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蒂亞是如何證明黎曼猜想的?159年的未解之謎解決了麼?

2021-01-08 百家號

撰文| 張軒中 科普作家,網際網路周刊新媒體業務部總監

2018年9月24日,德國海德堡,著名數學家阿蒂亞爵士(Michael Atiyah)在演講時表示,自己已證明了黎曼猜想。

在演講開始前,他公開了這篇研究論文,總共5頁。在論文中,藉助量子力學中的無量綱常數α(fine structure constant),阿蒂亞聲稱解決了複數域上的黎曼猜想。

在這個論文的引言部分,阿蒂亞說他希望理解量子力學中的無量綱常數——精細結構常數。

這讓人很震驚,因為精細結構常數大約等於1/137,刻畫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比如在氫原子中,我們大致可以說電子繞原子核的速度是1/137再乘上光速。

這個東西物理學家已經理解得很深了。隨後,阿蒂亞指出,理解精細結構常數只是最初的動機。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數學方法卻可以理解黎曼猜想。

隨後,阿蒂亞談到了黎曼猜想。他說在他的證明過程中,他引入了一個新的函數,這個函數叫做todd函數。有意思的是,todd 是他的導師。

據阿蒂亞說,todd函數是一個弱解析函數…… 但中間過程不好理解,這裡就先不過多展開了。

最後,在論文的最後,阿蒂亞說,精細結構常數與黎曼猜想,用他的方法,已經被解決了。當然他只解決了複數域上的黎曼猜想,有理數域上的黎曼猜想,他還需要研究。另外,隨著黎曼猜想被解決,阿蒂亞認為,bsd猜想也有希望被解決。當然,現在阿蒂亞認為,引力常數G是一個更難理解的常數。

「牛」論文的讀後感

這就是阿蒂亞論文的大概意思。

讀了這個論文,我倒是很平靜。因為論文太短,看起來不是那麼牛,而且充滿了物理味道。其實,我還是想知道,黎曼猜想中為什麼出現一個固定的常數1/2

在黎曼猜想中,我們看到非平凡零點的實部都等於1/2,這是一個讓人很意外的常數。雖然我們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對稱關係中看出為什麼會出現1/2。

1-s=s,所以 s=1/2

但是,1/2為什麼那麼特殊?這個數字有什麼對稱性嗎?體現了什麼周期性嗎?好像都沒有。如果我們用物理學的眼光來看,我們會覺得1/2這個數是特殊的。(不是很好理解為什麼上帝要特別選擇這個數字來作為黎曼猜想的答案?為什麼不選1/3或者1/7?難道是因為2是第一個素數嗎?)在我看來1/2它不具備那種「廣義協變性」。

如果在黎曼猜想中,出現的常數不是1/2,而是圓周率,那會讓我覺得這個事情要優美一些。現在出現的卻是1/2,這無疑讓人覺得黎曼猜想不是一個涉及到宇宙本質的猜想,而僅僅是一個比較粗糙的數學半成品。宇宙中可能還存在比黎曼猜想更基礎的更重要的數學現象。

「牛」論文的參考文獻

阿蒂亞在證明黎曼猜想的論文中提到了另外一篇參考文獻,這個參考文獻被叫做「文獻2」,這個文獻的題目是「精細結構常數」。

在這個論文的一開頭,阿蒂亞就寫了幾個字:

「獻給莉莉」

現在還不太清楚這個莉莉是他女兒還是妻子,或者其他女性。

阿蒂亞證明黎曼猜想的工作,與他一開始研究精細結構常數有非常大的關係。精細結構常數是量子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的常數,其數值大概等於1/137。 這個常數是比較巧合的,因為宇宙的年齡大概是137億年。所以,如果不考慮誤差,那麼137這個數字就是很特殊的。

阿蒂亞說,以前有一個叫愛丁頓的人,注意到 136=8+128

其中8等於2的3次方,而128是2的7次方。而這些數字與所謂的克利福德代數有關。著名物理學家、引力波專家陳雁北認為,這只是把數字寫成了2進位,其實也不能說明什麼。但是,當時的愛丁頓只能看到136,現在還必須加上1,才能得到137。

隨後,阿蒂亞給出了他的理由,為什麼137會出現。

但是,問題來了,阿蒂亞給出的這個精細結構常數在物理學家眼裡其實不是常數,因為根據量子場論的最新研究成果,精細結構常數其實刻畫的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物理學家稱之為「耦合常數」。但耦合常數其實不是真的常數,它是會跑動的——也就是會隨著時間變化。這就叫做running的常數。

所以,大多數物理學家對數學家阿蒂亞試圖證明1/137是一個常數覺得很尷尬,啞然失笑。

確實,根據所謂的重整化群方程,耦合常數是跑動的,不是真的常數。在物理上,這可以被看成是隨著能量的增加,相互作用強度的改變。

阿蒂亞是不管物理學家如何想,因為作為數學家,他有他自己的想法。阿蒂亞認為,精細結構常數應該像圓周率一樣,具有同樣的數學上的意義。

在阿蒂亞的「精細結構常數」的論文中,阿蒂亞寫到,在18世紀中葉,數學家歐拉發現了圓周率與歐拉自然常數以及虛數單位i之間存在一個關係。所以,他希望找到歐拉的這個關係在四元數領域到底有沒有類似的關係。

四元數是當時的英國數學家哈密頓發現的。這是阿蒂亞的另外一個基本的思路。他看來時要發展四元數的歐拉公式,然後對精細機構常數的來歷有所說明。

隨後,阿蒂亞提到了他在1950年代的合作者希茲布魯赫的工作。在那個時代,希茲布魯赫發展了關於todd虧格的理論。這個理論可以把幾何學與拓撲學聯繫起來。在這個基礎上,阿蒂亞與辛格等人發展了指標定理,而這個定理對數學物理學家很有用。

所以,在「精細結構常數」這個論文中,阿蒂亞用數學解釋了137這個數字的來歷。而且他把這個常數與圓周率以及歐拉的常數聯繫在了一起。

他在這個時候提到了重整化,看起來他還是很懂物理的。他說,重整化其實刻畫的就是耦合常數隨著能量的改變而改變的過程。他說,物理學家是用費曼圖這類工具來處理這個問題的,而且物理學家的做法是依賴於實驗的。但阿蒂亞認為,他自己的做法是數學化的。

隨後,阿蒂亞開始了他用數學化的手段推導精細結構常數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阿蒂亞令人震驚得提到了歐拉的7橋問題。隨後他又提到了希茲布魯赫的工作馮紐曼的工作。

在這個文章中,結構太過龐雜,他還提到了他的合作者鮑特的工作。這看起來很像是他人生的回憶錄。在這裡他得到了結論:

137=1+8+128

在這裡1就是2的0次方。所以正如陳雁北說的那樣,他是把137寫成了2進位。

黎曼猜想是怎麼回事呢?

黎曼猜想是黎曼在1859年提出來的一個猜想,說白了就是與整數的求和有關。比如1+2+3+4+5+……一直加下去等於多少?高斯小的時候,能一直加到100,說答案是5050。

但是,黎曼不是這樣看這個問題的。

黎曼把這個求和擴展了,他定義了一個求和f(s),其中s可以是任意複數。而高斯做的那個問題,相當於黎曼的一個特例,也就是f(-1)。特別要強調的是,f(1)是發散的,沒有定義。其實就是解方程,也就是讓f(s)=0,然後黎曼用一種很神秘的數學技巧解了這個方程,他只解出了不超過10個解,然後一看這寥寥無幾的解,他發現這幾個解全是複數,但複數的實部全是1/2。於是,黎曼猜想這個方程的解的實部都是1/2。打個比方就是,1859年,黎曼看到3個中國女人全是裹腳的,她猜想所有中國女人都裹腳。

這個猜想太難,一直沒有被解決。

阿蒂亞爵士其人其事

Atiyah做數學喜歡與別人合作,他有很多合作者。他的三個主要的合作者是:

1、 Raoul Bot,他們在一起發展了 Atiyah–Bott不動點定理。Raoul Bot是一個工程師出身的數學家,有著名的「 Bot周期律」傳世。

2、 Isadore M。 Singer ,他們一起發展了Atiyah–Singer 指標定理。這個定理認為,一個微分流形上的微分算子的解空間可以揭示出流形的拓撲結構。

3、 Friedrich Hirzebruch,他們一起發展了拓撲 K理論。

這三個人都是阿蒂亞 1955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那一年認識的。所以,現在如果阿蒂亞是一個人證明黎曼猜想,那麼這看起來還是比較懸的一件事情。因為黎曼猜想很難,而看起來 Atiyah並不太擅長一個人做研究。

Atiyah1966年獲得數學的最高獎——Fields 獎金,當時他才37歲。得過這個獎的,華人只有丘成桐與陶哲軒。

後來他在英國的劍橋大學做數學教授,他的學生中也有很牛的人,比如1983年的Simon Donaldson,也是因為用量子場論的方法證明了四維流形上有無窮多個微分結構獲得1986年的Fields 獎金。

黎曼猜想如果真的被阿蒂亞爵士證明,那麼阿蒂亞爵士將成為繼高斯黎曼之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因為這個問題是數學界最難的問題,與素數有關,一旦被破解,也許我們地球上所有基於RSA密碼的電腦系統都將變得不安全。

總的說來,阿蒂亞的文章非常龐雜,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看明白他的基本意思。但毫無疑問,這個文章解釋了137的來歷。隨後,按照類似的方法,阿蒂亞證明了黎曼猜想。

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完全確認阿蒂亞對黎曼猜想的證明是沒有硬傷的。但他在89歲高齡的這一場戰鬥看起來充滿了畫面感。

我想,歷史會記得他的工作。

轉自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英國「數學教父」阿蒂亞去世,曾宣稱證明黎曼猜想
    阿蒂亞爵士在2018年9月宣稱自己證明了黎曼猜想,這引發數學界大轟動,作為英國數學「教父」,阿蒂亞爵士是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雙料得主,儘管他在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提出的黎曼猜想證明未能得到廣泛認可,但阿蒂亞對數學領域、尤其是代數幾何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
  • 黎曼猜想——數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
    講座簡介  2018年,82歲的英國阿蒂亞爵士聲稱證明了黎曼猜想。他的聲明引起了世界科學界再次對黎曼猜想的關注,也引起了普及黎曼猜想的熱潮。懸賞百萬美元的黎曼猜想是什麼?為什麼它又稱為素數猜想?為什麼它有資格被稱為數學中最大的未解之謎?  主講人簡介  韓正之,上海交通大學電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生教學督導組長上海市教育評估院項目首席專家。原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 【黎曼猜想證明過程詳解】阿蒂亞如何證明「世紀難題」?
    2018年9月24日,德國海德堡,著名數學家阿蒂亞爵士(Michael Atiyah)在演講時表示,自己已證明了黎曼猜想,並進行了現場講解。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開場視頻2018年9月24日,德國海德堡,著名數學家阿蒂亞爵士(Michael Atiyah)在演講時表示,自己已證明了黎曼猜想。
  • 一場天才的證明遊戲:「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嗎
    言外之意,阿蒂亞在論壇上口頭宣講的內容仍有待同行評議和時間檢驗。一場天才的證明遊戲連續幾天在社交網絡刷屏的黎曼猜想,已被提出159年之久。1859年,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一篇名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了這一猜想。
  • 困擾數學界159年的黎曼猜想被證明 會有什麼意義
    黎曼猜想困擾數學界159年1859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表了《論小於已知數的素數個數》論文。在文章中,黎曼定義了一個函數:黎曼ζ(zeta)函數,並推測,ζ函數會在某些點上取值為零,在這些點中,有些被稱作是非平凡零點,這些非平凡零點都分布在一條特殊的直線上,這條直線通過實軸上的點(1/2,0)並和虛軸平行,非平凡零點的實數部分(實部)都是1/2。這個推測也被稱為黎曼猜想,即一種假說。提出一個假說似乎容易,但證明它卻要花費極大的力氣,這個假說困擾了數學界整整159年。
  • 89歲數學家阿蒂亞給出「簡單全新」的黎曼猜想證明?
    Michael Francis Atiyah稱自己找到了黎曼猜想的證明方法黎曼猜想一旦被證明,數學界將於「一夜間」新增1000多條定理黎曼猜想被認為是數學史上最偉大的猜想,由德國著名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在1859年提出。
  • 160年難題,黎曼猜想被他證明了?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稱,從這次會議來看,阿蒂亞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給出黎曼猜想的證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在試圖推導出精細結構常數上,而證明黎曼猜想只是個意外的驚喜。無論結果如何,阿蒂亞的演講引發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推動分支學科進行更深入的交叉。
  • 100萬美元獎金、159年難題 「黎曼猜想」或將揭開謎底
    央廣網北京9月24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一千多條數學命題成立的前提條件。
  • 困擾數學界159年的黎曼猜想被證明,會有什麼意義 |新京報專欄
    黎曼猜想困擾數學界159年1859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表了《論小於已知數的素數個數》論文。在文章中,黎曼定義了一個函數:黎曼ζ(zeta)函數,並推測,ζ函數會在某些點上取值為零,在這些點中,有些被稱作是非平凡零點,這些非平凡零點都分布在一條特殊的直線上,這條直線通過實軸上的點(1/2,0)並和虛軸平行,非平凡零點的實數部分(實部)都是1/2。
  • 89歲的阿蒂亞到底有沒有成功證明黎曼猜想
    2018年9月24日,中國人正在熱熱鬧鬧的過著中秋佳節,被譽為當代最偉大數學家之一的麥可·阿蒂亞在德國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作了關於黎曼猜想證明的報告。對黎曼猜想還不是特別清楚的,可以去公眾號翻我的上一篇文章《數學大地震:一個半世紀懸而未決黎曼猜想被證明?它到底說了啥》。
  • 如果黎曼猜想被證明將會有何意義
    科普之家    人們在證明黎曼猜想歷程中的探索,以及這種探索的意義,無論最終能否證明,都將顯示不朽的價值。  黎曼猜想困擾數學界159年  1859年,德國數學家黎曼發表了《論小於已知數的素數個數》論文。
  • 現場直擊:阿蒂亞挑戰「世紀難題」黎曼猜想
    「網際網路之父」、谷歌副總裁Vint Cert有些開玩笑地說,阿蒂亞像是用新的猜想來證明原來的猜想,以後年輕研究者首先要證明阿蒂亞的猜想,然後才能證明黎曼猜想。不過他強調,自己不是數學家,阿蒂亞採用的思路「是一個新鮮角度」,很有意思。
  • 「世紀難題」黎曼猜想真的被阿蒂亞證明了嗎?
    9 月 20 日當地時間 12:04,北京時間晚上 6:04 分,德國海德堡論壇的官方推特發了一個推,宣稱有一位英國數學家證明了數學界皇冠上的明珠——黎曼猜想,並且在 9 月24 日這天公開演講,宣布他的證明方法。這條推特以光速瞬間傳遍了全世界。有些人可能奇怪了,我們中國人好像都知道,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嗎?唉,兄弟,醒醒吧,那是傳說。真正的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是黎曼猜想。
  • 100萬美元獎金、159年難題,「黎曼猜想」今天或將揭開謎底
    「黎曼猜想」的證明到底有何重要性?為什麼最接近證明黎曼猜想的人是阿蒂亞爵士?「最難賺到100萬美元的方式」,這是世界範圍內的數學家們對證明「黎曼猜想」的戲稱,100萬美元則是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在2000年為解出問題者開出的獎金價碼。
  • 「黎曼猜想」被證明? 學者:未看到有分量專家評價
    機器之心聯合創始人、副主編李亞洲向中國之聲介紹說,在9月24號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最受關注的可能就是阿蒂亞爵士黎曼證明的宣講了,也因為看直播的人數太多,導致官方直播流崩潰,組織方不得不改用手機直播。其實整個45分鐘演講中,阿蒂亞花了近30分鐘的時間介紹歷史:素數、黎曼猜想的歷史。中間他也開玩笑說,如果你解決了黎曼猜想,你會出名,但如果你已經是個名人,(解黎曼猜想)那就會有聲名狼藉的風險」。
  • 一種「簡單而全新」的方法證明了黎曼猜想,引發了全世界數學家們的...
    《新聞縱橫》報導,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機器之心聯合創始人、副主編李亞洲向中國之聲介紹說,在9月24號的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最受關注的可能就是阿蒂亞爵士黎曼證明的宣講了,也因為看直播的人數太多,導致官方直播流崩潰,組織方不得不改用手機直播。其實整個45分鐘演講中,阿蒂亞花了近30分鐘的時間介紹歷史:素數、黎曼猜想的歷史。中間他也開玩笑說,如果你解決了黎曼猜想,你會出名,但如果你已經是個名人,(解黎曼猜想)那就會有聲名狼藉的風險」。
  • 英國89歲數學家阿蒂亞公開黎曼猜想證明過程
    DeepTech深科技刊文稱,從這次會議來看,阿蒂亞實際上並沒有完全給出黎曼猜想的證明,他的工作似乎集中在試圖推導出精細結構常數上,而證明黎曼猜想只是個意外的驚喜。無論結果如何,阿蒂亞的演講引發了一次空前的科普盛世,推動分支學科進行更深入的交叉。
  • 丘成桐評論阿蒂亞爵士的黎曼猜想證明:沒看到啟發意義
    丘成桐評論阿蒂亞爵士的黎曼猜想證明:沒看到啟發意義 9月24日,著名數學家麥可·阿蒂亞爵士(Sir Michael Atiyah)在德國海德堡獲獎者論壇( Heidelberg Laureate Forum)的演講上表示他證明了黎曼猜想
  • 證明「黎曼猜想」?再等等
    「用我的方法,『黎曼猜想』已經被證明了。」9月24日,89歲的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麥可·阿蒂亞在2018海德堡獲獎者論壇上展示了他對「黎曼猜想」難題的證明結果。  結果有待商榷  阿蒂亞用「簡單」的5頁紙敘述了他的研究內容。
  • 「黎曼猜想」證明現場及證明過程 有學者認為或提供新思路
    「黎曼猜想」證明現場及證明過程 有學者認為或提供新思路  159年前,德國數學家黎曼在題為《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的論文中提出的「黎曼猜想」,一直以來被視作「純數學領域最重要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