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那時的光谷不過24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拿的出手」的東西幾乎都集中在魯巷周邊,甚至在地圖上也就「兩釐米」。
後來隨著多項產業的引入,曾經荒無人煙的農田郊野,變成了人才濟濟,高樓林立的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基地。
很多對光谷的第一印象是「偏遠」和「擁堵」,但其實「創新」和「科技」才是光谷的代名詞。
在科技部2019年度全國高新區綜合評價中,光谷位居第四位,僅次於北京中關村,深圳和上海張江。
如今光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其光纖光纜佔全國市場66%,國際市場25%,銷量世界第一。
從第一根具有實用價值的光纖到「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鏈,光谷不斷的擴大產業範圍和規模,由原來地圖上的「兩釐米」,擴展到518平方公裡」,成為了武漢最耀眼的明珠。
現在這裡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最大的雷射產業基地,最大的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中國最大的光電子產業基地……
光谷目前已形成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五大支柱產業,及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顯示產業,以「網際網路+」、雲計算、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並生長出10萬企業主體。
僅2019年新增企業超過2.7萬家,同比增長35.9%,新增國家級孵化器3家,引進中外院士9名、國家級及省級高層次人才23名,全年舉辦各類雙創活動2000餘場,今年上半年,東湖高新區新增市場主體9778戶,創新密度加快提升,創新要素加速聚集。
今年7月光谷啟動「光谷科創大走廊」核心段建設,按照「1133」創新空間布局打造一條創新主軸,一個核心創新源,三大創新節點,三條千億產業大道。
未來,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核心承載區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創業中心,那時的光谷不再僅僅只是中國光谷,而是在世界科技領域可以名揚海外的「世界光谷」。
「風帆」被「星河」取代,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同時也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前30多年光谷在不斷在成長,後30年它的羽翼將更加豐滿,不斷的壯大起來!
歷經變遷,終得繁華!雖然,今天的光谷,仍舊不能和美國的矽谷比肩,但光谷人源源不斷的「創新」精神,勢必會帶它衝出中國,走向世界,就像在夜晚閃耀的「星河」發出奪目的光芒!
未來,武漢的中心不一定在光谷,但未來,武漢會因為光谷而閃耀!請相信光谷,下一個30年,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