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外基質(ECM)的概念,及相關應用領域研究

2020-11-05 每日生物評論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複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

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內皮細胞的基底部者為基底膜,而在細胞間黏附結構者為間質結締組織。

細胞外基質(ECM)的形成需要細胞分泌ECM蛋白,ECM是通過遵循嚴格的分層組裝模式來實現的,該模式從纖連蛋白絲在細胞表面的沉積開始,這一過程稱為原纖維形成(1)。細胞通過降解和重組機制繼續重塑ECM,在發育,傷口癒合以及某些疾病狀態下,ECM的動態特徵尤為明顯(2)。據估計,包含哺乳動物ECM或「核心基質」的蛋白質超過300種,而其中不包括大量與ECM相關的蛋白質,細胞通過諸如整合素(Integrin)和合成癸烷之類的受體與ECM相互作用,從而傳導多種信號以調節關鍵的細胞過程,例如分化,細胞的增殖,存活和運動等(3),同時ECM還能結合生長因子,例如VEGF,HGF和BMP,它們被認為會產生生長因子梯度,從而調節發育模式的形成(4),許多ECM調控的細胞過程是通過肌動蛋白和微管細胞骨架的重組而實現的(5)。註:文章段落後括號中數字對應文末的參考文獻。

ECM組分的異常調節或遺傳缺陷通常會導致致病狀態。

遺傳疾病:已顯示出幾種由ECM基因突變引起的疾病,包括黃斑變性疾病(Fibulin 3)(6),骨關節炎(Asporin)(7)和先天性肌營養不良(Laminins)(8)。 指出給定ECM蛋白表達的改變與癌症有關(9)。眾所周知,通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的作用,ECM的降解是癌細胞轉移侵襲的先決條件(10)。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與膠原蛋白斑塊的沉積有關(11)。

生物醫學應用: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領域正在利用ECM嘗試根據給定的細胞類型生成可預測的組織和器官形成(12,13)。

Cytoskeleton提供了獨特的螢光標記和生物素化Fibronectin,Laminin系列產品,下面列出了這些產品的幾種應用:

應用1:體外偽足/足小體侵襲試驗(貨號:FNR01,FNR02,LMN01,LMN02)

Cytoskeleton的螢光標記Fibronectin,Laminin可用於偽足/足小體體外侵襲試驗(16)。該檢測方法允許對特定ECM組分以及局部細胞侵襲進行高解析度成像分析,並可用於評估細胞的浸潤潛能。

應用 2:涉及纖連蛋白基質組裝的信號傳導途徑:原纖維形成檢測(貨號:FNR01,FNR02,FNR03)

與其他可以在生理條件下自動聚合的ECM組分不同,Fibronectin的組裝是一種依賴細胞的過程。了解FN組裝所涉及的機制以及這些與細胞,纖維化和免疫反應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揭示了調控異常組織修復過程的療法的未來發展目標。同樣,組織工程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控制細胞外基質形成的速率和模式的能力。Cytoskeleton螢光標記的Fibronectin可用於檢測原纖維形成。

螢光纖連蛋白(FNR01 和FNR02)

該方法涉及通過摻入螢光纖連蛋白來對纖維絲形成進行螢光示蹤(17),通過向細胞培養基中加入TRITC標記的Fibronectin(FNR01)或HiLyte488標記的Fibronectin(FNR02),可以觀察到可溶性Fibronectin向細胞表面不溶纖維絲的轉化,摻入的纖連蛋白的水平可以通過螢光顯微鏡觀察和定量(18)。

生物素化纖連蛋白底物(FNR03)

該方法將生物素化的Fibronectin摻入目標細胞,並定量可溶性(細胞結合)和不溶性(原纖維)纖連蛋白,該檢測方法已成功用於檢查Rho蛋白在原纖維形成中的作用(19)。

應用3:組織工程應用程式(貨號:FNR03 和LMN03)

生物素化的ECM蛋白在與鏈黴親和素表面結合時可以採用更天然的構象,並且可以導致細胞與ECM的結合增強(20)。

螢光纖連蛋白和生物素化纖連蛋白底物推薦:

纖維連接蛋白 羅丹明 (牛血漿),#FNR01-A

纖維連接蛋白 HiLyte488 (牛血漿),#FNR02-A

纖維連接蛋白 生物素 (牛血漿),#FNR03-A

層粘連蛋白 羅丹明標記 (小鼠腫瘤細胞),#LMN01-A

層粘連蛋白 生物素標記 (小鼠腫瘤細胞),#LMN03-A

參考文獻:

1.Sottile J. and Hocking D. 2002. Fibronectin polymerization regulates the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fibrils and cell-matrix adhesions. Mol. Biol. Cell. 13, 3546-3559.

2.Daley W. et al. 2007. Extracellular matrix dynamics in 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J. Cell Sci. 121, 255-264.

3.Hynes R. and Naba. 2011. Overview of the matrisome-an inventor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constituents and functions.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doi:10.1101.

4.Taipale J. and Keski-Oja J. 1997. Growth factors in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FASEB J. 11, 51-59.

5.Ballestrem C. et al. 2004. Interplay between the actin cytoskeleton, focal adhesions and microtubules. Cell Motility. Ed Anne Ridley, Michelle Peckham and Peter Clark. 75-99.

6.Klenotic PA. et al. 2004.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3 (TIMP-3) is a binding partner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containing fibulin-lik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 (EFEMO1). Implications for macular degeneration. J. Biol. Chem. 279, 30469-30473.

7.Kizawa H. et al. 2005. An aspartic acid repeat polymorphism in aspirin inhibits chondrogenesis and increases susceptibility to osteoarthritis. Nat. Genet. 37, 138-144.

8.Hall TE. et al. 2007. The zebrafish candyfloss mutant implicates extracellular matrix adhesion failure in laminin alpha-2-deficient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 7092-7097.

9.Hu J. et al. 2008.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s as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and vascular disease. Nat. Rev. Drug Discov. 6, 480-498.

10.Pupa S. et al. 2002.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during tumor onset and progression. J. Cell Physiol. 192, 259-267.

11.Seyama Y. and Wachi H. 2004. Artherosclerosis and matrix dystrophy. J. Artheroscer. Thromb. 11, 236-245.

12.Causa F. et al. 2007. A multi-functional scaffold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the need to engineer a tissue analog. Biomaterials. 28, 5093-5099.

13.Barker TH. 2011. The role of ECM proteins and protein fragments in guiding cell behavior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Biomaterials. 32, 4211-4214.

14.Kleinman HK. Et al. 1982.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ype IV procollagen, laminin and heparin sulfate proteoglycan from EHS sarcoma. Biochemistry. 21, 6188-6193.

15.Yuan K. et al. 2006. In vitro matrices for studying tumor cell invasion. Cell Motility in Cance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Ed. A. Wells. 25-54.

16.Artym V. et al. 2009. ECM degradation assays for analyzing local cell invasion. Meth. Mol. Biol.,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ocols. 522, 211-219.

17.Pankov R. and Momchilova A. 2009. Fluorescent labeling techniques for investigation of fibronectin fibrillogenesis (labeling fibronectin fibrillogenesis). Methods Mol. Biol.,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ocols. 522, 261-274.

18.Pankov R. et al. 2000. Integrin dynamics and matrix assembly: tensin-dependent translocation of alpha (5)beta(1) integrins promotes early fibronectin fibrillogenesis. J. Cell Biol. 148, 1075-1090.

19.Pankov R. and Yamada K. 2004. Non-radioactive quantification of fibronectin matrix assembly. Curr. Protoc. Cell Biol. 10.13.1-10.13.9.

20.Lehnert M, et al. 2011. Adsorption and conformation behavior of biotinylated fibronectin on streptavidin-modified TiO(X) surfaces studied by SPR and AFM. Langmuir. 27, 7743-7751.

文章來源:每日生物評論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物評論,或Bio-review

用最專業的精神,開放性的思維,與你一起探索行業走向,快速了解這個領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細胞外基質(ECM),它的影響有多大?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複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內皮細胞的基底部者為基底膜,而在細胞間黏附結構者為間質結締組織。
  • 一直被忽視的細胞外基質(ECM)到底在康復治療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什麼是細胞外基質(ECM)多細胞生物,不僅由細胞組成,還包括分布於細胞外空間的細胞外基質(細胞外基質(ECM)的職責細胞外基質並非像過去認為的僅僅起惰性支持物的作用,或將細胞連接在一起,形成組織細胞外基質(ECM)和骨骼肌在細胞外基質組織中,代謝過程不僅僅是通過擴散來完成的,還被體內微循環所控制和影響。而細胞外基質的微循環過程基本上依賴肌肉自然震顫頻率來實現的。
  • 細胞外基質與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目的:綜述細胞外基質及其在組織工程再生修復中的研究進展。方法:應用計算機檢索PubMed、CNKI資料庫,以「extracellular matrix,tissue engineering,regeneration」及「細胞外基質,組織工程,再生修復」為關鍵詞,檢索2010至2020年發表的相關文獻。
  • Nature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影響細胞行為
    組織和ECM並不是線性彈性材料,它們表現出更為複雜的機械行為,包括粘彈性(對載荷或變形的時間依賴性響應),以及機械可塑性和非線性彈性。在該篇綜述中,作者綜述了組織和細胞外基質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
  • Nature綜述:細胞外基質粘彈性性能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過去二十年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細胞外基質(ECM)的彈性或剛度會影響基本的細胞進程,包括擴散、生長、增殖、遷移、分化和類器官形成。
  • 基於細胞外基質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背景:細胞外基質及其組成成分構成的貼片、粉末和水凝膠等材料已作為支架,與多種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一起被用於構建仿生工程心肌組織。目的:綜述基於細胞外基質的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方法:應用計算機檢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資料庫、PubMed資料庫中的相關文獻,英文檢索詞為「the extracellular matrix;engineered cardiac tissue;cardiomyocyte;biomimetic;stem cells」,最終納入64篇文獻進行綜述。
  • 康寧生命科學:天然水凝膠和細胞外基質(ECM)培養
    由於含大量水,水凝膠具有和天然組織非常相似的生物物理學特性,因而可以作為高效的3D細胞培養基質。水凝膠可以單獨或和其他技術(如固體支架、可通透支持物、細胞微陣列和微流體設備)聯用。在3D培養系統中水凝膠有多種使用方法:包括為固體支架在內的多種細胞培養表面做包被,也可以將細胞包裹或夾在基質中間。
  • 細胞外基質粘...
    過去二十年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細胞外基質(ECM)的彈性或剛度會影響基本的細胞過程,包括擴散、生長、增殖、遷移、分化和類有機物的形成。為了重現細胞在體內經歷的力學環境的影響,線性彈性聚丙烯醯胺水凝膠和包覆有ECM蛋白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彈性體被廣泛用於評估剛度的作用。
  • 文章解讀 | 細胞外基質在非小細胞肺癌預後預測中的相關指標
    研究者根據1943個原發性NSCLC腫瘤和303個正常組織的相關差異性表達推測,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相關成分可能是更好的用於診斷預後的標記物,所以基於此開發了一個29基因ECM相關的預後和預測指標(EPPI),並且在多個獨立數據集中驗證了EPPI風險評分的魯棒性(robust performance)。在臨床數據集中根據閾值得分將病人進行分組,發現低風險組具有較好的生存結果。
  • 細胞外基質重建你的身體
    這些物質構成複雜的網架結構,支持並連接組織結構、調節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細胞外基質是動物組織的一部分,不屬於任何細胞。它決定結締組織的特性,為細胞的生存及活動提供適宜的場所,並通過信號轉導系統影響細胞的形狀、代謝、功能、遷移、增殖和分化。曾被認為僅僅是身體細胞支架的基質(matrix),在前所未見的程度上,能使再生成為了可能。
  • 研究顯示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能刺激心肌細胞再生
    研究顯示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能刺激心肌細胞再生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17   今日/總瀏覽:1/911
  •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4:06:48 美國史丹福大學Vivek B. Shenoy等研究人員合作總結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 執研BASIC BASE:脫細胞真皮基質分析及應用
    1、脫細胞真皮基質概述脫細胞真皮基質(aceiiulardermalmatriRADM)是用物流、化學等方法將人或動物皮膚中的表皮層及細胞成分徹底去除僅保留真皮中含膠原網架的細胞外基質。脫細胞真皮基質由於完全沒有了細胞成分和Ι、П型細胞相容性抗原的主要免疫活性,故一般不會誘發排斥反應。但脫細胞真皮基質保留有正常膠原的三維結構和真皮中含膠原支架的細胞外基質能為組織細胞的再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支架結構,具有創面覆蓋、組織缺損填充、引導組織再生和支架等作用。
  • 細胞外基質及其生物學作用
    它遍布於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是細胞外基質中的框架結構,可由成纖維細胞(圖10-3)、軟骨細胞、成骨細胞及某些上皮細胞合成並分泌到細胞外。圖10-5 FN將細胞連接到細胞外基質上FN以可溶形式存在於血漿(0.3mg/ml)及各種體液中;以不溶形式存在於細胞外基質及細胞表面。
  • 科技獎專題 | 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
    陸軍軍醫大學的董世武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基質微環境骨重建理論體系、關鍵技術及轉化應用研究」,歷經14年,針對骨缺損救治,從構建骨再生微環境角度出發,應用組織工程化技術,完成了基礎理論創新、新材料關鍵技術攻關、規範和標準化建立及臨床推廣應用,該項目榮獲2019年中華醫學科技獎醫學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研究稱細胞外基質蛋白濃度與認知能力衰退有關—資訊—科學網
    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報告說,他們使用最先進的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和統計學方法,發現了導致認知能力衰退的分子機制。 當人們在記憶或回憶信息時,腦細胞會出現化學物質和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部位(即神經突觸)的數量和連接力度會發生變化。為了弄清認知能力衰退的原因,研究人員對健康實驗鼠的腦神經突觸構成進行了分析。
  • 研究發現新功能性細胞外基質蛋白
    1月9日的《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誌網絡版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3:47:4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nna V.
  • 武田與人類細胞外基質平臺初創再續前緣
    美國時間 8 月 25 日,日本製藥巨頭武田與人類細胞外基質平臺公司 Engitix 達成合作,雙方將會藉助 Engitix 專有的細胞外基質(ECM)發現平臺,共同開發晚期纖維化肝病的新型療法(包括非酒精性脂性肪肝炎,NASH)。
  • 不同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牙周再生領域的研究進展
    研究顯示,外源性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來源外泌體所遞送的miR-151-5p可被內源性間充質幹細胞吸收以促其成骨向分化;脂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可提高人原代成骨細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成骨細胞來源外泌體內由於攜帶有成骨相關miRNA和蛋白質,可促進間充質幹細胞向成骨方向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