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資源,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全世界都是不惜一切在保護它們。
為了保護北白犀,當地政府派出了40多名守衛24小時值守,但遺憾的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一對北白犀母女,種族續存的希望十分渺茫。
為了保護大熊貓,我國專門成立了大熊貓繁殖基地,從大熊貓的吃、住、行,甚至交配、繁育,都時刻有人操心,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無以計算,但這種付出還算是有回報,大熊貓比北白犀要幸運不知道多少。
為了讓斑鱉種群延續,亞洲人民可謂煞費苦心,到處找雄性斑鱉。在我國,它們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只剩下3隻,一隻在我國蘇州動物園、一隻在越南同莫湖,一隻在越南宣漢湖,而我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人工受精時已經死亡,儘管人們用盡辦法,斑鱉的種族延續之路,前途渺茫。
在野生動物的保護之路上,有幸運的,種群數量穩步增長,但也有不幸的,不是離滅絕不遠了,就是已經滅絕了。
可以說,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全世界都在不遺餘力。
而東北虎是我國擁有的虎亞種之一,也是現存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當之無愧的森林之王,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朝鮮、俄羅斯境內。
在我國,隨著各地的移民大規模進入東北地區,開發東北,東北虎從此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浩劫,人口增長、森林面積銳減,食物減少,加上人類的大量捕殺,東北虎的種群數量在大幅度下降,它們一退再退,退到了我國最北邊境,才有少數的野生東北虎存活下來。
目前,我國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只有不到30隻,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東部完達山林區、老爺嶺和張廣才嶺,還有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而圈養的東北虎數量也在穩步增長,從1986年的6隻,增長到目前的1000多隻。
為了保護東北虎,我們國家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那保護東北虎的經濟帳怎麼算?到底值不值得。
一是圈養的成本。前文提到,目前圈養的東北虎數量已經增長到1000多隻,而且這個數量還將不斷增長,我們來算算餵養一隻成年東北虎的成本。學者劉曉密等曾在2002 年進行過測算,當時,一隻成年東北虎每天的飼料成本在70元左右,如果到今天,按照現在的物價成本,一隻成年東北虎的每天的餵養成本可能翻2倍還不止。
除了餵養的成本是最為基礎的,還有疾病防治、人工成本、管理成本、養護成本、場地租金等各類成本,不是簡單相加就能算出來的。
這還只是保障圈養東北虎的基本生活,那在科研方面的支出,那就更加無法計算了,如何減少圈養個體的近親交配,一直以來都是是飼養中心工作人員和科學家的研究重點之一。
而且,如果東北虎在自然狀態下死亡,那工作人員或者圈養單位還不能私自處理,必須要冷庫保存起來,以供科研用。
就算是各圈養單位有政府的補貼,還有門票的收入,但是很多圈養單位連正常的運轉都難以為繼。
二是野生東北虎的保護成本。保護東北虎的棲息地的付出自然不用算了,也算不過來。
東北虎的種群增加,帶來的人類、家畜與東北虎的衝突在不斷增加。
儘管在建立保護區時,保護區與周邊的居民就籤訂了經濟補償協議,如果被保護動物給保護區居民帶來了經濟損失,國家承諾賠償,但到了執行層面,往往不能按時補償,導致受損失的農戶不能及時拿到應有的經濟補償,而且補償的認定也沒有科學的標準,比如家畜被野生動物叼走了,如果找不到殘骸,那就無法認定補償。
根據估算,一隻成年東北虎每年需要的食物是3.5噸,大概需要60隻像鹿一樣的大型食草動物,才能維持它們正常的生存需要。
在野外缺少食物時,或者是難以捕捉到食物時,東北虎的目光就轉向家畜,畢竟家畜飼養集中,而且比較笨,沒有什麼警惕性,東北虎一抓一個準,它們自然也願意來吃這些不用費勁就能獲得的食物。
近年來,東北虎下山擾民的事件不斷傳出,有數據統計,2014年上半年,吉林琿春境內有37頭家畜被野生東北虎或者是東北豹獵殺,直接經濟損失在10萬元以上,而2015年1-7月,發生了80起野生東北虎傷害家畜的事件,這樣的矛盾在不斷升溫。
我國人均耕地少,保護區內緩衝區域的土地有農民實際控制,邊界糾紛不斷發生,而且讓緩衝區域的農民全部搬遷,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些,還只是可以算的帳,還有很多算不清楚的帳,相關的科研經費、管理成本等等,無從算起。
我們知道,保護野生動植物,帶來的效益,不能簡單的用數字來衡量,從生物多樣性、環境改善等等各方面,包括它們帶來的種群資源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等等,我們無從算起。
有科學家通過對人們願意「支付環境改善費或者獲得環境惡化補償款」的高低,來衡量保護一種野生動物的經濟價值。
這種方法稱之為條件價值評估法,也是目前野生動物資源非市場經濟價值評估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2007年,東北林業大學的周學紅等專家,曾對哈爾濱市民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哈爾濱市區居民願意在二十年內共支付 24.42 億元幫助東北虎脫離瀕危狀況,平均每戶每月支付9.83元。可以看出,在我國,東北虎保護的經濟價值是巨大的。
最大的阻礙在於:保護區內的居民,不管是核心區還是非核心區的居民,都對東北虎存在牴觸情緒,特別是核心區的居民,他們不能利用山上的動植物資源,野生動物對家畜攻擊、對農田的破壞,都不能有任何牴觸,更不能傷害野生動物,帶來的是直接的經濟收入減少。
前面也提到,保護區對於農民損失的補償機制並不完善,當農民因野生動物遭受損失時,得不到及時的補償時,有的農民因為法制意識不夠,或者是因為一時衝突,還是會做出傷害東北虎的行為。比如,在保護區內,總是有屢禁不止的「套子」,這樣的「套子」一旦放進森林中,其起作用的時間長達幾年甚至十幾年,這樣的「套子」對野豬、馬鹿等動物有危險,這些正是東北虎的食物,這些「套子」有時候對東北虎也是有直接的傷害。
如果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東北虎影響到了人類的正常生產生活,那必須要解決,保障人們的基本生產生活,保護東北虎,才會更加高效,否則將事倍功半。
當然,保護東北虎的問題遠遠不止這個,如棲息地的分割,近親繁殖等等,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保護東北虎,任重道遠。
它們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自然沒有什麼值不值得的問題。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