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的京那巴達幹河
原來這條河的下遊近海,是屬於低地熱帶雨林,同時也受潮汐影響,近河的地方都生長著紅樹,這裡就成為長鼻猴自古以來的家園。但1980年大面積砍伐林木並改種油棕以來,河兩岸除了岸樹之外都被砍伐一空,原本住在森林的野生動物,例如長尾猴,葉猴,豬尾猴,紅毛猩猩都遷逃到岸樹來求生存。這也是為甚麼這河岸很容易看見野生動物,因為它們無處可去。
兩岸的樹木被砍伐一空
原本不大會與其他猿猴棲息地相重疊的長臂猴,也開始與這些動物接觸了。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長尾猴,它們聰明、勇敢、合作。它們什麼東西都吃,葷素不忌,甚至常到潮間帶捕捉螃蟹,所以它們也有另一個名字,叫食蟹猴。它們成了亞洲熱帶最容易看到的獼猴。
在河邊棲息的長尾猴
就這樣,當森林愈來愈少,族群衝突的事件開始增加,最後演變成你死我活的大戰。
2010年,我帶新竹荒野團到那裡做生態旅行時,遇見長尾猴與長鼻猴爆發大戰,可憐許多小長鼻猴在逃生無路時,被迫跳入河中,然後遊到對岸。
而那條河可是以大鱷魚聞名,常可見鱷魚在岸邊休息做日光浴,這些落水的猴子正好讓它們打牙祭。我們看見落水的小猴一臉驚恐,但我們也無能為力。
河岸邊兇猛的鱷魚
落水的小猴子驚恐萬分
我們也看見一隻攜著幼猴的母猴,在飛躍逃走時,緊抓著母親身側體毛的幼猴竟掉落河裡。幸好,勇敢的媽媽立刻下河,將孩子救起。
母猴保護著落水的幼猴
戰事結束後不久,長尾猴又突然爆發內戰,林中尖叫聲四起,接著也有打敗的長尾猴跳入河裡水遁。
人類的貪婪即使到了現在21世紀也沒有減弱,我們的精神文明反而退步,看看全世界的國家都在追求所謂的GDP,至於下一代要怎麼活下去就管不了了,可惡的是這些所謂的文明人,他們破壞環境的藉口竟大言不慚地說是:「為了下一代",無恥啊!
.
本圖文版權歸「徐仁修荒野」所有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