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說出這句話的人,完全沒有經過大腦思考,憑藉自己的臆想張嘴就來。
目前在TFT-LCD和AM-OLED領域,無論是大陸的京東方、華星光電,還是臺灣的友達、群創,生產線裡用到的設備,大部分都來自於日本和韓國廠商,只有少部分來自於國產。這些設備和三星沒有半毛錢關係,更不存在使用三星淘汰的舊設備一說。
在屏幕製造領域,生產設備大多來自於日韓兩國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一點是日韓兩國在這一領域起步比中國早。簡要回顧一下半導體顯示的歷史,那便是:發現於美國、成長於日本、興盛於韓國、蔓延至臺灣,最後回歸於大陸。
日韓等國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液晶顯示了,比中國早了二十年時間。日本韓國在半導體顯示的生產裝備製造、原材料供應方面早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中國作為一個後入者,面對的不僅僅是缺乏技術經驗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面對日韓高額的專利壁壘。很多設備不是中國造不出來,而是由於專利的限制不能去造。
中國缺少的不是製造設備的能力,把所有的零件都給中國,中國也能夠組裝出和ASML一樣的光刻機。限制中國裝備製造的是核心零部件的匱乏,比如工業控制PLC由三菱和西門子壟斷,精密光學被尼康、佳能、蔡司瓜分,工業機器人用到的伺服電機由三菱、ABB、安川電機壟斷,氣動控制部件則幾乎被SMC一家獨攬。
裝備製造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目前中國已經走在了路上,生產設備、原材料已經在逐漸地國產化,請給中國製造多一點點時間。
這句話如果放到十年前,或許還沾點兒事實。可是到了今天,這句話越聽越覺得刺耳,更不符合事實。
簡單回顧一下京東方的企業史。2003年,京東方通過收購韓國現代顯示公司,踏入了TFT-LCD液晶顯示的門檻。這次收購共花費3.8億美元,而且是全面收購,包含生產線、技術專利、技術人員和銷售渠道等在內。這和當時國內普遍的「以市場換技術」、「中外合資建廠」有本質的不同。
收購完成後,韓國現代顯示就變成了京東方的一個海外子公司——韓國京東方,裡面原有的員工自然也就成為了京東方的員工。藉助於收購來的人員和技術,京東方很快在北京建設起了自己的TFT-LCD 5代線項目,代號B1。
在京東方進入液晶領域早期,的確是有一部分韓國技術工程師在幫忙指導,誰叫人家在這一領域發展的早呢!我們只能以學習的態度來不斷摸索。等京東方摸索出經驗,培養起了自己的技術團隊,便於2007年在成都開始自主建設TFT-LCD生產線,代號B2。
此後京東方又在全國各地自主建設了十幾條生產線。目前韓國籍員工在京東方員工中所佔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在京東方的廠區能經常看到韓國人,倒也不假,只不過他大概率是韓國的設備廠商,而不是京東方的員工。
有些人總覺得,國產屏幕就一定比三星LG的差。無論你怎麼向他解釋,他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一個字:請你離開!
我們應該承認,在頂級AM-OLED屏幕上面,三星的確是目前的王者,但是國產屏幕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
很多人喜歡拿華為P40上的周冬雨排列說事兒,在顯示效果上,京東方的RGB-Delta像素排列方式是不如三星的鑽石排列。不過這也是一件非常無奈的事情,三星公司對鑽石排列享有長達二十年的專利權,其他公司若是也想這樣生產,必須獲得三星的授權。
左為京東方 RGB-Delta排列方式,右為三星鑽石排列方式
這就好比是三星發明了一輛四個軲轆的汽車,並告知其他廠家說,你們都不允許生產四個軲轆的汽車。其他廠家沒有辦法,只能在三個軲轆或五個軲轆裡面鑽研。專利對於一個企業的發展真的是至關重要,別人有的你沒有,你就要受制於人。
京東方的屏幕到底怎麼樣,可以用銷售數據說話,畢竟消費者的眼睛是明亮的,銷量是不會騙人的。
京東方在2019年液晶顯示面板全球出貨量第一,全球每四塊液晶面板,就有一塊來自於京東方。在AM-OLED領域,2019年京東方的屏幕出貨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三星。
如果京東方的屏幕真的不行的話,會有這麼多手機電視廠家使用京東方的屏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