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所揭示不同緯度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全球季風區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季風的異常活動伴隨出現的洪澇和乾旱事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火山活動作為自然外強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夠通過噴發產生硫酸鹽氣溶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短波輻射,產生冷卻作用,減弱全球水循環。因此理解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社會意義。

  前人研究基於模式模擬指出熱帶火山爆發會使季風區降水減少,季風環流減弱,並歸因於海陸熱力差異的減小。近年來也有研究發現不同緯度的火山爆發會通過影響環流對季風降水產生不同影響,但物理機制解釋仍存在不足。最近,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左萌與其導師周天軍、第二導師滿文敏,通過對多套長時間尺度的重建資料、高解析度的觀測資料以及過去千年多成員氣候模式模擬結果的分析,指出不同緯度火山爆發會對全球季風降水產生不同的影響。具體來講,北(南)半球火山爆發後北(南)半球季風降水減少,南(北)半球季風降水增加。熱帶火山爆發後全球季風降水均減少。這一結果在重建、觀測和模擬中均有體現。進一步地,他們基於模式結果使用水汽收支和溼靜力能診斷方法對以上現象的機制進行了解釋。研究結果表明與環流變化相關的動力過程在降水響應中起著主導作用。北(南)半球火山爆發後北(南)半球季風區變幹以及熱帶火山爆發後全球季風降水的減少是由於季風環流減弱造成的;南(北)半球火山爆發後北(南)半球季風區變溼是由半球間溫差變化引起的越赤道氣流增強導致的。此外,該研究還將分析延伸到極端降水變化上,選取了連續乾燥指數和連續溼潤指數表徵極端乾濕變化。結果表明極端降水在空間分布上與平均降水類似,但在季風區響應更敏感。此外,地表徑流和淨初級生產力的變化在部分子季風區較降水變化更強,這表明除了平均態降水之外,火山爆發也會造成降水結構分布、水資源以及生態系統的顯著變化。

  「這一工作的價值之一在於使用了多套重建資料全面揭示火山爆發後全球季風區的降水響應,並使用多集合成員模擬來研究火山強迫造成的氣候響應,有助於有效提取火山強迫信號而抑制內部變率的影響。此外,還使用物理診斷方法定量分析了決定降水響應的因子,這有助於深入理解不同緯度火山影響季風降水的不同物理過程。」該文第一作者左萌說。「這一工作揭示出不同緯度的火山爆發會通過不同的環流變化過程造成全球季風降水的不同響應,這對CMIP6的年代際氣候預測計劃(DCPP)、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中的注入硫酸鹽氣溶膠試驗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在以上試驗設計中應考慮不同緯度的火山氣溶膠強迫造成的不同氣候響應。」該文通訊作者周天軍最後強調。

  上述成果近日在Journal of Climate 雜誌發表。

    文章連結

 

    三類火山爆發後全球季風區的乾濕變化及物理機制的示意圖。(a) 北半球火山;(b) 熱帶火山;(c) 南半球火山。

相關焦點

  • 火山爆發後,印度季風預測會更準確
    Rinjani火山的小規模噴發,有火山閃電。地點:印度尼西亞龍博克。信用: Oliver Spalt,Wikipedia。大型火山噴發可幫助預報印度各地的季風。這種季節性降雨是該國農業的關鍵,因此也是養活10億人的關鍵。印度和德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火山噴發雖然不穩定,但提高了可預測性。
  • 大氣所揭示全球陸地季風區水循環對全球增暖響應的整體圖像
    在全球增暖背景下,大氣持水能力增加,水分和能量平衡過程發生改變,全球以及區域尺度的水循環將隨之改變,並進一步影響到全球水資源分布和旱澇災害的發生,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全球季風區,充沛的季風降水和顯著的乾濕季節轉換使得該地區具有活躍的水循環。得益於充沛的季風降水,全球陸地季風區生活著全球約三分之二人口,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尤其是南亞和東亞季風區。
  •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三大因素,決定了全球氣候基本格局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等,全球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
  • 科學網—科學家揭示全球季風區極端降水變化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8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周天軍團隊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文章,揭示了全球陸地季風區極端降水隨不同全球增溫閾值的變化
  • 地環所揭示黑碳氣溶膠及溫室氣體對亞洲季風的影響機制
    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及氣溶膠含量的增加是造成人類世氣候和環境顯著變化的重要強迫因子。黑碳氣溶膠作為大氣溶膠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產生於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料燃燒過程。它可直接通過吸收可見光到紅外波段範圍內的太陽輻射加熱大氣,是除溫室氣體以外對引起全球變暖最大的貢獻者。
  • 大氣所關於熱帶降水對全球變暖響應機制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近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Geo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系統研究中心題為「熱帶降水對全球變暖的季節響應」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創新性提出全球變暖下熱帶降水的變化的分布是由目前的氣候平均降水分布和未來海溫增長的分布型共同決定的,這是全球變化動力學理論的重要進展。
  • 研究發現環流不確定性可解釋全球季風降水未來增加的不確定性
    季風區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為區域內人口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但是夏季風降水的異常變化也容易造成旱澇災害。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夏季風降水一直受到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可靠的季風降水未來預估結果,對季風區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意義。此前不少研究認為變暖背景下,季風降水將增多,但環流減弱,預估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研究發現環流不確定性可解釋全球季風降水未來增加的不確定性
    但是夏季風降水的異常變化也容易造成旱澇災害。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夏季風降水一直受到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可靠的季風降水未來預估結果,對季風區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意義。此前不少研究認為變暖背景下,季風降水將增多,但環流減弱,預估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季風降水先減後增,人類能否「翻雲覆雨」?
    導語:季風是氣候學中重要且廣為人知的概念,和大家熟悉的東亞季風一樣,南亞季風是全球季風系統中的另一分支,主要影響印度半島、中南半島、我國西南部等區域的氣候。我們將推出「南亞夏季風三部曲」系列文章,為大家介紹南亞夏季風的氣候特點、歷史演變、影響因素及其在未來的可能變化。下文為該系列的第一部,主要介紹人類活動對南亞夏季風的影響。
  • 受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啟發 應對全球變暖 科學家要給地球撐起...
    為了使全球變暖的趨勢減緩,科學家們想盡了各種辦法。能否通過減少進入地球的太陽光來消除溫室效應的影響,成了一些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為了抗擊氣候變化影響,科學家們開展了相應的地球工程研究。太陽輻射管理就是地球工程之一。據了解,太陽輻射管理的想法是受到了火山爆發後冷卻效應的啟發。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向大氣中釋放了大量二氧化硫和硫化氫氣體,形成硫酸鹽氣溶膠。
  • 論文推薦 | 施闖,張衛星,曹雲昌,等:基於北鬥/GNSS的中國-中南半島地區大氣水汽氣候特徵及同降水的相關分析
    基於北鬥/GNSS PWV產品,研究了該地區大氣水汽平均含量、年周期振幅和半年周期振幅等氣候特徵,發現這些特徵主要受到了測站緯度、高程以及季風的影響。通過分析PWV同並址氣象站降水觀測的關聯特性,揭示了該地區大氣水汽含量同降水相關性隨測站緯度減小而降低的特點(在雲南相關係數可達0.8,在靠近赤道的泰國南部相關係數約為0.2)。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四.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   五.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   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帶到了陸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氣;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乾燥的,一般不會形成降水,天氣晴朗。
  • 高中地理影響降水的9大因素
    降水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但主要條件是三個:充足的水汽供應,氣流上升達到過飽和狀態,足夠的凝結核。  四.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
  • 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
    前言:高大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極,它高大挺拔的身軀不僅使它成為典型的高原山地氣候區,而且對我國的季風氣候也有深遠的影響。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道真題來探究一下青藏高原對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真題:(2012年安徽文綜,32~33,8分)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 【專題複習】降水的形成條件、四種主要的降水類型及影響因素
    風帶  全球的風帶包括極地東風帶、西風帶、信風帶,而對降水影響較大的是西風帶和信風帶,風帶對降水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把海洋水汽帶到大陸形成降水。  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
  • 全球變暖使北美季風減弱
    北美季風是一種環流系統,它可給北美西南部大片地區帶來充沛的夏季降雨,而它未來的變化會對區域水資源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目前仍然不清楚隨著溫室氣體的增長,北美季風將如何發生變化,尤其是因為水平解析度較低以及系統性的海表溫度偏差限制了其數值模式模擬的可靠性。
  • 火山噴發物對大氣影響最大的是 火山噴發物對大氣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由於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原因,我國發生火山噴發的概率相對較小,但和我國有著友好邦交的俄羅斯,形勢就比較嚴峻了,比如在每隔一段時間,就處於高度頻繁的狀態,要知道火山噴發這類難以預測的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傷害幾乎是致命的,只是對大氣方面的影響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答案。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是一個區域大氣多年的平均狀況,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一般來說氣候在短時間內很少出現改變。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等)因素、下墊面(地形、地勢、洋流等)因素、以及人類活動因素等。
  • ...學者重建25萬年以來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部及西北乾旱區降水變化歷史
    ,探討了低緯度季風及中緯度西風氣候變化對我國不同區域降水及環境變化的影響機制。該研究通過長期系統野外採樣及實驗室工作,建立了整個中亞乾旱區及青藏高原時間跨度最長、年代最為準確、解析度最高的黃土釋光年齡標尺,重建的25萬年以來中亞天山及青藏高原西北降水變化,釐清了不同時間尺度中亞西風區及東亞季風降水變化的相位關係;該研究提出的地球高緯冰量和太陽輻射在冰期-間冰期旋迴尺度及間冰期內部時間尺度對中亞-東亞氣候變化的不同驅動過程認識,為理解具有不同變化周期的北半球夏季太陽輻射及地球高緯冰量變化如何驅動季風
  • 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需要注意的是,小冰河期不應與中世紀暖期或最後的冰河期混淆,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事件,可能已經改變了全球許多人類文化的歷史進程。與以前的冰河時代和溫暖的時期不同,它給環境造成了破壞,並迫使人類改變了生存方式,小冰河時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世界一些地區受影響嚴重的地區,導致戰爭、饑荒、疾病,甚至被遺棄。也有一些其他地區也變得富饒繁榮,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