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7月後期降水增多,可能還有颱風……
深圳7月後期降水增多,可能還有颱風…… 2020-07-08 1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第一季度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二高,降水偏少
筆者從深圳市氣象局4月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深圳第一季度平均氣溫達到19.0℃,為歷史同期第二高。第一季度深圳呈現出「氣溫異常偏高,對流天氣早,降水偏少」的氣候特點。據發布會消息,2020年第一季度深圳氣溫異常偏高伴階段性波動。第一季度平均氣溫19.0℃,較近五年同期(17.7℃)偏高1.3℃,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最高氣溫29.6℃,為近五年同期第二高。冷空氣影響偏弱,但在2月15日至18日出現了48小時降溫11.8℃的強冷空氣,記錄到今年以來最低氣溫8.0℃。同時,第一季度對流天氣早,降水偏少。
-
今年深圳雷暴日已達47天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文 劉羽潔/圖 不少市民都感受到,今年以來深圳雨水特別多。昨日,深圳市氣象局局長王延青做客深圳特區報「民生面對面」訪談。她介紹,今年以來深圳降水偏多超七成,雷暴天數也已達47天遠超去年同期,這些都凸顯著城市面臨氣象災害侵害的風險。而近期一輪降水過後,深圳即將迎來晴熱天氣,「深圳藍」又將重現天空。
-
今年首個影響深圳的颱風可能出現在7月
深圳市氣象臺昨日(2日)對2020年汛期氣候發布了趨勢預測,預計2020年汛期深圳呈現「強對流天數多、龍舟水活躍、暴雨集中、颱風影響偏重」等特點,需加強做好汛期防禦工作。12020年南海季風依然偏強,汛期氣溫偏高,汛期累計雨量1600-1700毫米,較近5年同期(1601.2毫米)略偏多,降水前少後多,龍舟水雨量350-450毫米,較近5年同期略偏多;2強對流天數多、強度強;將出現小時雨量超過100毫米的短時極端強降水;3有5-7個颱風進入深圳市500km範圍,其中3-4個造成明顯風雨影響
-
龍舟水是什麼意思?龍舟水的特點是什麼形成原因分析
龍舟水——華南前汛期「最後的瘋狂」 氣象上將每年5月21日至6月20日之間的降水,稱為「龍舟水」。進入5月下旬,隨著南海夏季風的爆發,我國水汽條件得到改善,華南地區的降水量明顯增加。中國天氣網大數據顯示,整個「龍舟水」期間,我國華南大部的旬平均降水量均在50毫米以上,廣東大部甚至能達到100毫米以上。
-
2020年首個進入深圳500公裡的颱風將在7月上旬
amp;nbsp   抗擊疫情背景下,深圳春季氣候呈現了怎樣的特點?今年深圳汛期氣候趨勢如何?存在哪些氣象災害風險?……3月24日,深圳市氣象局副局長蘭紅平做客《民心橋》節目,圍繞今年深圳的汛期氣候趨勢及風險與市民在線溝通交流。    蘭紅平介紹,晚春是深圳雷暴、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多發季。
-
季風降水先減後增,人類能否「翻雲覆雨」?
印度洋上空大量的暖溼空氣被西南季風吹至印度半島,造成的降雨可佔到印度全年總降雨量的70%左右,對其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然而,觀測記錄顯示,印度中北部的季風降水在1970年代到2000年之間顯著減少,季風區變得越來越幹;但是從2000年至今的近20年間,這裡的降水又轉而呈現出增加的態勢,洪澇風險逐漸增加。
-
深圳要降溫了!2019年來首輪較明顯降水即將開啟!
畢竟在深圳全年無休的,還有你那些夏天的衣服。所以對於年前「耗資巨款」購入冬裝的一些朋友們,內心也許是複雜的。自1月中旬-2月上旬,我市主要氣候特點為「異常溫暖,總體溼潤」。截至2月9日,月平均氣溫18.7℃,刷新同期氣溫最高記錄;月內未記錄到最低氣溫10℃以下寒冷天氣,是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並且2月16日全市最高氣溫更是普遍達到26-28℃。
-
天天帶傘的日子到了!南海夏季風正在爆發,華南龍舟水將全面加強
我國中東部都是季風氣候,南海夏季風的爆發,說明中東部將真正進入大氣環流意義上的夏季,雨帶、副高、颱風等,將越來越頻繁地在我國出現。 雷達圖可見,橙紅色的龍舟水雨帶已南壓到了南海北部。因此,華南、臺灣和福建的溼熱感並沒有那麼明顯。
-
科學家預測:未來200年長江中遊將迎更豐沛季風降水
記者今天獲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古生態學科組副研究員徐德克與國內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發現,東北地區和長江中遊地區存在不同步的千、百年季風降水變化。未來200年,東北地區將終結200年的暖溼氣候條件,長江中遊地區將迎來更豐沛的季風降水。
-
地球環境所發現全新世最強的千年尺度亞洲季風減弱突變事件
綜合分析中國石筍季風記錄,青海湖、山西公海、廣東湖光巖等湖泊季風記錄,以及印度季風區的海洋沉積、石筍等季風記錄,發現9.2 ka季風突變幅度大於8.2 ka事件的現象在亞洲季風區普遍存在,並且9.2 ka事件有可能是亞洲季風區全新世突變幅度最大的一次季風減弱事件
-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全新世我國南北方存在500年準周期不同步的季風降水變化過程
然而,現今的我國季風區降水的演化格局,是在地質歷史時期的長期演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由於自然氣候系統的複雜性和模擬預估的不確定性,以及人類器測溫度記錄也僅有近百年的歷史,因此要客觀地認識百年來季風氣候變化的過程和規律,需要從更長時間尺度的自然氣候變化歷史中去了解:近萬年來的東亞季風變化,是否受到千-百年尺度自然周期影響?今天的南旱北澇或者北旱南澇的氣候格局演變,是否疊加了自然周期的氣候過程?
-
南方暴雨黃色預警 西南季風正在大發飆特兇暴雨馬上席捲華南
南方暴雨黃色預警 西南季風正在大發飆特兇暴雨馬上席捲華南時間:2019-06-09 19: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方暴雨黃色預警 西南季風正在大發飆特兇暴雨馬上席捲華南 最近時間,我國中東部的雨確實不少,各種大雨暴雨從南方下到北方,連乾旱最嚴重的河南乾旱都已經顯著緩解,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來看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水是生命之源,而水資源的重要來源是降水。因而,氣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水資源的豐沛程度。 「氣候與水」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消息,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是有記錄以來僅次於2016年第二熱的一年。而近5年(2015年-2019年)和近10年(2010年-2019年)的平均氣溫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10年的氣溫都比上一個10年高,可謂節節攀升。
-
8至9月或將是颱風主要影響月份!深圳水文化大講堂教你防災減災知識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董思 關注颱風暴雨天氣市民如何安全出行。8月8日上午,由深圳河灣流域管理中心(市治河辦)與深圳商報聯合的舉辦的第十八期深圳「水文化大講堂」如期在市水情教育展廳舉行。這期活動以颱風暴雨為主題,向大家科普應急知識,特近市民生活,反響熱烈。
-
大氣所揭示不同緯度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
全球季風區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季風的異常活動伴隨出現的洪澇和乾旱事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火山活動作為自然外強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夠通過噴發產生硫酸鹽氣溶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短波輻射,產生冷卻作用,減弱全球水循環。因此理解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社會意義。
-
2021初中地理: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地理: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5月登陸,南嶺以南,6月到過長江中下遊地區用淮河流域,7-8月到達華北至東北,10月退出大陸。 2、東南降水多,西北降水少,集中在夏季,南方雨季長,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際變化大。
-
初二地理教學教案:降水和乾濕地區
〔啟發提問〕為什麼降水會形成這樣的時空分布規律呢? 〔副板書〕 〔講授〕在我國東部地區,各地雨季開始和結束的遲早,主要是由夏季風的進退所決定的。 因此說,降水的分布與季風有很大的關係。 〔板書〕二、季風活動及其對降水的影響 〔講授〕什麼是季風?
-
預計今年有3-4個颱風影響深圳 首個或在7月上旬
3月24日,讀特記者從深圳市氣象局獲悉,在全球變暖及南海季風偏強的背景下,預計2020年汛期深圳呈現強對流天數多、龍舟水活躍、暴雨集中、颱風帶來的降水影響偏重等天氣特點,2020年颱風影響較2019年重,有6-7個颱風進入深圳500公裡防禦圈(2019年4個),其中有3-4個將對深圳造成影響,首個進入深圳500公裡的颱風在7月上旬,颱風登陸點珠江口以西和海南為主
-
研究發現環流不確定性可解釋全球季風降水未來增加的不確定性
季風區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為區域內人口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但是夏季風降水的異常變化也容易造成旱澇災害。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夏季風降水一直受到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可靠的季風降水未來預估結果,對季風區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意義。此前不少研究認為變暖背景下,季風降水將增多,但環流減弱,預估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