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細菌構建細胞壁關鍵機制:新藥開發如虎添翼

2020-12-05 cnBeta

據外媒報導,對於細菌來說,第一道防線就是細胞壁,它會將抗生素等毒素拒之門外。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細菌用來構建細胞壁的關鍵機制,這可能為正在進行的新藥開發提供一個新的目標。細菌的細胞壁有點像外骨骼,通過賦予它們形狀和結構保護其不受外來入侵。

資料圖

由於這對生物體的生存至關重要,所以自從最初的抗生素青黴素被發現以來細胞壁就成為了藥物開發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現在,來自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仔細研究了細菌是如何建造它們的細胞壁的,另外他們發現了這種裝甲上的一個可以被利用的新漏洞。研究小組將重點放在一種名為SurA的蛋白質上,這種蛋白質從細胞中心陪伴其他蛋白質向外然後幫助形成細胞壁。

該團隊使用了一系列先進的分析技術,其中包括化學交聯、質譜分析和模擬。這項研究則是在大腸桿菌中進行的,但研究小組表示,同樣的過程可能在許多其他革蘭氏陰性菌中也會發生。

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Antonio Calabrese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SurA幫助將蛋白質運送到細胞外模的機制,「實際上,它是通過把這些蛋白質放在搖籃裡來確保它們的安全通過。沒有SurA,輸送管道就會破裂,長城就無法正常修建。」

了解這種重要的蛋白質是如何工作的可能是找到破壞它的方法的第一步。研究小組指出,如果SurA受到抑制,細菌將很難建造牆壁。這可能會直接殺死它們從而使它們更容易受到現有藥物的攻擊或不可能生長和傳播。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希Sheena Radford則稱:「這是我們在細菌庫中尋找弱點的過程中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我們的目標是阻止細菌的生長並製造出急需的新抗生素。雖然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已經知道SurA是如何工作以及它是如何跟蛋白質客戶結合的。下一步的工作將是開發可以打斷這一過程的分子,這些分子將可以用來消滅致病菌。」

相關焦點

  • Nature:破解保守性細菌細胞壁構建蛋白RodA的結構
    現代醫學中,一些最可靠的抗生素消除有害細菌的機制就是通過破壞構建這種保護性細胞壁的蛋白。圖片來源:Janet Iwasa/Harvard Medical School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發現細胞壁有一個被忽視的弱點:一類造壁蛋白顯示出一個空腔,這一空腔或可被抗生素靶向。相關結果於3月28日被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能阻止細菌分裂時的細胞壁分解,將細菌活活憋死丨科學大發現
    Wright等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與青黴素作用機制完全相反的兩種抗生素——complestatin和corbomycin。它非但不會破壞細菌的細胞壁,反倒讓細胞壁變得穩固無比,把細菌活活困死在其中。用個成語來說的話,就是讓細菌作繭自縛。這一研究發表在Nature上[1]。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研究人員開發出革命性新化合物:能對抗耐抗生素細菌
    現在,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化合物,他們介紹稱這種化合物能殺死兩種耐抗生素細菌。這種化合物可以同時攻擊革蘭氏陽性細菌和革蘭氏陰性細菌--儘管這兩種細菌的細胞壁結構不同。對醫生來說,對抗耐抗生素細菌顯然是一大挑戰。當發現有耐藥性細菌時,某些抗生素會被少量使用,但在使用這些抗生素時,醫生也冒著讓細菌再次進化出抵禦所謂「最後手段」抗生素的風險。在這兩類耐抗生素細菌中,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問題最大。
  • 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細菌細胞壁的精細化結構 有...
    2020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細菌細胞壁結構的首張高解析度圖像,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闡明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分子機制至關重要。
  • Science:利用多色染料揭示細菌細胞分裂機制,有助精準抵抗超級細菌
    2017年2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哈佛大學、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非常詳細地揭示出促使細菌發生細胞分裂的生化時鐘運作機制。
  • 研究人員在蠕蟲腸道微生物組發現一種很有前景的新抗生素
    現在,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種微小的寄生蠕蟲體內發現了這種武器。截止到目前的老鼠實驗證明這是有希望的。開發新藥打敗細菌,細菌進化產生抗藥性,繼續開發新藥打敗細菌,細菌又繼續進化產生抗藥性......而當這個循環過程出現斷裂的時候人類就會被置於不利的境地。我們知道,開發新藥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而細菌進化出抗藥性的速度卻比人們能趕上的還要快,現在甚至還出現了對所有已知藥物都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
  • iScience:發現細菌形成膜泡新機制,將助推新療法和疫苗開發
    日本筑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細菌形成膜泡的新機制,而細菌會利用膜泡相互交流或抵禦抗生素。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期刊iScience上。通過研究含分枝桿菌酸的細菌(MCB),其中也包括引起結核病的細菌,研究人員證明了環境刺激決定了MCB形成膜泡的途徑。
  • 幫細菌「加固」細胞壁,科學家發現與青黴素作用完全相反的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來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重要防線,為了更了解各類抗生素對抗細菌的機制,加拿大團隊針對糖肽類抗生素(glycopeptide antibiotic)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有兩種抗生素具有前所未見攻擊細菌的獨特方法,有望成為對抗具耐藥性細菌的臨床候選藥物。
  • 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
    (原標題:提取上千土壤樣本的細菌DNA發現新抗生素:能殺多重耐藥菌)
  • 鑑定出一種全新的細菌細胞壁聚合酶---SEDS蛋白
    2016年8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鑑定出一種新的幾乎所有細菌都用來製造和維持它們的細胞壁的蛋白家族。論文通信作者David Rudner和Thomas Bernhardt說,發現第二組細胞壁合成蛋白(cell wall synthesizer)能夠為開發靶向細菌細胞壁的急需療法來殺死有害細菌鋪平道路。Rudner說,「我們知道這些蛋白是良好的靶標,這是因為它們是聚合酶,所以我們能夠在細胞外面抑制它們。」
  • 新研究助力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為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4月30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雜誌。 植物細胞壁為植物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
  • 新研究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在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上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植物細胞壁為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
  • 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根據來自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細菌細胞壁中的一個組分MreB也有類似於Ice-9的作用機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菌細胞壁中的這個組分對細胞的最終形狀有著巨大的影響。想像一下「MreB細胞骨架(MreB cytoskeleton)」是世界上最微小的指揮家,指揮著上千名音樂家(即細菌)演奏交響曲。
  • 研究發現細菌細胞壁成分對2型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意義!
    【細菌細胞壁移植劑能治療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糖尿病】細菌可能是我們懷疑的對象。
  • 科學網—化學生物學助力新藥研究模式轉變
    在「重大計劃」的引導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藥物所」)等在長達八年的研究中,圍繞新靶點、生物標誌物及先導化合物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了研究,完善了藥物研發從科學理論提出、到基礎研究產出、到專利申請和藥物開發、直至技術轉讓的「全創新鏈」。 老藥鹽酸萘替芬的新用途發現研究便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 歐盟積極探索無細胞壁細菌的繁殖機理
    細菌細胞壁(Cell Wall)是細菌細胞膜外部至關重要的最外保護層,由特殊細菌肽相互交織的多聚糖鏈(Polysaccharide Chains)組成。被稱之為L類型(L-Forms)的抗生素耐藥性細菌細胞,幾乎不存在最外層的細胞壁保護;而絕大多數細菌均可被改變成L類型細菌或具有細胞壁缺陷(CWD)的L類型細菌,同廣泛系列的傳染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藥性密切相關。
  • 用了半個世紀的抗結核藥 精確作用機制或能解決耐藥問題
    目前,治療結核病的一線藥物均為上世紀40-60年代開發,使用已長達半個多世紀。耐藥性問題隨之產生並且日趨嚴重,甚至無藥醫治,給結核病防治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針對抗結核藥物靶點的研究以及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
  • Nature: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殺死多種耐藥性細菌同時增強免疫的新型...
    當人體受到細菌感染時,為了減輕痛苦和加速痊癒,我們往往會服用抗生素治療,可以在免疫反應清除感染細胞和細菌的同時,防止細菌在身體中放肆侵襲。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也會通過突變和獲得抗生素抗性遺傳元件進化出各種抵抗機制,由此產生了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
  • 研究發現藍光有助於植物合成堅硬細胞壁
    高等植物直立生長依賴於維管組織細胞通過細胞壁加厚提供的機械支撐力和形成的長距離運輸通道。細胞壁加厚受到遺傳和環境因素的調控,使得不同類型、不同環境條件下生長的植物形成不同厚度、不同組成和結構的次生細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