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故事》:BBC備受讚譽的科普紀錄片同名圖書

2020-12-04 蝌蚪五線譜

作者(美)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

譯者閭佳

出版時間:2019年4月

出版社:湛廬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內容簡介]

● 人體是一個複雜而精美的傑作,而大腦是其中神秘的存在。我們通過它在世界上來往穿梭、做決策,放飛想像力。 我們的美夢、清醒時的人生,都源自它飛速運動的數十億細胞。我們歷經悲喜、絢麗多彩的完整人生,都發生在這區區 1.4 千克重的東西裡。

而如此重要的大腦,一直像一個難解的謎題,困住了無數頂尖的科學家,也被我們所忽視。在《大腦的故事》中,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西部世界》科學顧問大衛·伊格曼,用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你展現腦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帶你領略大腦宇宙的奇妙之處。

為什麼記憶常常不靠譜?

切斷與外界的聯繫,「現實」會消失嗎?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感到時間變快或變慢了?

做決定時,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為什麼有人不能快速做決定,總是猶猶豫豫?

有真人電影,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動畫片?

AI時代,我們是否可以不靠大腦存在?

……

在《大腦的故事》中,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你會看到大腦如何塑造了我們,我們如何依靠大腦感知世界,如何做出一個個影響我們人生的決策,以及未來人類將走向何方。沒有一本書,比《大腦的故事》更適合作為腦科學的入門讀物了。閱讀這本書,不需要你具備任何專業知識,只需要帶著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欲望就夠了!

[編輯推薦]

● 拓展自我認知、實現自我進化,培養創新思維,識破創造力本質,伊格曼「自我進化」系列重磅推出!

腦科學領域的《時間簡史》,3大名校教授聯合推薦,腦科學愛好者的入門佳作

從大腦基本運作機制、不同的感官、意識到未來大腦對人類的影響,6大層面解讀腦科學令人驚嘆的不為人知的秘密。前沿、生動、全面、配圖豐富,是腦科學入門的絕佳指南,沒有太多專業名詞,沒有複雜的理論知識,沒有任何腦科學背景的人也能輕鬆讀懂。能把腦科學寫得如此通俗、有趣,至今沒有第二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3大名校教授盛讚推薦!

● 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西部世界》科學顧問的艾美獎提名之作同名書籍

伊格曼是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大熱美劇《西部世界》的科學顧問。本書是他指導並編劇的科教記錄片《大腦的故事》(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的同名圖書。本片獲艾美獎提名,由英國BBC、美國PBS聯合打造,美國權威的電影網站IMDb評分8.7分,為大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腦科學之旅。

經典試驗、案例的全新解讀

「電車困境」「中文屋」「尤利西斯合約」……幾十個經典試驗、案例的全新解讀;50多個你所不知道的大腦真相,幫你打開腦科學認知之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重要信息,都能在書中找到解釋,這樣有助於指導我們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避免思維和行為誤區。

[作者簡介]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

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任教於史丹福大學,大腦可塑性、時間感知、聯覺和神經律等方面的權威人物,已在《自然》《科學》等期刊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獲美國神經科學學會科學教育家獎,該組織是世界上影響極大的神經科學組織。

曾擔任大熱美劇《西部世界》的科學顧問,執導的電視節目《大腦的故事》(The Brain with David Eagleman)獲艾美獎提名。創作的《死亡的故事》(Sum)一書一推出即驚豔英美文壇,現已售出33個國家和地區,並被改編成歌劇和電影。深受英國知名演員史蒂芬·弗雷(Stephen Fry)、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布萊恩·格林(Brian Greene)等眾多大咖追捧。·

伊格曼還是BrainCheck公司、Neosensory公司的創始人。推出了判斷用戶是否患有腦震蕩的軟體,開發了幫助聽覺障礙者獲取聲音信息的exoskin背心。曾登上義大利《魅力先生》雜誌封面,被稱為世界上有頭腦又能產生新點子的人,此前封面人物有布拉德·皮特等。

[各方讚譽]

科學家對大腦生理結構的探究已經深入到基因與神經元層面,我們卻仍然難以解釋大腦如何產生意識、思維、情緒等。伊格曼教授既是一位學有所成的神經科學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創業者和暢銷書作家,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複雜的腦科學,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人也能遨遊在腦科學的奇妙海洋中。

——周曉林,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長江學者、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特聘教授

大衛·伊格曼教授將許多腦科學發現編譯成了大眾文學般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任何背景的讀者都能夠同時從觀眾、演員和導演的不同角度,窺探人類複雜行為及其發展變化的幕後秘密,對大腦甚至對自身產生全新的了解和感悟。

——李武,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腦既塑造了我們的個性,也限定了我們的身份,這就是它的驚人之處。作者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將腦科學中的新發現分門別類地編綴起來,猶如幽篁曲徑,讓人不禁信步前行。人猿揖別、男女不同、長幼差異……這一切都源於腦。「我即我腦」,但遠不止於此,腦居然變幻出一個個意義非凡的個性世界!

——李恆威,浙江大學哲學系、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教授

從學習神經科學之初開始,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大腦對我們的生命和生活如此重要,那為何人類社會對它鮮有提及?讀了《大腦的故事》我恍然大悟:人類缺少對大腦應有的「在意」並非缺陷,恰恰相反,我們一直深深地被困在大腦所製造的「現實」裡。但它太真實、太無瑕了,我們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趙思家,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科學博士 ,著有《大腦使用指南》等

一本了解神經科學的絕佳科普讀物。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能否用身體「聽」聲音,用舌頭「看」電影?撫平皺紋的肉毒素也能影響使用者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北京有可能存在自己的「城市意識」嗎?……在腦科學家伊格曼的引領下,任何對大腦感興趣的讀者都可以通過本書獲得完整的、可擴展的神經科學框架。

——知名科普自媒體「神經現實」

也許我們對量子物理的認識,都比對大腦的認識更深入。這個創造出工具、文明和美食,讓我們理解浩瀚宇宙和量子波動的器官,卻一直像一個難解的謎題,困住了無數頂尖的科學家。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會放棄,還在探索,而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不斷累積起的精彩故事,像一塊塊堅固的基石,試圖幫我們越過智力設下的最大陷阱。本書中整理的精彩故事值得我們反覆回味,等我們逐步弄清出這些基本問題,一定會對智力的高峰發起最後的衝刺。

——《環球科學》

《大腦的故事》是一本令人驚嘆的作品,書中每一頁都充滿閃光點……伊格曼比其他任何人更擅長探索兩耳之間的「灰色物質」中自我的奧秘。

——史蒂芬·弗雷,英國國寶級演員

大衛·伊格曼對當前關於大腦的知識狀況進行了廣泛的綜述,簡潔易懂,令人驚訝。為讀者打開了大腦研究的新世界。

——布萊恩·伊諾,流行樂最具影響力和創新性人物之一

這是對於生物如何產生心智的理想讀物……伊格曼用一貫清晰、動人、發人深省的方式,解答了許多與個人與社會有關的關鍵問題。

──《自然》

作者追尋美國天文學家、作家卡爾·薩根的良好傳統,顯示科學不用加油添醋,仍可讓人入迷。如果你仔細閱讀,將會發現自己沉浸其中。

──《福布斯》

[目錄]

CHAPTER 1 我是誰 001

人類大腦為什麼不做預設 004

你是怎樣成為你的 005

受到關愛的孩子更聰明嗎 009

青春期孩子的大腦是怎麼想的 014

成人的大腦定型了嗎 020

為什麼平時無害的人會突然行為異常 023

為什麼記憶常常不靠譜 026

不愛動腦的人老得快,是真的嗎 031

意識與大腦活躍度有什麼關係 037

CHAPTER 2 我們如何感知世界 043

我們看到的都是大腦「創造」出來的嗎 045

「看」也需要練習嗎 049

為什麼說我們永遠活在過去 058

切斷與外界的聯繫,「現實」會消失嗎 061

為什麼說我們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066

為什麼說「粗心大意」對大腦有利 068

色彩、聲音、氣味是真實存在的嗎 071

為什麼有人能「看到」聲音 073

為什麼說接受「真相」對自己沒有好處 074

為什麼我們有時會感到時間變快或變慢了 076

CHAPTER 3 誰說了算 085

無意識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嗎 087

「熟能生巧」是怎麼一回事 095

為什麼有意做某事容易適得其反 103

「內隱自我主義」是人類的一種自戀行為嗎 108

意識到底有什麼用 116

意識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大 119

人類真的有自由意志嗎 121

CHAPTER 4 我怎樣做決定 125

做決定時,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127

電車困境:理智和情緒,大腦聽誰的 131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選擇障礙 141

人類為什麼要預測未來 145

為什麼我們有時「情願」上當 150

尤利西斯契約:未雨綢繆真的有用嗎 152

自我損耗:為什麼囚犯在飯後獲假釋的概率更高 154

為什麼人有時候會明知故犯 158

CHAPTER 5 我需要你嗎 165

有真人電影,我們為什麼還要看動畫片 167

鏡像反應:模仿是人類自我完善的天分嗎 172

共情是生存必需,還是只是一種溝通策略 180

為什麼「適者生存」這一說法不完全正確 187

非我族類,其心真的「必異」嗎 188

「人以群分」是保障還是障礙 194

CHAPTER 6 我們會成為什麼 203

「左右腦分工說」靠譜嗎 206

我們的感官功能能否「更上一層樓」 208

人類需要AI,還是更需要自身AI 化 215

大腦中的信息能全部保存下來嗎 222

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意識,有沒有意義 225

人類能否創造出新智能 234

計算機真的能思考嗎 240

意識能擺脫大腦獨立存在嗎 245

我們距「超人類」時代還有多遠 253

「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 256

我們是否可以不靠大腦存在 260

致 謝 263

注釋與參考文獻 267

術語表 269

譯者後記 273

作者:湛廬文化

相關焦點

  • 央視熱播紀錄片《家園》導演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 分享拍攝故事
    而隨著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在央視九套的熱播,關於中國自然紀錄片的話題也在持續升溫。6月27日,該片導演劉娜攜同名新書做客濟南,與讀者分享拍攝過程中的動人故事。  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東海大陸架的衝繩海槽,跨越了近5000米的海拔極限,劉娜及她的團隊紀錄了發生在五大生態系統中有趣的物種故事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故事。
  • 歐巴馬親自推薦:紀錄片「宇宙」 5月將在中國播出
    繼1980年播出《宇宙:個人遊記》(Cosmos: A Personal Voyage)之後,國家地理頻道(NGC)和福克斯廣播公司(FOX)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已於3月9日在福克斯電視網和國家地理頻道正式推出,並於3月10日在國家地理頻道全球播出。
  • BBC頂級紀錄片《人類宇宙》
    ·考克斯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p0276p50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首播: 2014-10-07集數: 5單集片長: 60分鐘豆瓣評分:9.2
  •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播出
    [摘要]這部耗資過3億美元、由《宇宙:個人遊記》原班底打造的奇異瑰麗之作,以新發明的科學敘事模式揭開宇宙的壯麗,並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備受讚譽的元素,包括「宇宙日曆」和「想像力之船」。這部耗資過3億美元、由《宇宙:個人遊記》原班底打造的奇異瑰麗之作,以新發明的科學敘事模式揭開宇宙的壯麗,並重新改造原始系列中備受讚譽的元素,包括「宇宙日曆」和「想像力之船」,穿插了精密科學和情緒及靈性元素,為觀眾打造了卓然超脫的視聽體驗。
  •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
    BBC紀錄片《南太平洋》第2集-漂流者導演: 馬克·布朗羅 / Chiara Bellati / Jonathan Clay編劇: Chiara Bellati主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 Mike Rowe / Richard Wollocombe / 馬克·布朗羅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
  •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聽大科學家講科普小故事
    在少兒圖書展臺,孩子們看著喜愛的繪本。   在活動現場,三位科學家不僅回答了小朋友們有關科學的問題,告訴他們學習科學的樂趣,還先後與現場觀眾分享了自己與科學結緣的童年故事,講述了自己從事科普創作的初衷,就「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科普讀物」各抒己見,並對中國科學未來的發展以及青少年科學精神的培養寄予厚望。
  • 《流浪地球》電影小說雙豐收 同名圖書銷量漲近20倍
    與之同時大火的還有《流浪地球》同名小說,和劉慈欣一系列的相關小說,在各大書店紛紛買到斷貨,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小說圖書翻譯出版出海的那些事。近年來,由圖書改編的電影反哺圖書銷售的案例屢見不鮮。《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妖貓傳》《敦刻爾克》等電影都帶火了同名原著小說。那些被電影圈粉、看完後意猶未盡的人,那些被電影勾起情懷想要去重溫經典的人,都去幹了一件事——買書。
  • 同名紀錄片榮獲艾美獎:《宇宙的歷程》
    同名紀錄片榮獲艾美獎(2012年北加州地區艾美獎最佳紀錄片),另有配套的教育系列片、課程大綱和參考書目。內容簡介我們從哪裡來?我們為什麼存在?我們與地球上的生命應該如何共存?人類從誕生之初起就在一直苦苦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如今面對環境汙染、物種滅絕、生態惡化等諸多挑戰,這些問題更變得愈發重要和迫切起來。
  • 歐巴馬向全球推薦紀錄片《宇宙》
    繼1980年播出《宇宙:個人遊記》(Cosmos: A Personal Voyage)之後,國家地理頻道(NGC)和福克斯廣播公司(FOX)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已於3月9日在福克斯電視網和國家地理頻道正式推出,並於3月10日在國家地理頻道全球播出。讓我們回到大爆炸時刻《宇宙:時空之旅》講的是人類的故事,也是先人對星空研究的史詩長篇。
  • 科普圖書的出版與閱讀力量
    經常有讀者感嘆,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難讀,缺乏思想和趣味,沒有閱讀的意願,更談不上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有出版人說,科普圖書難做,做原創科普圖書更難,能夠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創科普圖書難上加難。的確,科普圖書需要既要有嚴謹的科學觀點,又要有深入淺出的可讀性;既要有獨特的視角吸引讀者,但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科學規律。科普圖書的出版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功力的考驗。
  • 紀錄片推薦:關於文學、數學等學科的紀錄片,拓寬孩子視野必備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部紀錄片,包括多種學科的知識,不僅能讓孩子看到更神奇的世界,還能拓寬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1、文學:《英國小說家們的自述》共三集,記錄了從20世紀一戰之後,到90年代初,近80年時間20位傑出小說家們的故事。
  • 9.2分豆瓣高分BBC紀錄片:《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
    《恆星七紀》Seven Ages of Starlight導演: Gaby Hornsby主演: Rupert Graves類型: 紀錄片官方網站: www.bbc.co.uk/programmes/p00yb434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2-10-25片長: 90分鐘又名: 星光七紀元 / 恆星的一生每當太陽落山,夜幕降臨,坐在大地,仰望星空,就能看到一部史詩巨作在眼前上演,這部巨作擁有數十億演員——恆星。
  • 適合文科生看的科學素養的紀錄片有哪些?
    適合文科生看的科學素養的紀錄片有哪些?首推《宇宙時空之旅》(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是一部花費重金打造的科普巨製,由福斯廣播公司(FOX)和國家地理頻道(NGC)於2014年3月開始陸續在全球播出。
  • 紀錄片下載>>BBC紀錄片:細胞內部之旅
    有這樣一部奧斯卡史詩級科普紀錄片:《細胞內部之旅》,它描繪了細胞內部的神秘世界,為我們展示了微觀世界的奧妙。這部紀錄片,也為最前沿的生物學加入了史詩般的故事情節,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從未有人涉足的微觀世界。你知道嗎?每時每刻,我們的身體中都進行著一場大戰。這場起源於幾十億年前的戰鬥,如今仍然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發生著。這是關於病毒入侵的故事——細胞的生死之戰!
  • 大衛•伊格曼《大腦的故事》:帶你領略大腦宇宙奇妙之處
    《大腦的故事》立體書封[基本信息]     書名:《大腦的故事》(The Brain:The Story of You)    作者:(美) 大衛·伊格曼(David Eagleman)       而如此重要的大腦,一直像一個難解的謎題,困住了無數頂尖的科學家,也被我們所忽視。在《大腦的故事》中,享譽全球的腦科學家,《西部世界》科學顧問大衛·伊格曼,用一篇篇引人入勝的故事,為你展現腦科學領域的前沿成果,帶你領略大腦宇宙的奇妙之處。    為什麼記憶常常不靠譜?    切斷與外界的聯繫,「現實」會消失嗎?
  • 兒童圖書看什麼好?看科普漫畫!興趣是孩子科學啟蒙最好的老師
    所以我在此向各位家長推薦一套以漫畫形式向孩子進行科普教育的圖書《人體歷險記》。說起來這本漫畫還要從一位讀者說起,她家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而文化程度不高的他她總被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問得焦頭爛額,於是病急亂投醫之下便向我求助。雖說我的專業方向是兒童心理而不是兒童科普,但為了不辜負這位讀者的信任我還是下了大功夫,最後經過一番篩選選定了這本科學漫畫書作為推薦。
  • 「同上一堂科普課」暨科普圖書捐贈活動在芳草地國際學校舉行
    雲南網訊(記者 高藝萌)為提高少年兒童對新冠肺炎疫情及病毒性疾病的認識並切實做好安全防護,5月6日,昆明市西山區科學技術協會、西山區教育體育局聯合雲南大學出版社、奧秘畫報社開展了「同上一堂科普課」暨科普圖書捐贈活動。
  • 這部BBC的紀錄片,讓人懷念那些倒閉的街角小店
    BBC在今年新出了一個紀錄片,講的也是街角小店的故事。《時光倒流》(Back in Time for...)是BBC早在2015年3月就開始製作的系列紀錄片,每期都涵蓋一個懷舊主題。你可以把它看做特定時期,家庭生活的縮影;也可以把它放大到歷史時間線上,假裝自己是位人類學家,開始考究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演變過程;甚至還可以展開聯想,看看自家老相冊裡是否有也類似的故事發生。雖是科普類紀錄片,但在時光穿梭中,以旁觀者的身份反觀那些熟悉的日常流程,除了歷史的厚重感外,還帶有時間本身的懷舊感和陪伴感。
  • bbc出品紀錄片大貓,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
    bbc出品的紀錄片,往往都是花費數年時間打造的稀世精品,每一部都口碑炸裂,讓人大開眼界。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大貓。同樣是史詩級的作品。從世界最小的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鏽斑豹貓、膽敢單挑鱷魚的美洲虎,殘忍屠殺企鵝的美洲獅,以及喜馬拉雅山頂神出鬼沒的雪豹。四十種貓科動物中的三十一種都被記錄進來,絕對是一部鑑貓寶典,貓奴們的頂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