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亞「新一代數字極端分子」轉戰線上

2020-12-05 中亞絲路觀察

長期以來,中亞一直是數字邊緣地區。但在過去10年,該地區5個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經歷了快速的數位化轉型。但網際網路一向是一把雙刃劍:隨著越來越多的中亞居民進入網絡世界,他們開始面臨著用其母語製作、複雜而又存在嚴重激進化風險的極端主義內容。

近日,加拿大「SecDev Group」智庫成員庫馬爾·別克博洛託夫、羅伯特·穆加和拉法爾·羅霍辛斯基,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官網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文章稱,全球聖戰運動已在該地區紮根。據稱,與中亞有關聯的恐怖組織是2017年紐約、聖彼得堡、2018年斯德哥爾摩和2019年伊斯坦堡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中亞各國政府一直在努力遏制有組織恐怖活動,特別是在數千名經過戰鬥考驗的外國恐怖分子從飽受戰爭蹂躪的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返回之後。他們如此難以管控的原因之一在於,許多中亞極端分子已經「轉戰線上」。

「中亞新一代數字極端分子正在沃土上耕耘。它們可能影響到一大批前途黯淡、受教育機會渺茫、就業前景有限、社會流動性低的年輕人。該地區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7歲,而美國為38歲,西歐為44歲。這些威權警察國家幾乎沒有留下任何進行有意義政治表達的渠道。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心灰意冷的年輕人將目光投向可以通過社交網絡或其他在線平臺輕鬆找到,且越來越激進的運動。」作者強調。

文章指出,中亞許多好戰極端分子與蓋達組織、伊斯蘭國和塔利班有聯繫。其聯盟多變,動機多樣。在網際網路上,他們不僅在中亞國家招募新人,而且隨著失業青年在該地區其他國家(包括鄰國俄羅斯)謀生,他們的觸手也擴散至數量日益增長的僑民。

SecDev的一項在線研究發現,中亞極端組織在Telegram、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以及俄羅斯流行社交網絡平臺Vkontakte和Odnoklassniki中有近500個個人帳號,大部分使用俄語,但也使用烏茲別克語、塔吉克語和吉爾吉斯語。總訂閱人數超過17.4萬,總受眾估計達數百萬人。

一些極端主義組織在數字領域比其他組織更為活躍。例如,與伊斯蘭國有關的組織在該地區社交網絡中存在感最強:截至2020年7月有超過174個帳戶,各平臺總訂閱人數超過6.6萬。與「沙姆」解放組織有關的團夥也不甘落後——有119個帳戶和近5萬名粉絲。其他組織的社交網絡訂閱人數在1000至16000之間。但很難確切指出有多少極端分子在活動,且隨著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加密消息平臺Telegram,其數量有可能被大大低估。

這些帳戶還意圖將本地區鬥爭與其他地區的衝突掛鈎。例如,隨著今年夏天亞塞拜然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事的升級,SecDev發現,在敘利亞支持亞塞拜然和土耳其、與「沙姆」解放組織有關的多個團夥加入討論。俄羅斯和土耳其之間的緊張局勢也是一個重點話題,且往往伴隨著呼籲武裝支持穆斯林民眾佔多數的土耳其。這些內容大部分直接針對中亞用戶。

文章稱,大多數極端組織都試圖在網上保持完全匿名,經常使用虛假帳戶迷惑俄羅斯和他國安全部門。為了避免成為攻擊目標,極端主義帳戶將普通的宗教、政治內容與激進內容混在一起發布。如今,這些組織也知道被刪帖時如何快速傳播備份連結、推廣第三方帳號。帳戶管理員常常使用自動回復和私聊,在帳戶被封前用超連結轉移粉絲。

作者指出:「此外,好戰網絡極端分子常常迅速刪帖、銷號,使當局無法追蹤內容來源。例如,今年年初,SecDev發現傳播極端主義內容的Telegram帳戶數量急劇下降。近幾個月來,大部分平臺上的極端主義帳戶數量略有減少,但非常明顯,導致整體訂閱量急劇下降。這不一定意味著極端組織減少——事實上,有跡象表明,這些組織正在藉助備用帳戶和加密消息來填補空缺。」

文章最後強調,中亞正處於新型混合衝突的中心,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界限變得模糊。在這種衝突中,制止網絡暴力極端主義內容的傳播,與反恐、針對極端主義分子的執法措施和發展措施,以及導致激進化的社會條件同等重要。

相關焦點

  • 王海燕: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基礎、挑戰與路徑
    近年來,中亞國家普遍將數字經濟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本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和新方向,積極開展對外合作。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首倡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後,中亞國家積極響應。數字經濟合作有可能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共建絲綢之路和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最具潛力的新領域。
  • 美國開始準備向新疆和中亞轉移恐怖分子
    編譯:羅思文  華語智庫公眾號 & 微博  俄羅斯智庫《戰略文化基金會》日前刊文(《美國國務院準備向新疆和中亞轉移恐怖分子
  • 外媒稱德軍中揪出數十名極端分子
    【環球網軍事11月8日報導】據埃菲社11月5日報導稱,德國豐克媒體集團旗下的多家報紙5日爆料稱,德國軍事反諜局已經發現有20多名伊斯蘭極端分子滲透進軍隊,該機構正在對其他60人進行調查。此外,據稱有大約30名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老兵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
  • IS滲透阿富汗勢不可擋 已成中亞安全最大威脅
    10月26日,阿富汗西部古爾省省長穆罕默德·納賽爾證實,該省至少36名平民前一晚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武裝分子槍殺。此前的10月12日,阿富汗北部巴爾赫省一座清真寺遭遇爆炸襲擊,造成18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近兩年,「伊斯蘭國」恐怖勢力不斷滲透至阿富汗,並建立起武裝割據,已經成為影響中亞地區乃至整個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脅。
  • 中亞黃皮書: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6)
    2015年,國際與地區政治經濟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發生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如烏克蘭危機、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經濟制裁、原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俄羅斯和中亞國家本幣幣值貶值、「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出現,等等。新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格局正在形成。中亞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和國際關係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威脅和挑戰增多。
  • CES首次「線上見」 數字經濟全面發展浪花撲面
    2021年,四大電信運營商5G網絡投資力度預計將是2020年的1.5倍-2倍  2025年,數字經濟佔國民經濟的比重有望超過50%  1月11日,CES 2021(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將正式開幕。與往年不同,CES今年將首次轉戰線上。
  • 美國極端分子討論用新冠病毒搞生物襲擊:吐口水,用噴霧瓶噴
    據雅虎新聞網3月22日報導,美國官方內部共享的一份情報簡報顯示,聯邦執法人員通過技術手段收集到白人至上主義者極端分子的聊天記錄,他們在網上聊天時多次討論要用新冠病毒作為「生物武器」襲擊執法部門和少數族裔,傳播手段包括唾液、噴霧瓶等。
  • 數字時代,究竟是製造「白痴」一代,還是更有創造力的一代?
    電子設備們真的創造了更具競爭力的一代麼?法國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米歇爾·德斯穆格特持反對意見,他在著作《數字白痴工廠---屏幕對年輕一代的危害》中表示:電子屏幕正在危害著新一代人的成長,「數字時代的孩子」智商將比他們父輩更低。
  • 2020年「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
    央廣網廣州12月25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張莉)12月24日,在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指導下,由廣州信息協會、廣州市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主辦的以「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為主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 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近日,新一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字經濟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聚焦「新基建·新機遇·新活力」,探討產業、行業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向。
  • 新羿生物:數字PCR是未來臨床分子診斷的關鍵平臺
    去年11月,Illumina領投知名數字PCR廠商Stilla Technologies 1600萬歐元的A輪融資。同在11月,在美國召開的分子病理學協會年會上,羅氏報告了自家數字PCR儀的研發進展。
  • 拜登就職典禮被盯上!極端分子密謀「大動作」,呼籲「第二回合戰鬥」
    美國國會大廈被「攻陷」的餘波還未消散,極右翼極端分子已將目標瞄準將於當地時間20日舉行的新一任總統就職典禮。這讓本已遭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就職典禮,出現諸多高度不確定因素。據美國NBC新聞13日報導,極端分子在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的頻道上呼籲在20日當天「武裝起來」,進行「第二回合戰鬥」。一些極端分子還在相互分享如何製作、隱藏和使用自製槍枝及炸彈的知識。
  • 建龍微納: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 引領國內分子篩行業——洛陽...
    建龍微納: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研發一代 引領國內分子篩行業——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網上投資者交流會精彩回放出席嘉賓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波先生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朝峰先生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李怡丹女士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張景濤女士中天國富證券有限公司副總裁
  • 遼寧省科技廳編制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紮實推進「數字...
    日前,遼寧省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數字遼寧發展規劃(1.0版)》有關情況。《規劃》明確指出,「到2025年數字遼寧建設體系基本形成」的發展目標,具體細化為新型基礎設施、數字經濟新動能、政府數字治理、數據要素市場、網絡和數據安全保護等五大領域的18項工作任務。遼寧省科技廳及遼寧省發展改革委、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遼寧省通信管理局等參加發布會,並介紹相關情況。
  • 中亞費爾幹納盆地詳解
    是中亞低海拔盆地,呈三角形由東部向西徐緩傾斜。有中亞果蔬盆之稱,除了發達的灌溉農業之外,在盆地的山前地帶擁有大面積的豐美草場,畜牧業發達,盆地中央則是布滿鹽鹼灘和沙丘的亞賈萬(Yazyavan)草原。到目前為止,該盆地已查明大約53個油氣田,大約20%分布於盆地北部的邊緣構造帶上。貿易歷史上,費爾幹納盆地是貨物和人從中國到中東和歐洲旅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
  • 中國為避免與俄利益衝突 對中亞軍事影響極有限
    儘管中國早就開始擴大自己在中亞的影響,但是主要利用經濟而非軍事機制,導致中國的軍事影響力較為有限,這主要是因為:第一,中國努力避免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冷淡,俄方一直認為自己才是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第二,中亞國家領導人認為,中國在該地區擁有過多的影響力,因此以不信任的態度對待中國軍事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奉行不幹涉他國的外交政策,不想成為中亞地區的安全保證。
  • 新一代高功率雷射浮區法單晶爐助力哈爾濱工業大學 極端材料晶體...
    雷射浮區法單晶生長系統可廣泛應用於凝聚態物理、化學、半導體、光學等多種學科領域相關單晶材料製備,尤其適合極端材料(諸如:高飽和蒸汽壓、高熔點材料及高熱導率材料等),以及常規浮區法單晶爐難以勝任的單晶生長工作!
  • 烏外長卡米洛夫參加「歐盟―中亞」第16次部長級會晤
    烏茲別克斯坦「Kun」網17日消息,中亞五國外長與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17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歐盟―中亞」第16次部長級會晤,討論在各領域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合作事宜。  烏外長卡米洛夫在會議發言中表示,需採取協調行動,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加強中亞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 穆沙拉夫:「911」劫機犯不是宗教極端分子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消息: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今天說,實施「九·一一」襲擊的恐怖分子可能是穆斯林,但不是有宗教意圖的極端分子。  據法新社報導,穆沙拉夫在日本東京說:「當我們談到針對美國的『九·一一』恐怖襲擊時,那些人都是穆斯林,但是其中沒有誰是伊斯蘭極端分子,或者可以說宗教極端分子。」
  • 怛邏斯戰役——唐朝如何退出中亞(上)
    自此唐朝騎兵再也沒有到達過蔥嶺以西,暢通上百年的絲綢之路就此中斷,對中國而言,依託於絲路的繁華貿易開始沉寂,脫離了唐朝控制的中亞開始了伊斯蘭化進程。 盛世危機,博弈中亞 6 世紀到8 世紀,歐亞大陸上有三個大帝國正處於興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