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理工大學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紀實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學校秉持『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影響學生』『好的課程思政應該像鹽溶解到食物中自然吸收』等理念,在顯性與隱性教育上處理好『食材』與『食鹽』的關係,在拿捏好『火候、口味』的基礎上,用『中央廚房』烹調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餐。」
-
課程思政的價值與建設方向
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關於「課程思政」的認識和理解,以期為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參考。由於「培養人格、塑造品性和培育公共精神」這一方面相對於「增加知識儲備」具有隱性的特徵,常常被學生們所忽視,而「課程思政」正好可以通過其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來解決這個問題。育人是「課程思政」的價值本源,「課程思政」促進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了高校育人模式創新,進而實現了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的同向同行。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這就像我國的戰疫,只有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志願者、居家民眾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戰勝疫情……」這是專業課「分子生物學」上的一幕。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
這要求我們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就「思政課」談「思政課」建設,而要抓住課程改革核心環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陣地地位,著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於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之中。
-
從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 橫影學院思政教育「很有戲」
「作為一座脫胎於鄉鎮企業『大學』橫店大學的高職院校,能在競賽中實現彎道超車,得益於我們六年如一日探索思政教育創新,以思政教育賦能專業建設。」學校黨委書記韋國清說,如果專業課程是支撐學校超常規發展的「骨肉」,那麼思政教育就是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靈魂」。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召開思政課與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工作推進會
王傳亮指出,近年來,學校黨委在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建設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跟中央和市委要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依靠廣大教師,結合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本科教學審核評估整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創新,在健全「三全育人」格局、打造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一、再認識: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現實意義1.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主要困境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課程思政極大地優化了思政育人的時空域,夯實了課堂育人主渠道地位,為構建三全育人提供了有效支撐。結果是一些專業課出現了為思政而思政的「貼標籤」和「兩張皮」現象[5];一些專業課不顧課程性質之間的差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還有一些課程思政喧賓奪主,甚至把專業課上成了思政課。這些都無法更好地實現「全面培養人」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目的,偏離了課程思政建設的初心和使命。(3)各類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無法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
新聞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析——以《媒介倫理與法規》課程為例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有利於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BNU課程思政雲享會 | 普通物理實驗:格物致知育新人
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注重引導教師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寓價值觀引導於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取得了一定成效。
-
堅持「八個統一」明確思政理論課課程定性
思政課是對大學生系統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根本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堅持思政課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過程中,首先就要講政治。講政治是思政課的首要要求,政治性是課程的根本屬性,政治認同是思政學科的首要核心素養,對思政課教師的第一要求是政治要強,「在馬言馬、在馬信馬」。
-
雲南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
多年來,我省始終把建設一支「讓黨放心讓學生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工作目標,將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推進高校思政理論工作的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結碩果。原本枯燥的課程,通過一個幽默的小故事講一個深刻的理論觀點,使理論體系轉化為語言體系,理論講得透,學生也更有參與感。雲南大學通過主動及時補充師資隊伍,持續改善職稱結構,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數量擴充和質量優化兩方面推進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培養了一批如王文兵老師一樣受學生喜愛的思政課老師,讓思政課越來越有「聽頭」。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課程思政要從「乾巴巴的講解」向「熱乎乎的...
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並專門召開視頻會進行了全面部署。《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河南理工大學:「三板斧」如何把課程思政「植入」數學方程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徐春浩 仝衛衛為引領新時代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河南理工大學數信學院《高等數學》教研團隊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根據課程自身特點和課程思政建設要求,精心研討、凝聚合力設計了《高等數學》整體教學環節,從「大學篇、高數篇、學習篇」等「三板斧」
-
新華社評論員:堅持「八個統一」 創新思政教學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課,需要與時俱進,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這「八個統一」,深刻總結了思政課建設長期以來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和成功經驗,構成一個緊密聯繫、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系統、深刻把握其精髓要義和科學方法,才能紮實推進新時代思政課守正創新。
-
於歆傑:連通課程思政的「最後一公裡」——「電路原理」課程建設的...
編者按:12月15日,教育部在江蘇南京召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交流研討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落實情況,深入推進高校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教授於歆傑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以下為發言全文。
-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 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上海在思政課建設改革探索中深刻認識到,思政課伴隨青少年成長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跨學段」的有機整體,貫穿大中小學教育全過程。
-
淺析「課程思政」教學中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課程思政」需要將「思政元素」融合到不同類型的課程教育教學中,著眼於培養學生思政素養,全面構建「大思政」格局,進一步優化學校整體教育教學體系,使其他課程始終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將思政工作貫穿於學校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是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
-
深刻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八個統一」的建設規律
在此次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統一」,深化了對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規律性認識。思政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有其自身的規律,思政課的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受其自身規律的支配。思政課是一種複合的現象,因此,它的發展要遵循一個規律群。
-
【雙戰雙贏】《物理化學A(1)》課程思政示範課展示——學科基礎課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
近日,理學院周建國老師結合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建設項目,面向2019級應用化學專業進行了《物理化學A(1)》課程的課程思政公開課展示。理學院古金霞教授等同行專家和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以及環境工程等專業學生現場進行了觀摩。公開課上,周建國以《物理化學A(1)》課程中「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例,分享了自己在學科基礎課教學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
釐定與貫連:論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的關係
從概念上仔細區分「學科德育」與「課程思政」,尋找它們的分野邊界與契合結點,不僅是深化立德樹人工作,提升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水平的需要,也是促進教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應然之舉。「學科德育」這一概念更適用於基礎教育,而「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更適用於高等教育,兩者有相通的基礎,也有銜接貫連的可能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