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研究發現氮氣與氧氣在納米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鹽

2020-12-02 中國科大..

中國科大研究發現氮氣與氧氣在納米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形成硝酸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取得新成果,發現納米二氧化鈦可以將空氣中的氧氣與氮氣在光照條件下轉化為硝酸鹽,從而揭示了廣泛使用的納米二氧化鈦材料可能導致的潛在環境汙染問題。該成果以「Nitrate formation from atmospheric nitrogen and oxygen photocatalysed by nano-sized titanium dioxide」為題發表在7月31日出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納米級二氧化鈦由於其高折射率、超強的紫外光吸收能力、優異的殺菌、除臭及防汙性能,而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光催化劑和添加劑,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多個領域廣泛使用,如用於防曬護膚品、食品、白色油漆等消費品及家居生產,其年生產量高達數百萬噸,並不斷增加。

 

俞漢青教授課題組的博士生院士傑、陳潔潔等通過實驗證明大氣中豐富的氮氣和氧氣可以在納米二氧化鈦表面通過光催化反應形成硝酸鹽,並結合理論計算和分析闡明了硝酸鹽的形成機制。過量硝酸鹽排放到水體中會對人體產生毒害,如導致兒童的「藍色嬰兒綜合症」,也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和藍藻的爆發,產生環境汙染問題。二氧化鈦光催化形成硝酸鹽這一光催化反應的發現提醒人們可能低估了大量使用納米二氧化鈦的潛在環境風險。該化學反應一方面可能加劇日趨嚴重的氮汙染問題,而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種條件溫和且成本低廉的硝酸鹽生產新方法。

 

 

上述研究得到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納米級二氧化鈦光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
    ,其中納米TiO2光催化應用技術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利用自然光即可催化分解細菌和汙染物,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無二次汙染、無刺激性、安全無毒等特點,且能長期有益於生態自然環境,是具有開發前景的綠色環保催化技術之一。
  • 科學網—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闡明
    本報訊(通訊員曾皓)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
  • 研究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
  • 中國科大採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揭示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反應微觀機理
    銳鈦礦結構的二氧化鈦(TiO2)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觀反應機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揭示。  二氧化鈦作為一種氧化物半導體,是太陽能轉化研究中的重要材料體系。
  • 二氧化鈦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於光條件下光催化劑的氧化還原能力,可以達到淨化汙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的目的。 通常,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源,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環保的淨化技術,因其改善室內空氣品質而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 光催化納米二氧化鈦在汙水廢水處理方面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瀋陽理工大學對納米二氧化鈦對染料光催化氧化研究中指出:納米二氧化鈦(VK-TG01,5nm)在PH為3左右,添加量為1%時,對染料廢水的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的能力越強,光照時間較長,脫色率越高。且可以再次利用。
  • 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
    報告題目:缺陷二氧化鈦光電催化性能及機理研究報告人:劉寧 博士 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報告時間:2018年6月15日(周五)下午14:00報告地點:南嶺校區 機械材料館209室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汽車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摘 要:主要進行納米半導體功能材料製備及光電催化性能的研究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科學家開發出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可吃掉「霧霾」!
    光催化劑是一種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空氣淨化、水淨化、殺菌消臭、防汙防霧等領域。日前,Graphene Flagship、博洛尼亞大學、米蘭理工大學、CNR、NEST、Italcementi Heidelberg Cement Group、以色列理工學院、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聯合開發了一種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其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硝酸鹽的效率高達70%。
  • 納米二氧化鈦分散性及在功能紙上的研究進展
    對二氧化鈦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耐候性、光催化性能、複合材料等的研究上,對納米TiO2在特種紙上的研究較匱乏。另外,納米TiO2不易在非極性介質中分散,在極性介質中易凝聚直接影響到了納米二氧化鈦自身優異性能的發揮。因此亟需解決納米二氧化鈦分散性問題。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JACS:楊學明等發現不同光子能量影響甲醇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解離...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表面光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trong Photon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Photocatalytic Dissociation Rate of Methanol on TiO2(110)(《不同光子能量對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解離速率的影響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對太陽能大範圍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成會明研究組製備出具有可見光全光譜吸收的紅色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
  • 科學網—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
    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實現可見光全譜吸收對太陽能大範圍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報訊(記者周峰)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
  • 二氧化鈦光催化效率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研究員領導的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的研究工作Site-specific photocatalytic splitting of methanol
  • 納米二氧化鈦在塗料中應用的專利
    納米二氧化鈦在聚氨酯塗料的應用  中國專利:200610046768 中記載在聚氨酯塗料中加入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VK-T25),可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低溫柔性好。可用於廚房、浴室、衛生間防水工程、水池、遊泳池防漏等。  2.
  • 納琦環保牽頭起草制定《光催化用二氧化鈦分散液》國家標準
    根據國標委綜合[2015]73號文件關於下達2015年第三批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由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組織上報的《光催化用二氧化鈦分散液》國家標準已於2015年12月獲批立項,立項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