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崔永元與方舟子因微博轉基因之爭論起,崔永元離開央視自費50萬赴美調查轉基因,雙方互掐轉為罵戰,崔永元稱方舟子借科普名義騙人,方舟子反質疑崔永元公益盈利動機。漸漸的,討論變成了一場鬧劇。雙方鬧上法庭互稱對方惡意訴訟,互相訴賠。最終法院宣判雙方均為名譽侵權,互賠4.5萬元相互道歉結束。
那麼時隔5年後的今天,關於轉基因的爭議人們是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呢?
多年來在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主要是由於公眾對轉基因缺乏了解以及大量的誤傳信息造成。我們人類需要轉基因作物嗎?轉基因食品有危害嗎?本文將簡要概述這個超級話題,並討論轉基因生物的一些謠傳和事實。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
人類已經使用「人工選擇」或「選擇育種」的方法修改植物和動物的基因組已有幾千年之久。人們選擇具有所需理想性狀的生物並培育繁殖,以使其某些特徵持可以持續的繁衍下去。這可能是一種玉米,高產奶牛或無種水果。然而,以上這些僅限於天然發生的變異,並不能直接操縱生物體中的DNA,這就是基因工程需要人工改變的地方。
如上圖,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育種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玉米的外觀
基因工程可以將完全不相關的物種基因人工導入其他生物體中。第一種採用現代遺傳修飾方法重組DNA技術,是將其中的酶從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切割出特定的DNA序列,將其插入另一種生物體的基因組中。插入的DNA可來自相關物種,也可來自不相關物種。
這些生物通常是農作物,畜禽和細菌。這些轉基因生物的基因設計原因有很多,包括:抗農藥、除草劑、抗病害、抗旱、抗凍,增加產量、提高營養含量以及作為一種大規模低成本生產藥物或疫苗的方法。
當大多數人一提到轉基因時,都會想到農業,但在醫療行業對轉基因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基因工程細菌現在可以生產胰島素,從而挽救了數百萬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雖然插入生物體的基因原本天然的存在於其他物種中,但人們擔心改變天然基因組可能會產生「未知的後果」。例如,修改基因會改變生物體的新陳代謝或生長速度。還有人擔心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人類產生新的過敏原或將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轉移到我們腸道中的細菌中。
轉基因產品引發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在世界上都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食物過敏每年都在增加。有些人認為過敏轉基因食品有關。但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更易引發過敏反應。另些人則擔心基因工程中特定蛋白質從一種植物轉移到另一種植物,在少量的食物中發現的蛋白質引起大多數過敏反應,堅果是最常見的觸發原因之一。
在90年代中期,根據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報導,研究人員對含有巴西堅果蛋白質基因的轉基因大豆進行了研究,轉基因大豆引起了巴西堅果過敏患者的過敏反應。但這些大豆從未進入市場。
自那時起,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轉基因食品協議。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過敏反應力測試。據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稱,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都沒有發現過敏原。
轉基因產品與抗生素耐藥性
耐藥細菌可以抵抗抗生素,使它們難以被殺死。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抗生素耐藥細菌每年感染200萬人。這些感染每年至少導致23000人死亡。
科學家經常在基因工程中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改良種子。很多人覺得這些轉基因食品與抗生素抗性細菌的比例上升存在聯繫。但目前沒有研究證實這一說法,但將來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轉基因產品和癌症的關係
2013年,《食品和化學毒理學》雜誌收回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將除草劑農達(農達草甘膦)和抗農達轉基因玉米與大鼠患癌症過早死亡聯繫起來。由於該論文引起廣泛關注,該期刊的編輯審查了研究人員的原始數據和同行評審過程,發現研究人員實驗使用大鼠樣本太少,並且這種大鼠的血統特性容易患癌症,所以結果尚無定論。自那以後,該論文在另一本期刊《歐洲環境科學》 上重新出版。關於該研究結果的爭議仍在繼續。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轉基因食品對人類潛在的長期健康影響。
轉基因產品的評估
不同轉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不同基因。這意味著個體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並且不可能就所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作出統一陳述。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安全評估,不太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此外,這些食品被批准轉基因的國家的大眾廣泛消費,至今未顯示出對人的健康影響。根據食品法典原則不斷進行安全評估,並在上市後後適當的監測,這應成為確保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基礎。如今世界上關於轉基因作物與健康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多,以評估轉基因食品的優缺點。
美國國家科學院(NASEM 2016)對目前商業化的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進行成分分析,急性和慢性動物毒性試驗,以及飼餵轉基因食品的畜禽健康的長期數據進行了詳細評估,結合人類流行病學數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現這些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風險更高 。
由轉基因生物製成的飼料是否對畜禽安全?如果畜禽吃轉基因(GMO)飼料,肉中會含有轉基因DNA嗎?
在美國,餵畜禽轉基因作物飼料已二十餘年,有近70%的轉基因玉米和50%的轉基因大豆用於畜禽飼料。如肉牛、奶牛、豬、羊、和雞等。對畜禽對轉基因飼料的攝食和消化已進行過100多次相關研究,在這期間,從未在飼餵轉基因飼料的畜禽的的肉、奶或蛋中發現轉基因生物。
首先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人或動物所吃的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DNA和蛋白質。在食物中的轉基因和非轉基DNA和蛋白質都會經過胃腸道中的消化系統加工處理。在消化過程中,轉基因生物和非轉基因生物的DNA都會被分解成構成所有DNA的四個核苷酸或小核苷酸片段。同樣,轉基因和非轉基因蛋白質會分解為自然界中所存在的21種胺基酸中的一種或幾種。許多關於轉基因DNA或蛋白質轉移到動物組織中可能性的研究表明,在動物組織中未檢測到完整免疫反應性蛋白質或DNA。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動物基因組學資料,基因工程作物和傳統作物一樣被動物消化。迄今為止證據表明,用轉基因作物餵養家畜在營養成分、消化率和飼用價值方面等同於餵養普通傳統飼料。此外,基因工程DNA,或編碼的新蛋白質其中,從未在餵食基因工程飼料的動物的奶,肉或蛋中檢測到。研究證實,植物轉基因DNA片段不能進入到動物組織中。
衣阿華州立大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多年的實踐已顯示出轉基因並沒有對動物或人類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農場的畜禽是地球上受到最嚴格監測的動物,經過幾代人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飼養,並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對畜禽的生長,繁殖或疾病有負面影響。並且沒有記錄與轉基因食品相關的人類疾病或過敏的案例。
轉基因作物的典型案例
黃金大米就是轉基因作物一個典型例子。世界上約有2.5億兒童缺乏維生素A,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雖然也有物資分配計劃,但成本高昂且難以維持,可以解決的方案只有黃金大米。
研究人員在大米中添加了兩個基因,一個來自土壤細菌,另一個來自水仙花,後者可以合成維生素A的前體,維生素原β-胡蘿蔔素,它能使各種食物呈現橙色,從而使大米變得金黃,然後將水仙花基因換成玉米基因以進一步增加β-胡蘿蔔素含量。
大米是許多國家的主食,一碗金米飯可以滿足兒童每天維生素A所需量的60%。然而,該產品遭到了公眾強烈反對,特別是綠色和平組織。主要是因為許多人認為它將導致轉基因食品更廣泛的傳播。然而事實上,這是解決這個現實問題的最可行方案。黃金大米是由基金會資助的學術研究人員和非營利組織開發,而非大型私營公司。
在美國約85%的玉米是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豆也經過嚴格的基因改造,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大豆被設計用於產生高水平的油酸,因為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LDL膽固醇(壞膽固醇)。
為什麼美國和歐洲對轉基因存在明顯分歧?
美國的耕地面積約為歐洲的1.4倍,而用於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耕地面積幾乎是歐洲的600倍,歐洲和美國之間在轉基因生產方面的巨大差異反映出了對轉基因的不同的態度,這些都影響著消費者的偏好和政府政策決策。對跨大西洋貿易也有重要的政治影響。
解釋這種分歧就要牽扯到歐美的農業文化、耕作方式甚至是哲學、政治等方面一些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更為深入的討論,這裡不多做複述。
轉基因產品標籤
全球有60多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國家,都要求對轉基因作物進行標識。但在世界上還有300個地區直接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在美國和加拿大轉基因產品是不需要強制標識的。而我國是對轉基因產品強制標識最多的國家,共有5類17種須強制標識。
在轉基因長期的安全性尚無定論前提下,信息透明是解決問題的原則,民眾可以擁有選擇權。但是由於謠言的導向,當公眾不能完全理解這項科學技術時,就會造成恐慌的蔓延。「轉基因」只是一種技術,所有新技術都需要審查和測試。我們對轉基因的恐懼應該基於科學和證據,而不應該是因為對科學缺乏理解。就像一種工具,它本身並不危險,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使用它。
關注世界智慧,發現不一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