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在蠕蟲腸道微生物組發現一種很有前景的新抗生素

2020-11-26 cnBeta

據外媒報導,現在人類急需對付傳染性細菌的新武器,尤其是那些很難殺死的革蘭氏陰性細菌。現在,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種微小的寄生蠕蟲體內發現了這種武器。截止到目前的老鼠實驗證明這是有希望的。

幾十年來,人類通過利用抗生素在與細菌的較量中佔於上風,但大量的使用導致細菌通過不斷進化出獲取了對付這些藥物的抗藥性。開發新藥打敗細菌,細菌進化產生抗藥性,繼續開發新藥打敗細菌,細菌又繼續進化產生抗藥性......而當這個循環過程出現斷裂的時候人類就會被置於不利的境地。

我們知道,開發新藥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而細菌進化出抗藥性的速度卻比人們能趕上的還要快,現在甚至還出現了對所有已知藥物都具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對此,最近的一份報告警告稱,等到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可能會導致多達1000萬人死亡,這將讓人類重新回到「醫學的黑暗時代」。

「我們的抗生素快用完了,」東北大學抗菌藥物發現中心(ADC)主任、這項新研究的首席研究員Kim Lewis說道,「我們需要在臨床或人群中尋找沒有預先存在耐藥性的新化合物。」

幸運的是,人類並不是唯一想要殺死細菌的生物--其他細菌也在尋找新的武器來殺死競爭對手。於是一個有前景的途徑被科學家們找到了。來自ADC的團隊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在線蟲的腸道微生物群中發現了這種名為darobactin的新抗生素。這些小蟲子是寄生在毛蟲和其他昆蟲消化系統內的寄生蟲。當它們寄生成功後就會釋放一種叫做Photorhabdus的細菌,這種細菌會殺死毛蟲,這樣這種蟲子和細菌就可以享用這條毛蟲了。

為了防止其他機會主義微生物竊取食物,Photorhabdus還會產生了一種抗生素化合物,這就是darobactin的基礎。

重要的是,這種新化合物可以殺死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是一種以頑強著稱的細菌,在它們的細胞壁上還有著第二層膜。研究人員發現,darobactin會跟一種叫BamA的蛋白質結合進而起到幹擾細菌建立細胞壁機制並殺死它們的作用。

研究人員在實驗小鼠身上測試了這種藥物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的效果,結果顯示它是有效的。雖然細菌最終還是有可能對任何新藥產生耐藥性,但研究小組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細節--進化出有抗藥性的細菌失去了感染老鼠的能力,因為BamA蛋白對細菌來說太重要了。

當然,儘管在小鼠和實驗室培養皿中得到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前景,但它們可能不會適用於人類。不過該研究團隊還是對接下來的研究工作抱有很大的希望。

相關焦點

  • 腸道微生物組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可能是腸道微生物在作怪doi:10.1073/pnas.1722372115過去幾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紊亂和不同疾病之間存在聯繫。而現在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來自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和法國裡昂第一大學及美國NIH的研究人員一起發現一種病毒檢測系統、腸道微生物組成和皮膚過敏之間的關係。
  • 腸道微生物組研究進展一覽
    直到最近,人類微生物組仍然是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新策略的未充分研究的目標。可能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組的疾病的患病率正在增加,然而目前科學界對於定義「健康腸道」微生物組的定義尚無共識。文章作者Leigh A. 通過使用實驗室老鼠並專注於一個可以克隆出所有的人類腸道細菌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可以減少突變體適應性的許多突變造成的大量垃圾中,有一個寶石:一個可以增加細菌攝取腸道特殊糖類並導致觀察到的細菌多樣性暴增的突變。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每個人體內微生物組的獨特性以及一些治療幹預後觀察到的差異。
  •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症? | 前沿資訊
    篩選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患者現在,由Sanford Burnham Prebys的研究人員領導的40多位科學家和三家醫院的全球合作性研究證明了腸道微生物組與免疫系統抗癌能力之間存在因果聯繫。即使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作為聯合療法的一部分使用,也只有一半的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轉,且這種療法可能還會產生與自身免疫相關的副作用,此外,治療對個體的有效時間長度有限。
  • 腸道微生物組對機體心血管健康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這是今年3月份發表在Journal of Physiology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的標題,其靈感來源於一項研究,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當給予老年小鼠廣譜抗生素用以抑制其機體中的微生物組時,其機體動脈的功能就會恢復地像年輕動物一樣,相關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人員所得到的結果相似,研究人員指出,腸道微生物組是一種非常有治療希望的靶點,其能幫助有效降低人類年齡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研究發現:可影響腸道菌群和腸道功能的4類藥
    荷蘭研究人員報告說,在41種常見藥物類別中,幾乎有一半與人類腸道菌群的改變有關。研究強調了在設計治療方案時考慮腸道菌群的作用的重要性,並且指出了可以解釋與藥物使用相關的某些副作用的新假設。鑑於腸道菌群在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許多藥物的廣泛使用,需要對這些關聯進行功能上的研究。
  • PNAS新發現:腸道菌如何對血糖水平「下手」
    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影響並導致各種類型的疾病數不勝數,除了肥胖、癌症、心血管等常見疾病外,它還與如抑鬱症等心理疾病有關。在今年年初發表的一項研究還發現了其與糖尿病的直接證據:腸道微生物產生的丁酸,能改善人體的胰島素響應。而就在前天,又有一篇研究發現了腸道微生物組與糖尿病之間的關聯。
  • 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前沿新技術
    Nature子刊:專訪微生物組研究最新技術Nature Methods[IF:28.467]① 技術是推動本領域發展的基石,本文專訪了本領域正在研發中的多項新技術,助力大家把握好研究方向;② EcoFAB無菌體系實現可控人工微生物組研究對植物的影響
  • 最新研究進展|腸道微生物組在改善抗癌治療效果方面的強大作用
    它對中樞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和其他系統有很大的貢獻。腸道微生物群本身會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飲食、抗生素的使用和不同的治療模式。這種修改反過來又會影響其監管功能。隨著宏基因組學以及涉及下一代測序(NGS)和16S rRNA擴增子計算分析的多學科方法的出現,人們對腸道微生物組多樣性和豐富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宏基因組測序已揭示癌症患者中微生物群落的顯著改變。
  • 健康的人類微生物組|微生物群|腸道菌群|人類|健康|細菌|植物|...
    01 健康微生物組「健康」 是指沒有任何明顯的疾病。「微生物組」 指人體的整個微生物組,但目前大部分可獲得的數據描述的都是腸道微生物組,因此這裡討論的許多發現都來自腸道微生物組。另外,這種關於群落組成的研究甚至更難擴展到非細菌性微生物,例如病毒和真菌,對於微生物含量低於腸道的人體棲息地的研究更加不切實際。需要新方法來研究健康微生物組的這些方面。DNA測序和螢光原位雜交(FISH)等與傳統培養無關的技術現已廣泛使用,它們的民主化使微生物樣品的DNA含量得以直接研究。
  • Cell:新研究支持衛生假說,嬰兒腸道微生物組影響自身免疫疾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羅德研究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阿爾託大學、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和世界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作為DIABIMMUNE研究團體的一部分)研究了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發現支持這種衛生假說的證據,而且指出細菌菌種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至少部分上能夠解釋在西方社會發現的免疫疾病增加。
  • 微生物組研究:關乎人類的未來
    如今,人類基因組的神秘面紗已漸漸揭開,微生物組又成為各國生命科學競爭的焦點,紛紛啟動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科學家們呼籲,在人類基因組計劃中作為後來者和參與者的中國,應在新一輪國際大科學計劃的競爭中加快步伐,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 Sci Rep:新發現!腸道微生物組或在個體出生前就已經在其母體子宮內...
    、多發性硬化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等;本文研究發現或有望幫助深入揭示發育中胚胎的免疫系統、腸道和大腦的健康奧秘。利用極其嚴格的汙染控制策略,研究人員分析了牛犢在出生前其機體微生物組和胃腸道的發育情況,他們發現,微生物組在胎兒胃腸道的不同組成部分中是不相同的。
  • 2017年度巨獻:腸道微生物組重磅級研究TOP20解讀
    1.Nature:開創腸道微生物組研究新時代!新方法鑑定出導致結腸炎的腸道細菌doi:10.1038/nature25019圖片來自CC0 Public Domain。唯一能夠保護這些易患結腸炎小鼠免受這種疾病攻擊的細菌是一種之前從未被描述過的微生物,它是這些研究人員從接受過人糞便移植的小鼠腸道(它們因而具有人腸道微生物組)中分離出的。顯著的是,這種細菌並不存在於具有小鼠腸道微生物組的小鼠中。鑑於它的免疫保護性質,Kasper和Surana將這種新發現的細菌命名為Clostridium immunis。
  •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於腸道微生物組的個性化醫療新概念,機遇和挑戰
    因此,將腸道微生物組納入NAFLD治療,以及其他與之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將有助於為這類疾病開發新的預防策略和精確的治療靶點。2020年12月8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R.2.2 靶向腸道微生物群失調——抗生素、益生元、益生菌和合生元目前大多數可用策略旨在通過外源性施用抗菌劑(如抗生素和抗真菌藥)、活微生物(如益生菌)、刺激微生物生長和存活的不可消化發酵膳食纖維(如益生元)來改變微生物組成,或其組合(如合生元)。這類微生物群靶向治療慢性肝病的研究中最為深入的是對肝硬化引起的高氨血症的治療。
  • Cell:深刻反思腸道菌群與人類疾病研究,是時候將微生物組研究拉回...
    在系統的綜述中,我們發現95%的已發表的有關HMA嚙齒類動物的研究(36/38)報告了病理表型轉移至受體動物的行為,並且許多研究結果就此推斷出了對人類疾病與微生物群組改變的因果推論。我們認為這種跨物種的推論是令人難以信服的,並且誇大了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能模擬人類腸道微生物組行為和作用機制的新系統
    人類腸道中生存著幾千種細菌,其中一些腸道菌群與人類疾病發生相關,而其它則對人類健康有著有益的影響,然而想要弄清楚每一種細菌扮演的確切角色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很多腸道菌群都無法利用人體組織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而對於那些無法在富含氧氣的環境中生存的物種而言,這種困難尤其明顯,如今,來自MIT的生物和機械工程師們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專門的裝置,其就能夠促進對氧氣不耐受的細菌在結腸內壁組織中繁殖,同時其存活天數也能長達
  • Nature子刊揭示:腸道微生物組指導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機制
    而且,伴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組在「抗腫瘤免疫調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背後具體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UPR大顯神通,連結腸道菌群和抗腫瘤免疫在Sanford Burnham Prebys研究所的科學家的帶領下,研究人員共同發現了11種細菌菌株的混合物,這些菌株激活了免疫系統並減緩了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長。
  • 新研究揭示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據外媒報導,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可能導致許多負面健康後果,其中包括睡眠不佳,最近的研究發現它與腸道細菌群落的改變之間的聯繫。日本筑波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正在進一步揭示這種聯繫,描述腸道微生物多樣性的大量減少如何導致小鼠的睡眠中斷。
  • 有味道的研究!考古學家在中世紀的廁所裡,發現腸道微生物的蹤跡
    研究人員解釋道,腸道微生物群包括腸道中發現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通過研究中世紀的微生物群落,科學家可以追蹤飲食和消化隨時間的變化,更好地了解現代微生物群落的健康狀況。耶路撒冷的樣本來自一個糞坑,其中至少有兩個家庭廁所的內容物;裡加的樣本來自許多人使用的公共廁所。這兩種細菌的存在可能反映出城市居民的多樣性,或者表明這些中世紀的人類,擁有不同於今天已知的微生物群落。相關研究人員利用一種以前用來研究流行病的技術,檢測出了這些有數百年歷史的微生物。
  • 深度解讀人類微生物組研究的25個重大裡程碑事件!
    裡程碑3—1965年在無菌動物中進行腸道微生物轉移實驗1965年,在研究領域無菌動物有了一個新的用途,即研究人員將細菌培養物轉移到無菌小鼠機體中,諸如這樣的轉移性實驗對於研究腸道微生物對宿主的健康效應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