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7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與武漢東湖高新區聯合發布《光谷指數2019》創新發展報告,圍繞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產業引領、開放協同、生態環境等5個一級指標,全景掃描光谷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
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光谷新註冊企業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2019年,光谷新註冊企業2.7萬多家,同比增長35.91%,企業主體突破10萬大關。平均一個工作日新註冊企業120多家,每12分鐘就有一家新企業誕生。
高新企業5年增長3倍多
「光谷指數」顯示,2019年,在創新資源、產學研合作、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等三大方面,光谷均位居全國領跑方陣。
從創新資源稟賦看,光谷去年國家級高校和科研機構達到216家,在全國位列第三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2014年,光谷高新技術企業為828家,2019年增至2899家,5年增長3倍多。
從產學研合作看,光谷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之間,去年技術合同交易達到330.5億元,人均技術合同交易額4年增長了4倍,脫胎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衍生企業遍地開花。
從國家自主創新戰略上看,光谷的科技創新均帶有鮮明的國家戰略導向,光通信、半導體存儲晶片、雷射等產業都是國家戰略必爭領域。2014年到2018年,光谷累計獲得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就達到42項。
經濟發展呈現「三高」趨勢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專家認為,過去一年,光谷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上呈現出明顯的「三高」趨勢。
經濟增速高。2018年,光谷GDP增長9.7%,高於全國GDP增速3.1個百分點,高於湖北省1.9個百分點,高於武漢市1.7個百分點。2019年,光谷GDP已成為區域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並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勢頭。
企業效益高。2018年,光谷企業總收入超過1.2萬億元,過去4年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在企業營收增長同時,資產淨利潤也從2015年的4.81%,提升至2018年的6.82%。
經濟質量高。在保持經濟較高增速的同時,光谷經濟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產業整體增加值率從2016年的16.9%,提升到2018年的23.6%,人均增加值,畝均效益等,也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在「光谷指數」5個一級指標中,經濟高質量指數增長幅度最大,其次是創新驅動指數和產業引領指數。這表明光谷過去幾年的發展,主要得益於經濟「含金量」和「含新量」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柳卸林表示,作為我國首批國家高新區,光谷2014年以來發展尤為迅猛,創新驅動指數從2014年的100上升為2018年的260,風險投資水平在2018年已緊隨北京、上海和深圳之後。
(文章來源: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