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27日,早上5點55分,動動媽媽記得特別清楚。
經過30多小時催產素引起的劇烈腹疼,已經足月的兒子出生,孩子媽媽卻沒有聽到響亮的哭聲。
醫生把兒子抱到沒戴眼鏡還躺在手術臺上的我面前說,是個兒子,但是跟別的小孩有點兒不一樣。那時的東東的媽媽還沒有意識到,接下來的人生會遭遇什麼。
因為哭聲微弱,肢體無力,東東出生就被診斷為「新生兒肺炎」;僅僅10天後,醫院就下了病危通知,「吃得少,哭聲弱,養不活」。
無奈之下,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等待奇蹟發生。
「在痛苦、無奈、愧疚、憤怒、脆弱、無助、恐懼的情緒中,身體虛弱的我,根本沒有初為人母的絲毫喜悅。」東東媽媽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東東的情緒。
2
在家等了3天,媽媽看著睡熟中的小小嬰兒,作為母親她無論如何做不出放棄孩子的決定。於是,一家人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去了上海兒童醫院看兒科。上海的專家診帶來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孩子是早產兒,腦癱。好消息是,有些腦癱患兒經過康復訓練能過上正常生活的。
雖然東東的情況並不樂觀,但家人至少從茫茫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希望。就因為這一線希望,東東的媽媽開始了長達7年的求醫之路。
「確診」之後,東東開始了一系列早期幹預,媽媽一個人承擔起孩子康復的主要責任。她帶著孩子四處求醫,每天帶孩子前往醫院和幹預機構,試圖將孩子從空白的世界裡帶回來。
在最艱難的時候,丈夫卻開始退縮了。看著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爸爸失去了耐心。他主動疏遠孩子和家庭,對孩子的康復計劃也總是逃避。從前脾氣溫和的爸爸,隨著孩子病程戰線的拉長,變得越來越冷漠。
還好兒子在康復訓練之後,變得越來越好。3周歲時,東東和其他正常小朋友一樣,進入幼兒園,他活潑好動,有點小脾氣,還會交朋友,看上去和其他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東東媽媽以為,自己的付出終於看到了漫長徵途的終點。
唯一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的是,東東從小就特別貪吃,他幾乎不挑食,不管是什麼他都能吃得特別香甜。東東媽媽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看起來是優點的特徵,是隱藏在東東身上的「怪獸」,也是她和東東接下來的人生裡,要面對的最大難題。
進入小學後,東東一切看起來正常。他有著7歲小男孩兒的固執,偶爾會因為不開心發脾氣,但這都是小孩子的天性,不是嗎?他依然貪吃,吃起東西來總吃不夠,不過這個時候他還能控制自己。
事情是在東東四年級的時候,開始變化的。
從前學習還不錯的東東,進入四年級後,成績驟然下滑。他似乎突然變了一個人,很難理解課本上的知識,不知道老師上課在說什麼,學習對他來說變成了很難很難的事情。
老師常常和東東的父母溝通東東在校的情況,希望家長能配合學校一起幫助孩子。但東東身上似乎發生了什麼看不見的變化,課堂對他來說,變成了越來越陌生的東西。
和學習一起變化的還有東東的食慾和體重。
隨著年齡的長大,東東對食物的欲望越來越強,他的胃像個無底洞,似乎永遠沒有飽腹的時刻。為了吃,他能找到家裡藏在任何地方的食物。
東東媽媽帶著孩子四處看病,凡是別人介紹的醫生、專家,不管多遠,她都會帶著孩子去。每次她都滿懷希望地過去,但幾乎所有的方法在東東身上都沒有太大的成效。他依然無法控制對食物的渴望,還逐漸表現出認知能力弱、暴躁易怒、性格固執的特點。
更糟糕的是他的體重,隨著他越來越強烈的食慾,東東的體型和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他的肚子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慢慢膨脹起來。
在沒人看管的情況下,他經常自己跑去超市、快餐店、麵包店找吃的。有時候,他甚至偷偷去垃圾桶裡尋找食物,被路人報警。在孩子長大的日子裡,東東媽媽接到過無數報警電話,讓她去派出所認領孩子,以至於她現在一看到手機上的陌生號碼就開始揪心。
2018年的冬天,媽媽一直在和東東鬥智鬥勇。媽媽開始嚴格控制他的食慾,但東東總能悄悄溜出家門去尋找食物。他在吃上似乎有特異功能,認知能力不好的他,為了捕捉食物,他對蘇州的地鐵線路、公交線路、小吃店、快餐店以及其他能找到食物的地方了如指掌。
整個冬天的夜晚,幾乎每一天,有時候是半夜,有時候是凌晨兩三點,媽媽要去蘇州各個區域的派出所去接被帶回警局的孩子。
東東失控的食慾讓人異常困惑,他明明看起來很健康,難道能吃也是一種病?
「我的兒子到底怎麼了?」東東媽媽一遍一遍地問自己。
直到2020年1月14日,被隱形的魔鬼折磨了17年之後,東東和媽媽才第一次知道了它的名字:小胖威利症候群。
長達多年的困惑徹底揭開,那個讓東東對食物充滿渴望的,是一段缺失的基因片段。從它出生的時候,就一直藏在他身上。
小胖威利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病,在人群中的發生概率約1/15000。患病者大多在1-3歲開始出現不可抗拒的食物亢進和強烈的索食行為。簡單一點講就是,由於基因的原因,患有小胖威利症候群的孩子,永遠無法獲得飽腹感。他們「吃飽了」的感受,被收走了。
東東,就是這1/15000。
「我是一個淺薄無能、懵懂無知的媽媽,如果我能早一點幫助孩子確診,就不會讓他一個人無助這麼多年了。」
其實,不止東東,因為不了解,幾乎每一個小胖威利的孩子都經歷過長時間的誤診,他們的家長也因為迷茫和困惑、教養困難,長期承受煎熬。
什麼是「小胖威利症候群」?
是一種因15號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罕見病,小胖患者因飽食中樞調節不良,無法控制食慾,沒有飽腹感讓他不停地尋找食物,從而導致過度肥胖、血糖過高及心臟方面問題等併發症。
按照日本和美國統計的發病率1/15000,我國大約應有5—10萬人次患病,但目前登記在冊的不足2000人,絕大多數小胖患者還在接受著錯誤的治療方式。
由於小胖沒有已知的病因,也就是「可發生在任何家庭,無法預防。」
加上小胖的普及率很低,大大增加了找到小胖的難度。
如何判斷是不是得了「小胖威利」
「小胖威利」能不能治癒?
小胖在臨床極易誤診,可做基因檢測診斷(甲基化PCR或MLPA)。目前不能治癒,也沒有能夠控制食慾的方法。
因此,預防肥胖及其併發症及其重要。早期幹預、嚴格的飲食控制和生長激素治療,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在我們看來,小胖威利症候群患者就像被太陽系驅逐的類地行星,極低的概率(1/15000)在他們身上發生,他們成為被選擇的百分百,無法在社會上正常地生活。不會停止的飢餓造成的過度肥胖讓他們被嘲笑,胖胖的體型就像身著太空衣。其實他們就像星空漫遊者,孤獨、憂愁、在茫茫黑暗裡找不到未來的方向。
我們希望通過我們,呼籲更多人關注小胖威利症候群,讓更多人知道,減少歧視和誤診情況,為患者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11.15是小胖威利罕見病關愛日
關愛從看見和理解開始。
(文中受訪者照片已經得到受訪者本人以及監護者的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