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有家長來學校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回來得比較晚,在回來的路上看見四個同學在前面嚷嚷,作業多了,這個周末沒有時間玩了,唉---
聽了這樣的話,我心裡難過,說實話,我們班的作業,我一直堅持我的做法,曾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有學生家長到學校問我,怎麼就這麼一點作業,這樣下去,孩子還要不要考試,就這點作業,能行嗎?我真想不通,為什麼家長要作業多,難道作業多就是好事,難道作業多就一定能提高成績。
對於家長的質問,我沒有正面回答,我只是表達了我的意思,你等考試以後再說這個問題行嗎?
考試成績出來了,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那個孩子的家長又來了。「老師啊,你怎麼這麼牛的啊,以前我寶寶做個作業不到十點是完不成的。現在到好,睡得早,成績還好。」 「你「呵呵,誰知道你有這樣的能耐。」……
其實,我只是在我的語文作業上動了一番腦筋,語文作業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作業目的要明確。語文作業的目的是了解教學中的問題,了解學生對你所講的內容的掌握情況,主要是鞏固深化學習內容,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比如《安恩與奶牛》,我的作業是:A寫帶「牛」的成語,B寫古人寫「牛」的詩句,並簡單說說你牛在你心中形象。C:你如何看待安恩老奶奶?
2、作業數量要適當。作業不要搞題海戰役,題海戰役的結果早最後就是你的學生最後沒有可塑性,超過一定量的作業不但不能改變學生的成績,相反還會造成不良的後果,導致學會疲勞,影響孩子第二天學習,長此以往,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學生煩躁,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你看我的《安恩與奶牛》的作業,我估計好以點的學生15分鐘就可以搞定,差一點估計25分鐘也差不多了。
3、作業要與課堂教學相關。作業是課內教學的繼續,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與深化,作業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緊密有機的聯繫,千萬別圖省事,隨便布置,作業一定要精挑細選,仔細斟酌,一定要有質量,不要去追求數量。比如我在教《社戲》第二課時,我講的內容是清新的景色美,我重點講的是月夜航行和船頭看戲以及午夜返航三個片段。作者用寫意的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的靈秀。特別精彩的是月夜行船。
文章綜合運用了視覺(月色朦朧,連山起伏)、嗅覺(夾雜著水氣的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出來的清香)、聽覺(橫笛宛轉、悠揚),穿插著新奇貼切的比喻(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幾個動詞的準確運用(「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的「跑」照應本段的「飛」,表現了船行之快,「踴躍的鐵的獸脊」的「踴躍」給人以強烈的動態),再配合著人物心情的直接抒發(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裡),更使這一段洋溢著濃鬱的抒情氣息,增添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1)寫出你所知道的動詞十個以上。(2)寫一段描寫的話,用上感官,巧妙搭配(1)中的動詞,並使用上一兩中修辭,如比喻,擬人等。
4、作業要有趣。趣味是一興奮劑,只有有趣的作業,學生才有興趣,就像要你做一件你不感興趣的事情一樣,沒有趣味的作業,往往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因而產生厭煩的情緒。而有趣的作業往往那個能夠讓學生感到學習充滿意義和刺激,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幼時記趣》,我除了設計文言文的知識以外,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你能用你稚嫩的筆寫下你童年經歷的趣事,與同學分享嗎?你想哪個學生不想向別人展示一下自己的快樂呢?
5、語文作業要有梯度,難度適中,要有選做和必做。學生總有差異,有差異就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設計作業的時候,要瞻前顧後,要考慮全面,就要讓差生吃飽,有要讓優生吃好。比如《寓言二則》《鄭人買履》,我的作業是這樣設計的:必做題1:注音,幾個重點詞語。2:解釋加點的字,幾個常見的重點詞語的解釋。3:翻譯兩個重點句。4:寫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題目。選做題:寫出你知道的二個寓言故事的深沉含義,或者做故事新編。從這個設計的作業看真正做到了考慮學生差異,有梯度,難易適中,還兼顧選做必做,讓學生長足發展。
我想這樣的作業,沒有學生不喜歡的理由,這樣的學生在這樣的有水準的作業下能不提高語文素養,我不相信。語文老師,動一下你智慧的大腦,讓你的語文作業閃爍理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