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離奇死亡之後,他的弟弟趙光義順利的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這場皇位更迭並沒有採用我國歷史上常見的父死子繼,反而是罕見的兄終弟及。趙匡胤死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人們不禁會懷疑是趙光義謀害了他的哥哥。通過相關文獻的記載,在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間和之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不難看出趙光義的很多行為顯得非常詭異。
文瑩的《續湘山野錄》詳細的記載了「斧聲燭影」這個故事,在這次燭光晚宴結束後,它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記載,記載的是「是夕,太宗留宿禁內」,這說明那天晚上趙光義是住在了皇宮之中。但按照當時的禮儀制度,即便趙光義是皇帝的弟弟,也不能留宿宮中,而他留宿宮中則說明他知道這天晚上必然會有大事情發生。而司馬光的《記聞》記載的是趙光義當天晚上回到了自己家中,在這個版本中,表面上看趙匡胤的死與趙光義沒什麼關係,但從刑偵角度上來看,趙光義依然擺脫不了嫌疑,畢竟趙匡胤死亡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就是趙光義。
當宋皇后要宦官王繼恩去召趙德芳進宮後,他卻拐到了晉王趙光義的府上,趙光義的表現是非常驚慌,說要跟家人商量,最後還是王繼恩說了句「事久將為他人有矣」,趙光義這才入宮。趙光義入宮之後的表現卻十分的冷靜,面對宋皇后冷靜的說出了那句「共保富貴,無憂也」。趙光義前後這麼大的反差,要麼他前面的驚慌是真的,這說明當時他心虛,要麼他後面的冷靜是真的,這說明他前面的驚慌是裝出來的。得到趙匡胤死亡消息時,趙光義前後的巨大反差,恰恰說明了他與趙匡胤的死脫離不了關係。
按照我國古代的禮制規定,新皇帝登基後會遵守「逾年改元 」這個原則,新皇帝一般要繼續沿用前任皇帝的年號,直到第二年才會改成自己的年號,以表示對前任皇帝的哀悼和敬重。十月二十日凌晨太祖趙匡胤駕崩,二十一日太宗趙光義就繼位,兩個月之後的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就將年號改為「太平興國」。在我國歷史上,像這樣「改元不逾年」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一個唐肅宗李亨,另一個就是宋太宗趙光義,而李亨在跟隨唐玄宗逃到馬嵬坡時,自己跑到甘肅靈武擅自稱帝,可以說他的帝位是自立的。十二月二十二日離下一年只剩幾天了,趙光義改年號改的太急了,這就不得不讓人懷疑。
當時通知趙光義進宮的太監王繼恩更是讓人懷疑,他作為一個宦官竟然敢在這種情況下違背皇后的命令,這說明王繼恩早已經不是趙匡胤的人了,他很有可能是趙光義安排到皇宮中的一枚棋子。而在趙光義登基後,《宋史》記載「太宗忠之,自是寵遇莫比」,最後被趙光義封了一個劍南西川招安使的官職,主管一方軍政。
只到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史料能證明趙匡胤的死與趙光義是否有關係,但是因為宋朝時期,我國第一次施行了雕版印刷術,使得當時流傳下來很多的筆記。通過這些流傳下來的筆記,我們可以探索出宋史上沒有記載的那些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