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負陰而抱陽 衝氣以為和 」2天地交感生生不息《古代天人學》

2020-12-02 騰訊網

陰陽關係就像我們人生中的家庭一樣,就是我們家庭的縮影,從夫妻的組成,從一個原生態的家庭到大家認識另外一個人,從原生態不同家庭的人組成,有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對立,有了對立以後,才會有統一,因為你們相愛了,才會有統一,沒有統一你們不會不可能走在一起,但是你們根本是有分歧的。

那麼對立以後,結婚生子陰陽和有子,大家這兩點你們,婚姻之中的過程就可以看到,我們今天和大家講的是第三點,陰陽的互根互用,大家會很奇怪,為什麼講到,又是對立又是制約,又是鬥爭,為什麼又是互根互用呢?是什麼原因導致陰陽之間的關係會那麼微妙?

大家沒理解裡面之前大家可以看看,我們的夫妻關係,是不是互根互用?

我們一方的存在是不是以另外一方的互相依存又互相根本的作用?

有人說我們沒有,很多人說我們沒有,我和他總是吵架,總是鬥爭,沒有所謂的互相,互為根本互相促進,有嗎?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狀態,是因為我們有時候,看不清這種事物的本質,陰陽的互根互用它指的是,事物和現象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互為根本的關係,

也就是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脫離一方而單獨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條件,互根是絕對的。另一方與相對的另一方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條件,我們所說互相促進互相作用,這是相對的,互根是絕對的。

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寒,還會有熱嗎?沒有了靜止,還會有運動嗎?沒有了上有下嗎?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個互根和互用的關係,才有了我們中醫所說的,護根和互用也就是,我們大家經常所說的陽存於陰,陰存於陽。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互根,護根我們如何去看待呢?

原來在,中醫學裡面有一句話,大家可能也聽說過,「陰陽互根,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的治療方法。

這句話是張景嶽寫的,「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陽得陰助陽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並與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源泉不絕」。

這個就是運用到了陰陽互根互用的原理,來進行調整疾病治療疾病。也就是說我們要補陽,而不是全部的,一個溫陽,助陽的藥,而是要陰中來陽。

大家這句話怎麼理解呢?你本身要生陽的,讓火燒得更旺,你要明亮一點,你要加點油性的,陰性的。

每個人都點過煤油燈,你要這個陽這個火保持明亮,你單單不斷的,不斷的點火那是沒有用的,你要讓你的火亮一點,明亮一點,持續一點,你必須你要添煤油,煤油就是一種陰性物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陰中求陽。

這個火得到陰助就生化無窮,可以不斷燃燒。如果陰的物質不足,那個火苗很快就容易滅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陰中求陽。

你補陽要善於加一些油性的補陰的藥材,後面一句話「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你要滋補陰液,你要滋陰,你要補陰不要堆砌一堆的滋補的藥,滋補的藥會不動會過於滋膩,要加一些陽氣的藥,具有動的藥,來引動這個陰,不至於太過滋膩,這樣子陰陽互根,陰得陽生,源源不絕,這個就是運用到了陰陽互根的原理,來調理疾病和症狀。

相關焦點

  • 「萬物負陰而抱陽 衝氣以為和 」1 天地交感 生生不息《古代天人學》
    無論是我們的人類,在自然之中陰陽的交感,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具有非常的普遍性,所以說陰陽之氣的交感,就給了我們對於認識事物的現象個本質,有了根本性的認識,我們只有陰陽的交感,陰陽道合和才能夠有子。,我們到下面的過課程中會講到氣的運動,講到氣的時候,陰陽二氣,大家可能就知道,就是我們經常和大家講的升、降、出、入,這一個升降出入的過程就是氣機運動。
  • 05帛書《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提示:[論道] 道是宇宙的本源 陰陽對立統一 守恆 [論德] 損抑均衡 [修身] 守柔【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眾生均蘊含著對立統一的陰陽二氣,在陰陽二氣的激蕩作用下 達到和諧的狀態。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
  • 中國的宇宙源起學說:精氣學說|古代哲學的精與氣,究竟所指為何
    氣散則死 ——《莊子·知北遊》在氣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古代先哲們抽象出了衝氣、精氣、天地之氣等不同的概念。老子稱氣為衝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無形以起,有形以分,造化天地,天地之始也」(《公羊傳解詁》)。兩漢時期在此思想的基礎上,發展提出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萬物」的更為精細的宇宙發生模式,標誌著精氣學說走向了成熟。精氣化生萬物的機理,古代先賢是用天地之氣交感,陰陽二氣和合來闡釋的。精氣自身的運動變化,分為天地陰陽二氣。
  • 陰陽生萬物,還是「和」生萬物?一篇文章說明白道家宇宙觀
    《老子》第四十二章開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後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是對前面幾句話的具體化闡釋,是對「三生萬物」的「萬物」之不斷再生繁衍過程及狀態之描述。「負陰」是背負著陰,即為背向著陰;「抱陽」,即懷抱著陽,是面向陽。向陽,是萬物之本能本性。這說明老子觀察事物極其精細,用詞十分精當。這一句,也是老子對「二」的解釋。他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的「二」,指的是「陰陽」,而不是《易》所說的「太極生兩儀」的「天地」。其實,天地也是陰陽二氣和合而成。
  • 方位南北與人體頭腳丨陰陽對萬物起什麼作用?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我聽說天屬陽,地屬陰;太陽屬陽,月亮屬陰」,大月小月三百六十天為一年,人也是和它相應的。如今你說的三陰三陽,不和一陰一陽相對應,是怎麼一回事呢?
  • 儒家微信群21-原子、氣、量子力學,以及神
    古代中國認為物質世界的基礎是「氣」。氣是構成一切物體的最基本的東西。 尚未凝聚成物的氣,有陰陽之分; 已經凝聚為物的氣,有五行之分。 夢溪筆談沈括:可是,古希臘的原子論,並不是現代概念的「原子」。古希臘原子是最後的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是絕對的空無,世界是原子在虛空的漩渦運動中產生的。
  • 古代如何把天文氣象與「陰陽二氣」聯繫起來,去解釋雨露雪霜
    古代的宇宙創世論是「元氣論」,認為天地世間萬物都是由元氣形成的。而天地日月星辰和天文氣象的形成,更是陰陽二氣的結果。如《列子》說「日月星辰,積氣中有光耀者」。對於雲、霞、雷、雪等,古代文化的認識分別是:陰陽聚為雲;霞者,赤雲氣也;虹,陰陽不當交而交者,天地淫氣也。另外還有「陰陽相薄,感而為雷」;「天地積陰,寒則為雪」。這篇文章要說的是與霧相關的文化。
  • 中醫常說陰陽,陰陽究竟是什麼,快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樣嗎
    太極圖陰陽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有「陽日」「晦月」等字樣。在甲骨文中,陰陽所指為日、月。《老子·四十二章》也有:「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不過這些陰陽還沒有用在醫學上。秦名醫醫和在為晉侯診病時,以陰陽解釋疾病的病因,「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這是陰陽在醫學領域成功且正確的應用。可能大家還是不理解陰陽,只是模糊的認為,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這麼認識是正確的,但不全面。
  • 「洛書」和「易經」的關係
    《洛書》中有九宮,就是有東南西北四正方、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斜角和中央,也就是四正四隅和中宮。四正四隅乃八卦,中宮與河圖中宮一致。這樣《洛書》的內容就是九宮八卦,而九宮八卦於丹道有大用。《易經》太極圖中也有中宮,執兩而用中、一陰一陽之謂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黃者二儀之正色,還有「君子黃中通理」(《易經》語)都點明了太極圖中的中宮,此中宮即太極本體。執兩而用中、攢簇五行,合和四象、筆垂中宮,八方迴蕩等,是中庸之道在二儀、四象、八卦各個階段的不同表述。
  • 探索生命的本源,什麼是人體的內能量和外能量?
    三到底是什麼老子接下來的那句話就是在解釋這個問題,後面那句話叫: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他先解釋了二:就是陰和陽,這就是「一生二」的二,而且這個陰陽是負和抱的關係。這個陰陽是什麼意思?這種關係老子用一句話來表述即:萬物負陰而抱陽來表示,陰和陽是構成萬物的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就像一個抱著另外一個,一個背著另外一個,這麼一種關係,如果你看不太清楚的話,你就看太極圖中的一個陰魚,一個陽魚,這是一個靜態的太極圖。
  • 生命的形成,對「精、氣、神」的深度解析
    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家們普遍認為,「氣」是天地萬物(指非生物和生物體)形成的來源。氣有彌散和聚合兩種運動方式,當氣處於彌散運動的時候,就呈「無形」的狀態;當氣從彌散的「無形」狀態演化為聚合的「有形」狀態時,宇宙及其萬物也就隨之發生。氣在生成演化宇宙萬物的同時,也分化為兩種屬性和作用完全相反但又相互生成演化宇宙萬物的同時,也分化為兩種屬性和作用完全相反但又相互關聯的陰氣和陽氣。
  • 四大常數之一的費根鮑姆常數,揭示了三生萬物的道理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面的「無名天地之始」,一句話都說出了宇宙來自虛無,西方晚了2500年才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但和這句話還差很多量級,因為有宇宙來源於虛無,並不只有大爆炸一種模型。大家品味一下,之後我們重點看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