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圖採用正投影和標高投影方法,將物體放在三個互相垂直的投影面之間,分別用工程測量的基本要素就是一組平行投射線垂直於三個投影面,就得到反映物體全部形狀和大小的三個方向的正投影圖,這種投影方法稱為正投影方法。
標高投影:我國以黃海平均海平面為零點高程,空間一點與黃海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該點的標高。在水平投影圖上,在各投影點位置的旁邊標註各點的標高數值,叫標高投影方法。
礦圖坐標:礦圖常用平面直角坐標表示點的相對位置,X軸與地球子午線方向一致,表示南北方向,指北為正,指南為負;丫軸表示東西方向,指東為正,指西為負。
礦圖坐標網格:在水平投影圖上畫出與坐標軸平行的方格網線,稱為坐標網格,一般網格之間的距離為10cm。
礦圖比例:礦圖常用的比例為l:10000,1:5000,1:2000,1:50。
鑽孔柱狀圖:反映一個鑽孔內礦體、巖層相互位置關係及厚度的圖叫鑽孔柱狀圖。
地質剖面圖:根據同一勘探線上勘探工程資料編制的。反映地層、礦體、標誌層、構造等內容的剖面圖。
(層狀礦體)底板等高線圖:層狀礦體底板與一定標高的假想水平面相交,交線就是該礦體的底板等高線,將這些等高線投影在水平面上得到的圖。
層狀礦體、褶曲和斷層在底板等高線圖上的主要表現內容有:
礦體的走向及其變化、礦體的傾向與傾角的變化(等高線密集程度發生變化)等。
礦體傾角的正切值是兩條等高線標高之差與兩條等高線水平間距之比。
褶曲使等高線發生彎曲。
正斷層表現為等高線缺失,缺失部分為無礦體區;逆斷層表現為等高線重疊,重疊;
分為上下盤同一層礦體的重疊區。
釆掘工程平面圖:採用正投影的方法,將礦井巷道、硐室、釆掘工作面、等高線、平面坐標、地質構造、測量信息等投影在水平面上得到的圖。該圖多用於傾角較小的礦體;
釆掘工程立面圖:採用正投影的方法,將礦井巷道、硐室、採掘工作面、等高線、地質構造、測量信息等投影在與礦體走向平行的垂直面上得到的圖。該圖多用於傾角較大的礦體;
釆掘工程削麵圖:用假想的平面,沿採礦工程平面圖或立面圖某一位置剖開,反映該位置處礦體和釆掘工程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