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傾聽·算算脫貧帳)

2020-11-30 西部網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本版今起推出「傾聽·算算脫貧帳」系列報導,同讀者一起翻開帳本,「數」說脫貧攻堅成果。

——編者

貴州曾有句老話:納威赫,去不得。

為啥「去不得」?地處貴州畢節的納雍、威寧、赫章3縣,群山連綿,溝壑縱橫,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一直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但現在,這個說法要過時了。

住進新樓房,就業有門路,上學不用愁……苗族貧困戶龍忠英未曾想到,搬出大山,生活竟然這麼有奔頭。

住房寬敞了——

從60平方米的磚瓦房到120平方米的樓房

龍忠英的老家在納雍縣昆寨鄉治溝村,所在的村民組有110多戶,其中80多戶是貧困戶。

趁著結婚,住了幾十年的土牆房,被翻修成了磚瓦房,足足有60平方米。在周邊寨子裡,這個條件已然不差。可是,對6口之家而言,仍顯得有些擁擠。

「總共才3間房,全是拉通的,中間是堂屋,另兩間是做飯、睡覺的地兒。」白天還算寬敞,到了晚上,龍忠英帶著4個孩子,擠在一張床上,想翻個身都難,「沒有廁所,晚上起夜,只能到外頭找地方解決。」龍忠英最怕的還是下雨天。「沒裝玻璃,只能用破床單擋一下窗戶,雨一大,就會往裡面漏水。」

2016年,納雍正式啟動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初,龍忠英把搬遷申請交到了村裡。走完審核、上報、公示等程序後,根據一口人20平方米的搬遷政策,2018年下半年,龍忠英一家搬進縣城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區,住上了120平方米的新樓房。

走進龍忠英家寬敞明亮的客廳,牆上掛著的一幅新舊房屋對比圖很是顯眼。跟以前的3間小屋相比,「這兒有4個臥室,兩個衛生間,還有單獨的廚房。」龍忠英連連重複,「還是國家政策好,現在太幸福了。」

社區黨支部書記尚顯軍介紹,整個白水河社區,共有41棟2411套安置房。2017年開始搬遷,2019年底全部完成入住,共有9767人,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收入增加了——

從剩不下錢到每個月存下1000多元

曾經,大山裡的日子,讓人很難看到希望。

「兩畝石旮旯地,勉強種些玉米、土豆,不然就得撂荒。」說起以前的苦日子,龍忠英給記者算了筆帳:這兩畝地,一年只能收一季,到頭來,土豆有1000斤,玉米300多斤;為了來年繼續種,土豆要留100多斤種,玉米則要10多斤,剩下的有時還不夠吃,根本沒見過錢。

不僅產出沒多少,每年還得往裡搭。「忙活這點地,從種到收,算上中間的翻土、除草,有60多天得待在地裡。」除了人工,龍忠英還得往裡投錢,「每年要花300多塊,買上兩袋複合肥,要不更種不出啥。」

因為孩子小,交通不便,龍忠英的丈夫也很少能出遠門,只好在周邊打零工。

「鄰裡蓋房子、修房子,他就過去幫忙,一天掙100多塊。這些活兒也不是見天都有,得看運氣。滿打滿算,一年頂多有兩個月。」算下來,龍忠英家裡一年的收入,還不足7000元。

到了冬天,還得花1000多元買煤取暖,再刨去其他開支,一年到頭很難剩下錢。由於收入少,不穩定,龍忠英一家只能吃低保,每人每月領400元補貼。

這種緊巴的日子,直到搬出大山才有了根本轉變。

搬進縣城,用錢的地方更多了,連吃口菜都得買,龍忠英反而一點不擔心。今年5月,社區安排龍忠英的丈夫和其他貧困勞動力一起到南京務工,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拿5000多元。龍忠英也沒閒著,為方便照顧孩子,自己在社區做保潔,一天打掃兩遍樓道,每個月也有600元錢。

「光是生活費,一個月都不止1000元,花銷的確大。但現在掙得也多,每個月還能存1000元以上咧,不再月月光!」龍忠英盤算著,等孩子再大些,爭取到扶貧車間工作,那時一個月少說也有2000元,日子肯定會更好。

上學方便了——

從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只需10分鐘

搬出大山前,到村裡晴天是石頭路,雨天是泥巴路,龍忠英跟孩子沒少吃苦,「自己到村裡趕場,走快點,一個來回也得兩個多小時,更何況孩子。」

「早上6點一過,孩子就得出門,步行個把小時,下午5點多才回家,鞋子、褲子天天沾著泥。」儘管村裡小學到家裡的實際距離不超過8公裡,但龍忠英總會牽掛一整天。

到了冬天,天亮得晚,龍忠英就打著手電,陪孩子走一段。「小學還能應付,以後初中、高中咋辦?總不能一直讓他們待在山裡,還是得到外面看看。」

這些煩惱,隨著易地扶貧搬遷而煙消雲散。

「社區周邊有幼兒園、小學、中學,出門就是硬化路,大概10分鐘就能走到。」少了件揪心事兒,龍忠英特別滿足,「你看,上個學期老大還拿了獎。」順著她指的方向,記者看到,離沙發不遠的牆上,貼著一張獎狀,格外醒目。

上學難的問題解決了,資助政策也沒落下。「根據政策要求,貧困家庭的學生,每年都享有一定補貼。」尚顯軍介紹。

「4個孩子,最大的上小學三年級,最小的剛上幼兒園,都有一年500元的補貼。」說起這項補貼政策,龍忠英很驚喜。

煩惱少了,日子順了,生活方式也在變。現在一到晚上,吃過飯沒啥事,龍忠英就帶著孩子,到樓下的文化廣場遛遛彎,「老家沒路燈,晚上出門得打手電,不然就是一腳泥,哪還有唱歌跳舞的。」龍忠英心想,幸福的日子還在後頭咧!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
    數據來源:民政部製圖:蔡華偉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沒脫貧要同群眾一起算帳」。算帳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帳、也算支出帳,既算眼前帳、也算長遠帳,既算貧困地區的大帳、也算家家戶戶的小帳。掰開了揉碎了一筆筆算仔細,哪條路啥經驗一件件理清楚,脫貧了的是怎麼脫的貧?脫貧以後該怎麼防返貧?
  • 車間百餘家 產值數十億(傾聽·算算脫貧帳)
    江西贛州定南縣算明白了這筆帳:隨著規模遞增、成本遞減、乘數效應凸顯,121家數據線生產車間解決就業3512人,去年加工產值達53.3億元,41億條數據線編織起了群眾致富夢。核心閱讀深圳市華強北,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之一。定南縣長富村,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一條數據線,令科技之城與贛南小村緊緊相連。
  • 車間百餘家 產值數十億(傾聽·算算脫貧帳)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江西贛州定南縣算明白了這筆帳:隨著規模遞增、成本遞減、乘數效應凸顯,121家數據線生產車間解決就業3512人,去年加工產值達53.3億元,41億條數據線編織起了群眾致富夢。深圳市華強北,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之一。定南縣長富村,江西省「十三五」規劃扶持貧困村。一條數據線,令科技之城與贛南小村緊緊相連。
  • 人大代表吳惠芳:鄉村振興既要算經濟帳,還要算生態帳,更要算長遠帳
    把文明指數和收入指數相結合,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制定更高水平的生活富裕指數。永聯村曾是當地出名的「中國江鮮美食之鄉」。因緊鄰長江,盛產150多種水產品,從2010年起連續舉辦了9屆「江鮮美食節」,成為遠近聞名的響亮名片。每年清明節前後,大批遊客前來品嘗江鮮,僅此一項,永聯村每年收入達1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保護東北虎的經濟帳怎麼算?值不值得?
    為了保護東北虎,我們國家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那保護東北虎的經濟帳怎麼算?到底值不值得。01保護東北虎付出的成本一是圈養的成本。前文提到,目前圈養的東北虎數量已經增長到1000多隻,而且這個數量還將不斷增長,我們來算算餵養一隻成年東北虎的成本。
  • 住房面積怎麼算 住房面積的分類
    購買房子必須要先清楚房型的面積是多少,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租房面積怎麼算的方法是什麼,因此也沒辦法知道自己的房子面積是多少,這樣的話才裝修的時候就會遇到難題,所以,在裝修之前我們一定要先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先清楚它的公式,然後再看一下租房面積的分類有什麼。
  • 【文明實踐在行動】「時間」這筆帳 還能這麼算
    而每次志願服務結束後,各村「時間銀行」的臺帳上就會多出幾筆新帳。在賽銀花村婦聯主席郝桂芝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本厚厚的帳簿,上面記錄了賽銀花村46名志願者這一年多來的服務「流水」,姓名、時間、地點、活動內容、服務時長……每一欄都記錄得十分詳細。「這都是一筆筆愛心帳啊!」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們脫貧啦丨望謨:三個精準抓落實...
    ,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制定了貴州「脫貧方案」。目前,望謨自治縣入學的一個不少,已入學的一個不跑,該資助的一個不掉;貧困人口全面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範圍;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182戶、改造不安全住房1349戶、透風漏雨整治3596戶,52801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住房安全;建成1341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戶戶用上「方便水」「安全水」。
  • 華羅庚:我有一筆帳,天下人不會算
    他說過一句名言:我有一筆帳,天下人不會算。讓我們回憶下華羅庚這位數學天才的成長之路吧!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華羅庚對數學痴迷和努力的程度正是驗證了這句顛簸不破的真理。華羅庚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母依靠一個雜貨鋪來維持全家生計。
  • 國務院扶貧辦談名人直播帶貨:高度肯定和鼓勵但要算好經濟帳
    原標題:國務院扶貧辦談名人直播帶貨:高度肯定和鼓勵但要算好經濟帳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8月28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今日(8月2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雲、社會扶貧司負責人王大洋介紹消費扶貧行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回望2019·決勝2020】個稅新政實施一年,聽納稅人自己算算減稅帳
    一年下來,大家的納稅單和收入帳有何變化?哪些群體受益明顯?還有哪些新期待?每個月繳稅少了,「工薪族」的錢包更鼓個稅減免,獲得感知多少?魏冬向記者展示了11月初收到的工資條。不過,一年下來,魏冬大致算算帳,比上1年每月平均少繳稅兩三百元。他笑言:「如果稅務部門有好用的小程序,我一輸入識別號,就能顯示出今年比去年具體少繳多少,獲得感就更明顯了。」更高收入額減除、更多專項附加扣除,個人所得稅的一攬子減稅「紅包」,覆蓋了各個收入水平的工薪人群,實現了不同程度減稅。
  • 先來算筆帳
    先來算筆帳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我們的樓頂,可以申請光伏發電嗎?」「自己發電投入大不大,划算嗎?」不少居民或企事業單位經常有這樣的疑問。對此,業內專家說,並不是所有居民都適合。想要個人發電,可以先算一筆帳。哪些地方適合個人發電?
  • 甘肅首次引入"第三隻眼"參與貧困縣脫貧考核
    胥廷輝一邊翻著李正國家的「三本帳」(脫貧計劃進度帳、脫貧措施辦法帳、脫貧幫扶責任帳),一邊問。  「給我說脫貧的政策,幫我申請補助,把款貸上了。」  「多長時間來一次?」  「有十幾趟了。」  問完一遍,胥廷輝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將之前的問題打亂次序,換個方式再問了一遍。
  • 冊亨弼佑:油茶林下搞養殖,「翻山雞」護樹又富農
    按規定,未脫貧者每戶領4隻,建檔立卡但已脫貧的領3隻,公雞和母雞合理搭配。村民將雞領回家後,基地派出專業的技術人員上門服務,傳授培訓、孵化、養殖等技術,幫助他們改良家養雞的品種,以減少病死率,從而達到養雞增收的目的。免費領種雞現場給群眾免費送種雞,是該鎮林下立體養雞項目與老百姓在利益聯結上的一個體現。
  • 住房有保障 生活有希望 商洛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率達100%
    ,始終把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作為全市住建系統最重大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來抓,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眾志成城、凝心聚力,精準施策、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善做善成,全面落實農村危房改造「四清一責任」工作機制,為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住建力量」。
  • 我們來算一筆帳,如果《流浪地球》票房50億,吳京能賺多少錢?
    那麼我們就來算一算吧。先說說電影是怎麼分帳的,先要扣除3.3%的營業稅和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這部片可拿來分的就是91.7%,50億票房就是45.85億元可分帳金額。而這45.85億元中,分配規則是這樣子的,電影院及院線提留55%,而發行方拿12%,剩下的33%是製片方的收入。
  • 畢節市:衝出萬山 決戰脫貧
    村民彭文才算了筆帳:土地流轉費每畝一年800元,在蘋果基地打零工一天至少80元,基地有了純利潤,流轉戶還能拿分紅。  目前,蘋果基地已逐步進入豐產期,市場也正如侯建文所預想的那樣,蘋果並不愁賣,深受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消費者喜愛。  2019年,萬畝果園進入初果期,畝產約1500斤,總產值6150萬元,惠及7個村的4056戶、172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6戶、2952人。
  • 經濟學教授算了一筆帳,真的很省錢
    經濟學教授算了一筆帳,真的很省錢有人覺得那一輛電動車成本太高了,雖然買的時候有補貼,可以降低成本,但是日後的維修保養以及換電池的費用都很高。不過有一位經濟學教授卻算了一筆帳,他說養一輛特斯拉幾乎沒有什麼成本。他還拿自己家的特斯拉Model S算了一筆帳,總結就是成本要比燃油車低。
  • 遂寧穩增長 工業挑大梁 | 遂寧:算好經濟帳 「畝均論英雄」
    遂寧穩增長 工業挑大梁 | 遂寧:算好經濟帳 「畝均論英雄」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用心守護綠水青山 讓藏區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深入甘南州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富貴 7月6日至7日,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深入甘南州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大底線任務,圍繞收入達標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加快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用心用情守護好綠水青山,讓農牧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確保藏區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