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吐槽基建落後:《印度時報》報導截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記者丁潔芸】「當你走在通往中印邊境、狹窄崎嶇的的路上,好幾個小時沒信號的手機會突然收到這樣一條信息」,「歡迎來到中國」。
「手機上的漢字顯示了信號的穩定性,很快,手機就會切換到北京時間,比印度早兩個半小時。然後,你眺望『實際控制線』(LAC)後會看到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設施,甚至包括一座三層樓高的建築,由一條光滑平整、寬闊的碎石路連接」。
《印度時報》2日援引印度軍官的話,披露了中印邊境基礎設施差距之大。報導稱,該軍官在邊界上「密切監視」解放軍部隊。
「但我們無論手機還是道路都不通。想解決問題的話,需要絞盡腦汁。即使是一名受傷士兵的撤離,也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後勤挑戰,因為唯一的通路經常被山體滑坡堵塞。」
「如果道路在戰時被『敵人』切斷,我們將無法移動軍隊或裝備。我們在這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道路、橋梁和連通性的不足,而不是軍事裝備或人力。」
一位印度48邊境公路工作組負責指揮的陸軍上校Rajeev Dhingra說,「我們正在洛希特谷(Lohit Valley)地區建橋,長35-74米,甚至可以搭載坦克。我們還在建造一座大型的吊橋。」而士兵們在繼續祈禱..
報導稱,這一「嚴峻形勢」反覆在長達4075千米未解決的「實際控制線」(LAC)出現,從拉達克到「阿魯那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
報導最後稱,印度缺乏邊境軍事設施只會加劇和中國在軍事能力上的「嚴重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