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使北美季風減弱

2020-11-26 中國氣象局

  北美季風是一種環流系統,它可給北美西南部大片地區帶來充沛的夏季降雨,而它未來的變化會對區域水資源產生重大影響。然而,目前仍然不清楚隨著溫室氣體的增長,北美季風將如何發生變化,尤其是因為水平解析度較低以及系統性的海表溫度偏差限制了其數值模式模擬的可靠性。10月9日《自然·氣候變化》刊載「北美季風隨全球變暖而減弱」(Weakening of the North American monsoon with global warming)一文,研究人員利用解析度為50公裡的全球氣候模式來研究季風對大氣CO2增長的響應,這種模式可實際代表季風氣候學及其天氣尺度的變率。研究發現,季風對CO2倍增的響應容易受海表溫度偏差的影響。當儘量減小偏差時,該模式預測美國西南部的季風性降水急劇減少,這與之前的多模式評估結果相反。降水減少主要可歸因於均衡的海表升溫造成的大氣穩定性增加,從而造成對流減弱。這些結果表明要應對美國西南部季風降雨量的預計減少,需要改進適應措施,特別是水資源規劃。

  雖然該結果是基於單一的氣候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綜合了多種配置,與CMIP模式相比,更真實地表現了季風的實際情況。研究強調,季風北部邊緣地區的降水可能大幅減少以響應變暖,還可能對區域水資源、農業和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除了這種平均降水響應之外,隨著變暖導致的降水極端事件的變化,也將對季風區域的水文狀況產生重大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在未來的研究中對這種情況進行探討,對於積雲對流和地表物理等關鍵參數化過程敏感性的進一步研究將提高人們對季風響應的認識。隨著最先進的GCM模式的水平解析度不斷提升,研究人員將很快能在這個關鍵區域開展可比性和理想化的新研究。

  (責任編輯:吳鵬)

相關焦點

  • 地球環境所發現全新世最強的千年尺度亞洲季風減弱突變事件
    對於這些發生在溫暖背景下(全新世)的快速氣候變化事件的過程及機理的研究將有助於人們理解地球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特徵並預測未來全球變暖預期下地球氣候發生突變的風險性。研究表明這次事件可能是北美勞倫泰德冰蓋在撤退過程中形成的冰川堰塞湖的快速坍塌導致的,大量淡水短時間內迅速注入北大西洋,導致溫鹽環流減弱甚至終止,北大西洋地區快速降溫。
  • 全球變暖與寒潮爆發的關係
    「急凍」模式下的芝加哥密西根湖說好的全球變暖呢?難道是假的?全球變暖肯定不是假的,我們的中學地理課本都有這方面的內容。在高考中,也常有以全球變暖為背景的考題。侵襲北美的寒冷氣流我們來看下面的地理高考題。
  • 研究發現環流不確定性可解釋全球季風降水未來增加的不確定性
    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夏季風降水一直受到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可靠的季風降水未來預估結果,對季風區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意義。此前不少研究認為變暖背景下,季風降水將增多,但環流減弱,預估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全球變暖的水資源會發生什麼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水資源將如何變化?全球越乾燥的人越潮溼,就越潮溼。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這通常被稱為好天氣和好天氣。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辦公室高級工程師肖嬋在接受《科學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天氣和氣候變化的範圍超過正常波動的上限或下限,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就會發生,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更大的社會影響。
  • 研究發現環流不確定性可解釋全球季風降水未來增加的不確定性
    我國位於東亞季風區,夏季風降水一直受到關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可靠的季風降水未來預估結果,對季風區內的社會經濟發展等具有意義。此前不少研究認為變暖背景下,季風降水將增多,但環流減弱,預估結果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  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的模擬結果,對未來兩種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景下風能資源的演變進行探討。
  •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科學家們考察了公元元年至今(過去兩千年)的氣溫趨勢,結論顯示,接近20世紀末的全球氣溫變化速度和區域範圍,遠超過去其他時期的氣候波動。  換句話說,過去兩千年最嚴重的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更嚴重的是,目前的氣候變化速度,業已超過了部分動物物種可適應的速度,它們「跟不上」了。
  • 全球變暖 水資源會發生哪些變化
    全球變暖背景下,水資源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全球幹者越幹 溼者越溼 「適宜的氣候和適量的水資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即常常所說的風調雨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高級工程師肖潺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如果天氣氣候的變化範圍超過了正常波動的上限或者下限,就會出現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極端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較大的社會影響。
  • 北大西洋洋流循環急速減弱,歐美天氣將轉為嚴寒?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稱,研究人員發現,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劇減弱」,目前北大西洋的洋流已處於1500年來的最低水平,導致這一現象應該被歸咎於氣候變化。研究人員警告稱,這些洋流的異常變化將對北美和歐洲氣候產生深遠影響。
  • 專家:海上颶風「生命力」變強是全球變暖導致
    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是海洋年均水溫升高和全球變暖導致的其他後果所致。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嚴重影響了北美和亞洲颶風多發地區的空氣溼度。
  • 專家:海上颶風「生命力」變強是全球變暖導致
    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是海洋年均水溫升高和全球變暖導致的其他後果所致。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嚴重影響了北美和亞洲颶風多發地區的空氣溼度。分析表明,與上世紀60年代相比,這一時期颶風威力減弱速度變慢。之前,颶風抵達陸地後一天內威力一般減小75%左右,現在為50%。為解釋這一現象,專家們建立了計算機模型,模擬幾乎每年都會席捲美國海岸的典型颶風。專家藉此計算了溫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大西洋海上颶風的形成及其向陸地移動方式的影響。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氣候同樣呈現出與全球一致的升溫趨勢,自1951年以來,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24℃。  全球氣候變暖最直接的影響是空中水汽含量的變化。氣溫的上升使得空氣中能夠容納更多的水汽,溫度每升高1攝氏度,空氣中將能多容納7%的水汽。  對於降水而言,氣候變暖會影響降水量。
  • 地球磁場異常減弱,或與全球變暖有關,地球會變得不安全嗎?
    它們發現地磁的強度不僅在不斷減弱,而且地磁北極正不規律地從加拿大向西伯利亞移動。這種不可預測的變化不免讓科學家們產生擔憂。地球的磁極是不是要面臨翻轉的可能?即使不翻轉,這種異常的減弱也會給人類帶來不小的威脅。作為地球的保護罩,地球磁場為人類擋住了絕大多數從宇宙射來的高能粒子,使得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發展。有人甚至推測,地球磁場的誕生或與生命出現的時期不相上下。
  •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
    編者導讀佔全球陸地面積41%的乾旱區是生態系統和水資源系統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對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地區,養育著世界38%的人口,其中90%的人口位於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乾旱區會變得溼潤還是更加乾旱,是當今科學界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
  • 大氣所揭示不同緯度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
    全球季風區是全球人口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季風的異常活動伴隨出現的洪澇和乾旱事件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火山活動作為自然外強迫中的重要因子,能夠通過噴發產生硫酸鹽氣溶膠,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短波輻射,產生冷卻作用,減弱全球水循環。因此理解火山爆發對全球季風降水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和社會意義。
  • 關於全球變暖,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又有新發現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近日,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領銜,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黃剛教授團隊、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多位專家學者參與的研究團隊,在全球變暖對印度洋偶極子事件的影響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全球洋流循環減弱,小冰期時代或將到來
    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和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的Christelle Not和Benoit Thibodeau共同領導的團隊,通過對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研究後發現,北大西洋的洋流已「急劇減弱」,甚至正處於1500年來的最低水平。
  • 全球變暖,北半球風力會減弱?最新研究成果到底咋說的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不久前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全球變暖或將對世界範圍內的風能資源分布產生深遠影響。到本世紀中後期,北半球可供利用的風能資源將大量減少,南半球一些地區風能資源則可能急劇增加,風電開發潛力整體向南轉移。
  • 寒潮席捲全國,天氣越來越冷,全球變暖是騙局?
    在寒冷的極大刺激下,有些人就會想,全球不是在變暖嗎,天氣怎麼還越來越冷了?難道全球變暖是唬人的?其實,地球確實在變得越來越熱,而我們所經歷的冬天也確確實實是比之前更冷的,但二者並不矛盾。全球變暖的事實人類在古代並不對溫度感興趣,真正的溫度記錄出現在近代歷史上,但早期的記錄限於技術原因準確度並不高。
  • 氣候變暖 「看海」還是抗旱
    肖潺說,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全球許多區域的冰川持續退縮,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山區的多年凍土層變暖並不斷融化。1971年以來全球山地冰川普遍退縮,平均每年減少的冰量接近2300億噸。 我國也不例外,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西部冰川總體呈萎縮態勢,年均面積縮小243.7平方公裡,特別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西部大多數冰川處於快速退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