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年崔永元與方舟子轉基因食品危害之戰,誰勝誰負?

2020-11-29 世界智慧

自2013年崔永元與方舟子因微博轉基因之爭論起,崔永元離開央視自費50萬赴美調查轉基因,雙方互掐轉為罵戰,崔永元稱方舟子借科普名義騙人,方舟子反質疑崔永元公益盈利動機。漸漸的,討論變成了一場鬧劇。雙方鬧上法庭互稱對方惡意訴訟,互相訴賠。最終法院宣判雙方均為名譽侵權,互賠4.5萬元相互道歉結束。

崔方之爭

那麼時隔5年後的今天,關於轉基因的爭議人們是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呢?

多年來在世界上轉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是一個激烈爭論的話題,主要是由於公眾對轉基因缺乏了解以及大量的誤傳信息造成。我們人類需要轉基因作物嗎?轉基因食品有危害嗎?本文將簡要概述這個超級話題,並討論轉基因生物的一些謠傳和事實。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

人類已經使用「人工選擇」或「選擇育種」的方法修改植物和動物的基因組已有幾千年之久。人們選擇具有所需理想性狀的生物並培育繁殖,以使其某些特徵持可以持續的繁衍下去。這可能是一種玉米,高產奶牛或無種水果。然而,以上這些僅限於天然發生的變異,並不能直接操縱生物體中的DNA,這就是基因工程需要人工改變的地方。

玉米選育的外觀變化

如上圖,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育種已經極大地改變了玉米的外觀

基因工程可以將完全不相關的物種基因人工導入其他生物體中。第一種採用現代遺傳修飾方法重組DNA技術,是將其中的酶從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切割出特定的DNA序列,將其插入另一種生物體的基因組中。插入的DNA可來自相關物種,也可來自不相關物種。

這些生物通常是農作物,畜禽和細菌。這些轉基因生物的基因設計原因有很多,包括:抗農藥、除草劑、抗病害、抗旱、抗凍,增加產量、提高營養含量以及作為一種大規模低成本生產藥物或疫苗的方法。

當大多數人一提到轉基因時,都會想到農業,但在醫療行業對轉基因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基因工程細菌現在可以生產胰島素,從而挽救了數百萬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

雖然插入生物體的基因原本天然的存在於其他物種中,但人們擔心改變天然基因組可能會產生「未知的後果」。例如,修改基因會改變生物體的新陳代謝或生長速度。還有人擔心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人類產生新的過敏原或將抗生素的抗性基因轉移到我們腸道中的細菌中。

GMO作物

轉基因產品引發過敏反應

食物過敏在世界上都是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稱,食物過敏每年都在增加。有些人認為過敏轉基因食品有關。但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更易引發過敏反應。另些人則擔心基因工程中特定蛋白質從一種植物轉移到另一種植物,在少量的食物中發現的蛋白質引起大多數過敏反應,堅果是最常見的觸發原因之一。

在90年代中期,根據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報導,研究人員對含有巴西堅果蛋白質基因的轉基因大豆進行了研究,轉基因大豆引起了巴西堅果過敏患者的過敏反應。但這些大豆從未進入市場。

自那時起,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轉基因食品協議。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過敏反應力測試。據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稱,目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都沒有發現過敏原。

轉基因產品

轉基因產品與抗生素耐藥性

耐藥細菌可以抵抗抗生素,使它們難以被殺死。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稱,抗生素耐藥細菌每年感染200萬人。這些感染每年至少導致23000人死亡。

科學家經常在基因工程中利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改良種子。很多人覺得這些轉基因食品與抗生素抗性細菌的比例上升存在聯繫。但目前沒有研究證實這一說法,但將來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證明。

轉基因產品和癌症的關係

2013年,《食品和化學毒理學》雜誌收回了一篇論文,該論文將除草劑農達(農達草甘膦)和抗農達轉基因玉米與大鼠患癌症過早死亡聯繫起來。由於該論文引起廣泛關注,該期刊的編輯審查了研究人員的原始數據和同行評審過程,發現研究人員實驗使用大鼠樣本太少,並且這種大鼠的血統特性容易患癌症,所以結果尚無定論。自那以後,該論文在另一本期刊《歐洲環境科學》 上重新出版。關於該研究結果的爭議仍在繼續。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轉基因食品對人類潛在的長期健康影響。

DNA修飾

轉基因產品的評估

不同轉基因生物包括以不同方式插入的不同基因。這意味著個體轉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並且不可能就所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作出統一陳述。

目前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食品已通過安全評估,不太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風險。此外,這些食品被批准轉基因的國家的大眾廣泛消費,至今未顯示出對人的健康影響。根據食品法典原則不斷進行安全評估,並在上市後後適當的監測,這應成為確保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基礎。如今世界上關於轉基因作物與健康問題的研究越來越多,以評估轉基因食品的優缺點。

美國國家科學院(NASEM 2016)對目前商業化的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進行成分分析,急性和慢性動物毒性試驗,以及飼餵轉基因食品的畜禽健康的長期數據進行了詳細評估,結合人類流行病學數據,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現這些轉基因食品比非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風險更高 。

轉基因產品評估

由轉基因生物製成的飼料是否對畜禽安全?如果畜禽吃轉基因(GMO)飼料,肉中會含有轉基因DNA嗎?

在美國,餵畜禽轉基因作物飼料已二十餘年,有近70%的轉基因玉米和50%的轉基因大豆用於畜禽飼料。如肉牛、奶牛、豬、羊、和雞等。對畜禽對轉基因飼料的攝食和消化已進行過100多次相關研究,在這期間,從未在飼餵轉基因飼料的畜禽的的肉、奶或蛋中發現轉基因生物。

首先重要的是我們要了解人或動物所吃的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DNA和蛋白質。在食物中的轉基因和非轉基DNA和蛋白質都會經過胃腸道中的消化系統加工處理。在消化過程中,轉基因生物和非轉基因生物的DNA都會被分解成構成所有DNA的四個核苷酸或小核苷酸片段。同樣,轉基因和非轉基因蛋白質會分解為自然界中所存在的21種胺基酸中的一種或幾種。許多關於轉基因DNA或蛋白質轉移到動物組織中可能性的研究表明,在動物組織中未檢測到完整免疫反應性蛋白質或DNA。

轉基因作物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D)動物基因組學資料,基因工程作物和傳統作物一樣被動物消化。迄今為止證據表明,用轉基因作物餵養家畜在營養成分、消化率和飼用價值方面等同於餵養普通傳統飼料。此外,基因工程DNA,或編碼的新蛋白質其中,從未在餵食基因工程飼料的動物的奶,肉或蛋中檢測到。研究證實,植物轉基因DNA片段不能進入到動物組織中。

衣阿華州立大學的相關研究也表明,多年的實踐已顯示出轉基因並沒有對動物或人類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農場的畜禽是地球上受到最嚴格監測的動物,經過幾代人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飼養,並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對畜禽的生長,繁殖或疾病有負面影響。並且沒有記錄與轉基因食品相關的人類疾病或過敏的案例。

轉基因作物的典型案例

黃金大米就是轉基因作物一個典型例子。世界上約有2.5億兒童缺乏維生素A,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雖然也有物資分配計劃,但成本高昂且難以維持,可以解決的方案只有黃金大米。

黃金大米

研究人員在大米中添加了兩個基因,一個來自土壤細菌,另一個來自水仙花,後者可以合成維生素A的前體,維生素原β-胡蘿蔔素,它能使各種食物呈現橙色,從而使大米變得金黃,然後將水仙花基因換成玉米基因以進一步增加β-胡蘿蔔素含量。

大米是許多國家的主食,一碗金米飯可以滿足兒童每天維生素A所需量的60%。然而,該產品遭到了公眾強烈反對,特別是綠色和平組織。主要是因為許多人認為它將導致轉基因食品更廣泛的傳播。然而事實上,這是解決這個現實問題的最可行方案。黃金大米是由基金會資助的學術研究人員和非營利組織開發,而非大型私營公司。

國際水稻研究所

在美國約85%的玉米是經過基因改造的。大豆也經過嚴格的基因改造,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大豆被設計用於產生高水平的油酸,因為這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LDL膽固醇(壞膽固醇)。

為什麼美國和歐洲對轉基因存在明顯分歧?

美國的耕地面積約為歐洲的1.4倍,而用於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耕地面積幾乎是歐洲的600倍,歐洲和美國之間在轉基因生產方面的巨大差異反映出了對轉基因的不同的態度,這些都影響著消費者的偏好和政府政策決策。對跨大西洋貿易也有重要的政治影響。

解釋這種分歧就要牽扯到歐美的農業文化、耕作方式甚至是哲學、政治等方面一些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更為深入的討論,這裡不多做複述。

轉基因產品標籤

全球有60多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國家,都要求對轉基因作物進行標識。但在世界上還有300個地區直接禁止種植轉基因作物。在美國和加拿大轉基因產品是不需要強制標識的。而我國是對轉基因產品強制標識最多的國家,共有5類17種須強制標識。

轉基因標識

在轉基因長期的安全性尚無定論前提下,信息透明是解決問題的原則,民眾可以擁有選擇權。但是由於謠言的導向,當公眾不能完全理解這項科學技術時,就會造成恐慌的蔓延。「轉基因」只是一種技術,所有新技術都需要審查和測試。我們對轉基因的恐懼應該基於科學和證據,而不應該是因為對科學缺乏理解。就像一種工具,它本身並不危險,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使用它。

關注世界智慧,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崔永元調查轉基因食品 細說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雖然方舟子比較招人討厭,但就事論事,討論轉基因有沒有害,比起崔永元,方舟子的言論還是要靠譜些。畢竟崔永元是名嘴,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曾經的職業是記者。方舟子,人家好歹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本科,還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去拿了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
  • 轉基因食品到底是危害健康還是有益健康?
    以轉基因生物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根據轉基因食品來源的不同可分為植物性轉基因食品,動物性轉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轉基因食品,從世界上最早的轉基因作物(菸草)於1983年誕生,到美國孟山都公司轉基因食品研製的延熟保鮮轉基因西紅柿1994年在美國批准上市,轉基因食品的研發迅猛發展,產品品種及產量也成倍增長,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
  • 方舟子逐條批駁崔永元在《南方周末》專訪
    當愛較真的方舟子遇到「實話實說」的崔永元,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方崔大戰」告訴我們:後果很嚴重。本來,生物科學專業方舟子力挺轉基因,崔永元則在微博上發出質疑,沒想到兩人的罵戰一發不可收。為了尋找反對轉基因的證據,文科出身的崔永元不惜花費、四次赴美、日進行實地調查採訪。而方舟子則緊追不捨,崔永元每次在媒體上公開發聲,方舟子必會反駁。這次也不例外。
  • 方舟子被屏蔽,鳳姐被禁,誰封殺了他們?
    也有人說是這些年他們得罪了太多人?真的嗎?我們來聊聊說天天吃轉基因食品的推廣動力?方舟子科普作家的身份,打假鬥士的名聲,其縱橫網絡幾乎無敵手,哪怕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餘華」也甘拜下風:不過,他還是碰上更較真的一個人,你肯定馬上想到了崔永元,對,就是崔永元甚至因為與方舟子的轉基因微博罵戰,崔永元辭去中央電視臺主持工作,自費50萬去美國調查
  • 不局限轉基因話題,客觀評價崔永元和方舟子
    為了照顧護主心切又比較玻璃心的崔粉,本文主要客觀評價崔永元的優點和方舟子的缺點嘍!如有缺漏或者錯誤請留言補充指正,謝謝!對於崔永元,我這代人是很熟悉的,畢竟從小看著他的節目長大,從他的《實話實說》節目到《小崔說事》、《電影傳奇》再到《我的抗戰》,《實話實說》、《小崔說事》中的小崔常常給人一種睿智幽默又不失真誠大氣。
  • 轉基因食物引發激烈爭論,崔永元和方舟子互掐,袁隆平卻這麼說
    食品安全無小事。轉基因食物一直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各界對此都包郵自己的態度。而方舟子和崔永元這對「冤家」對此各持己見,他們之間的對話頗有針鋒對麥芒的味道。方舟子曾經就轉基因的問題在中國農業大學的現場品嘗轉基因玉米。
  • 崔永元開店賣非轉基因食品 套路深就能賣高價?
    19日電 應驗了「所有網紅的歸宿都是淘寶店」這句話, 「反轉鬥士」崔永元也在網上開店賣食品了,主打非轉基因食品。大豆油的原料,是精選非轉基因的東北大豆;黑豬,吃的是非轉基因飼料;小米,甄選非轉基因優質種子——雖然有人指出小米並沒有轉基因的品種……  「反轉基因」近年已成為崔永元標誌性的tag。他自費前往美國拍攝紀錄片,「揭露」轉基因食品的危害;還和方舟子展開激烈的辯論,甚至上升到對簿公堂。在反轉人士眼裡,崔永元不代表什麼利益。不過當「鬥士」嗅到商機,該賺的錢也是得賺的。
  • 方舟子推薦轉基因食品,還推薦網友去品嘗,被網友痛批
    方舟子之前就是因為轉基因的食品這件事情,在當時就已經被崔永元在網上痛批,大家都知道,轉基因科學的進步,對好多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轉基因技術並沒有完全發展成熟,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食品安全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方舟子還公開宣傳轉基因的食品。
  • 崔永元:對轉基因食物的好壞要調查到底
    崔永元回國當晚,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尚未收到法院通知,「終於可以在法律框架下一較真偽了」,「何必費那麼多口舌」。他稱將親自上庭,相信法律的公正,「這還是我第一次當被告」。  此前,赴日本調查前夜,2014年1月11日晚,北京奧體中心,崔永元和南方周末記者聊了近5個小時的轉基因話題。
  • 崔永元赴美查轉基因離職央視 稱繼續罵方舟子
    崔永元:中國支持轉基因技術的專家都說,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科學界已有定論,沒有爭議,說美國人已經放心地吃了20年都沒事。到底有沒有爭議?美國人是不是放心地吃了20年?是不是沒事?就因為這個我先去了日本,後去了美國。第一次去美國是自己去的,一邊了解一邊發微博,感覺有些問題微博上說不清楚,說了大家也未必相信,所以決定用拍紀錄片的方式來說。
  • 崔永元打官司比方舟子多花13萬多元
    京華時報記者徐曉帆攝方舟子崔永元  昨天上午,海澱法院對方舟子、崔永元互訴名譽侵權案,做出一審判決。法院認定兩方所發的微博中,均有部分微博侵犯了對方的名譽權,故判令各自刪除數十條侵權微博,公開道歉並互賠4.5萬元。
  • 科普: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區別在哪,對人體有何危害?
    科普: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區別在哪,對人體有何危害?最近網絡對於轉基因食品的爭議頗大,但是相信很多網友對於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的概念卻還不明確,今天小編先為大家科普一下什麼叫轉基因和非轉基因。首先,轉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類生物的基因輸入到其它生物體內,改變對方的基因遺傳物質,使這類生物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通常這種改變都是迎合人類對於消費、健康和食用方面的需求。而轉基因食品,是生物學家嘗試把動植物的基因做出調整,資源整合之後再重新製造出的一種新型食品,我們都知道 DNA的重要性,他能夠改變一個生物體的部分甚至全部性質。
  • 方舟子說自己吃轉基因食品,還提倡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自己經吃了二十年了,現在美國幾種最主要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甜菜、棉花等,基本上都是轉基因的品種。到底轉基因食品有沒有危害呢?2、在德國的一些地區的農民在1997年開始嘗試著去種植bt-176玉米,這也可是一種轉基因食品,這種食品被德國人作為奶牛的補充飼料。連續種植了僅三年的時間後,德國的農民開始提高該玉米在飼料中的比例,但這個時候可怕的結果出現了,這個地區所有的牛都死亡了。
  • 崔永元成立非轉基因食品公司 域名不見蹤影
    是的,與轉基因鬥爭了三年之後,小崔準備創業了,而且是賣非轉基因食品。據悉,這家公司名為:崔永元老滋味食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小崔創業,網上的爭議也很多,崔永元給出的回答是:「起因是3年前同轉基因泛濫作鬥爭,我認為這是個責任和商機。
  • 崔永元,偏執會讓一個理想主義者走向哪裡?
    2013年9月,崔永元在微博上跟方舟子發起「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的辯論,自此拉起一場長達2年的罵戰。先是在2013年自費跑到美國拍攝紀錄片,走訪美國專家和民眾,試圖證明轉基因食品的危害。但這部68分鐘的片子被認為邏輯和採訪均存在諸多問題,和同是為了公共利益的《穹頂之下》可謂雲泥之別,並沒有說服力。2014年,他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展開罵戰。
  • 崔永元談轉基因:很氣憤美國政府部門不接受採訪(1)
    今年9月初,方舟子在微博中稱「要創造條件讓國人都吃轉基因」,此舉讓崔永元反感,並引發持續至今的「崔方大戰」。其間,崔永元3次自費赴日美調查轉基因問題,並加速他最終離職央視。
  • 方舟子粉絲髮文盛讚其在捍衛真理,崔永元爆笑點評:看得我快吐了
    近日,方舟子的一個忠實粉絲在自己的微博上著實的大大誇獎了一番老方,言詞中真是飽含了滿滿的崇拜之情,而這篇短文,疑似是在為方舟子在網絡上所遭遇到的不公抱打不平!儘管我們是小眾的,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年,幾十年,「握緊我的手,讓我的圖騰烙在你的手上,請傳遞這一把火,直到百年之後……」從這篇短文中可以看出,雖然方舟子在網絡上不太受網友們待見,但還是有一批鐵桿粉絲的,要不然也不能有人給他打賞。我們都知道,他和小崔之間因為在轉基因是否安全的問題上,兩人一直爭論不休。
  • 原標題:崔永元與復旦教授激辯轉基因 小崔完勝!
    摘要:近日,崔永元與復旦教授盧大儒就食品基因問題展開激辯。」  提起崔永元,從央視名嘴到轉基因鬥士,崔永元一直是以敢做敢言,立場分明的形象出現在公眾眼前。原標題:崔永元與復旦教授激辯轉基因小崔完勝! 原標題:崔永元與復旦教授激辯轉基因 小崔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