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N:細胞外基質磷酸化糖蛋白(MEPE)抑制磷酸鹽轉運

2020-11-25 生物谷

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一篇文章報導,細胞外基質磷酸化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促進尿磷排出的同時,還可以抑制磷酸鹽在腸道的的吸收。

細胞外基質磷酸化糖蛋白(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MEPE)是調磷因子之一,可以誘發產生高磷酸鹽尿,但其是否影響到磷酸鹽的吸收,尚不可知。在此,研究人員應用原位腸絆技術,發現短期灌注  MEPE  可以抑制空腸磷酸鹽的吸收,但十二指腸吸收不受影響。同時對尿磷酸鹽測定顯示,MEPE  引起磷酸鹽尿與腎近曲小管鈉-磷共同轉運體水平減低有關。這種短期的效應對血液循環中甲狀旁腺素、1,25-二羥維生素D  或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無影響。研究結果提示,MEPE  作為調磷因子之一對磷酸鹽的吸收和排洩均有影響。(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J Am Soc Nephrol 19: 2313-2320, 2008 doi: 10.1681/ASN.2008030315

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 Inhibits Phosphate Transport

Joanne Marks*, Linda J. Churchill*, Edward S. Debnam* and Robert J. Unwin*,

London Epithelial Group, *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and  Centre for Nephrology,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Royal Free Campus), London, United Kingdom

The role of putative humoral factors, known as phosphatonins, in phosphate homeosta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ate handling by the kidney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Matrix extracellular phosphoglycoprotein (MEPE), one of several candidate phosphatonins, promotes phosphaturia, but whether it also affects intestinal phosphate absorption is unknown. Here, using the in situ intestinal loop technique, we demonstrated that short-term infusion of MEPE inhibits phosphate absorption in the jejunum but not the duodenum. Simultaneousmeasurement of urinary phosphate excretion suggests that the phosphaturic action of MEPE correlates with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rotein levels of the renal sodium-phosphate co-transporter NaPi-IIa in the 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s of the outer renal cortex, assess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his short-term inhibitory effect of MEPE on renal and intestinal phosphate handling occurred without any changes in circulating levels of parathyroid hormone, 1,25-dihydroxyvitamin D3, o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suggest that MEPE is a candidate phosphatonin involved in phosphate homeostasis, acting in both the kidney 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關焦點

  • 高通量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分析揭示化療藥物耐藥性和糖酵解過程的...
    首先,研究人員選擇了正常培養的、加藥處理的以及耐藥性產生以後再加藥處理的BT-474乳腺癌細胞係為實驗材料,使用二甲基標記的定量方法和基於IMAC的磷酸化富集方法,系統分析了三種細胞系的蛋白質組、磷酸化修飾組和激酶組(圖1),總共定量到7,800多個蛋白、9,800多個磷酸化修飾位點和300多種磷酸激酶,構建了完整的蛋白質表達和磷酸化修飾圖譜。
  • BMC Biology | CIPK15激酶介導NH4+轉運蛋白的反饋抑制
    ATM1活性的反饋抑制由蛋白激酶CIPK15所介導,通過對C端保守的蘇氨酸殘基磷酸化調節NH4+的攝取和積累。當NH4+供應超過最佳範圍時則會產生毒害,限制或抑制植物生長、發育和作物產量。植物銨轉運蛋白(ATMs)家族是負責NH4+攝取的關鍵轉運蛋白,其活性受變構反饋抑制的調控,由胞質內C端蘇氨酸的磷酸化(CCT)所介導。
  • Dev Cell|胞外基質硬度介導腫瘤發生的關鍵機制
    眾多研究表明,乳腺癌細胞中核TWIST1蛋白的表達與轉移發生和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顯著相關。楊靖團隊之前的研究發現,胞外基質硬度可以通過調控TWIST1入核來促進EMT和乳腺癌轉移,基質硬度增加會誘導TWIST1從其胞質錨定蛋白G3BP2上釋放,進而進入細胞核並驅動EMT相關轉錄【1】。
  • Science:揭示SPX結構域調節真核細胞內磷酸鹽平衡機制
    2016年4月19日/生物谷BIOON/--無機磷酸鹽是細胞膜、DNA和蛋白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也是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組分,其中ATP是細胞的能源貨幣。因此,所有細胞需要在它們的細胞質中維持足夠的磷酸鹽濃度,而且產生轉運和儲存這種營養物的系統。但是,細胞如何知道它實際上需要多少磷酸鹽呢?
  • 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結合蛋白的富集和系統鑑定研究
    關鍵詞:SH2結構域,磷酸化修飾,液相色譜,質譜,光交聯特定結構域介導的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生物體內的各種信號通路和生理調節中起重要作用。它們為測量細胞的病理狀態,識別癌症生物標誌物,發現藥物靶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同時,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也進一步使之成為可能。
  • 線粒體在細胞中的作用遠遠不止「細胞能量站」
    細胞質基質中完成的糖酵解和在線粒體基質中完成的三羧酸循環在會產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rn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和還原型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flavin adenosine dinucleotide,FADH2)等高能分子,而氧化磷酸化這一步驟的作用則是利用這些物質還原氧氣釋放能量合成ATP。
  • Nat Comm:磷酸化修飾組揭示乳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新機制
    為深入探索酪氨酸激酶受體AXL對細胞轉移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研究人員通過ALX調控的乳腺癌細胞磷酸化蛋白組分析,揭示了AXL信號通路對粘著斑(FA)動態穩定的調控,闡述了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AXL轉移活性機制,並確定了PEAK1是作為AXL陽性腫瘤的治療靶點。
  • 清華大學磷酸化蛋白組學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在染色質的刺激響應特徵中,組蛋白磷酸化是通過激酶級聯信號傳遞至刺激響應基因的有效信號傳遞手段,並有增強其轉錄的可能。組蛋白是真核生物體細胞染色質的主要蛋白質組分,和DNA共同組成核小體結構,並在基因調控中發揮作用。組蛋白H3.3是常規組蛋白H3的一種變體,是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中組蛋白H3的唯一形式。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2020年7月,美國史丹福大學Julien Sage團隊在《Cancer Cell》(IF=26.6)上發表了題為"Unbiased Proteomic Profiling Uncovers a Targetable GNAS/PKA/PP2A Axi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利用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質組等方法確定蛋白激酶
  • 醫學英語:細胞通訊
    組成級聯反應的各個成員稱為一個級聯(cascade),主要是由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酶組成。信號的級聯放大作用對細胞來說至少有兩個優越性:第一,同一級聯中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受同一分子調控,如糖原分解級聯中有三種酶:依賴於cAMP的蛋白激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都是直接或間接受cAMP調控的。第二:通過級聯放大作用,使引起同一級聯反應的信號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
  •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阻遏,蛋白,複合物,徐華強,通路,相互作用...
    原標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成果刊發《細胞》雜誌 磷酸化密碼被破解  目前,40%左右的上市藥物以G蛋白偶聯受體(簡稱GPCR)為靶點。2015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領銜國際上28個實驗室,利用世界最強的X射線雷射成功解析了一個經典的GPCR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GPCR如何激活阻遏蛋白信號通路。時隔兩年,徐華強合作團隊繼續發現了磷酸化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相互作用的「密碼」,而這一「密碼」對整個GPCR蛋白組具有普遍性,將有助於研發高效低毒藥物。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兩種能量轉換器
    細胞質基質中完成的糖酵解和在線粒體基質中完成的三羧酸循環在會產還原型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rn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和還原型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flavin adenosine dinucleotide,FADH2)等高能分子,而氧化磷酸化這一步驟的作用則是利用這些物質還原氧氣釋放能量合成ATP。
  • Akt位點那麼多,看看磷酸化抗體領導者CST怎麼選
    細胞許多生物學功能中,PI3K/Akt信號通路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在細胞內起抑制凋亡,促進增殖的作用。作為PI3K的下遊蛋白,Akt主要有兩個重要的磷酸化位點Thr308和Ser473。PI3K不能直接活化Akt,它是通過與細胞內含有PH結構域的信號蛋白Akt和磷脂醯肌醇依賴激酶1(phosohoinositide-dependentkinase1,PDK1)結合,誘導Akt到細胞膜上,然後催化Akt蛋白的Thr308位點發生磷酸化,從而部分激活Akt,但是Akt功能活性的充分發揮還需要Ser473的磷酸化。
  • 磷酸化抗體使用建議,聽聽CST專家怎麼說
    同時,總蛋白抗體也必不可少,僅僅是檢測到磷酸化蛋白表達量的增加並不能說明問題,只有磷酸化蛋白與總蛋白比值增加了才能說明磷酸化水平增加,這種表述實驗結果的方法是最客觀的,也是必需的。3.確保完全裂解並使用新鮮樣本相對於僅用裂解緩衝液裂解,裂解液裂解+超聲處理可確保整個細胞充分裂解並剪切染色質DNA。建議在35%-40%的功率輸出條件下超聲3次,每次10s。
  • ...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
  • 細胞外基質及其生物學作用
    這些結構域中有些能與其它ECM(如膠原、蛋白聚糖)結合,使細胞外基質形成網絡;有些能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使細胞附著與ECM上。FN肽鏈中的一些短肽序列為細胞表面的各種FN受體識別與結合的最小結構單位。例如,在肽鏈中央的與細胞相結合的模塊中存在RGD(Arg-Gly-Asp)序列,為與細胞表面某些整合素受體識別與結合的部位。化學合成的RGD三肽可抑制細胞在FN基質上粘附。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丨尹航組通過靶向葡萄糖轉運蛋白調控...
    區別於正常細胞利用氧化磷酸化作為主要的供能途徑,大多數腫瘤細胞即使在有氧的環境中也主要進行糖酵解代謝,原因是有氧糖酵解產生大分子原料的速度更快,且更有利於維持細胞內的活性氧平衡,但缺點是ATP的生產效率極低,為了彌補這一缺點,腫瘤細胞會增加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2,3】。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蛋白質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這一可逆過程調節著包括細胞增殖、發育、分化、信號轉導、細胞凋亡、神經活動、肌肉收縮及腫瘤發生等過程在內的所有生命活動。全外顯子捕獲測序(WES)技術以其相對較低的成本而受到大多數研究者的青睞。
  • 靶細胞中有些受體存在於細胞質基質或核中
    胞內受體:靶細胞中有些受體存在於細胞質基質 或核中。一些脂溶性信號小分子,如類固醇和甲 狀腺激素、類視黃素、VD、皮質醇可直接穿越質 膜脂雙層進入靶細胞內部,與細胞內受體結合, 激活受體。表面受體蛋白:所有親水性信號分子(包括神經 遞質、蛋白質激素、蛋白質生長因子)都是和靶 細胞的表面受體結合發揮作用。表面受體都是跨 膜整合蛋白,其信號分子結合部位暴露在質膜外 表面。這些表面受體起信號轉換器的作用,同信 號分子結合後,可將細胞外信號轉變成一個或幾 個細胞信號,從而引起靶細胞的反應。
  • 生物物理所揭示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目前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