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預警」5月13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海洋預報臺發布海嘯重要消息

2020-12-04 福建預警發布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05月13日06時50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5月13日6時41分(北京時間):

聖克魯斯群島[索羅門群島]海域(12.22°S,166.52°E)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22.7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本次地震不會引發海嘯。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將繼續跟蹤分析地震和海嘯監測數據,如監測及預報結論無重要變化,將不會發布後續信息。

(信息來源:國家預警發布中心)

相關焦點

  • 海嘯如何預警?--專家詳解現有海嘯預警系統
    3月11日當地時間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日本發生地震並在日本東北太平洋沿岸引發巨大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高達數米的海浪將車輛等捲入海中,並衝毀沿岸建築。新華社發  新華網福州3月14日專電(記者 塗洪長)日本本州東部海域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海嘯波延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全世界對於海嘯災害的關注。海嘯能預報麼?海嘯預警是怎麼發出的?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地震海嘯信息:菲律賓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據福建預警發布微信公號8月18日消息,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於2020年8月18日11時2分發布地震海嘯信息:2020年8月18日8時3分(北京時間),菲律賓薩馬島海域(12.01°N,123.96°E)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5.0千米(震級修訂)。
  • 「海嘯信息預警信息更新」10月1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
    【預警更新】2020年10月1日9時13分(北京時間),湯加群島海域(19.47 S,173.65 W)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76.5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監測數據分析,此次地震沒有監測到海嘯。
  •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發布海浪Ⅲ級警報
    福建省海洋預報臺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嘯和海冰災害應急預案》發布海浪Ⅲ級警報 (黃色)。↓↓↓受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影響,預計24日上午閩東北外漁場將出現4.0-6.0米的巨浪到狂浪,閩東漁場東部和釣魚島海域出現3.0-4.5米的大浪到巨浪,海洋預警級別為黃色,請海上船隻注意防範,做好防風避浪!
  • 市海洋預報臺5月試行 福州將可預報風暴潮和海嘯
    記者昨天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經過三年籌建,福州市已基本建成海洋預報臺,近日該項目通過省裡驗收,擬於5月試運行。    福州將可預報海洋災害    市海洋與漁業局下屬的市海洋與漁業技術中心主任陳國生介紹:「沒建市海洋預報臺之前,我市本級海洋災害的監測預警缺少較先進的科技平臺。
  • 「海浪預警信息更新」11月29日海南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海浪...
    【預警更新】海南省海洋預報臺2020年11月29日10時發布海浪藍色(四級)預警:受冷空氣影響,預計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東沙附近、西沙附近、中沙附近海面有4.0~5.0米的巨浪。雷州半島以東、海南島以東、海南島以南海面有3.5~4.5米的大到巨浪。
  • 國際海嘯減災日丨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
  • 南中國海海嘯預警國際培訓班21日在杭州開班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侯英珊):10月21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主辦、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辦的南中國海區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能力和數據共享國際培訓班在浙江杭州開班。來自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預警機構和應急管理部門的約30餘名學員,將接受為期5天的專業培訓。本次國際培訓班邀請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紐西蘭地質科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中國科學院、河海大學、香港天文臺和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等機構的多位專家擔任授課講師。
  • 「海浪預警信息更新」8月26日國家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海浪...
    【預警更新】國家海洋預報臺8月26日08時發布海浪橙色警報:受今年第8號颱風「巴威」(強颱風級)的影響,預計:8月26日中午到27日中午,黃海將出現8到12米的狂浪到狂濤區,東海北部將出現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區,近海海浪預警級別為橙色;山東近岸海域將出現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該近岸海域海浪預警級別為黃色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組織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據悉,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在此海嘯情景下,我國東南沿海的臺灣、江蘇、上海、浙江和福建等省市都可能受到災害性影響。在本次演習活動中,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向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委,以及我國沿海各海區、省級和計劃單列市海洋預報部門滾動發布海嘯預警信息,對我國的海嘯預警信息發布和部門聯動進行了檢驗。
  • 南海海嘯預警中心揭牌
    科技日報北京5月8日電 (記者高博)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8日在北京揭牌。該中心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承建,將為中國、汶萊、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提供全天候的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助力香港天文臺夯實海嘯預警預報基礎
    中國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 趙磊)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防災減災能力提升,提高香港天文臺海嘯預警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嘯預警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香港舉辦的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培訓,並講授地震監測與海嘯預警相關主題內容。培訓班授課內容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形式進行。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紐幾內亞東部地區「巴布」海域發生7.3級...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海嘯信息2020年7月17日10時50分(北京時間),紐幾內亞東部地區[巴布]海域(7.89°S,147.81°E)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為60.0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將繼續跟蹤分析地震和海嘯監測數據,並及時發布信息。註:根據地震參數測定結果和海嘯波幅預報結論,海嘯預警產品分為海嘯信息和海嘯警報兩類。
  • 中國開展海嘯演習並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中新社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阮煜琳)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作為南中國海區域的國際海嘯預警發布中心,本次海嘯演習活動向南海周邊國家發布了海嘯預警測試信息。 演習假定中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國際海嘯減災日 |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運行,將為9個國家提供海嘯監測預警...
    實習記者 | 李萱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宣布,由中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於2019年11月5日啟動業務化正式運行。11月5日是世界海嘯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當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業務化正式開始運行。該預警中心此前已於2018年1月26日開展業務化試運行。
  • 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今天開展海嘯演習活動
    海嘯演習 2020年11月5日是「國際海嘯減災日」,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在北京組織開展了2020年海嘯演習活動。 演習假定我國東海外緣的琉球海溝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
  • 海嘯監測預警系統以實現自動化
    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海嘯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海嘯預警可在地震後15分鐘內發出2012年12月31日,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新一代海嘯預警系統平臺投入業務化試運行,標誌著國家海洋局初步具備全球海底地震及其引發海嘯的自動化監測預警能力。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原創 於福江 等 著 國家海洋預報臺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於福江研究員牽頭撰寫的《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一書最近由科學出版社刊出。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是國內最早開展地震海嘯預警技術研發的部門,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個地震海嘯數值模型。我國第一批核電站的海工設計論證均採用了該模型進行海嘯波高極值演算。在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支持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還自主開發了定量海嘯預警資料庫等先進的實時預警系統。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和2011年東日本海嘯應急過程中,上述模型或資料庫系統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 「海浪預警信息更新」12月3日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發布海浪藍色...
    【預警更新】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發布海浪Ⅳ級警報(藍色)。受較強冷空氣影響,今天中午到明天中午:(1)近海海域:杭州灣有1.4米到2.2米的中浪;浙江北部海域有2.5米到3.5米的大浪;浙江中部海域有3.0米到4.0米的大到巨浪;浙江南部海域有3.5米到4.5米的大到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