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丨藍細菌的細胞壁有纖維素嗎?

2021-02-15 中學生物在線

問:藍細菌的細胞壁有纖維素嗎?

答:有,藍細菌的細胞壁含有纖維素。

藍細菌舊稱藍藻,舊版教材使用的是藍藻,新版教材使用的是藍細菌。藍細菌具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是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

 

1.革蘭氏陰性菌與革蘭氏陽性菌

革蘭氏陰性菌與革蘭氏陽性菌是細菌的兩大種類,用革蘭氏染色並處理後,菌體呈現紅色的為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呈現紫色的為革蘭氏陽性菌[1],藍細菌細胞壁與革蘭氏陰性菌的化學成分相似。

圖1:革蘭氏染色[5]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可分為內壁層和外壁層。內壁層緊貼細胞膜,厚約2~3nm,由肽聚糖組成。外壁層又稱外膜,厚約8~10nm,主要由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組成。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結構如下圖[2]。

圖2: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2]

相比之下,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結構要簡單些,如下圖:

圖3: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2]

2.藍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藍細菌細胞均具有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肽聚糖,與真細菌類相同,均可被溶菌酶溶解。另外藍細菌的細胞壁中還有果膠、黏多糖 [3]、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DAP)等[4]。絕大多數藍細菌的細胞壁外均具有或厚或薄的膠質鞘,故藍細菌也曾稱為黏藻。需要稍加注意的是,藍細菌中有類囊體 (光合片層)[5]。

圖4:藍細菌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5]

3.藍細菌細胞壁有纖維素

有些教材中明確表示藍細菌細胞的細胞壁中有纖維素。比如《陳閱增普通生物學》:藍細菌的細胞壁含有纖維素,這和真核細胞一樣,但也含有胞壁酸,這又是細菌的特徵[6]。

再如《翟中和細胞生物學》:藍細菌細胞膜外有細胞壁和一層膠質的鞘。藍細菌的細胞壁與革蘭氏陰性菌十分相似,肽聚糖層薄,外面包有外膜;所不同的是,細胞壁內層含有纖維素層[7]。

4.結語

藍細菌細胞壁與革蘭氏陰性菌的化學成分相似,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另外還有果膠、黏多糖、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纖維素等。

 

參考內容:

[1]Plant Biology.Pearson.2nd,2014

[2]Biology.McGraw-Hill.PeterH.Raven.12th.2020

[3]金銀根,植物學,第2版,科學出版社

[4]楊民和,微生物學,科學出版社

[5]周雲龍,植物生物學,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6]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7]翟中和,細胞生物學,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薦:問答丨為什麼核酸不是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1.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2.進入公眾號設置"⭐"標

相關焦點

  • 詳解細菌纖維素的性質和應用
    高持水性和高透氣性 細菌纖維素為三維網狀結構,中間形成很多「孔道」,並且分子內存有大量的親水基團,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氣、透水和持水性能。,與植物纖維素相比不含木質素、果膠、半纖維素和其他細胞壁成分,纖維素含量高達95%以上,提純過程簡單。
  • 【微生物】你知道細菌細胞壁的重要性嗎?
    細菌的基本機構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細胞壁在細菌生存、活動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詳細了解一下細菌細胞壁的重要性吧!細胞壁是包繞在細胞膜外的膜狀結構,厚度約為10-80納米,其重量可以佔菌體乾重的10%-30%,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除了無細胞壁的細菌種類外,所有細菌的細胞壁都含有肽聚糖,只是含量有所不同,這種細菌細胞壁獨有的成分使得細胞壁具有一定的硬度,是細菌能夠保持一定形狀的主要原因。
  • 細菌細胞壁的結構
    細菌是自然界一種微小的生物,常見的細菌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與人體細胞不同的是,細菌具有細胞壁,細胞壁位於細胞膜的外面,對細菌具有保護作用。圖中的紫色管子是肽聚糖,肽聚糖是革蘭式陽性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可多達五十多層,是高強度的3D空間結構,對菌體有保護作用。
  • 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到底有啥關係
    纖維素微纖絲(灰色棒狀)在細胞表面被合成,外包半纖維素(藍線和紫線),並通過半纖維素和其他微纖絲連接起來。果膠(紅線、黃線和綠線)形成一個內鎖基質,控制微纖絲的空間結構和細胞壁的孔隙度。果膠和半纖維素在高爾基體中被合成並通過質膜上的小泡分送到細胞壁沉積在細胞表面。為了便於觀察,左邊僅顯示了半纖維素-纖維素形成的網絡結構,右邊主要是果膠網絡。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 結合在纖維素表面的一層富有彈性的多糖。它們將不同的纖維素微纖絲交聯起來,形成相互粘連的網狀結構,或者在微纖絲的表面形成一個光滑的外殼阻止微纖絲之間直接的接觸。
  • [趣味生物]原核與真核生物的細胞壁
    1.細菌細胞的質膜外有細胞壁,重量約佔細胞乾重的10%~20%。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此外,有的細菌的細胞壁還有胞壁酸和特殊的脂類化合物。  細菌的細胞壁有以下功能。  (1)保護細胞,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如革蘭氏陽性菌,可承受2 kPa的壓力。
  • 纖維素酶的基本介紹
    纖維素酶(英文:cellulase)是酶的一種,在分解纖維素時起生物催化作用。是可以將纖維素分解成寡糖或單糖的蛋白質。纖維素酶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細菌、真菌、動物體內等都能產生纖維素酶。一般用於生產的纖維素酶來自於真菌,比較典型的有木黴屬(Trichoderma)、麴黴屬(Aspergillus)和青黴屬(Penicillium)。產生纖維素酶的菌種容易退化,導致產酶能力降低。細菌產纖維素酶的產量較少,主要是葡聚糖內切酶,大多數對結晶纖維素無降解活性,且所產生的酶多是胞內酶或吸附在細胞壁上,不分泌到培養液中,增加了提取純化的難度,因此對細菌的研究較少。
  • ...能阻止細菌分裂時的細胞壁分解,將細菌活活憋死丨科學大發現
    青黴素殺菌靠的是破壞細菌的細胞壁,讓細菌吸水把自己由內而外地炸死。而最近,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Elizabeth J. Culp和Gerard D.它非但不會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反倒讓細胞壁變得穩固無比,把細菌活活困死在其中。用個成語來說的話,就是讓細菌作繭自縛。這一研究發表在Nature上[1]。
  • 你知道什麼是纖維素酶嗎?
    纖維素酶是一種複合酶,一般認為其至少包含了三種組分,分別是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C1酶和CX酶會將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葡萄糖苷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纖維素在這三種組分的共同作用下被水解為葡萄糖,進而為微生物的生長提供營養,當然也可為人類所用。
  • 纖維素酶在中藥成分提取中的應用
    中藥材中植物藥佔90%,植物藥的有效成分大多包裹在細胞壁中,對這些有效成分的提取,傳統的熱水、酸、鹼、有機溶劑浸提法,受細胞壁主要成分纖維素的阻礙,往往提取效率較低"恰當地利用纖維素酶處理這些中藥材,可改變細胞壁的通透性,提高藥效成分的提取率。
  • 歐盟積極探索無細胞壁細菌的繁殖機理
    細菌細胞壁(Cell Wall)是細菌細胞膜外部至關重要的最外保護層,由特殊細菌肽相互交織的多聚糖鏈(Polysaccharide Chains)組成。被稱之為L類型(L-Forms)的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細胞,幾乎不存在最外層的細胞壁保護;而絕大多數細菌均可被改變成L類型細菌或具有細胞壁缺陷(CWD)的L類型細菌,同廣泛系列的傳染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藥性密切相關。
  • 椰子果肉其實細菌纖維素
    椰果是細菌產生的,學名應該叫做細菌纖維素我們平常見到的、吃到的椰果並不是並不是並不是椰子裡的果肉,而是用細菌在培養液中發酵,分泌出來的細菌纖維素,化學成分跟植物裡的纖維素一樣,只是純度很高,多糖聚合度也高。
  • 《生物提高》植物細胞全部都有細胞壁嗎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形狀大小儘管多種多樣,但基本結構是一樣的。例如一切活細胞都含有原生質和其外面的細胞壁。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有...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纖維素能不能作為能源物質?
    現說明如下:(1)植物:纖維素是組成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植物體內是作為結構物質的,不能作為能源物質。(2)新教材必修一P25和舊教材必修一P31原文:纖維素也是多糖,不溶於水,在人和動物體內很難被消化,即使食草類動物有發達的消化器官,也需要藉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這類多糖。
  • 新知問答|科學家都頭疼,這些藻類到底算動物還是算植物?
    《新知問答》是新華網客戶端和知乎聯合出品的知識類問答欄目,致力在網際網路海量信息中發現、聚合和傳播高品質原創內容。生物分類學一直在隨著生物知識的豐富不停改變,例如藍綠藻被更名為藍細菌,白蟻被認定是一種蟑螂。動物、植物這兩個大的分類層級不曾遭到強烈的質疑,然而分類學天空中還是漂著一些小烏雲的,分類學家決定手工擦除這些烏雲。
  • Nature:破解保守性細菌細胞壁構建蛋白RodA的結構
    細菌細胞壁是保護細菌免遭外部襲擊的「砌體」,也一直是藥物治療的誘人靶標。
  • 細菌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及核質
    細菌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漿及核質。(一)細胞壁(Cell wall)細胞壁為細菌表面比較複雜的結構。是一層較厚(5~80nm)、質量均勻的網狀結構,可承受細胞內強大的滲透壓而不破壞。細胞壁堅韌而有彈性。
  • 研究人員發現細菌構建細胞壁關鍵機制:新藥開發如虎添翼
    據外媒報導,對於細菌來說,第一道防線就是細胞壁,它會將抗生素等毒素拒之門外。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菌用來構建細胞壁的關鍵機制,這可能為正在進行的新藥開發提供一個新的目標。細菌的細胞壁有點像外骨骼,通過賦予它們形狀和結構保護其不受外來入侵。
  • 【植物學】細胞壁與細胞板的關係
    在之前講胞間連絲的起源過程中(點擊連結查看)我們提到過,高爾基體合成的多糖參與了新的細胞壁和細胞板的形成,那細胞板和細胞壁是相同結構?細胞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細胞板發育期當成膜體形成之後,高爾基體或內質網會合成並分泌一些包含有細胞壁前體物質的囊泡,並在成膜體微管的幫助下移向赤道面,發生聚集和彼此融合,形成了包裹著多糖類物質的有膜平板,即早期的細胞板。
  • 幫細菌「加固」細胞壁,科學家發現與青黴素作用完全相反的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重要防線,為了更了解各類抗生素對抗細菌的機制,加拿大團隊針對糖肽類抗生素(glycopeptide antibiotic)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兩種抗生素具有前所未見攻擊細菌的獨特方法,有望成為對抗具耐藥性細菌的臨床候選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