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皮膚下的結節、包塊會動?有可能是被寄生蟲入住了!

2020-12-06 騰訊網

最近幾年

開始風靡生食飲食

認為生吃是最純天然的食用方式

食物加熱、加工會破壞營養

可是

生吃真的更健康嗎?

食物生吃還是要十分慎重!

除了病菌汙染以外

寄生蟲問題也很突出

如果在生食肉類、魚蝦之後

皮膚下出現不明原因的

單個或多個小結節、包塊

邊沿清楚、不消退

甚至裡面有東西在蠕動

那麼要提高警惕了!

你的身體有可能是被這些寄生蟲入住了!

一、裂頭蚴

1.結節圓形、柱形或條索形,大小約0.5-5cm。

2.被感染方式:

生吃或食用半生熟蛙肉、蛇肉。

用生蛙肉、生蛇肉、鮮蛇皮敷貼傷口、眼睛等皮膚黏膜或創傷處。

野外喝生水或遊泳被嗆入水。

二、肺吸蟲

1.包塊大小不一,可推動。常見單個,偶爾多個甚至成串。

2.被感染方式:

生吃或食用半生熟溪蟹及喇蛄。

生喝山泉水。

三、豬囊尾蚴

1.俗稱米豬肉,圓形或橢圓形,稍硬,一個到數十個。

2.被感染方式:

生吃或食用半生熟豬肉。

被白蛉叮咬引起的黑熱病也可能會出現結節

1.結節大小不一,常見於面部和四肢。

2.被感染方式:被白蛉叮咬,白蛉多見於我國北方地區。

防控建議

1.如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結節、包塊等,儘快到醫院做專項檢查,告訴醫生曾經生食了什麼肉類、是否有喝生水習慣或到過北方什麼地區。

2.不生食動物肉類,不用生蛙肉、蛇肉、蛇皮敷貼身體任何部位。

3.野外活動不喝生水,遊泳時謹防嗆水。

4.夏季到黑熱病流行區旅遊或戶外活動,做好個人防護,使用驅蚊劑,避免被昆蟲叮咬。

還是那句話吧

好不容易爬上了食物鏈頂端

咱們還是吃點熟的

來源 | 健康八桂

編輯 | 馮泰蓮

校對 | 陸曉霞

值班二審 | 辛曉敏

值班三審丨鄧武宏

幽默是生活中的調味劑,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多姿多彩。同樣,幽默的人不止會為自己的生活增加歡樂,更能給別人帶去愉悅。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遇到幽默的人,喜歡幽默的生活方式。那我們不如將自己變成幽默的人,為別人、為生活帶去歡樂。相信所有人都會喜歡我們。

本書運用精彩的例子向讀者展示正確的幽默方式,讓讀者們學習幽默技巧,提升幽默能力,從而獲得大家的歡迎。——《善用幽默全世界都會歡迎你》

相關焦點

  • 女子常喝未煮開山泉水被感染 左腿包塊取出寄生蟲
    ,但這樣的做法可能使寄生蟲蟲卵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而感染寄生蟲。近日,家住常平的周大姐因左腿包塊頻繁瘙癢到醫院就診,醫生從包塊中取出了一條長8釐米、直徑3毫米粗的乳白色長蟲。  經過辨認,醫生發現,這條活蟲是曼氏裂頭蚴。而由於周大姐有愛喝山泉水的習慣,醫生為她繼續檢查,在肝臟也發現了寄生蟲的蹤跡,目前正為她進行藥物驅蟲。  左大腿長8釐米寄生蟲  46歲的周大姐是常平人。
  • 女子在莫斯科郊外被蚊子叮了一口,發現長出來的包竟然會動!
    丁香園網站普外科版主分享了一個病例:32 歲女性,2周前在莫斯科郊外寫生,曾有蚊蟲叮咬,後發現皮下活動性結節,患者結節腫大處有癢痛,時有發作,沒有其它,來當地眼科就診。兩周前,患者在左眼下發現皮下結節(圖左上方),五天後移動到左眼上,十天後移動到嘴唇上(圖右上方、圖左下方),患者隨即手機自拍記錄結節活動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病?
  •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有哪些?黃國常主任:這5個誤區,一般人不知道!
    甲狀腺結節常見的誤區 誤區一:可以只觀察不治療?警惕結節惡變! 甲狀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10%~18%的結節患者發病即為惡性,而15%的良性結節在以後發展過程中也有可能變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長得非常隱蔽,發展緩慢,臨床上大部分是沒有症狀的。所以很多患者沒有重視,一旦出現症狀,就比較嚴重。
  • 男性乳暈下有無痛腫塊需警惕
    (Gettyimages供圖)  男性乳腺癌雖然少見,但預後往往差於女性患者,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本報訊 (記者伍仞 通訊員高三德)今年61歲的黃先生,從一年前就發現自己左邊乳暈下有一粒蠶豆大的腫塊
  • 7旬老人呼吸困難,醫生取出大如拳頭的甲狀腺結節
    家住阿壩州松潘縣的萬婆婆,今年70多歲,8年前無意間發現脖子兩邊有些不對稱,摸著感覺有一個小包,由於不痛不癢萬婆婆也沒把脖子的異樣放在心上。直到三年前,萬婆婆頸部的包塊開始有了變化,越來越大。由於認識上不足,萬婆婆的病被一拖再拖。
  • 慧眼「辨」結節:多模態超聲監測乳腺結節
    來超聲科做乳腺超聲的主要有以下幾類:(1)乳房疼痛、突然摸出腫塊;(2)體檢時發現乳腺結節;(3)身邊有親人發現乳腺癌或者是有家族史,內心恐慌;(4)長期結節或增生所以定期監測;(5)應用激素替代療法的圍絕經期女性。乳腺結節到底是何方神聖?
  • 女子左腿長出寄生蟲!變成腫塊整整2年多,與出國經歷有關!
    到醫院檢查,原來是腿上長了「寄生蟲」。好好的小腿上,怎麼會長出寄生蟲呢?左腿長的「疙瘩」是啥?病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金女士回憶,左腿上的腫塊2年多前就出現了,當時以為是被蚊子叮咬,過幾天就會自行消退,卻沒想到這個腫塊「陪伴」了她這麼久。「一直也消不下去,儘管手摸上去是個硬硬的疙瘩,但它是會活動的。」
  • 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結節一定是癌症的前兆嗎?
    但看檢查報告的專業術語又看不太懂: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結節、肺小結節?那麼,啥樣的結節有危險?哪些必需治?身上有了結節,是得癌症的前兆嗎?什麼是結節?下面就簡單教大家幾個要點:甲狀腺結節主要看頸部B超如果報告有如下描述,則警惕惡性的可能,及時就診:肺小結節主要看胸部CT
  • 結節是腫瘤嗎?腫瘤和癌症有什麼區別?醫生今天給您科普下
    對於結節,通常都是在體檢或住院檢查時,很多人才會偶爾在某個身體器官內發現結節,如肺結節、甲狀腺結節或乳腺結節,大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於是有人懷疑是腫瘤或者是癌症的早期徵兆。其實結節是醫學術語,經常出現的有肺結節、乳腺結節、皮下結節這幾種,體積稍微大的被稱為包塊。
  • 第六章 寄生蟲感染與寄生蟲的特點
    當然寄生蟲危害的程度有輕重不同,主要依據寄生蟲和宿主之間相互關係的平衡程度不同而異,一般認為,寄生蟲寄生的時間越久,和宿主的關係就越趨平衡,對宿主的危害就越小,產生的症狀、病理變化就越輕;相反,寄生時間越短,對宿主危害越重,從而產生嚴重的症狀和病理變化。
  • 福建男子高燒10天,肝臟驚現寄生蟲!廈門人最近這些食物慎吃!
    這六類「惹蟲」食物要小心警惕!警惕!以下這些食物有你愛吃的嗎?此外,肺吸蟲也可能會寄生在人體腹部,導致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也可能寄生在皮膚,表現為皮下結節或包塊;還可能寄生在顱內,可能會導致癲癇發作、視覺障礙、癱瘓、失語等。蛙、蛇容易感染發生蠕蟲蚴移行症一些動物蠕蟲幼蟲可能會寄生在蛙或蛇的體內。
  • 體檢發現「乳腺增生」、「乳腺結節」,會癌變嗎?出現哪些症狀要警惕?
    什麼是乳腺結節? 乳腺結節和乳腺腫瘤的區別是什麼? 乳腺結節只是大家對乳腺腫瘤的俗稱,乳腺腫瘤多為良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
  • 三種結節一旦發現,最好及時切除,一拖再拖會變成惡性腫瘤
    三種結節一旦發現,最好及時切除,一拖再拖會變成惡性腫瘤 在我們的身體裡,有三個部位最容易出現結節,它們分別是甲狀腺結節,肺部結節和乳腺結節,為了及時發現它們,醫生建議,這三個部位最好每年體檢一次。 但問題來了,發現了結節,我們究竟要怎麼辦?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通常體檢時做胸片或者胸部CT,部分人會發現有肺部結節。如果是做的胸片,那建議再去做個胸部低劑量螺旋CT,看得更清楚,否則容易漏診。在2019年肺癌防治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胸外科主任高樹庚教授就肺結節相關問題作出了如下說明:如果一個結節長得非常慢,多半是良性的,即使是惡性,也是惡性程度較低的結節,一般不需要處理。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59歲的李大伯(化名),因大便次數增多伴反覆便血來醫院看病,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直徑4釐米的腫物
  • 結節是否會「癌前病變」?有這3個特點,你的結節可能還安全!
    生活中說起癌症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感覺到非常害怕,其實人患上癌症,不是一下子就出現的,他有一個癌症前病變的階段。只是很多人都把這些症狀忽略了。而結節通常就是癌症前病變的表現之一。
  • 這4種結節要警惕,很危險!
    吸菸是一個重要因素,空氣、粉塵汙染等,肺有自淨功能,但是如果超出了肺部本身的淨化能力就有可能形成結節,其次,肺部的感染也會導致肺結節。肺結節會變成肺癌嗎?形成肺結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惡性腫瘤、感染性肉芽腫、良性腫瘤、血管性病變和炎性病變等,所以,發現肺結節不等於就是患上了肺癌,門診中80%以上的肺結節都是良性的。
  • 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要小心,可能帶來的4個危害,莫忽視
    出現了甲狀腺結節應該及時展開治療,因為引發甲狀腺結節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局部的腫瘤出現,通常會出現腫塊或者結節,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體積不斷增大,會出現壓迫症狀。當然,有部分人的甲狀腺結節是飲食方法不合理引起,碘元素獲取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影響甲狀腺功能。
  • 顯微鏡下的人體寄生蟲
    電子顯微鏡讓我們得以看清這些生活在「人體小宇宙」中的寄生蟲。自然界有許多寄生者和宿主共生的例子。有些時候,寄生者和宿主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而下面照片中的這些寄生蟲卻並非此類,它們可沒有考慮過宿主的需要,它們消耗我們的食物和營養,破壞人體組織,還會產生能使人患上嚴重疾病的廢物。
  • 網傳家長給幼童餵食活蝌蚪 華西專家:可能感染寄生蟲
    那麼,這種所謂的民間偏方,究竟有用嗎?這樣的行為又會帶來什麼後果?4月4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就此採訪了川大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馮萍教授。  「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因為蝌蚪體內可能會寄生一種叫曼氏裂頭幼的寄生蟲,人一旦吃了之後,就可能感染,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馮萍提醒廣大市民,不要隨意使用民間偏方,生病之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