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星座嗎?你和你的朋友談過彼此的星座嗎?其實星座和天文學有一定的聯繫,但天文學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佔星學是人文科學,但在過去,佔星學與天文學是密不可分的。有人認為古代中國天文學的功能與農業有關,因為需要觀測氣象,但實際上,古代天文學與政治的關係更為密切在一起。
天文學家用佔星來預測國家大事,為了統治者的需要,歷代王朝都會設立天文機構,其中,宋代的天文曆法、星圖繪製和天文儀器製造業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來談談宋代的「天文臺」-司天監。
在古代,天文臺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宋朝皇帝非常重視天文,曾經嚴格禁止私人學習天文相術,作為官方的天文組織,皇帝負責觀察圖像、制定日曆和報告時間,其主要功能如下:
1、觀察天文
古人早就認識到日月星辰有自己獨特的運動規律,用來指導和安排日常生活和生產工作,這就是古人常說的「天人感應」。觀測天文需要專業的手段和知識,司天監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觀測天文現象。
皇帝自稱是天子,當天象出現異常時,如日食、月食、流星等,必須向皇帝發出警告,天象與皇帝的統治有關,因此統治者採取措施需要解釋天象的吉兇。
2、天文儀器的研製
因此天文還負責天文儀器的開發和製造。宋代,煉鐵和機械製造水平很高,天文儀器更新換代,精度大大提高。
如北宋時,渾儀製作工藝精細,宋代天文學家對渾儀的結構進行了改進,例如,沈括製造的熙寧渾沌取消了白島環,不僅簡化了結構,而且大大降低了觀測誤差。現代科學技術專家英國專家史專家李約瑟曾說過「中國的渾儀製造在宋代達到頂峰」,並高度評價了宋代的渾儀製作水平。
3、編個日曆
宋代曆法的編撰主要由司天監完成,只能由司天監發行,在《長編》中有這樣的記載:北宋繼承了隋唐曆法,但為了提高曆法的準確性,官方採納了民間天文學家對曆法的建議。
這一時期除了出現了許多大尺度的渾沌球外,恆星的位置也被多次測量,司天監的曆法也頻繁改革,先後發行了許多曆法。在司天監的不懈努力下,高水平的天文數據出現在宋代曆法中,這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4、祠祭墓繪日
除了觀察天文,開發天文儀器和製作日曆,司天監還負責「挑日子」。在古代,所謂吉時,風水,就是要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做正確的事情,從而吉利,否則很容易導致災難。因此司天監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繪製太陽。
例如《宋會要》,宋太祖建隆,「詔自今祠祭並委司天台擇日。」為嘉禮,「主邦國神祇祭祀之事」選擇的和皇室親屬的埋葬都是由司天監完成的。
國事的選擇權對當時的國事、國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然,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可以聽到,人們必須選擇一個以進入一個新的房子或結婚,由此可見,擇偶對人的影響很大。現在我們知道沒有科學依據把時間和好運與在一起聯繫起來,但是用好運或厄運來畫一天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習俗和儀式。
除了司天監的上述四個主要功能外,司天監還參與討論了祭壇的位置以及在祭祀過程中如何放置神龕。
司天監的發展
中國很久以前非常重視天文學,由於其專業性,歷代都有專門的天文機構。
1、天文和司天監的制度演變
自上古在中國成立以來,天文組織在中國成立。可以看出,在黃帝時期,已經有天文個組織,並且有天幹地支五個元素。
作為一個不朽的愛好者,「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在他統治期間規模很大;在漢代,天文隸屬於太昌,並受太師凌的控制。隋朝初年,司省太師曹負責天文;唐代,天文機構經過多次改革,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早期太師居和太師堅繼承了隋制,隸屬於秘書省,後期司天台是獨立的,其部門制度和官員品秩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根據龔延明先生的《宋代官制辭典》,唐制一詞在北宋初期使用,唐宋時期稱為司天台。然而有些人認為他一直被稱為司天監,在太宗朝前後,司天台只是司天監的另一個名稱,司天監的非正式地址不是唐制,而是五代系統。作為天文組織,太史曹屬於秘書省。
2、司天監的設置和更改
司天監的官員是司天監、邵健、程和學生。除了監督員,其他官員的人數也有自己的規定;司天監由曆法計算科、天文科和三類科目組成,供官員和學生學習天文、數學、六人、太乙、遁甲,並製作曆法和觀察天體現象來預測好或壞運氣不好。這些專業知識嚴禁普通人學習,只能由政府傳授給學徒。
在司天監下有天文研究所、中谷研究所、曆法局和印歷研究所。司天監的行政權力屬於司天監的公務,除觀測天文現象和佔領軍官外,所有行政事務均由司天監官員處理。在宋神宗期間,司天監改組為隸屬於秘書省的太史局。上級行政部門由司天監辦公室改為秘書省,其他人員和機構也有一些變化,但職能沒有明顯變化。
總結
天文關於司天監的知識服務於政治,他的功能包括觀察天文、開發天文儀器、編制曆法和祠祭墓繪日,歷代統治者都有特殊的天文組織,繼承了晚唐五代的天文組織體系,宋初又稱司天台,後來改為太史局,除了官銜和機構設置發生了一些變化,司天監的職位發生了變化,難道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嗎。
參考
1、《北宋司天監研究》
2、《北宋的天象災害預測理論與機構設置》
3、《宋代的天文管理探論》