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闡明

2020-11-22 科學網

 

本報訊(通訊員曾皓)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二氧化鈦是太陽能轉化研究中的重要材料體系,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和人工光合作用等方面展現出廣闊的前景。針對這一材料體系的研究,已成為國際上新能源材料領域的熱點方向,尋找新的催化材料和高效的能量轉換機理更是研究的重點。

 

二氧化鈦的銳鈦礦結構和金紅石結構,是兩種得到廣泛研究的晶體結構。其中,由於金紅石結構穩定、易於單晶生長,過去的研究主要針對二氧化鈦的金紅石結構。相較而言,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穩定性低,直覺判斷其化學活性應該比金紅石結構高,有許多理論計算也支持這一觀點。特別是理論預言銳鈦礦結構二氧化鈦的晶面指數為(001)的表面,為所有晶面中活性最高。近幾年,很多材料學家致力於合成富含(001)面的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納米晶,並研究其光催化性質,但實驗得到的光催化效率與理論預言存在很大差異。

 

針對這一問題,此次研究人員採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製備了高質量的銳鈦礦結構(001)表面的二氧化鈦,並清晰地揭示了該表面的結構和化學反應活性。同時,結合相關理論計算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表面結構模型,澄清了這一表面缺陷結構及化學反應活性的長期爭論。

 

研究表明,銳鈦礦結構二氧化鈦的(001)再構表面表現為完全氧化的形式,糾正了過去關於該表面為部分氧化的結構模型;由於表面部分氧缺失所形成的點缺陷位置,即由於失去氧原子後暴露在表面的鈦原子位置,才表現出較高的反應活性。該發現為進一步設計和提高二氧化鈦的催化活性及研究光化學反應提供了極有價值的信息。

 

《中國科學報》 (2013-08-0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 中國科大採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  二氧化鈦作為一種氧化物半導體,是太陽能轉化研究中的重要材料體系。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Molecular Hydrogen Formation from Photocatalysis of Methanol on TiO2(110)」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J.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二氧化鈦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於光條件下光催化劑的氧化還原能力,可以達到淨化汙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的目的。 通常,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源,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淨化技術,因其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 中國科大研究發現氮氣與氧氣在納米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鹽
    中國科大研究發現氮氣與氧氣在納米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取得新成果,發現納米二氧化鈦可以將空氣中的氧氣與氮氣在光照條件下轉化為硝酸鹽
  • 表面等離激元光催化水分解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JACS:楊學明等發現不同光子能量影響甲醇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解離...
    二氧化鈦在光催化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對其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一直在探索當中。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鈦光激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會很快弛豫到導帶底或者價帶頂,多餘部分的能量則轉換成聲子能量,對反應基本沒有貢獻。廣為接受的光催化模型認為光催化反應速率主要取決於光照產生的有效電子-空穴對的數目,即化學反應過程與光通量有關,而與激發光波長(或者光激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的能量)無明顯關係。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原標題: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展現迷人前景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 上海矽酸鹽所氫化藍色二氧化鈦光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獲進展
    的高效轉化,並通過原位漫反射傅立葉轉換紅外等技術,對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實驗以及與華東理工大學韓一帆課題組合作,該研究還利用原位紅外等技術對反應過程和反應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發現,該材料對光催化產氫和有機汙染物的降解也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 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
    報告題目: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報告人:劉寧 博士 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報告時間:2018年6月15日(周五)下午14:00報告地點:南嶺校區 機械材料館209室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摘 要:主要進行納米半導體功能材料製備及光電催化性能的研究
  • 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二氧化鈦在光催化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對其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一直在探索當中。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鈦光激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會很快弛豫到導帶底或者價帶頂,多餘部分的能量則轉換成聲子能量,對反應基本沒有貢獻。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對太陽能大範圍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訊(記者周峰)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
  • 王野/程俊/張慶紅:氧化鈦表面缺陷工程調控光催化反應選擇性
    光催化為在溫和條件下將生物質選擇性轉化為高價值化學品或燃料提供了廣闊的機遇儘管二氧化鈦已廣泛用於光催化汙染物的降解,析氫反應和CO2的還原,但很少有研究致力於基於TiO2的生物質或生物質衍生的平臺化合物的光催化增值品轉化。
  • 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領導的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的研究工作Site-specific photocatalytic splitting of methanol
  • 分子尺度觀察水分子在二氧化鈦表面上的吸附活化和反應研究獲進展
    二氧化鈦是一種常見的觸媒催化劑,可用於光催化和水煤氣催化反應。在加熱的條件下,可以催化水和一氧化碳產生氫氣和二氧化碳。這個反應已經發現近百年了,但是其中分子層面催化劑是怎麼催化反應進行的,沒有人親眼見到過。
  • 工程熱物理所在CO在CuO(111)表面催化氧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新技術實驗室研究員田振玉研究團隊初步揭示CO在CuO(111)表面的催化氧化機理及催化劑表面缺陷位在催化過程中所起作用,結合研究團隊前期提出的CO在Cu2O(111)表面的氧化機理計算工作及實驗工作,深入揭示CO在銅基氧化物表面的反應機制,並提出對應的反應動力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