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RNA病毒逃逸機體天然免疫機理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研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獲得了RNA病毒如何通過其獨特方式逃逸天然免疫細胞監控清除作用的研究結果,並發現了天然免疫識別與調控的新型分子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Cell(《細胞》)雜誌上。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等天然免疫細胞,是機體感知與識別外源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防線。
-
研究揭示魚類天然免疫受體NOD1抗病毒作用機制
先天性免疫反應是機體防禦外來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線,這種快速非特異性的反應依賴於模式識別受體對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的識別與結合。核苷酸寡聚化結構域樣受體(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 NLRs)家族成員NOD1是經典的抗細菌相關的胞內模式識別受體,儘管已有研究顯示脊椎動物的NOD1參與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抗病毒免疫突破 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抗病毒免疫突破 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時間:2019-02-23 11:2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抗病毒免疫突破病毒感染導致致死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北京2月22日電(金歆、莊穎娜)日前,我國科學家在機體抗病毒機理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研究團隊發現並確定了一組腸道微生物可以觸發免疫細胞釋放排斥病毒的Ⅰ型幹擾素。並進一步鑑定了一種位於細菌外膜的多糖A(PSA)可以開啟機體的免疫保護級聯,而這種分子或將成為增強人類抗病毒免疫的藥物的基礎。目前的估計表明,人體內的細菌數量與人體細胞數量大致相當,其中大多數分布在下消化道——大約有100萬億個細菌在那裡定居。
-
復旦大學嚴大鵬課題組發現病毒免疫逃逸的新機制!
人體免疫反應包括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當病原體入侵宿主後,首先啟動固有性免疫反應,其中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發揮作用的是Ⅰ型幹擾素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IFNβ可以激活JAK-STAT通路,促進TNFα、IL-6等大量炎症因子的表達,從而啟動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 Microbe:揭示伊波拉病毒如何阻斷機體免疫系統發揮抗病毒機制
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Host & Microbe上的一篇題為「Ebola Virus VP24 Targets a Unique NLS Binding Site on Karyopherin Alpha 5 to Selectively Compete with Nuclear Import of Phosphorylated STAT1」的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伊波拉病毒躲避機體抗病毒防禦系統的一種途徑
-
武漢病毒研究所王延軼在人巨細胞病毒的免疫逃逸機制上再取新進展
先天性免疫反應是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線。宿主細胞的模式識別受體(PRR)識別病原體的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引發細胞信號級聯反應,調節機體產生I型幹擾素和促炎因子,進而大範圍的觸發機體抗病毒反應,包括抑制病毒複製,清除病毒感染的細胞和激活適應性免疫應答。
-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慢性病毒感染和腫瘤微環境可以誘使機體抗病毒或抗腫瘤特異性T細胞衰竭,使其增殖能力和效應功能嚴重受損,致使機體免疫應答無法抵抗病毒感染或腫瘤發生。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 | 小柯機器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有趣的是,該組織無法被病毒入侵。實際上,分生組織尖端的培養物可消除受感染植物中的病毒,並被廣泛用於開發無病毒品種。然而,莖尖分生組織中幹細胞光譜抗病毒的機制卻並不清楚。
-
新冠病毒抑制機體抗氧化應答
病毒感染往往伴隨炎症的發生,過度的炎症引發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如此,導致病症危急最直接的原因是免疫系統的紊亂。因此治療COVID-19除了抑制病毒複製,也應重視調節機體炎症反應。
-
eLife 病毒利用免疫蛋白來避免抗病毒免疫系統!
2020年7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根據近日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通過發現C型肝炎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詭計,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病毒防禦系統,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病毒感染。病毒有許多策略來避免免疫系統的防禦。它們通常通過劫持免疫系統自身的蛋白質來達到這一目的。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藥抗病毒的作用機制
疫苗防治為最常用的方法,但病毒種屬多,血清型多,為疫苗的應用帶來困難;抗病毒的西藥數量較少,臨床效果不理想,且多年來一直沒有新的抗病毒合成藥物產生;醫用外源性幹擾素、白細胞介素-2等能抑制病毒複製,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治療前景良好,但費用昂貴,目前仍停留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前期多項研究證明微重力在機體免疫細胞發育和增殖、細胞因子分泌、信號傳導、先天性免疫應答、獲得性免疫應答和記憶等方面均有顯著影響,其中先天性免疫系統功能的紊亂是造成人體對自身或太空飛行器攜帶病原的抵抗能力減弱以及感染性疾病風險增加的重要因素。
-
一種新發現的機制可以使免疫系統檢測並應對HIV
研究人員以前認為這是HIV的死路,因為該病毒無法真正複製。但是最新的CEMIR研究表明,一旦HIV進入內體並被破壞,其片段就會激活一種稱為TLR8的物質,進而觸發炎症。炎症然後可以激活休眠細胞中的HIV,或促進感染細胞中HIV的產生。儘管這聽起來像是一件壞事,但它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從休眠細胞中抽離HIV,這是開發治療方法的重要一步。
-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黏膜屏障是機體抵禦甲型流感病毒的第一道防禦屏障,其中包含有能夠引誘病毒結合的唾液酸,為了感染細胞且不上當,甲流病毒依賴於病毒顆粒表面兩種蛋白之間的平衡,即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並不清楚這些蛋白質在病毒顆粒上組裝的分子機制,以及其如何促進病毒滲入宿主機體黏膜層的。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劫持」人體免疫細胞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科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能殺死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本應殺死病毒。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2日報導,由上海和紐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意外地發現了這一點,而這剛好符合一線醫生的觀察結果,即新冠病毒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把活性新冠病毒置入實驗室培養的T淋巴細胞系。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病毒DNA天然免疫識別新型受體
新華社天津7月19日電(張建新、吳軍輝)機體如何精準地發現病毒入侵並及時啟動抗病毒免疫應答反應以清除病毒?其物質基礎與分子機制是什麼?這是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之一。7月19日,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研究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的論文,報導該課題組發現了機體感知與甄別入侵病毒DNA的一種新型天然免疫識別受體(hnRNP-A2B1)。就像「哨兵」一樣,該受體分子能夠在細胞核內特異性地識別病毒DNA,隨後激活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和誘導幹擾素產生,啟動天然免疫應答反應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
-
病毒抗腫瘤?Nature揭示EB病毒抗腫瘤免疫機制(上)
EB病毒編碼的信號蛋白LMP1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激發機體快速免疫反應的關鍵,也是一個能促使細胞增生、癌變的因子,但後一功能只有當免疫監視失效時才會顯現。【標題】EBV誘導抗腫瘤免疫的機制及其治療應用Mechanism of EBV inducing anti-tumour immunity and its therapeutic use【期刊】Nature【時間】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