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進而,以該金屬有機多面體中的三核鋯節點為催化活性中心,使用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為單體在框架中通過原位催化聚合反應構築聚合物。反應後,超分子框架的氮氣吸附性能得到提高。粉末衍射表明氣體吸附測試後的樣品框架得到保持,說明通過原位催化聚合策略在超分子框架中引入聚脲提高了框架穩定性。
-
ACIE: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光催化活化分子氧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德國應用化學》,並被選為VIP論文,作為內封面作了專門介紹,Nature China對此研究成果也作了「亮點」評述。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科學網—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本報訊(記者劉萬生 通訊員楊斌)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領導的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的研究工作Site-specific photocatalytic splitting of methanol
-
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二氧化鈦在光催化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對其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一直在探索當中。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鈦光激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會很快弛豫到導帶底或者價帶頂,多餘部分的能量則轉換成聲子能量,對反應基本沒有貢獻。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研究實現控制分子篩表面傳質阻力調控甲醇制烯烴反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分子篩因其擇形選擇性被應用於多相催化與氣體分離等領域。研究表明,分子篩晶體內部擴散阻力和表面阻力是客體分子傳質阻力的兩個重要來源。
-
催化反應中神奇的H2O分子
如果我們了解了H2O在反應中的不同作用並加以利用,反而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催化反應活性和選擇性,甚至改變反應路徑。下面讓小編就以Au催化劑為例,帶您看一看H2O分子如何在催化反應中大放異彩。水在Au/TiO2催化劑催化CO氧化反應中的作用,其中吸附在金載體界面上的水在起著關鍵作用。Saavedra等人研究了二氧化鈦負載的金催化劑上水促進CO氧化反應作用機制。他們控制催化劑表面的水量,同時用紅外光譜(IR)監測吸附水和羥基物種。
-
物理所等單分子尺度上基本物理化學過程研究獲新成果
作為物質的基本構成單元,分子一直以來都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對於分子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更是人們認識分子、利用分子的基本前提。傳統的分子性質研究手段,往往得到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效應,例如用光譜的方法研究分子振動。更加深入、全面地認識分子,要求能夠在充分了解分子所處局域環境的前提下,在單分子尺度上,以精確可控的方式開展研究。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大連化物所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副研究員李華,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在分子篩表面傳質研究中取得進展,通過控制SAPO-34分子篩的表面阻力,實現對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催化壽命以及低碳烯烴選擇性的調控。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電鏡下抓到兩隻「兔耳朵」,解密催化反應黑匣子,浙大成果登《科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吳雅蘭 柯溢能 盧紹慶催化反應對於化學轉化、化工製備有著重要意義,大部分工業反應都是催化反應,就連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營養和能量轉換也屬於酶催化反應過程。儘管如此重要,科學家們卻還從來沒有在原子尺度直接「看到」分子如何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反應。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
納米二氧化鈦分散性及在功能紙上的研究進展
目前,我國納米二氧化鈦(TiO2)的製備技術己相當成熟。二氧化鈦製備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硫酸法、氯化法、四氯化鈦液相水解法、四氯化鈦氫氧焰法(火焰氣相沉積法)和鈦醇鹽水解法等。其中工業上常用的是硫酸法和氯化法。
-
【中國科學報】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韓克利帶領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團隊,在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團隊發現全無機鈣鈦礦微晶激發態載流子存在快速擴散行為,以此製備出的光電探測器具有超高靈敏度和快速時間響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 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