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席菁華1
兗煤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兗煤澳洲,03668.HK)將重新合併全資子公司報表。
12月17日,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兗州煤業,600188.SH/01171.HK)公告稱,兗煤澳洲將重新合併沃特崗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沃特崗)的財務報表。
兗煤澳洲是兗州煤業的境外控股子公司,兗州煤業持有其62.26%股權。2015年,為在境外實施資產證券化業務,兗煤澳洲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沃特崗。
財務報表顯示,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沃特崗分別虧損1.12億澳元(約合5.57億元人民幣)和1.54億澳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重新合併沃特崗財務報表後,將導致兗煤澳洲2020年度確認一次性非現金損失約13-15億澳元,約合64.74億-74.7億元。
兗州煤業將沃特崗資產證券化項目稱為「鳳凰項目」。
2016年2月,兗煤澳洲將其全資擁有的新南威爾斯煤炭開採營運權益,以13.63億澳元的價格,轉讓給沃特崗。
新南威爾斯煤炭開採營運權益包括澳斯達、艾詩頓,以及唐納森三個煤礦。
這相當於把三礦裝入一個全資的殼公司裡,沃特崗再以讓度經營權、保留所有權的方式進行融資。
這一交易於2016年3月31日完成。交易完成後,沃特崗發行為期約九年的7.75億美元(約合50.65億元人民幣)有抵押債券「沃特崗債券」給三名外部債券持有人。由此,兗煤澳洲在會計意義上失去對沃特崗的控制權,不再合併沃特崗財務報表。
兗煤澳洲此前公告稱,此次融資中的主要資金,用於兗煤澳洲所屬的莫拉本煤礦二期擴產項目。莫拉本煤礦為全澳洲現金成本最低的煤礦之一——該煤礦是澳洲為數不多的營利煤礦之一。
兗礦集團董事、兗煤澳洲董事長張寶才曾表示,把並非優質的不動產置換成「流動性」、備有充足的現金流,確保擴大優質資產莫拉本煤礦的產能,持續提高回報,用時間置換生存空間,乃是兗煤澳洲力推「鳳凰項目」籌措資金的真實用意。
「鳳凰項目」之後,兗州煤業又在澳大利亞實施了「大聖」和「獵鷹」資本運作項目,以增強全球產業鏈布局能力、國際競爭實力。
本次兗煤澳洲重新合併沃特崗財務報表,是因為前述債券被全部回購。
根據沃特崗協議,若債券持有人行使認沽期權,兗煤澳洲將重新取得對沃特崗的控制權,則需將沃特崗重新納入兗煤澳洲合併報表。
2019年1月4日,債券持有人之一中銀國際通知沃特崗及兗礦集團,行使對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億元)債券的認沽期權。
當年4月1日,兗礦集團購買該債券,成為該債券的持有人。由於該債券面值的比例不足50.1%,截至2020年6月30日,兗煤澳洲並未取得對沃特崗的控制權,繼續以權益法核算對沃特崗的權益。
今年12月16日,兗礦集團、兗煤澳洲、沃特崗、債券持有人等主體籤署協議,擬由兗礦集團或其指定主體回購剩餘的5.75億美元(約合37.56億元)債券,進而成為沃特崗債券唯一持有人。
根據約定,債券持有人提名的沃特崗董事,將自債券持有人行使認沽期權之日起辭職,同時兗煤澳洲重新取得委任1名或多名董事的權利。
為配合回購,兗礦集團將向兗煤澳洲提供7.75億美元(約合50.62億元)的財務資助。
因此,兗煤澳洲獲得對沃特崗董事會的控制權,取得對沃特崗主要運營及戰略決策權。沃特崗自2020年12月16日起重新被納入兗煤澳洲合併報表範圍。
造成沃特崗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三礦營利水平下滑。其中,澳斯達礦山於今年3月停止生產,並過渡到閉礦養護階段;艾什頓礦在未來的採礦活動中面臨著巖土工程方面的挑戰,以及在東南露天煤礦收購土地時存在困難;唐納森礦仍處於閉礦養護的狀態。
上述情況將影響到澳洲煤業和兗州煤業的財務狀況。
對於並表後的影響,兗州煤業公告稱,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因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而新增合併陝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等公司財務報表,按中國會計準則計算下,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的歸母淨利潤為56.904億元。
兗煤澳洲成立於2004年11月,主要負責兗州煤業在澳大利亞的營運、投資等活動,是目前澳大利亞最大的專營煤炭生產商,於2018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兗州煤業是由兗礦集團控股的山東省大型煤炭企業,主營煤炭、煤化工、鐵路運輸、電力、熱力、裝備製造、非煤炭貿易等業務,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的煤炭公司。
12月18日收盤,兗州煤業報10.79元/股,股價上漲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