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冠肺炎、SARS、伊波拉這些恐怖病毒都來源於蝙蝠?

2021-01-15 騰訊網

近年來,一些最嚴重的病毒性疾病——SARS、MERS、伊波拉、馬爾堡病,以及新出現的新冠肺炎——都起源於蝙蝠,這並非巧合。

2020年2月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ara E Brook課題組在《eLife》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題為:「Accelerated viral dynamics in bat cell lin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zoonotic emergence」。

他們發現,蝙蝠對病毒的強烈免疫反應可能會促使病毒更快地複製,因此當傳播到免疫系統正常的哺乳動物(比如人類)身上時,病毒就會造成致命的破壞。

一些蝙蝠——包括那些被認為是人類感染源的蝙蝠,它們的免疫系統永遠準備著防禦病毒,並迅速反應將病毒隔離在細胞外。

雖然這可能會保護蝙蝠不受高病毒載量的感染,但它會促使這些病毒在宿主體內更快地繁殖。

這使得蝙蝠成為快速繁殖和高度傳播病毒的獨特宿主。

雖然蝙蝠可以耐受這些病毒,但當病毒進入缺乏快速反應免疫系統的動物體內時,病毒會迅速擊垮它們的新宿主,導致高致死率。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Cara Brook說:「一些蝙蝠能夠產生這種強大的抗病毒反應,但同時也平衡了抗炎症反應。如果嘗試同樣的抗病毒策略,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產生廣泛的炎症。」

研究人員指出,破壞蝙蝠的棲息地似乎會給它們帶來壓力,使它們在唾液、尿液和糞便中釋放出更多的病毒,從而感染其他動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疾病生態學家Mike Boots說:「歸根結底,蝙蝠在『儲存』病毒方面可能很特別。

很多病毒來自蝙蝠,這不是隨機的。蝙蝠與我們的親緣關係並不密切,所以它們不會攜帶很多人類病毒。

但這項研究證明了蝙蝠的免疫系統是如何驅動毒性克服這一問題的。」

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會在飛行中提高它們的代謝率,使之達到與奔跑中體型相似的齧齒動物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通常,劇烈的體力活動和高代謝率會導致較高的組織損傷,這是由於活性分子(主要是自由基)的積累。

但為了能夠飛行,蝙蝠似乎已經進化出一種生理機制有效地清除這些有害分子。

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有效地清除炎症產生的有害分子,這或許是蝙蝠長壽的原因。有些蝙蝠可以活40年,而同樣大小的齧齒動物可以活2年。

這種對炎症的快速抑制可能還有另一個好處:抑制抗病毒免疫反應相關的炎症。

許多蝙蝠免疫系統的一個關鍵技巧是一觸即發地釋放一種叫做幹擾素的信號分子(幹擾素α),它告訴其他細胞在病毒入侵前「做好戰鬥準備」。

Brook和Boots創建了一個簡單的蝙蝠免疫系統模型,在電腦上對他們的實驗進行建模。

研究人員注意到,許多蝙蝠病毒通過動物媒介傳染給人類。SARS冠狀病毒通過亞洲果子狸傳染給人類,MERS病毒通過駱駝,伊波拉病毒通過大猩猩和黑猩猩,尼帕病毒通過豬,亨德拉病毒通過馬,馬爾堡病毒通過非洲綠猴。

儘管如此,這些病毒在最後進入人體時仍然具有極高的毒性和致命性。

研究人員正在設計一個更正式的蝙蝠疾病進化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毒對其他動物和人類的傳播。「為了能夠預測感染的出現和傳播,了解感染的進化軌跡是非常重要的。」Brook說。

作者:

Cara E Brook, Mike Boots, Kartik Chandran, Andrew P Dobson, Christian Drosten, Andrea L Graham, Bryan T Grenfell, Marcel A Müller, Melinda Ng, Lin-Fa Wang, Anieke van Leeuwen

相關焦點

  • 伊波拉捲土重來,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剛果民主共和國仍處在早前東部遺留的巨大伊波拉疫情爆發的陰霾之下。如今西北部又爆發第二輪伊波拉疫情。如今伊波拉病毒的新一輪爆發,對衛生官員構成了新的挑戰。而伊波拉的起源,也普遍認為是蝙蝠攜帶的伊波拉病毒感染了人類導致的。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德克薩斯大學加爾維斯頓醫學分部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為什麼伊波拉病毒能在蝙蝠體內存活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而這種病毒卻能對人類造成致命的破壞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冠狀病毒|病毒|新冠肺炎|感冒|口罩|大蒜|蝙蝠|sars-cov-2
    3.孩子們無法捕捉到新冠肺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可以被感染。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病例都是在成年人中發生的,但兒童卻沒有免疫力。實際上,初步證據表明,兒童感染的可能性相同,但他們的症狀往往不太嚴重。4. 新冠肺炎就像流感一樣SARS-CoV-19引起的疾病確實具有類似流感的症狀,例如疼痛,發燒和咳嗽。
  • 果蝠, 吃水果的蝙蝠伊波拉病毒宿主
    近年來持續發生吸血蝙蝠咬人致死事件,所以吸血蝙蝠在人們心目中也留下陰影。而且吸血蝙蝠主要就是以吸血為生,所以讓人覺得十分恐怖.....【查看詳情】  關島大蝙蝠  因為果蝠以水果為食,人們以為果蝠的肉是能吃的,而且果蝠的體型是蝙蝠種類中最大的,做起菜來相當有肉,然而最新研究發現,果蝠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這下你還敢吃嗎?!  果蝠,吃水果的大蝙蝠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還要可怕,死亡率超高,令人膽寒!
    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相當長的時間,發展一直都比較平緩,但最近這幾百年人類的腦子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多新科技的出現給這個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即便是世界上所有的科學家都聚在一起,也難以準確預測出未來的情況。
  • 科普:為什麼伊波拉病毒由蝙蝠傳給人,但蝙蝠卻啥事沒有?
    伊波拉病毒在人身上引起一種毀滅性的、致命的傳染病。在過去十年裡,伊波拉病毒已造成兩次大規模且難以控制的疫情,其中一次最近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結束。當病毒給人類帶來嚴重疾病時,意味著人類不是病毒的好宿主。病毒依靠一個活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貯存庫——病毒在其中自然生存和繁殖而不會引起疾病的宿主動物物種。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我們現在對病毒如何在蝙蝠體內進化知之甚少。
  • 病毒的真相!透過新冠肺炎看龐大的病毒世界(二)
    透過新冠肺炎看龐大的病毒世界》簡要介紹了病毒的由來、概況、及2種常見的病毒,本篇將繼續分享病毒的世界,介紹令人聞之色變的HIV、伊波拉等病毒,以進一步理解病毒的發現及生存邏輯。HIV:源於靈長類的瘟疫1981年7月,幾位洛杉磯醫生注意到一個奇怪的「巧合」:1980.10~1981.05期間,該市有5名男子因患有同樣罕見的卡氏肺囊蟲肺炎而入院治療。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厲害,致死率是SARS病毒的9倍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狀病毒把我們所有人都困在了家裡,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病毒的厲害。我們對病毒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了解,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保護性外殼包裹的一段DNA或RNA。它們藉由感染的機制,利用宿主的細胞系統進行自我複製,但是卻無法獨立的生長和複製。
  • 為什麼說蝙蝠堪比「萬毒之祖」,看完就知道蝙蝠有多毒了?
    在新冠肺炎全球爆發後,一個動物又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那就是蝙蝠。近現代以來,蝙蝠身上攜帶了數種病毒都感染到了人類身上,例如狂犬病、伊波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等。蝙蝠對於人類而言,可以說是天然的&34;。為什麼這麼說呢?
  • 疫情的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這個鍋我不背,超級病毒庫蝙蝠
    2020年真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澳洲發生了持續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在大火期間,約有65萬隻蝙蝠為了躲避大火湧入了人類的居住區,菲律賓阿爾山火山噴發,東非蝗災,以及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天來說一下新冠肺炎可能的自然宿主蝙蝠,疫情爆發都怪蝙蝠嗎?蝙蝠表示不背這個鍋,都是你們人類自己惹得事情。
  • 蝙蝠為什麼這麼「毒」?3分鐘英文動畫帶你了解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組長鍾南山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2019-nCoV的基因組的分析研究表明,其與SARS-CoV有79.5%的相似性,而與蝙蝠來源CoV有96%的相似性,基本支持2019-nCoV來源於蝙蝠,但是否存在中間宿主目前還需要研究。
  • 流浪狗是新冠肺炎罪魁禍首?專家推測:狗吃蝙蝠後將病毒傳染給人
    據《每日星報》4月15日報導,根據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流浪狗可能是新冠肺炎的罪魁禍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專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將這種致命病毒傳染給人類的「中間動物」。
  • 又是蝙蝠!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
    馬爾堡病毒與伊波拉病毒都是源自非洲,通過動物傳播給人類,但病毒的最終來源仍然不明。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感染後,會在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襲擊多個器官,使之發生變形、壞死,並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內出血,繼而七竅流血不止,並不斷將體內器官的壞死組織從口中嘔出,最後因廣泛內出血、腦部受損等原因而死亡。
  • 伊波拉、H5N1、SARS……野味帶給人類的是珍饈佳餚還是致命病毒?
    在荷蘭科學家們的實驗中,僅經過十次感染,通過隨機突變和複製,病毒就在沒有科學家幫助的情況下獲得了在雪貂間傳染的能力。儘管這個研究具有爭議,但我們所能了解到的是,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每一次互動——比如每一次叢林動物的死亡——都相當於為病毒進入新物種的機會而擲了一次骰子。
  • 研究人員欲通過剛果的蝙蝠尋找伊波拉病毒—新聞—科學網
    每晚,幾十隻雄性錘頭果蝠聚集在這片位於剛果共和國北部的熱帶雨林地區,並用它們的叫聲爭奪雌性蝙蝠。錘頭果蝠翼展寬至1米,是非洲最大的蝙蝠。它們可能是病毒學其中一個不解之謎的答案,即致命的伊波拉病毒到底潛伏在哪裡? 這個問題困擾了研究人員40多年。1976年,伊波拉病毒突然從位於這片地區西北方向幾百公裡、靠近伊波拉河的叢林中出現。
  • 伊波拉姊妹病毒,致死率可達90%的馬爾堡病毒的自然宿主被證實為蝙蝠
    ,馬爾堡病毒為伊波拉病毒的近親,病死率可高達90%。都是源自非洲,通過動物傳播給人類,但病毒的最終來源仍然不明。,並且這些研究結果提供了西非馬爾堡病毒流行(此前大部分為東非地區)的證據,具有病原學監測和防範潛在馬爾堡病毒威脅的價值。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而這一切,可以使得它們感染病毒後,並不會發病,而是溫和地與病毒「和諧相處」。科學家們從世界各地的蝙蝠當中,搜羅出了4100多種病毒,其中狂犬病毒、sars病毒,伊波拉病句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蝙蝠是巨大的病毒庫,身上病毒超1400種,我們能消滅蝙蝠嗎
    引言:蝙蝠身上攜帶超過1000種病毒,是移動的病毒庫,它們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病毒。蝙蝠如此可怕,人類是否應該徹底殺滅它們?萬萬不可!這幾部電影屬於殭屍題材的電影,說到殭屍,大家心中多少有些害怕與慌張,雖然影片的情節和場景是虛構的,但其中的恐怖畫面仍讓人毛骨悚然。在這些殭屍電影中,林正英可謂是「希望之光」,看到他便看到了希望。因此,林正英也是不少影迷心中的英雄,他能給觀眾帶來安全感。愛看以殭屍為主要題材的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這類電影的情節安排都差不多,一般都有殭屍禍害百姓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