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功能性細胞外基質蛋白

2020-12-05 科學網

 

1月9日的《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雜誌網絡版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與細胞所孫兵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Th2細胞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性T細胞亞群,其在抗寄生蟲感染、誘導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疾病及哮喘等疾病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孫兵研究組從Th2細胞中尋找到一種新的功能性細胞外基質蛋白(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簡稱ECM1),它可以調控Th2細胞表面趨化因子受體S1P1的表達,進而選擇性地控制Th2細胞從淋巴結中向外周炎症灶遷移。這一發現對人們深入了解Th2細胞的遷移調控和過敏性疾病的發生進程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幼稚T細胞在淋巴結中被抗原遞呈細胞活化,分化成熟為不同的效應性T細胞。這些細胞將遷移至病灶部位發揮功能。T細胞的遷移在時間和空間上被精確調節。在這調節過程中,趨化因子受體S1P1在T細胞的表達調控,對細胞的遷移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調控機制有待澄清。

 

通過研究Th2細胞介導的小鼠過敏性哮喘模型,孫兵研究組的李振虎和張淵博士發現ECM1在Th2細胞中被高表達。利用ECM1基因敲除技術在過敏性哮喘小鼠模型中證明,ECM1的缺失會導致哮喘疾病症狀的減輕。ECM1的缺失會使Th2細胞停留在淋巴結中,而在Th1細胞中不存在這種現象。研究機制表明:在Th2細胞活化的晚期,其所分泌ECM1分子與Th2細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體的β亞基相互作用,進而抑制IL-2介導的STAT5磷酸化,從而解除對轉錄調控因子klf2的抑制作用,促進S1P1的表達,並最終促進T細胞的遷移。

 

這些發現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Th2細胞的遷移和其所介導的免疫性疾病的關係。該研究工作提示,ECM1有可能作為過敏性哮喘治療的藥物靶標。

 

此項研究成果得到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經費資助。(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稱細胞外基質蛋白濃度與認知能力衰退有關—資訊—科學網
    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表報告說,他們使用最先進的高通量蛋白質組學和統計學方法,發現了導致認知能力衰退的分子機制。 當人們在記憶或回憶信息時,腦細胞會出現化學物質和結構的改變。尤其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部位(即神經突觸)的數量和連接力度會發生變化。為了弄清認知能力衰退的原因,研究人員對健康實驗鼠的腦神經突觸構成進行了分析。
  • 研究顯示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能刺激心肌細胞再生
    研究顯示一種細胞外基質蛋白能刺激心肌細胞再生 來源: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17   今日/總瀏覽:1/911
  • 孫兵研究組合作發現胞外基質蛋白ECM1在肝纖維化疾病進展中的調控...
    該研究揭示了胞外基質蛋白在維持肝臟穩態以及抑制星狀細胞活化過程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分子機制。 本研究首次發現了胞外基質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 ECM1)大量表達在肝臟的胞外基質中,全身敲除ECM1會導致小鼠出現自發的、嚴重致死性的肝纖維化。通過對ECM1全身敲除小鼠進行詳細的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其纖維化出現的模式與經典的肝纖維化模型不一致,是一種全新的獨特的自發肝纖維化模型。
  • 細胞外基質與組織的再生與修復
    :是由細胞合成、分泌的生物大分子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構成的非細胞三維高分子網絡,其內中富含膠原蛋白、層粘連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及各種細胞因子等,在為細胞提供生存所需的立體空間基礎上,通過與細胞黏附分子、調節因子和連接蛋白等作用調控多種細胞功能,並在疾病診治及組織工程再生修復等方面發揮作用
  • 基於細胞外基質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細胞合成和分泌的大分子物質組成的複雜三維微環境,主要由膠原蛋白、糖胺聚糖、纖維蛋白、彈性蛋白、層粘蛋白和幾種其他的糖蛋白組成,能為細胞提供物理支持與適宜微環境,從而誘導細胞黏附背景:細胞外基質及其組成成分構成的貼片、粉末和水凝膠等材料已作為支架,與多種幹細胞及其衍生細胞一起被用於構建仿生工程心肌組織。目的:綜述基於細胞外基質的仿生工程心肌構建的研究進展。
  • 細胞外基質及其生物學作用
    為細胞的生存及活動提供適宜的場所,並通過信號轉導系統影響細胞的形狀、代謝、功能、遷移、增殖和分化。細胞外基質的成分構成細胞外基質的大分子種類繁多,可大致歸納為四大類:膠原、非膠原糖蛋白、氨基聚糖與蛋白聚糖、以及彈性蛋白(圖10-1,2)。上皮組織、肌組織及腦與脊髓中的ECM含量較少,而結締組織中ECM含量較高。
  • 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的調控
    :是由各種組織和細胞合成並分泌到胞外、分布在細胞表面或細胞之間的大分子, 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聚糖等構成的複雜網架結構,有支持並連接組織結構、調節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生理活動。背景:前期研究證實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可有效促進關節軟骨缺損修復再生,具有良好的修復效果,但是其促再生機制尚未闡明。目的:探究豬來源脫細胞軟骨細胞外基質支架對小鼠巨噬細胞系表型極化的調控。
  • Nature | 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影響細胞行為
    在該篇綜述中,作者綜述了組織和細胞外基質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觀察到培養底物機械性能對細胞行為的影響的跡象,直到近些年來才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目前普遍被大家認可的觀點是,細胞通過基於整合素的粘附力或其他細胞表面連接而與基質結合時,會利用肌動蛋白的收縮力施加牽引力,並且它們會通過不同程度或幅度的整合素和聚合多糖聚集感測基質剛度的變化和相關的信號(如圖1)。
  • Nature綜述:細胞外基質粘彈性性能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在此,研究者回顧了組織和ECM的複雜力學行為,討論了ECM粘彈性對細胞的影響,並描述了粘彈性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潛在應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基質的粘彈性調節了相同的基本細胞進程,並能促進在二維和三維培養微環境中用彈性水凝膠所沒能觀察到的行為。這些發現為了解細胞-基質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如何不同地調節細胞內力學敏感的分子路徑提供了見解。
  • 細胞外基質重建你的身體
  •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小膠質細胞外基質重塑促進突觸可塑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 13:47:45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Anna V.
  • JASN:細胞外基質磷酸化糖蛋白(MEPE)抑制磷酸鹽轉運
    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一篇文章報導,細胞外基質磷酸化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促進尿磷排出的同時,還可以抑制磷酸鹽在腸道的的吸收。
  • 細胞外基質(ECM)的概念,及相關應用領域研究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複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內皮細胞的基底部者為基底膜,而在細胞間黏附結構者為間質結締組織。
  •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科學家總結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4:06:48 美國史丹福大學Vivek B. Shenoy等研究人員合作總結了細胞外基質粘彈性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 認識活體筋膜: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構成性世界
    通過甘博圖醫生發現的纖維網絡世界,身體形態與基因組的關係遠不如纖維來得密切,一切都有跡可循,一切也都很神秘有趣。「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科技大講堂」講座通知認識活體筋膜: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構成性世界時間2018年5月
  • Dev Cell|胞外基質硬度介導腫瘤發生的關鍵機制
    在乳腺癌發生過程中增加的胞外基質硬度(ECM stiffness)會促進上皮細胞到間質細胞的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從而導致細胞浸潤和轉移。上皮-間充質轉化(EMT)是高度保守的發育過程,在腫瘤進展過程中異常激活,從而為上皮腫瘤細胞提供侵襲和擴散的能力,而其逆轉有利於轉移性病變的生長。
  • 細胞外基質粘...
    過去二十年的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細胞外基質(ECM)的彈性或剛度會影響基本的細胞過程,包括擴散、生長、增殖、遷移、分化和類有機物的形成。為了重現細胞在體內經歷的力學環境的影響,線性彈性聚丙烯醯胺水凝膠和包覆有ECM蛋白的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彈性體被廣泛用於評估剛度的作用。
  • 什麼是細胞外基質(ECM),它的影響有多大?
    多細胞有機體中,細胞周圍由多種大分子組成的複雜網絡,稱作細胞外基質。細胞外基質主要由5類物質組成,即膠原蛋白、非膠原蛋白、彈性蛋白、蛋白聚糖與氨基聚糖,其在上皮或內皮細胞的基底部者為基底膜,而在細胞間黏附結構者為間質結締組織。
  • Stem Cell Rep:林鑫華等揭示細胞外基質成份調控腸道幹細胞活性的...
    乙醯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s)是細胞外基質的重要組成成分,由核心蛋白和硫酸乙醯肝素粘多糖(HS)構成。HSPGs對信號配體,如Wingless(Wg),Dpp,Hedgehog(Hh)等重要的形態發生素梯度分布和細胞信號激活水平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 Cell:小膠質細胞通過吞噬胞外基質為新的突觸形成讓出空間
    這些細胞聊天的埠被稱為突觸,在整個大腦中發現了數萬億個突觸,這讓我們能夠呈現新的知識。但是,科學家們仍在了解這些連接如何對新的經歷和信息作出反應。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令人吃驚地發現了一種大腦免疫細胞幫助解決問題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