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進攻鄭州,蔣介石炸毀花園口堤壩,曾親眼目睹炸出黃河蛟龍?

2020-12-05 歷史九點半

每晚九點半,讀一條濃縮版歷史。如果你喜歡看歷史,請關注歷史九點半,這裡有最多、最全的近代史探秘,歡迎討論留言。

世界上真的有龍存在嗎?各說紛紜,有人認為龍是完全虛構的生物,根本就不存在;也有觀點認為龍是存在的,如果十二生肖只有龍不存在很不合理,龍真實存在,只是一般人遇不到。

有傳言稱,當今世界上僅存三條蛟龍,其中一條在蔣介石炸黃河的時候就被發現了,當時稱為花園口慘案。花園口慘案,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1938年5月19日,侵華日軍攻陷徐州,並沿隴海線西犯,鄭州危急,武漢震動。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7公裡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當然蔣介石這一做法,至今仍存爭議。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揮臺兒莊戰役大捷後,蔣介石從他著名的「抗戰三日即亡國」論一下變成了速勝論。他匆忙把他的20多萬中央軍調到了徐州戰場,計劃借李宗仁等勝利的餘威,和日軍在徐州決戰。

對於中國軍隊在徐州地區的大量集結,日軍認為這正好是消滅中國軍隊主力的好機會。5月初,日軍迅速集結10多個師團30多萬人向徐州地區夾擊。1938年5月15日 ,日軍在徐州的包圍圈即將形成。

蔣介石發現自己的主力部隊有被包圍在徐州的危險,就又匆忙決定放棄徐州。這樣,所謂的徐州會戰剛開始就失敗了。而且,從各處調來的機動部隊就這樣被拉來拉去,毫無作為,對全國各地的戰局造成不利影響。

於是,接下來日軍便計劃進攻鄭州,鄭州地處中原,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日軍拿下鄭州,將直接給中國軍隊造成致命衝擊,西可進關中,南下可包圍武漢,背後是華北平原,戰局將非常不利於中國軍隊。

接下來就有了蔣介石下令炸毀花園口黃河堤壩,以延緩日軍進攻的事件。花園口決口,當時直接淹死和餓死的群眾多達89萬人,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所殺中國軍民的三倍,佔八年抗戰中中國損失的3500萬人口的2.5%,而日軍傷亡只有1000多人,花園口決口造成了歷史上人為的一次大災難。

這次炸開黃河的舉措,確實拖延了日軍的行程,淹死了1000多日軍,但是我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數十萬百姓因此而傷亡,這樣真的值得嗎?

傳言自從蔣介石炸毀花園口後,便大病了一場,究竟因為何事大病?沒人敢提及此事。後來,人們無意中發現宋美齡的日記中提到過炸黃河的事,才真相大白。據說花園口決堤,蔣介石親眼目睹了黃河中的蛟龍被炸出來,之後就大病了一場。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古老而神秘,誰也不知道滔滔黃河水下究竟還有什麼未知之謎。不過這也成了一宗懸案。

你們,真的相信有龍存在嗎?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抗日戰爭時期,鄂中洪湖地區曾有一位傳奇人物,雖然是國軍序列但卻處於半獨立狀態,為了防止自己的部隊被滲透甚至數次處決蔣介石派出的軍官,此人便是王勁哉。王勁哉是陝西渭南人氏,早年畢業於陝西陸軍講武堂,是楊虎城麾下作戰最為勇猛的戰將之一,西安事變時期力主處決蔣介石。
  • 張自忠:49歲身中16彈犧牲,日軍停戰保護遺體,蔣介石為他痛哭
    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的惡行,全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華夏大地硝煙四起,中華民族陷入生死存亡。1938年初日軍繼續南侵,2月日軍奪取青島後整編軍力欲加強津浦方向的作戰力量,令奪取青島的日軍第5師團抽調兵力進攻臨沂,從臨沂方向到臺兒莊與日軍第10師團會師,配合第10師團作戰,增加津浦作戰力量。
  • 中條山會戰:蔣介石稱「最大恥辱」,抗戰史上的一場閃擊戰!
    為什麼日軍要急於消滅第一戰區的戰力呢?因為第一戰區在山西南部、黃河北岸一帶構築了堅固陣地,對華北和山西日軍構成了嚴重威脅。除衛立煌指揮的部隊外,第八路軍同樣威脅著日軍,故華北地區被日軍視為"治安情況極為惡劣"的佔領區。日軍根據這個指導方針,在"盲腸症"(第一戰區)與"癌症"(第八路軍)之間,選擇了先對"盲腸症"動手。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1938年,為了阻擋日軍,蔣介石密令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形成了400多公裡的黃泛區。幾十萬駐防河南的中國軍隊要吃飯,黃泛區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大批遷入,大大加重了國統區的負擔。1942年河南全省遭災,秋糧完全絕收。國民政府駐河南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仍強徵軍糧,幾乎掠走了農民所有的收穫。農民手中沒有丁點兒餘糧,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餓死。活著的人們,踏上了逃荒要飯的漫漫徵途。
  • 歷史上,冀魯豫交界處曾有一個區域被稱為「濮範觀」,是什麼情況
    三省交界處地圖對比對這一帶行政區劃變動的歷史,很多人都知道,這種變化是因為山東省在1956年撤銷了一批縣,以及在1964年時出於治理黃河的需要等諸多原因造成的。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觀城、濮縣、範縣這三個普普通通的縣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地位、意義以及影響。
  • 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曾有三個小時聽不到槍聲,擊斃日軍7千人
    1943年,日軍為了速戰速決,完成三個月佔領中國的目的,展開了鄂西會戰。為了確保鄂西會戰的勝利,日軍調動了7個師團,兩個野戰炮兵聯隊,外加航空隊,一共10萬兵力,妄想在長江沿線消滅中國守軍,直逼陪都重慶。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電影《1942》畫面 比如老舍先生的小說《四世同堂》裡,多次描寫了當時侵華日軍佔領區北平的受災情況當時的河南支離破碎,半數土地都被日軍佔領。 早在1938年,蔣介石為遲滯日軍的攻勢,下令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以水代兵」雖然達到了一定的軍事目的,但豫東平原的萬頃良田被毀,河南的糧食產量劇減。1942年之前,日寇在河南先後發動過多次大規模的進攻。大批青壯年因連年的徵兵徵而糧離開農田,普通農民家裡根本沒有存糧。
  • 1932年蔣介石一個重要決定,成為四行倉庫八百勇士悲壯的根源
    日軍進攻上海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策應在北方搞滿洲獨立的戰略,這就決定了上海方向不是日軍的主攻方向。然而上海對國民黨來說,從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按理說,蔣介石必須要在上海進行堅決的抵抗。①從經濟上看,上海是財富的聚集地,也是蔣介石經濟的主要來源。
  • 1945年審判日本戰犯,蔣介石為何親自下令必須槍斃這個人
    蔣介石聽到日兵,當時並不知道日本人的目的在於阻撓革命,而是認為日軍真的是為了保護僑民,於是決定採用「忍」字訣,不和日軍發生衝突。 蔣介石甚至對日軍還抱有幻想,認為日本人不會幹涉北伐軍革命。 「他們只是要保護僑民,決不妨礙國民革命軍的軍事行動,不單山東如此,將來東三省也如此,這是他們保證過的。」 令蔣介石沒想到的是,日本方面態度強硬,並不斷往濟南派兵。
  • 淞滬會戰慘烈到什麼程度,一天和日軍拼光一個師,鮮血染紅黃浦江
    七七事變之後,日軍想要採取由北向南的進攻態勢,利用自己機械化優勢,在平原地區和中國軍隊決戰,殲滅中國軍隊主力,從而達到滅亡中國的目的。蔣介石為了打破日軍的企圖,主動在上海發動了淞滬會戰,將日軍由北向南的戰略計劃改為由東向西,以利用中國的地形優勢,以空間換時間,進行長期抗戰。
  • 日軍偽裝成八路軍,在過黃河時說一句話暴露,老大爺做法令人敬佩
    日軍偽裝成八路軍,在過黃河時說一句話暴露,大爺的做法令人敬佩。在我們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有太多太多讓我們敬佩的人物,我們中國人們為了趕走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大家通過觀看電視熒幕是否知道在黃河中有一位老大爺曾想和偽裝成八路軍的日軍同歸於盡,雖然未能殺死日軍,但是老大爺的所作所為是讓人非常敬佩的。這位老大爺便是憨頭的爹爹,他住在黃河邊上,是一位擺渡人。他的兒子為了打鬼子參加了八路軍,不過在戰爭中壯烈犧牲了,這讓老大爺對日本人更加痛恨。老大爺年老了,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報仇,只好在黃河邊,幫忙需要過河的人,特別是八路軍。
  • 為什麼是黃河?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戰爭與黃河間,似乎總有某種隱秘的聯繫,1938年,為阻止日軍西侵鄭州,蔣介石下令扒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以洪水阻隔日軍。一時間洪水漫流,災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復花園口後,黃河才回歸北道,自山東墾利縣入海。
  • 鄭州黃河鯉魚保護區為何名存實亡?
    希望能夠給黃河鯉魚的種群保護帶來一絲幫助。四大名魚之首:鄭州黃河鯉魚鄭州黃河鯉魚,養殖歷史悠久,為黃河河段特產,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美味名揚四海。百度百科中這樣描述:鄭州黃河鯉魚表現為金鱗赤尾,色彩豔麗,外形美觀,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
  • 蔣介石晚年在日記中寫到:「此人不死,大陸不丟」,誰竟如此重要?
    導語:抗日戰爭作為我國人民心中永遠的痛,當年的日軍在我國大地上燒殺搶奪,犯下的罪行數不勝數。並且當時的中國不僅需要和侵略者對抗,國家當中同樣有兩股勢力在產生著小摩擦,在抗戰終於取得勝利後,國共兩黨再次爆發的內戰,最後蔣介石所領導的國民黨軍隊被我軍打得潰不成軍,被迫敗退臺灣。
  • 抗日戰爭高黎貢山戰役,國軍迂迴作戰,為何卻令日軍驚為天人?
    1944年4月,蔣介石籤署了《中國遠徵軍怒江作戰命令》,時任民國滇西遠徵軍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奉命對怒江周邊日軍發起進攻。民國滇西遠徵軍的訓練和裝備全部由美國負責,因此在渡江之時國軍佔盡優勢,在美械裝備的強大火力之下,怒江岸邊的日軍被迅速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